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西红柿变身增收致富“金果果”
发布时间: 2023-08-07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盛夏时节,武乡县石北乡尧王山草木葱茏,万物荣华。8月3日,天将欲晓,位于尧王山脚、马牧河畔的石北乡神西村依旧是那么静谧安详,星罗棋布的蔬菜大棚开始泛起了白光。伴随着村民任燕峰家大门的“吱扭”声,神西村仿佛按下了快进键,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神西村不大,全村仅有150多户450多人。虽然有着马牧河冲积而成的1200多亩肥田沃土,但是长期以来却以种植玉米为主。

“调什么产呀,调来调去还不是种玉米。”

“种植玉米多简单呀,春种、秋收,中间不用管。”

“玉米产量高,价格也相对稳定,就种玉米好了。”

每到春播时节,神西村总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而进行一番热烈讨论。然而,神西村的玉米仍然是铁杆庄稼——一成不变。

打破这一现状的萌芽出现在2015年。

就在那一年,任燕峰、张建荣夫妇结束了近20年的打工生涯,决定返乡创业。一开始他们还是从最熟悉的餐饮业做起,2017年冬天投资2万元建了蔬菜大棚,没想到第二年就实现纯收入1.5万元。在任燕峰的带动下,2018年神西村村民自发新建蔬菜大棚6座,全部种植西红柿。神西村党支部、村委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南湾规划了西红柿种植基地,修通了田间路,加固了漫水桥,架设了供电线路。在村委会的鼓励下,2019年神西村的蔬菜大棚达到12座,西红柿产量达到20万斤。

规模有了,产量也上来了。“当时村民们都很高兴,西红柿种植似乎取得了成功。”张建荣快人快语,“但当时根本没有人想,20万斤西红柿依靠传统的‘提篮叫卖’根本卖不了,联系批发商又不够卖。”任燕峰、张建荣夫妇经过反复考量,决定扩大种植规模。

2021年冬,任燕峰、张建荣夫妇多方筹资100多万元,流转土地近50亩,新建蔬菜大棚22座;今年初再次流转土地40多亩,新建大棚17座,租赁邻村大棚5座。与此同时,神西村村民自建、集体新建大棚9座。神西村蔬菜大棚达到65座,西红柿年产量达到200万斤。

走进蔬菜大棚,只见一排排西红柿秧苗整齐排列,藤蔓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西红柿,红的绿的,大的小的,个个圆润饱满,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正忙着采摘西红柿的村民任效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几个棚种植的全是粉尼亚大西红柿,边上的两个棚种的是普罗旺斯水果西红柿。”

这边青翠欲滴,那边香甜可口。如丝的细蕊,嫩黄的花瓣,或艳红、或金黄的小巧西红柿如同一串串小灯笼点缀在一片绿莹莹之中,间或有蜜蜂穿梭其中,发出嗡嗡声响。

“所有大棚都是蜜蜂授粉,全部施用优质农家复合肥,绝不施用化肥。”任燕峰介绍说,为保证西红柿品质,每年仅蜜蜂就得40多箱,农家肥近百吨,多品种的西红柿压茬种植,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延长销售期。

村口的大卖场,工人们正忙碌地分拣、装箱,把新鲜采摘下来的西红柿运往全国各地。“把土地流转出去后还可以在这里打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工资也稳定,还能照顾家。”正在忙着装箱的村民任存弟说。

“神西村的西红柿果形圆整、颜色深红透亮、大小均匀、硬度好、耐储运。”正在装车的山东客商孔波说起神西村的西红柿好处时不吝溢美之词,“这里的西红柿口感酸甜,肉满多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为延长西红柿的保质期,我们投资30万元,正在新建1000立方米的冷库。”张建荣指着与西红柿卖场相邻的施工场地说,冷库建成后,一方面可延长西红柿保质期,同时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稳定价格。

“产业做支柱,致富有出路。”石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小燕介绍,下一步石北乡将以神西村为中心,依托特殊的地理环境,着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西红柿品质,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西红柿特色产业,积极打造采摘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学有机融合的西红柿小镇,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领群众闯出一条走向幸福生活的致富路。(赵海鹏)

