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让千年古建“开口说话”
发布时间: 2023-08-15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古韵悠悠展新风,品牌赫赫助发展。

7月17日召开的全市文旅康养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陈耳东强调,要锚定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居目的地”目标,着力打造 “五大品牌”,讲好长治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展示长治文旅良好形象。

古建文物是中华悠久文明的缩影。作为“五大品牌”之一,长治市打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就是要依托丰富的古建文物资源,深度发掘蕴含其中的建筑艺术、人文精神,加强传承保护、活化利用工作,让千年古建“开口说话”,为长治文旅康养融合汇聚力量。

图为:观音堂悬塑精美绝伦撼人心魄

活化文物资源 挖掘古建内涵

潞州区观音堂彩塑是明代悬塑的集大成之作,融儒、释、道三教造像于一堂,被誉为“明代悬塑珍品”;长子县法兴寺十二大菩萨像被誉为“宋塑菩萨之冠”,崇庆寺十八罗汉像被誉为“宋塑之冠”;平顺县龙门寺是全国唯一一处集五代至清代建筑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走进长治,就如同走进一座开放、博大、恢宏的古建博物院。

在这里,可以寻访文明踪迹,触摸历史沧桑;

在这里,可以聆听历久弥新的古建筑,讲述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变迁;

在这里,可以寻味城市记忆,感悟深沉典雅的古都之韵,品味文明城市的文化与内涵。

长治市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年代范围上迄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其中,市域内涵盖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型不可移动文物6833处,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数量居全国第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4处,数量居全省第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33处。全市国有文物收藏单位41家,可移动文物总量223927件,其中馆藏一级文物448件,二级文物858件,三级文物3887件。

“长治市是文物大市,有着丰富的古建文物资源,要充分发挥独有的资源优势,把‘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品牌做大做强。”市文旅局改革发展科负责人弓凌燕说。

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全市共有古建筑3500余处,分布在3400多个行政村,是中国古建筑的“资料集”和“标本库”,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其中,元代以前木构建筑达167处189座,居全国同等城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古建宝库。

历经千年,存续久远。在全市拥有的古建文物中,有2000多处木结构古建筑上自唐代,下至清代,历七朝而不断,有明确记年的间隔不超过30至50年,展现了一个无间隙的、反映千年来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发展与演变的研究序列,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古建筑编年体史书,在全国具有唯一性。

资源稀缺,价值深远。长治市古建文物丰富,且珍品、孤例众多。潞州区观音堂的明代悬塑、平顺县大云院的五代壁画、长子县法兴寺和崇庆寺的宋代彩塑、沁县南涅水北魏石刻造像……一处处价值深远的彩塑和石窟造像构成了中国寺观彩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汉寺典范,佛塑华章”。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长治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建立长效立法、协调联动、古建认养三项机制,推进文物数字化、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活化利用与全民共享文化遗产水平,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沐着夜色,漫步古城长治,远观潞安府衙,近赏潞安府城隍庙,仿佛穿行于历史与现代街市的交融之境,与古城之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潞安府城隍庙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府城隍庙,是市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安府城隍庙建筑的历史价值高,是长治市不可或缺的古建文物宝藏。

长治之美,无处不在。它在雕梁画栋、恢宏大气的古建里,在曲折幽深、素净淡雅的寺庙里,在青砖灰瓦、雕刻精美的庭院里。一处处古建文物星罗棋布,经过岁月的打磨和历史的洗礼,构成了一幅具有中国意韵的水墨画卷,在新时代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向游客讲述着如烟往事。

图为:集元明清古建于一体的潞安府城隍庙

创新保护传承 增强文化自信

泱泱华夏,万古江河。

古建文物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力量,更是感受文明底气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如何把古建文物转化为现实的文明底气与文化自信?

