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长治市发挥党建“牵引力”全力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
发布时间: 2024-05-27   |  来源: 长治日报

党建红,乡村兴。

以“龙头村”推进建设和美乡村示范集群,积极搭建“聚富朋友圈”叫响当地品牌,着力加快联村共建“抱团发展”……长治市开展“先锋领航·晋村振兴”品牌创建以来,基层党建工作亮点频现,一批具有长治特色、展现地方活力的乡村党建品牌不断涌现。

今年以来,长治市围绕党建品牌创建这一有效载体,找准关键节点和发力点,精准定位、深度挖掘,真正达到叫响一个品牌、引领一个区域、推动一地发展的效果。

看路径:强基固本 打好“联手牌”

以一条河谷,串起沿线六个村庄。

在素有“太行小江南”之称的黎城县源泉村,以点带面、连片部署的发展思路已成共识。

图为:黎城县源泉村俯瞰图

“在推进丹泉河谷和美乡村示范集群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源泉村为龙头,把支部建在项目一线,做到情况掌握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以党建兴促进产业兴。” 黎城县委书记牛晨霞说,如今,源泉及周边的源庄、北河南等5个村与项目实施企业成立联合党委,推动组织联建、难题联解、发展联谋,逐步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梯次推进格局。

从一村美到村村美,从一村强到村村强。

自平顺县西沟乡韩家村、申家坪村、赵店村、下井村实行连片“抱团发展”, 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以来,四个村集体经济收入都有明显增长。2023 年,韩家村较上年度增长9.77%,申家坪村增长45.6%,下井村增长19.78%,赵店村增长42.16%。

集散为整,组建联盟党委,聚力破解发展难题。这一成功探索让散落在太行山上的一个个小村庄,聚沙成塔、合力出击,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新品牌。

为打破发展瓶颈,2024年以来,长治市各县区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切入点,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主动探索村村、村企、村社联合和产业联盟等“抱团发展”模式,千方百计增加经营收入,走出一条集中连片、示范带动、规模效应的发展途径。

看变化:示范引领 擘画新蓝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如今,站在潞城区潞华街道张家河村的大葱种植示范基地里,“大葱产量王”“大葱销量王”“大葱种植王”等一个个“葱王”得主们笑得格外开怀。然而,对比一年前的此刻,张家河村党支部还在为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欠缺和管理、销售等突出问题而发愁。

图为:村民们在大葱种植示范基地劳作

2023年,潞城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万亩大葱”战略部署,为解决张家河村及周边各村大葱种植各自为战,标准化、规范化欠缺的问题,潞华街道党工委主动对接区属国有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平台潞通公司,引进本地龙头企业山丹丹农业公司,在张家河村建设大葱种植示范基地,并采取“平台公司+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模式,实现了多元参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2024年,以张家河村为样板、以大葱示范基地为牵引,村企合作模式已带动街道内20个村种植大葱,主基地种植大葱1000余亩,全街道种植大葱6300余亩,年均总产值9000余万元。

类似的转变,在长治大地上不胜枚举。而这无一不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推动全市农村党建提质增效的结果。

转变观念,打破零散发展、各自为战的旧思维旧观念,近年来,长治市多地积极整合盘活可用的各类资源,开辟新赛道、打开新思路、寻找新办法,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乡俗相通、资源互补的原则,实施联村共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组建了中药材产业联盟党委、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平台等,以“党建链”引领带动“产业链”,全方位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全链条发展壮大农村产业。

看突破:头雁领航 激活新动能

就近能就业、年底有分红、老人有养老、家家都获益……这正是上党区苏店镇南董村的乡亲们,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映照。

助力乡村振兴,组织是保障,人才是关键。作为回引人才,在外经商多年的陈树兵于2011年回村,当选为新一任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三年来,在“领头雁”陈树兵的带领下,南董村积极探索实施“四抓四心”工作法,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30 余个,并以网格为载体,严格落实网格党组织党员包联户制度,全年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治理隐患300 余起,让南董村成为全区乡村治理的示范村。

找到路子,更要迈实步子。随着全市范围内推动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强基固垒、头雁储备、引领富民、阳光村治”四大工程以来,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上党大地徐徐铺开。“今年年底前,长治市每个县区要围绕‘先锋领航·晋村振兴’品牌,重点打造2至3个先进乡镇和20余个示范引领、头雁领航、带富共富、善治和美先进村。”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长治市已对12个县区、2436个村党建工作进行了分类,目的就是为了分类施策、因地制宜,解决农村党建中不平衡问题……这一个个精准的谋划,一项项亮眼的举措,正勾勒出长治市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奋斗轨迹。(朱海云)

原标题:“党建红”激活乡村共富动能——长治市“先锋领航·晋村振兴”品牌创建工作综述


[编辑:宋思洋]

