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太行笔会】文学大咖走进“红色太行”
发布时间: 2023-08-17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巍巍太行,民族脊梁。

8月14日至15日,“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采风团走进长治市黎城县和武乡县,感受红色之脉,追寻精神之光。

沿着“太行一号”公路前行,欣赏着雄壮秀丽的景色、追寻着饱含革命精神的红色印迹。14日下午4时许,采风团一行从平顺县出发,来到黎城县黄崖洞,在这里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红色之旅。

黄崖洞,曾是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八路军创办的兵工厂在此诞生,被誉为“人民军工摇篮”。如今,兵工厂车间、弹药库、战壕、将军屋等遗迹遍布,构成了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国家级红色抗战遗址,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

穿行其间,作家们深深沉浸在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自然风光之中。“探寻黄崖洞,你将穿越时空,领略红色遗址与壮美风光的交融之美。在这里,你可以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聆听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你可以徜徉在太行山的怀抱中,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还可以参观兵工厂车间,了解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勤劳与智慧。在这里啊,根本看不够。”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学者、作家、书法家廖奔不禁发出感叹。

次日一大早,采风团一行又乘车来到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主战场——太行板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千姿百态、出神入化的奇峰异石,站在板山之上,太行群峰尽收眼底。这里不仅风光秀丽,还是一座具有光荣历史的革命纪念地。明堡、暗堡、投弹所、观察所、团指挥所……这些遗迹仿佛在静静地述说着战争年代八路军英勇抗敌、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家们登高望远,不仅在此领略着太行风情,还追寻着精神之光。“走,咱们继续前行!”大家心中的激情被点燃,驱车直下,来到位于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和前方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村旧址。

图为:“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采风团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王家峪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北方局所在地,也是八路军总部的驻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生活、战斗。

走进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纪念馆,陈列的展品无声地讲述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作家们在此回望历史,感受伟大的太行精神。

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峥嵘岁月,每一处旧址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编辑家、散文家李霄明更是带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走进王家峪、走进这段历史。“我的父亲曾随朱德总司令在此一同生活、战斗过。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这里有着我父亲一生难忘的宝贵记忆。”李霄明追随父辈足迹,再次“回家”,心情难掩激动。

是的,时光的流逝,带不走岁月的芬芳,四季的变幻,奏响的是奋斗的乐章。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1938年至1941年,李伯钊、刘白羽、陈铁耕等众多革命文化人士从四面八方来到太行山,先后在此成立了前方鲁迅艺术学校、晋东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国总会、中华全国教育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中苏文化协会晋东南分会。同时期,作家战地访问团、鲁艺木刻工作团、鲁艺文艺工作团、鲁艺实验剧团、前方鲁艺实验剧团、木刻工厂等都曾在下北漳驻扎。

一手拿笔、一手拿枪,抗日战场烽火燎原,他们以纸笔为武器投入到抗战当中……采风团一行行走在堪称“华北抗战前沿的文化中心”和“敌后文化抗战指挥所”的下北漳村内,徜徉在展馆所呈现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面对那些文字、那些图片,一股敬意油然而生,而这也将进一步激励着作家们要时刻坚守新时代文艺创造的人民立场,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红色武乡,在抗战的烽火中淬炼成钢,在艰苦的岁月中玉汝于成。曾经的“小米加步枪”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凝结着军民鱼水情深。

走进羊肥小米乡村e站基地,采风团一行实地感受着一片沃土一片金的独特魅力。如今的一粒米托起一个产业,带动老区人民走上致富之路,助力乡村振兴。“山西武乡小米咖啡太好喝了,组合独特,味道醇香。”中国作协《中华词赋》主编,著名诗人,书法家石厉在品尝了羊肥小米的小米咖啡产品后,当即在微信朋友圈内发布动态为其“代言”。

脚下是厚重红色文化历史,空气中充溢着精神的力量。

坐落在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实的大型革命纪念馆,记录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15日下午,采风团一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缓步瞻仰参观。从红军东渡到洛川会议,从平型关大捷到开展敌后游击战,从抗日军民自造武器装备到饱经炮火洗礼的革命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份份珍贵史料、一件件真实往事,把大家的思绪带入艰苦卓绝的红色烽火年代。作家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询问有关细节,了解当年战斗历史和感人事迹。观展结束,廖奔激情写下“巍巍太行 中国脊梁”八个大字。

当晚,采风团一行还观看了国内首部红色行浸式实景演艺《太行山上》,再次回到太行军民浴血奋战、共同抗日的战斗时光,一同追忆峥嵘岁月,体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巍巍太行,浩气长存。今年8月15日,正是日本战败投降78周年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采风团走进红色太行,走进革命老区更显意义非凡。作家们一同在此追寻太行精神,砥砺初心使命,在战歌声中重走英雄路……(冯波、郜盼

原标题:感受红色之脉 追寻精神之光——“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采风团走进黎城县和武乡县侧记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聚焦“中国作家太行笔会”!文学大咖“对话”壶关平顺
· 大咖云集!30余名著名作家学者为上党大地著锦着绣
· 聚焦“中国作家太行笔会”!3名文学大咖在长治作专题报告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时政要闻
【中国作家太行笔会】文学大咖走进“红色太行”