近年来,长治市在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积极保护、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并进一步保护、修复大批文物古建,塑造“活着的城市记忆”。

“古建文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要坚持最大限度保护与传承。”市文旅局文物资源管理科负责人王成说。

古建文物的保护传承要融入数字技术,运用现代化手段丰富表现形式。

长治市加快推进文物数字化工程,先后对平顺县天台庵、大云院壁画以及20余处濒危文物彩塑壁画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逐步形成全市文物数字化信息库。同时,将进一步扩大文物数字化成果的运用场景,利用网站、公众号等平台打造“古建筑云博物馆”,实现线上平台流量与线下文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

在潞州区观音堂,殿内现存的500多尊彩塑,包含儒释道三教历史传说故事人物,五彩纷呈,美妙绝伦,有“海内悬塑之冠”之称,被誉为“明代悬塑珍品、上党文化瑰宝”。

为加强观音堂文物本体及彩塑保护,长治市开展数字化保护和展示,将通过配建数字化展馆,采用3D打印、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

从长治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路走来,沁县南涅水石刻馆坚持创新性保护与传承,为古建文物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全面提升馆藏文物管护水平,通过馆体修缮项目、预防性保护项目、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逐渐控制和消除文物病害和安全隐患。”沁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南涅水石刻馆馆长申虎峰介绍,南涅水石刻馆强化内控管理,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建档、存储、提用、修复等工作更趋规范科学。

科技赋能,护航古建文物。南涅水石刻馆将实施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建立文物保护实验室和修复室,引入文物科技新技术,运用于实际工作,申请开展专题课题研究,培养文物研究、文物技师等专业人才,为古建文物保护工作蓄势赋能。

古建文物的保护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在内容、手段、方法上大力创新,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运用新的理念对古建文化进行再诠释。

文物加研学,传承促发展。为推动古建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开发和利用,长子县将依托国保天王寺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法兴寺、崇庆寺宋代彩塑文物的艺术价值优势,整合盘活现有阵地资源,积极谋划,大力推进建设山西彩塑艺术作品展览馆、长治文物彩塑艺术研究院、中小学生彩塑研学基地、工美大师工作室、美院实训课堂和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项目,深挖文物自身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全力打造古建彩塑研学产业,促进珍贵文物的活化利用,推动文物资源向旅游资源有效转化。

近年来,长治市在潞州区、长子县、平顺县连续成功举办中国传统彩塑保护与传承论坛,引起国内外文物界、美术界、雕塑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长治市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保护古建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留下来、火起来,让历史文化绽放生生不息的独特魅力,长治市古建文物保护与传承步履铿锵、信念坚定。

图为:镶嵌在峭壁上的金灯寺

盘活文化遗产 绽放时代新韵

“眉如鸟之双翼向外舒展,眼如鱼之对游向内会聚,鼻如山之脊梁向下贯通,唇如花之绽放蜿蜒起伏。”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子县法兴寺,文保员兼讲解员,长子县天王寺、法兴寺、崇庆寺文物所副所长张宇飞专业且生动的讲解为千年文物注入新的活力。

匠心之韵,文化之美。

依托丰富的古建文物资源,长治市深度挖掘古建文物的艺术魅力与人文价值,加强活化利用工作,着力打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文化品牌,让古建文物活起来。

如何让古建文物活起来?

——培育传播能人,把古建文物故事讲下去。

“寺庙彩塑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价值,需要深入挖掘、用心用情讲述,让更多人了解长治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把古建文物故事讲好、讲深、讲活,张宇飞练就了专业过硬的知识储备。从研究碑刻、阅读相关书籍,到学习美术、佛学、宗教等内容,他在与专家学者探究交流中一次次成长。

走进高校举办讲座,出版《佛影——法兴寺、崇庆寺、观音堂彩塑赏析》《国之瑰宝——长子法兴寺崇庆寺》等专著,创建“守寺者”微信公众号,发表介绍山西文化遗产的原创文章……

在经年累月的学习实践中,张宇飞的讲解风趣幽默、观点独到,吸引了建筑界、佛教界等众多知名人士前往。长子县法兴寺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10所知名美术院校的雕塑教学实习基地,为长治市佛寺文物、文保单位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研发文创产品,让古建文物文化走出去。

开发文创产品是文物活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也是传承、发扬历史文化价值的优质载体,更是彰显博物馆特色、水平、内涵的艺术手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沁县南涅水石刻馆,因陈列1957年出土于沁县南涅水村的一批窖藏石刻而得名。

