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拢人气、注入活力、拉动县域经济……5月24日至26日,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在武乡县举行。3天时间里,主体、系列、线上3大板块活动,多元化呈现、互动式参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玩,不仅带来了高涨的人气,还带火了周边消费,“活力值”拉满。
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和推介,已成为武乡、长治乃至山西一张重要的红色文化名片,推动武乡县文旅深度融合,成为全省旅游市场中的“新秀”。数据显示,仅今年“五一”期间,全县接待游客16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153.60%,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文创、农特产品等行业的发展。
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火爆出圈的背后,是红色文化活动带动文旅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开辟了文旅融合“新赛道”。近年来,长治市以打造文旅康养“五大品牌”为抓手,精心组织筹办好各类有品位、有特色、有人气、有效益的节庆活动,积极融合地方文化、文创、商旅等创新元素,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以节为媒,了解长治、感知长治、体验长治。
“打卡红色武乡”线路体验活动、《拥抱太行》史诗朗诵音乐会、太行兵工主题游径发布会……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期间,一个又一个活动亮点频出,成为展示武乡形象的最佳窗口。
“武乡红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老区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深深吸引和感染着我。希望接下来能进一步了解武乡的民俗和文化。”5月22日,在踏上武乡这片红色热土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雕塑》杂志编辑李冰说。
初夏时节,草木葳蕤,万物繁茂,武乡进入最美时刻。人们背上行囊,享受夏日旅途的惬意: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里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千佛塔下体味文化血脉的绵延不息,在太行溶洞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串串旅行足迹在这里交织,一幅幅旅游热点图在这里定格,大家零距离感受这片红土地的荣光和梦想,拥抱着“诗和远方”。
以节造势,突出精品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
无数光点在舞台上空变换着颜色,看似毫无规律的浮动,却随着音乐节奏一会儿变成山峦,一会儿变成河流……晚上8时,这样奇幻的场景在武乡关河水库河畔上演。
这是我国首部红色行浸式实景演艺《太行山上》,剧场内建有目前国内最大的金属高清投影幕之一,特制钻孔钢板铸造超视觉起伏舞台,配合光影艺术矩阵,现代演艺技术和传统文化巧妙融合,共同构成多维空间,全景展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
在“内”上下的苦功,让这座小城红色底蕴更足。为了持续点亮红色属性,武乡县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从“强资源”到“强品牌”、从“强参观”到“强体验”、从“强景区”到“强目的地”的转变,深入实施红色文化软实力系统工程,拍摄纪录片《文化中国—武乡》《武乡抗战文化片》,编写“武乡红色文化文丛”(教育丛书)和“武乡抗战故事文丛”(干部读本),开发城市形象Logo,上线运行“红色教育云平台”……一项项成果进一步推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使红色教育沁入心扉,把红色品牌打响叫亮。
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让武乡县有了修炼“外功”的基础,对城市进行精雕细琢。
行走在县城街巷,耳畔萦绕着嘹亮的红歌,沿途随处可见红色文化街景。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为依托,武乡县实施太行山军事文化产业园项目,创建国家红色旅游5A级景区,持续推进以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为核心的“1+4”、以砖壁旧址为核心的“1+9”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让武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旅游发展铸魂赋能。
内外兼修的武乡县让红色旅游出圈更出彩。“上届大赛反响很热烈,这次很多选手都是慕名而来,参赛范围更广、人员更多、影响更大。通过彩塑这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大家可以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更好地弘扬太行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推长治打造‘中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品牌具有重要意义。”5月22日,在2024·长治“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暨全国雕塑作品邀请展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史延春感叹道。
“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火爆热”的延续,也打开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窗口。以节为媒,武乡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业态更加丰富、效益更加凸显、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2023年,武乡县累计接待游客141.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92.02万元。其中门票收入1019.31万元,占比35%。(赵雪岗、常珍珍、徐姗)
原标题:上太行 去武乡——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开辟文旅融合“新赛道”
相关链接 | ||||||||||
|
