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草木葳蕤,万物繁茂,武乡老区进入最美时刻,文旅市场也迎来“黄金期”。人们纷纷背上行囊,享受夏日旅途的惬意: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里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千佛塔下体味文化血脉的绵延不息,在太行溶洞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串串旅行足迹在这里交织,一幅幅旅游热点图在这里定格,大家零距离感受这片红土地的荣光和梦想,拥抱着“诗和远方”。
“在武乡一路走一路看,一处处革命旧址,一件件革命文物令我深受触动。”来自安徽的游客吕华心中感慨万千,“武乡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更是一座充满信仰力量的红色之城。”
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和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武乡县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驻扎地,是太行精神重要孕育地。
走进武乡,人们不仅可以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内触摸历史,还能在城市街巷赏景寻味,在秀美乡村望山看水……
图为: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华灯初上,马牧河畔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八路军休闲街区内彩灯高挂,溢彩流光。一街灯火,灿若星河。“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夜景,还能品尝很多特色美食,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游客王静满脸笑意说道。
近年来,武乡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启动八路军休闲街区、小吃一条街等旅游夜间消费模式,来吸引人气、聚集商气,通过观光夜游、品鉴美食,共赏非遗民俗、共看人间烟火等方式激发了老区的夜间新活力,成为旅游市场推广的助推器,让红色武乡成功出圈。
从城市到田野,一条五彩斑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犹如起舞的长龙正在次第铺展开来。
初夏迷人,风光正好。走进武乡县韩北镇王家峪村,洁净的村道蜿蜒交错,精品化民宿错落有致,近处乡村彩画明艳,远处层峦叠翠,放眼望去风光如画,生机勃勃。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升起,村民刘爱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打火、烧水、和面、蒸制……一系列工序她驾轻就熟。“这是灌肠、枣糕、干面饼子,外地人爱吃我们本地小吃。这几年,来我们村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刘爱芬高兴地说,“俺真是沾了红色旅游的光,家里翻修了老屋,建起了民宿,收入节节攀升,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为:武乡县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
王家峪村是全国国防教育基地、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一处集革命传统教育、旅游观光、体验太行风俗民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近年来,该村充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采取“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建成八路军大食堂、游客集散中心、主题客栈、生态文化园、军旅生活园等,每年接待游客约16万人次,这让王家峪的父老乡亲搭上红色旅游“顺风车”,放下“泥饭碗”,端起“金饭碗”。
慕名前来的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还可以品尝武乡特色黄酱面,配上纯手工制作、入口香甜的干面饼子,大家吃得满意开心,直夸味道棒极了。夜晚住在窑洞院内,一座座农家院依山而建,这里有别于城市的喧嚣,抬头就能看见满天星斗,简单干净又宽敞明亮的客房分外温馨,上炕后盘膝而坐,谈天说地、酣然入梦。
重温红色记忆、品尝农家饭肴、赏节目、住窑洞……王家峪村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火热景象只是武乡县文旅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乡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大手笔勾勒出全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轮廓,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旅融合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旅游提质升级、融合破圈。去年累计接待游客141.14万人次,门票收入1019.31万元,旅游总收入2892.02万元。
抓铁留痕,久久为功。武乡县高位谋划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蓝图,立足“山西红色会客厅”定位,以“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为主线,坚持“规划先行、深入挖掘、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以“一线三区”为载体,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拓宽文旅发展新业态,形成“红色旅游吸引人,红色精神感染人,融合产业留住人”的集聚效应,文旅融合事业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携着昔日荣光、紧抓今日机遇的武乡,在高质量发展中乘势而上,活力迸发,在文旅融合的新征程中昂首阔步,再续辉煌,以全新的姿态、崭新的面貌勇立发展潮头,奋力谱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赵海鹏、唐婉静)
原标题:以文旅“一业兴”带动乡村“百业旺”——武乡县做强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初夏时节,草木葳蕤,万物繁茂,武乡老区进入最美时刻,文旅市场也迎来“黄金期”。人们纷纷背上行囊,享受夏日旅途的惬意: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里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千佛塔下体味文化血脉的绵延不息,在太行溶洞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串串旅行足迹在这里交织,一幅幅旅游热点图在这里定格,大家零距离感受这片红土地的荣光和梦想,拥抱着“诗和远方”。
“在武乡一路走一路看,一处处革命旧址,一件件革命文物令我深受触动。”来自安徽的游客吕华心中感慨万千,“武乡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更是一座充满信仰力量的红色之城。”
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和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武乡县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驻扎地,是太行精神重要孕育地。
走进武乡,人们不仅可以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内触摸历史,还能在城市街巷赏景寻味,在秀美乡村望山看水……
图为: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华灯初上,马牧河畔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八路军休闲街区内彩灯高挂,溢彩流光。一街灯火,灿若星河。“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夜景,还能品尝很多特色美食,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游客王静满脸笑意说道。
近年来,武乡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启动八路军休闲街区、小吃一条街等旅游夜间消费模式,来吸引人气、聚集商气,通过观光夜游、品鉴美食,共赏非遗民俗、共看人间烟火等方式激发了老区的夜间新活力,成为旅游市场推广的助推器,让红色武乡成功出圈。
从城市到田野,一条五彩斑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犹如起舞的长龙正在次第铺展开来。
初夏迷人,风光正好。走进武乡县韩北镇王家峪村,洁净的村道蜿蜒交错,精品化民宿错落有致,近处乡村彩画明艳,远处层峦叠翠,放眼望去风光如画,生机勃勃。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升起,村民刘爱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打火、烧水、和面、蒸制……一系列工序她驾轻就熟。“这是灌肠、枣糕、干面饼子,外地人爱吃我们本地小吃。这几年,来我们村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刘爱芬高兴地说,“俺真是沾了红色旅游的光,家里翻修了老屋,建起了民宿,收入节节攀升,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为:武乡县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
王家峪村是全国国防教育基地、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一处集革命传统教育、旅游观光、体验太行风俗民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近年来,该村充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采取“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建成八路军大食堂、游客集散中心、主题客栈、生态文化园、军旅生活园等,每年接待游客约16万人次,这让王家峪的父老乡亲搭上红色旅游“顺风车”,放下“泥饭碗”,端起“金饭碗”。
慕名前来的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还可以品尝武乡特色黄酱面,配上纯手工制作、入口香甜的干面饼子,大家吃得满意开心,直夸味道棒极了。夜晚住在窑洞院内,一座座农家院依山而建,这里有别于城市的喧嚣,抬头就能看见满天星斗,简单干净又宽敞明亮的客房分外温馨,上炕后盘膝而坐,谈天说地、酣然入梦。
重温红色记忆、品尝农家饭肴、赏节目、住窑洞……王家峪村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火热景象只是武乡县文旅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乡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大手笔勾勒出全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轮廓,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旅融合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旅游提质升级、融合破圈。去年累计接待游客141.14万人次,门票收入1019.31万元,旅游总收入2892.02万元。
抓铁留痕,久久为功。武乡县高位谋划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蓝图,立足“山西红色会客厅”定位,以“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为主线,坚持“规划先行、深入挖掘、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以“一线三区”为载体,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拓宽文旅发展新业态,形成“红色旅游吸引人,红色精神感染人,融合产业留住人”的集聚效应,文旅融合事业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携着昔日荣光、紧抓今日机遇的武乡,在高质量发展中乘势而上,活力迸发,在文旅融合的新征程中昂首阔步,再续辉煌,以全新的姿态、崭新的面貌勇立发展潮头,奋力谱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赵海鹏、唐婉静)
原标题:以文旅“一业兴”带动乡村“百业旺”——武乡县做强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