“造像设计考究、雕刻精美、意境深远又不乏生活气息,集中展现了雕刻文化艺术的碰撞与融汇。”申虎峰说,为深入挖掘南涅水石刻馆艺术魅力与人文价值,他们通过开发文创产品,推动南涅水石刻文化走出去。

南涅水石刻馆以馆藏文物为开发摹本,遍访能工巧匠,今年先后开发《康熙御笔千字文》系列拓片本册、《陶渊明书法》拓片本册、武则天题跋主题折扇、南涅水石刻主题折扇等文创产品,策划出版《南涅水石刻画册》《南涅水石刻》简介折页等,不断开辟宣传展示新天地。

——创新方式方法,让古建文物内涵进入生活。

“打开高德地图APP,搜索平顺县,点击‘平顺一键智慧游大美太行’,平顺古建游线路、漳河古建打卡鉴赏二日游等基础线路游径模块精准上线。”

图为:法兴寺三绝之一——唐代舍利塔

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平顺县拥有天台庵、龙门寺、大云院等古建文物,享有天然的资源优势,通过有效利用高德地图直连大量消费者的平台优势,探索古建文物活化利用的路径,扩大了全县古建文物知名度。

“我们将结合项目进度,在基础游径线路产品模块上与高德地图进一步深度合作,开发语音讲解、古建3D数字展示等新应用模块增值服务,从面向大众公益向大众公益与部分收费模式探索。”平顺县文旅局副局长申鹏说。

创作神话剧《金灯寺》,编制拍摄文物影像志,举办盘迴霄汉——平顺历史文物陈展……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平顺县将全力挖掘,深入阐释,让文物建筑走进现代生活,成为展示县城文化的窗口、日常打卡的地标。

聆听古建之声,坚定文化自信。

打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品牌,必将充分绽放长治市历史文化魅力,进而将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成带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为讲好长治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展示长治文旅良好形象注入强劲动能。(梁家秀)

原标题:韵绵长发新声——长治市依托丰富文物资源加强传承保护活化利用让千年古建“开口说话”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长治市文旅康养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召开
· 讲好长治故事!长治导游苦练“内功”
· 定啦!长治市2023年文化旅游系列活动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时政要闻
长治市让千年古建“开口说话”

古韵悠悠展新风,品牌赫赫助发展。

7月17日召开的全市文旅康养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陈耳东强调,要锚定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居目的地”目标,着力打造 “五大品牌”,讲好长治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展示长治文旅良好形象。

古建文物是中华悠久文明的缩影。作为“五大品牌”之一,长治市打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就是要依托丰富的古建文物资源,深度发掘蕴含其中的建筑艺术、人文精神,加强传承保护、活化利用工作,让千年古建“开口说话”,为长治文旅康养融合汇聚力量。

图为:观音堂悬塑精美绝伦撼人心魄

活化文物资源 挖掘古建内涵

潞州区观音堂彩塑是明代悬塑的集大成之作,融儒、释、道三教造像于一堂,被誉为“明代悬塑珍品”;长子县法兴寺十二大菩萨像被誉为“宋塑菩萨之冠”,崇庆寺十八罗汉像被誉为“宋塑之冠”;平顺县龙门寺是全国唯一一处集五代至清代建筑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走进长治,就如同走进一座开放、博大、恢宏的古建博物院。

在这里,可以寻访文明踪迹,触摸历史沧桑;

在这里,可以聆听历久弥新的古建筑,讲述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变迁;

在这里,可以寻味城市记忆,感悟深沉典雅的古都之韵,品味文明城市的文化与内涵。

长治市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年代范围上迄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其中,市域内涵盖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型不可移动文物6833处,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数量居全国第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4处,数量居全省第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33处。全市国有文物收藏单位41家,可移动文物总量223927件,其中馆藏一级文物448件,二级文物858件,三级文物3887件。

“长治市是文物大市,有着丰富的古建文物资源,要充分发挥独有的资源优势,把‘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品牌做大做强。”市文旅局改革发展科负责人弓凌燕说。

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全市共有古建筑3500余处,分布在3400多个行政村,是中国古建筑的“资料集”和“标本库”,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其中,元代以前木构建筑达167处189座,居全国同等城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古建宝库。

