武乡县:城乡“握手”并蒂花开
发布时间: 2023-08-17   |  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

正是香瓜上市时节,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大河西村的古树下、小巷里,不少村民在售卖自产的香瓜。村民李慧斌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城里人开车来旅游,看风景,尝农家菜,游客多了,我们的瓜不愁卖。”这只是武乡城乡“握手”的一个缩影,革命老区的红色沃土上,城与乡的携手宛如并蒂花开,处处是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武乡县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应用系统观念,着力在产业转型上蹚路,在城乡融合中下功,在改善民生上加力,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产城融合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武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源钙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就地取材的石灰石,在竖窑中通过煤气煅烧成生石灰,生石灰与铝粒混合,经棒磨后压制成球团,然后人工装入还原炉的还原罐中,在高温真空条件下还原,生成金属钙。年产1.2万吨,这是全球金属钙产量的四分之一,公司经理李学奎为此深感自豪。这一产业让老区城乡近千人实现了就业。

在产业转型发展中,武乡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依托县城主城区积极培育新业态,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区。在最新规划中,他们坚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煤层气开发、镁铝合金、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碳酸钙、有机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到羊肥小米、酿酒、羊肚菌、豆制品等项目融合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再到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红色研学、教育医疗、休闲康养综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相对成型的融合发展模式和产业磁场。

“这是我们和京东合作的智慧农场,对谷子生产种植全过程进行监控,土壤的湿度、温度、酸碱度一目了然。这两天雨水充足,湿度达到了一定程度,挺适合谷子生长。这套系统还会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该追肥,什么时候该除虫除草。有了这个‘智慧大脑’对农田数据进行监管分析,农民就可以摆脱原来那种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了。”在晋皇羊肥小米基地大数据中心,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红雁介绍道。

发挥本地特有的地理气候优势,将小米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既是一条路径,更是一个样本。城乡融合不仅要补足农村发展短板,更要进一步推动区域资源整合,让农村特色资源“上行”,在产业壮大中探索出强村富民新路径。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武乡全力打造“米、菜、菌、肉、饮、销”六大产业,加快推进晋皇羊肥小米产业园、羊肚菌智慧化连栋温室栽培基地、寿光蔬菜产业园、太湖豆制品厂等项目建设,促进了特色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与此同时,武乡把加快产业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大力实施“红色旅游+”工程,推进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现代农业、研学培训、乡村旅游、康养民宿等新业态,打造宝塔街、风情街等商街夜市,更多武乡人吃上了“旅游饭”。去年全县GDP突破百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2亿元、同比增长160.3%。

激活要素 驱动城乡双向奔赴

形似一把如意、横跨马牧河架设的钢架人行桥,为居民亲水观景、登凤凰山健身、进八路军文化园游憩开辟了新的通道,成为武乡县城又一处“网红”打卡地。一条条马路纵横交错,宛如条条缎带铺展延伸,不仅为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也让向外辐射的半径持续扩大。立足打造山西“红色会客厅”,武乡县以建设上党城镇群重要节点为定位,推进实施了“十路、一桥、一夜景,三水、一场、四更新”等20项老城更新、品质提升重点项目。

坚持把完善基础配套作为优化服务的支撑,聚焦旅游城市建设目标,实施城市更新、品质提升、路网畅通等40余项重点城建项目。县城主干道路提质改造、“太行一号”红色旅游公路、城市灯光夜景工程全部投用,城乡水务、环境卫生、交通运输三个“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城市提质扩能的同时,在丰州、故城两个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引领下,全县统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正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城乡融合更具特色更显品质。

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城乡融合发展面对的难点之一。摸清农民想什么、农村缺什么,让发展要素“下沉”,从根子上解决,这是武乡在全景式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起手之笔。眼下,农村公路、物流快递、邮政服务等基础设施资源,在武乡正加速下沉至农村,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近的服务。目前,全县14个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全部投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四个融合”全面完成,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部打通,实现了“消费品进村、农产品进城”。