|
||
|
||||||||||||||||
|
聚拢人气、注入活力、拉动县域经济……5月24日至26日,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在武乡县举行。3天时间里,主体、系列、线上3大板块活动,多元化呈现、互动式参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玩,不仅带来了高涨的人气,还带火了周边消费,“活力值”拉满。
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和推介,已成为武乡、长治乃至山西一张重要的红色文化名片,推动武乡县文旅深度融合,成为全省旅游市场中的“新秀”。数据显示,仅今年“五一”期间,全县接待游客16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153.60%,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文创、农特产品等行业的发展。
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火爆出圈的背后,是红色文化活动带动文旅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开辟了文旅融合“新赛道”。近年来,长治市以打造文旅康养“五大品牌”为抓手,精心组织筹办好各类有品位、有特色、有人气、有效益的节庆活动,积极融合地方文化、文创、商旅等创新元素,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以节为媒,了解长治、感知长治、体验长治。
“打卡红色武乡”线路体验活动、《拥抱太行》史诗朗诵音乐会、太行兵工主题游径发布会……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期间,一个又一个活动亮点频出,成为展示武乡形象的最佳窗口。
“武乡红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老区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深深吸引和感染着我。希望接下来能进一步了解武乡的民俗和文化。”5月22日,在踏上武乡这片红色热土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雕塑》杂志编辑李冰说。
初夏时节,草木葳蕤,万物繁茂,武乡进入最美时刻。人们背上行囊,享受夏日旅途的惬意: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里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千佛塔下体味文化血脉的绵延不息,在太行溶洞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串串旅行足迹在这里交织,一幅幅旅游热点图在这里定格,大家零距离感受这片红土地的荣光和梦想,拥抱着“诗和远方”。
以节造势,突出精品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
无数光点在舞台上空变换着颜色,看似毫无规律的浮动,却随着音乐节奏一会儿变成山峦,一会儿变成河流……晚上8时,这样奇幻的场景在武乡关河水库河畔上演。
这是我国首部红色行浸式实景演艺《太行山上》,剧场内建有目前国内最大的金属高清投影幕之一,特制钻孔钢板铸造超视觉起伏舞台,配合光影艺术矩阵,现代演艺技术和传统文化巧妙融合,共同构成多维空间,全景展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
在“内”上下的苦功,让这座小城红色底蕴更足。为了持续点亮红色属性,武乡县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从“强资源”到“强品牌”、从“强参观”到“强体验”、从“强景区”到“强目的地”的转变,深入实施红色文化软实力系统工程,拍摄纪录片《文化中国—武乡》《武乡抗战文化片》,编写“武乡红色文化文丛”(教育丛书)和“武乡抗战故事文丛”(干部读本),开发城市形象Logo,上线运行“红色教育云平台”……一项项成果进一步推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使红色教育沁入心扉,把红色品牌打响叫亮。
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让武乡县有了修炼“外功”的基础,对城市进行精雕细琢。
行走在县城街巷,耳畔萦绕着嘹亮的红歌,沿途随处可见红色文化街景。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为依托,武乡县实施太行山军事文化产业园项目,创建国家红色旅游5A级景区,持续推进以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为核心的“1+4”、以砖壁旧址为核心的“1+9”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让武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旅游发展铸魂赋能。
内外兼修的武乡县让红色旅游出圈更出彩。“上届大赛反响很热烈,这次很多选手都是慕名而来,参赛范围更广、人员更多、影响更大。通过彩塑这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大家可以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更好地弘扬太行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推长治打造‘中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品牌具有重要意义。”5月22日,在2024·长治“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暨全国雕塑作品邀请展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史延春感叹道。
“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火爆热”的延续,也打开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窗口。以节为媒,武乡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业态更加丰富、效益更加凸显、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2023年,武乡县累计接待游客141.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92.02万元。其中门票收入1019.31万元,占比35%。(赵雪岗、常珍珍、徐姗)
原标题:上太行 去武乡——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开辟文旅融合“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