历经千年,存续久远。在全市拥有的古建文物中,有2000多处木结构古建筑上自唐代,下至清代,历七朝而不断,有明确记年的间隔不超过30至50年,展现了一个无间隙的、反映千年来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发展与演变的研究序列,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古建筑编年体史书,在全国具有唯一性。

资源稀缺,价值深远。长治市古建文物丰富,且珍品、孤例众多。潞州区观音堂的明代悬塑、平顺县大云院的五代壁画、长子县法兴寺和崇庆寺的宋代彩塑、沁县南涅水北魏石刻造像……一处处价值深远的彩塑和石窟造像构成了中国寺观彩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汉寺典范,佛塑华章”。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长治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建立长效立法、协调联动、古建认养三项机制,推进文物数字化、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活化利用与全民共享文化遗产水平,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沐着夜色,漫步古城长治,远观潞安府衙,近赏潞安府城隍庙,仿佛穿行于历史与现代街市的交融之境,与古城之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潞安府城隍庙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府城隍庙,是市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安府城隍庙建筑的历史价值高,是长治市不可或缺的古建文物宝藏。

长治之美,无处不在。它在雕梁画栋、恢宏大气的古建里,在曲折幽深、素净淡雅的寺庙里,在青砖灰瓦、雕刻精美的庭院里。一处处古建文物星罗棋布,经过岁月的打磨和历史的洗礼,构成了一幅具有中国意韵的水墨画卷,在新时代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向游客讲述着如烟往事。

图为:集元明清古建于一体的潞安府城隍庙

创新保护传承 增强文化自信

泱泱华夏,万古江河。

古建文物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力量,更是感受文明底气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如何把古建文物转化为现实的文明底气与文化自信?

近年来,长治市在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积极保护、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并进一步保护、修复大批文物古建,塑造“活着的城市记忆”。

“古建文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要坚持最大限度保护与传承。”市文旅局文物资源管理科负责人王成说。

古建文物的保护传承要融入数字技术,运用现代化手段丰富表现形式。

长治市加快推进文物数字化工程,先后对平顺县天台庵、大云院壁画以及20余处濒危文物彩塑壁画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逐步形成全市文物数字化信息库。同时,将进一步扩大文物数字化成果的运用场景,利用网站、公众号等平台打造“古建筑云博物馆”,实现线上平台流量与线下文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

在潞州区观音堂,殿内现存的500多尊彩塑,包含儒释道三教历史传说故事人物,五彩纷呈,美妙绝伦,有“海内悬塑之冠”之称,被誉为“明代悬塑珍品、上党文化瑰宝”。

为加强观音堂文物本体及彩塑保护,长治市开展数字化保护和展示,将通过配建数字化展馆,采用3D打印、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

从长治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路走来,沁县南涅水石刻馆坚持创新性保护与传承,为古建文物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全面提升馆藏文物管护水平,通过馆体修缮项目、预防性保护项目、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逐渐控制和消除文物病害和安全隐患。”沁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南涅水石刻馆馆长申虎峰介绍,南涅水石刻馆强化内控管理,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建档、存储、提用、修复等工作更趋规范科学。

科技赋能,护航古建文物。南涅水石刻馆将实施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建立文物保护实验室和修复室,引入文物科技新技术,运用于实际工作,申请开展专题课题研究,培养文物研究、文物技师等专业人才,为古建文物保护工作蓄势赋能。

古建文物的保护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在内容、手段、方法上大力创新,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运用新的理念对古建文化进行再诠释。

文物加研学,传承促发展。为推动古建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开发和利用,长子县将依托国保天王寺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法兴寺、崇庆寺宋代彩塑文物的艺术价值优势,整合盘活现有阵地资源,积极谋划,大力推进建设山西彩塑艺术作品展览馆、长治文物彩塑艺术研究院、中小学生彩塑研学基地、工美大师工作室、美院实训课堂和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项目,深挖文物自身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全力打造古建彩塑研学产业,促进珍贵文物的活化利用,推动文物资源向旅游资源有效转化。