巍巍太行,民族脊梁。

8月14日至15日,“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采风团走进长治市黎城县和武乡县,感受红色之脉,追寻精神之光。

沿着“太行一号”公路前行,欣赏着雄壮秀丽的景色、追寻着饱含革命精神的红色印迹。14日下午4时许,采风团一行从平顺县出发,来到黎城县黄崖洞,在这里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红色之旅。

黄崖洞,曾是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八路军创办的兵工厂在此诞生,被誉为“人民军工摇篮”。如今,兵工厂车间、弹药库、战壕、将军屋等遗迹遍布,构成了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国家级红色抗战遗址,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

穿行其间,作家们深深沉浸在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自然风光之中。“探寻黄崖洞,你将穿越时空,领略红色遗址与壮美风光的交融之美。在这里,你可以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聆听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你可以徜徉在太行山的怀抱中,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还可以参观兵工厂车间,了解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勤劳与智慧。在这里啊,根本看不够。”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学者、作家、书法家廖奔不禁发出感叹。

次日一大早,采风团一行又乘车来到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主战场——太行板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千姿百态、出神入化的奇峰异石,站在板山之上,太行群峰尽收眼底。这里不仅风光秀丽,还是一座具有光荣历史的革命纪念地。明堡、暗堡、投弹所、观察所、团指挥所……这些遗迹仿佛在静静地述说着战争年代八路军英勇抗敌、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家们登高望远,不仅在此领略着太行风情,还追寻着精神之光。“走,咱们继续前行!”大家心中的激情被点燃,驱车直下,来到位于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和前方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村旧址。

图为:“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采风团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王家峪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北方局所在地,也是八路军总部的驻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生活、战斗。

走进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纪念馆,陈列的展品无声地讲述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作家们在此回望历史,感受伟大的太行精神。

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峥嵘岁月,每一处旧址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编辑家、散文家李霄明更是带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走进王家峪、走进这段历史。“我的父亲曾随朱德总司令在此一同生活、战斗过。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这里有着我父亲一生难忘的宝贵记忆。”李霄明追随父辈足迹,再次“回家”,心情难掩激动。

是的,时光的流逝,带不走岁月的芬芳,四季的变幻,奏响的是奋斗的乐章。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1938年至1941年,李伯钊、刘白羽、陈铁耕等众多革命文化人士从四面八方来到太行山,先后在此成立了前方鲁迅艺术学校、晋东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国总会、中华全国教育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中苏文化协会晋东南分会。同时期,作家战地访问团、鲁艺木刻工作团、鲁艺文艺工作团、鲁艺实验剧团、前方鲁艺实验剧团、木刻工厂等都曾在下北漳驻扎。

一手拿笔、一手拿枪,抗日战场烽火燎原,他们以纸笔为武器投入到抗战当中……采风团一行行走在堪称“华北抗战前沿的文化中心”和“敌后文化抗战指挥所”的下北漳村内,徜徉在展馆所呈现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面对那些文字、那些图片,一股敬意油然而生,而这也将进一步激励着作家们要时刻坚守新时代文艺创造的人民立场,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红色武乡,在抗战的烽火中淬炼成钢,在艰苦的岁月中玉汝于成。曾经的“小米加步枪”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凝结着军民鱼水情深。

走进羊肥小米乡村e站基地,采风团一行实地感受着一片沃土一片金的独特魅力。如今的一粒米托起一个产业,带动老区人民走上致富之路,助力乡村振兴。“山西武乡小米咖啡太好喝了,组合独特,味道醇香。”中国作协《中华词赋》主编,著名诗人,书法家石厉在品尝了羊肥小米的小米咖啡产品后,当即在微信朋友圈内发布动态为其“代言”。

脚下是厚重红色文化历史,空气中充溢着精神的力量。

坐落在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实的大型革命纪念馆,记录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15日下午,采风团一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缓步瞻仰参观。从红军东渡到洛川会议,从平型关大捷到开展敌后游击战,从抗日军民自造武器装备到饱经炮火洗礼的革命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份份珍贵史料、一件件真实往事,把大家的思绪带入艰苦卓绝的红色烽火年代。作家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询问有关细节,了解当年战斗历史和感人事迹。观展结束,廖奔激情写下“巍巍太行 中国脊梁”八个大字。

当晚,采风团一行还观看了国内首部红色行浸式实景演艺《太行山上》,再次回到太行军民浴血奋战、共同抗日的战斗时光,一同追忆峥嵘岁月,体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巍巍太行,浩气长存。今年8月15日,正是日本战败投降78周年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采风团走进红色太行,走进革命老区更显意义非凡。作家们一同在此追寻太行精神,砥砺初心使命,在战歌声中重走英雄路……(冯波、郜盼

原标题:感受红色之脉 追寻精神之光——“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采风团走进黎城县和武乡县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