7月14日,武乡县岭头村便民服务站里,黑豆、小米等农产品在货架上陈列整齐,村民张晓英正对照手机订单进行包装,等着快递员上门取件。“以前物流不进村,大家寄取快递都需要到20公里外的县城,很不方便。现在邮政、顺丰、申通等物流点就设在村里,乡亲们在网上购物更加方便,农产品也可以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岭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玉堂高兴地说。

在推进城市人才、科技、资本等各类资源融入乡村的同时,武乡县还充分挖掘新时期乡村独特价值,重点促进乡村产品的价值实现。这是发展理念之变,并由此诞生出新的发展模式,锻造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壁垒,为各类商品和要素在县域城乡之间高效流通创造便利条件,城与乡的“握手”,在此写下生动篇章。

全域提质 城乡共享幸福生活

“真没想到,不出乡镇,不到1个小时就把手续办妥了。”在武乡县洪水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前来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左会村村民申国忠很是欣喜。下沉政务服务事项,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目前,有244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县乡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办理互联互通,辖区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即批秒办的“一站式服务”。这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验收,初步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大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武乡通过建立标准统一、制度并轨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深化城乡教育、医疗、文化、政务服务融合提升行动,以共建共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武乡县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县”,其中一个重要的加分项就在于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全力保障改善民生,该县坚持不懈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努力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2022年,全县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90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492.31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316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174.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将党建引领融入乡村公共事务,制定《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细则》,制定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双十万”示范村建设,落实落细六项保障措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去年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突破十万元。以制度、组织、惠民、善治的路径,正在武乡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治理生态体系,也让老区城乡居民共同享有了美丽的新生活。

“以前一年最多2万元,现在一年能赚10多万元。”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村民张国兵经营的农家乐生意格外红火,这让他有了切切实实的幸福感。无论砖壁人的好日子,还是代照岭的暖屋子,包括南沟村的美样子、韩北村的新路子,始终将抓住农民收入这个关键点不放松,带头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探索具有老区优势和特点的共同富裕路子。(李家鸣)

原标题:武乡县:绘出老区城乡融合新图景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武乡县搭乘红色旅游快车不断“升级”
· 武乡县神西村:西红柿“映红”致富路
· 武乡县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 武乡县围绕“三要”推进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
· 武乡县:西红柿变身增收致富“金果果”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武乡县
武乡县:城乡“握手”并蒂花开

正是香瓜上市时节,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大河西村的古树下、小巷里,不少村民在售卖自产的香瓜。村民李慧斌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城里人开车来旅游,看风景,尝农家菜,游客多了,我们的瓜不愁卖。”这只是武乡城乡“握手”的一个缩影,革命老区的红色沃土上,城与乡的携手宛如并蒂花开,处处是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武乡县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应用系统观念,着力在产业转型上蹚路,在城乡融合中下功,在改善民生上加力,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产城融合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武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源钙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就地取材的石灰石,在竖窑中通过煤气煅烧成生石灰,生石灰与铝粒混合,经棒磨后压制成球团,然后人工装入还原炉的还原罐中,在高温真空条件下还原,生成金属钙。年产1.2万吨,这是全球金属钙产量的四分之一,公司经理李学奎为此深感自豪。这一产业让老区城乡近千人实现了就业。

在产业转型发展中,武乡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依托县城主城区积极培育新业态,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区。在最新规划中,他们坚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煤层气开发、镁铝合金、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碳酸钙、有机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到羊肥小米、酿酒、羊肚菌、豆制品等项目融合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再到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红色研学、教育医疗、休闲康养综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相对成型的融合发展模式和产业磁场。

“这是我们和京东合作的智慧农场,对谷子生产种植全过程进行监控,土壤的湿度、温度、酸碱度一目了然。这两天雨水充足,湿度达到了一定程度,挺适合谷子生长。这套系统还会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该追肥,什么时候该除虫除草。有了这个‘智慧大脑’对农田数据进行监管分析,农民就可以摆脱原来那种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了。”在晋皇羊肥小米基地大数据中心,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红雁介绍道。