原标题:小小西红柿 映红致富路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武乡县: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上闯新路
· 武乡县:“蝠满满”IP助力文旅深度融合
· 武乡县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 武乡县兴盛垴村:“村企联建”点燃乡村旅游“烟火气”
· 大葱抱团种!武乡县桥南村点“绿”成“金”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武乡县
武乡县:西红柿变身增收致富“金果果”

盛夏时节,武乡县石北乡尧王山草木葱茏,万物荣华。8月3日,天将欲晓,位于尧王山脚、马牧河畔的石北乡神西村依旧是那么静谧安详,星罗棋布的蔬菜大棚开始泛起了白光。伴随着村民任燕峰家大门的“吱扭”声,神西村仿佛按下了快进键,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神西村不大,全村仅有150多户450多人。虽然有着马牧河冲积而成的1200多亩肥田沃土,但是长期以来却以种植玉米为主。

“调什么产呀,调来调去还不是种玉米。”

“种植玉米多简单呀,春种、秋收,中间不用管。”

“玉米产量高,价格也相对稳定,就种玉米好了。”

每到春播时节,神西村总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而进行一番热烈讨论。然而,神西村的玉米仍然是铁杆庄稼——一成不变。

打破这一现状的萌芽出现在2015年。

就在那一年,任燕峰、张建荣夫妇结束了近20年的打工生涯,决定返乡创业。一开始他们还是从最熟悉的餐饮业做起,2017年冬天投资2万元建了蔬菜大棚,没想到第二年就实现纯收入1.5万元。在任燕峰的带动下,2018年神西村村民自发新建蔬菜大棚6座,全部种植西红柿。神西村党支部、村委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南湾规划了西红柿种植基地,修通了田间路,加固了漫水桥,架设了供电线路。在村委会的鼓励下,2019年神西村的蔬菜大棚达到12座,西红柿产量达到20万斤。

规模有了,产量也上来了。“当时村民们都很高兴,西红柿种植似乎取得了成功。”张建荣快人快语,“但当时根本没有人想,20万斤西红柿依靠传统的‘提篮叫卖’根本卖不了,联系批发商又不够卖。”任燕峰、张建荣夫妇经过反复考量,决定扩大种植规模。

2021年冬,任燕峰、张建荣夫妇多方筹资100多万元,流转土地近50亩,新建蔬菜大棚22座;今年初再次流转土地40多亩,新建大棚17座,租赁邻村大棚5座。与此同时,神西村村民自建、集体新建大棚9座。神西村蔬菜大棚达到65座,西红柿年产量达到200万斤。

走进蔬菜大棚,只见一排排西红柿秧苗整齐排列,藤蔓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西红柿,红的绿的,大的小的,个个圆润饱满,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正忙着采摘西红柿的村民任效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几个棚种植的全是粉尼亚大西红柿,边上的两个棚种的是普罗旺斯水果西红柿。”

这边青翠欲滴,那边香甜可口。如丝的细蕊,嫩黄的花瓣,或艳红、或金黄的小巧西红柿如同一串串小灯笼点缀在一片绿莹莹之中,间或有蜜蜂穿梭其中,发出嗡嗡声响。

“所有大棚都是蜜蜂授粉,全部施用优质农家复合肥,绝不施用化肥。”任燕峰介绍说,为保证西红柿品质,每年仅蜜蜂就得40多箱,农家肥近百吨,多品种的西红柿压茬种植,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延长销售期。

村口的大卖场,工人们正忙碌地分拣、装箱,把新鲜采摘下来的西红柿运往全国各地。“把土地流转出去后还可以在这里打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工资也稳定,还能照顾家。”正在忙着装箱的村民任存弟说。

“神西村的西红柿果形圆整、颜色深红透亮、大小均匀、硬度好、耐储运。”正在装车的山东客商孔波说起神西村的西红柿好处时不吝溢美之词,“这里的西红柿口感酸甜,肉满多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为延长西红柿的保质期,我们投资30万元,正在新建1000立方米的冷库。”张建荣指着与西红柿卖场相邻的施工场地说,冷库建成后,一方面可延长西红柿保质期,同时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稳定价格。

“产业做支柱,致富有出路。”石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小燕介绍,下一步石北乡将以神西村为中心,依托特殊的地理环境,着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西红柿品质,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西红柿特色产业,积极打造采摘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学有机融合的西红柿小镇,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领群众闯出一条走向幸福生活的致富路。(赵海鹏)

原标题:小小西红柿 映红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