  相关链接
· 长治唯一!市二院程杨玉获评第六届“白求恩式好医生”
· 晒成绩!长治琢石草堂“六一”书法展吸睛无数
· 长治河北商会2024年首期消夏歌舞晚会盛情开演
· 长治“非”同“遗”一般!“上党潮流”闪耀登场深圳文博会
· 长治市治未病示范中心第二届学术会议举办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长治市发挥党建“牵引力”全力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

党建红,乡村兴。

以“龙头村”推进建设和美乡村示范集群,积极搭建“聚富朋友圈”叫响当地品牌,着力加快联村共建“抱团发展”……长治市开展“先锋领航·晋村振兴”品牌创建以来,基层党建工作亮点频现,一批具有长治特色、展现地方活力的乡村党建品牌不断涌现。

今年以来,长治市围绕党建品牌创建这一有效载体,找准关键节点和发力点,精准定位、深度挖掘,真正达到叫响一个品牌、引领一个区域、推动一地发展的效果。

看路径:强基固本 打好“联手牌”

以一条河谷,串起沿线六个村庄。

在素有“太行小江南”之称的黎城县源泉村,以点带面、连片部署的发展思路已成共识。

图为:黎城县源泉村俯瞰图

“在推进丹泉河谷和美乡村示范集群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源泉村为龙头,把支部建在项目一线,做到情况掌握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以党建兴促进产业兴。” 黎城县委书记牛晨霞说,如今,源泉及周边的源庄、北河南等5个村与项目实施企业成立联合党委,推动组织联建、难题联解、发展联谋,逐步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梯次推进格局。

从一村美到村村美,从一村强到村村强。

自平顺县西沟乡韩家村、申家坪村、赵店村、下井村实行连片“抱团发展”, 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以来,四个村集体经济收入都有明显增长。2023 年,韩家村较上年度增长9.77%,申家坪村增长45.6%,下井村增长19.78%,赵店村增长42.16%。

集散为整,组建联盟党委,聚力破解发展难题。这一成功探索让散落在太行山上的一个个小村庄,聚沙成塔、合力出击,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新品牌。

为打破发展瓶颈,2024年以来,长治市各县区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切入点,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主动探索村村、村企、村社联合和产业联盟等“抱团发展”模式,千方百计增加经营收入,走出一条集中连片、示范带动、规模效应的发展途径。

看变化:示范引领 擘画新蓝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如今,站在潞城区潞华街道张家河村的大葱种植示范基地里,“大葱产量王”“大葱销量王”“大葱种植王”等一个个“葱王”得主们笑得格外开怀。然而,对比一年前的此刻,张家河村党支部还在为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欠缺和管理、销售等突出问题而发愁。

图为:村民们在大葱种植示范基地劳作

2023年,潞城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万亩大葱”战略部署,为解决张家河村及周边各村大葱种植各自为战,标准化、规范化欠缺的问题,潞华街道党工委主动对接区属国有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平台潞通公司,引进本地龙头企业山丹丹农业公司,在张家河村建设大葱种植示范基地,并采取“平台公司+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模式,实现了多元参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2024年,以张家河村为样板、以大葱示范基地为牵引,村企合作模式已带动街道内20个村种植大葱,主基地种植大葱1000余亩,全街道种植大葱6300余亩,年均总产值9000余万元。

类似的转变,在长治大地上不胜枚举。而这无一不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推动全市农村党建提质增效的结果。

转变观念,打破零散发展、各自为战的旧思维旧观念,近年来,长治市多地积极整合盘活可用的各类资源,开辟新赛道、打开新思路、寻找新办法,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乡俗相通、资源互补的原则,实施联村共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组建了中药材产业联盟党委、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平台等,以“党建链”引领带动“产业链”,全方位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全链条发展壮大农村产业。

看突破:头雁领航 激活新动能

就近能就业、年底有分红、老人有养老、家家都获益……这正是上党区苏店镇南董村的乡亲们,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映照。

助力乡村振兴,组织是保障,人才是关键。作为回引人才,在外经商多年的陈树兵于2011年回村,当选为新一任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三年来,在“领头雁”陈树兵的带领下,南董村积极探索实施“四抓四心”工作法,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30 余个,并以网格为载体,严格落实网格党组织党员包联户制度,全年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治理隐患300 余起,让南董村成为全区乡村治理的示范村。

找到路子,更要迈实步子。随着全市范围内推动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强基固垒、头雁储备、引领富民、阳光村治”四大工程以来,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上党大地徐徐铺开。“今年年底前,长治市每个县区要围绕‘先锋领航·晋村振兴’品牌,重点打造2至3个先进乡镇和20余个示范引领、头雁领航、带富共富、善治和美先进村。”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长治市已对12个县区、2436个村党建工作进行了分类,目的就是为了分类施策、因地制宜,解决农村党建中不平衡问题……这一个个精准的谋划,一项项亮眼的举措,正勾勒出长治市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奋斗轨迹。(朱海云)

原标题:“党建红”激活乡村共富动能——长治市“先锋领航·晋村振兴”品牌创建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