发挥本地特有的地理气候优势,将小米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既是一条路径,更是一个样本。城乡融合不仅要补足农村发展短板,更要进一步推动区域资源整合,让农村特色资源“上行”,在产业壮大中探索出强村富民新路径。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武乡全力打造“米、菜、菌、肉、饮、销”六大产业,加快推进晋皇羊肥小米产业园、羊肚菌智慧化连栋温室栽培基地、寿光蔬菜产业园、太湖豆制品厂等项目建设,促进了特色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与此同时,武乡把加快产业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大力实施“红色旅游+”工程,推进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现代农业、研学培训、乡村旅游、康养民宿等新业态,打造宝塔街、风情街等商街夜市,更多武乡人吃上了“旅游饭”。去年全县GDP突破百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2亿元、同比增长160.3%。

激活要素 驱动城乡双向奔赴

形似一把如意、横跨马牧河架设的钢架人行桥,为居民亲水观景、登凤凰山健身、进八路军文化园游憩开辟了新的通道,成为武乡县城又一处“网红”打卡地。一条条马路纵横交错,宛如条条缎带铺展延伸,不仅为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也让向外辐射的半径持续扩大。立足打造山西“红色会客厅”,武乡县以建设上党城镇群重要节点为定位,推进实施了“十路、一桥、一夜景,三水、一场、四更新”等20项老城更新、品质提升重点项目。

坚持把完善基础配套作为优化服务的支撑,聚焦旅游城市建设目标,实施城市更新、品质提升、路网畅通等40余项重点城建项目。县城主干道路提质改造、“太行一号”红色旅游公路、城市灯光夜景工程全部投用,城乡水务、环境卫生、交通运输三个“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城市提质扩能的同时,在丰州、故城两个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引领下,全县统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正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城乡融合更具特色更显品质。

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城乡融合发展面对的难点之一。摸清农民想什么、农村缺什么,让发展要素“下沉”,从根子上解决,这是武乡在全景式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起手之笔。眼下,农村公路、物流快递、邮政服务等基础设施资源,在武乡正加速下沉至农村,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近的服务。目前,全县14个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全部投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四个融合”全面完成,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部打通,实现了“消费品进村、农产品进城”。

7月14日,武乡县岭头村便民服务站里,黑豆、小米等农产品在货架上陈列整齐,村民张晓英正对照手机订单进行包装,等着快递员上门取件。“以前物流不进村,大家寄取快递都需要到20公里外的县城,很不方便。现在邮政、顺丰、申通等物流点就设在村里,乡亲们在网上购物更加方便,农产品也可以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岭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玉堂高兴地说。

在推进城市人才、科技、资本等各类资源融入乡村的同时,武乡县还充分挖掘新时期乡村独特价值,重点促进乡村产品的价值实现。这是发展理念之变,并由此诞生出新的发展模式,锻造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壁垒,为各类商品和要素在县域城乡之间高效流通创造便利条件,城与乡的“握手”,在此写下生动篇章。

全域提质 城乡共享幸福生活

“真没想到,不出乡镇,不到1个小时就把手续办妥了。”在武乡县洪水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前来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左会村村民申国忠很是欣喜。下沉政务服务事项,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目前,有244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县乡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办理互联互通,辖区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即批秒办的“一站式服务”。这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验收,初步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大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武乡通过建立标准统一、制度并轨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深化城乡教育、医疗、文化、政务服务融合提升行动,以共建共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武乡县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县”,其中一个重要的加分项就在于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全力保障改善民生,该县坚持不懈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努力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2022年,全县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90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492.31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316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174.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将党建引领融入乡村公共事务,制定《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细则》,制定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双十万”示范村建设,落实落细六项保障措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去年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突破十万元。以制度、组织、惠民、善治的路径,正在武乡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治理生态体系,也让老区城乡居民共同享有了美丽的新生活。

“以前一年最多2万元,现在一年能赚10多万元。”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村民张国兵经营的农家乐生意格外红火,这让他有了切切实实的幸福感。无论砖壁人的好日子,还是代照岭的暖屋子,包括南沟村的美样子、韩北村的新路子,始终将抓住农民收入这个关键点不放松,带头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探索具有老区优势和特点的共同富裕路子。(李家鸣)

原标题:武乡县:绘出老区城乡融合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