近年来,长治市在潞州区、长子县、平顺县连续成功举办中国传统彩塑保护与传承论坛,引起国内外文物界、美术界、雕塑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长治市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保护古建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留下来、火起来,让历史文化绽放生生不息的独特魅力,长治市古建文物保护与传承步履铿锵、信念坚定。

图为:镶嵌在峭壁上的金灯寺

盘活文化遗产 绽放时代新韵

“眉如鸟之双翼向外舒展,眼如鱼之对游向内会聚,鼻如山之脊梁向下贯通,唇如花之绽放蜿蜒起伏。”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子县法兴寺,文保员兼讲解员,长子县天王寺、法兴寺、崇庆寺文物所副所长张宇飞专业且生动的讲解为千年文物注入新的活力。

匠心之韵,文化之美。

依托丰富的古建文物资源,长治市深度挖掘古建文物的艺术魅力与人文价值,加强活化利用工作,着力打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文化品牌,让古建文物活起来。

如何让古建文物活起来?

——培育传播能人,把古建文物故事讲下去。

“寺庙彩塑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价值,需要深入挖掘、用心用情讲述,让更多人了解长治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把古建文物故事讲好、讲深、讲活,张宇飞练就了专业过硬的知识储备。从研究碑刻、阅读相关书籍,到学习美术、佛学、宗教等内容,他在与专家学者探究交流中一次次成长。

走进高校举办讲座,出版《佛影——法兴寺、崇庆寺、观音堂彩塑赏析》《国之瑰宝——长子法兴寺崇庆寺》等专著,创建“守寺者”微信公众号,发表介绍山西文化遗产的原创文章……

在经年累月的学习实践中,张宇飞的讲解风趣幽默、观点独到,吸引了建筑界、佛教界等众多知名人士前往。长子县法兴寺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10所知名美术院校的雕塑教学实习基地,为长治市佛寺文物、文保单位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研发文创产品,让古建文物文化走出去。

开发文创产品是文物活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也是传承、发扬历史文化价值的优质载体,更是彰显博物馆特色、水平、内涵的艺术手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沁县南涅水石刻馆,因陈列1957年出土于沁县南涅水村的一批窖藏石刻而得名。

“造像设计考究、雕刻精美、意境深远又不乏生活气息,集中展现了雕刻文化艺术的碰撞与融汇。”申虎峰说,为深入挖掘南涅水石刻馆艺术魅力与人文价值,他们通过开发文创产品,推动南涅水石刻文化走出去。

南涅水石刻馆以馆藏文物为开发摹本,遍访能工巧匠,今年先后开发《康熙御笔千字文》系列拓片本册、《陶渊明书法》拓片本册、武则天题跋主题折扇、南涅水石刻主题折扇等文创产品,策划出版《南涅水石刻画册》《南涅水石刻》简介折页等,不断开辟宣传展示新天地。

——创新方式方法,让古建文物内涵进入生活。

“打开高德地图APP,搜索平顺县,点击‘平顺一键智慧游大美太行’,平顺古建游线路、漳河古建打卡鉴赏二日游等基础线路游径模块精准上线。”

图为:法兴寺三绝之一——唐代舍利塔

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平顺县拥有天台庵、龙门寺、大云院等古建文物,享有天然的资源优势,通过有效利用高德地图直连大量消费者的平台优势,探索古建文物活化利用的路径,扩大了全县古建文物知名度。

“我们将结合项目进度,在基础游径线路产品模块上与高德地图进一步深度合作,开发语音讲解、古建3D数字展示等新应用模块增值服务,从面向大众公益向大众公益与部分收费模式探索。”平顺县文旅局副局长申鹏说。

创作神话剧《金灯寺》,编制拍摄文物影像志,举办盘迴霄汉——平顺历史文物陈展……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平顺县将全力挖掘,深入阐释,让文物建筑走进现代生活,成为展示县城文化的窗口、日常打卡的地标。

聆听古建之声,坚定文化自信。

打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品牌,必将充分绽放长治市历史文化魅力,进而将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成带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为讲好长治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展示长治文旅良好形象注入强劲动能。(梁家秀)

原标题:韵绵长发新声——长治市依托丰富文物资源加强传承保护活化利用让千年古建“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