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积极探索“庭院+特色文化旅游”模式
发布时间: 2023-05-14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万物繁茂,夏意初长。

5月10日,壶关县东井岭乡北行头村许聚保大爷在自家旧房里忙碌着,不足10平方米的潮湿房间内摆放着一摞摞菌棒。他笑着说:“别看咱这旧房小,现在可是有大用处呢!把这一屋子的平菇种好,一年至少增收5000元。”

腾出闲置房,打造“微菌园”,这是壶关县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庭院经济”,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让方寸之地成为增收地,让房前屋后成为“聚宝盆”,让小庭院成为经济园。壶关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扬“四敢”精神,聚焦“三地”目标,以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充分利用“庭院+”模式,创新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小院子”带动“大流量”。做好“诗意田园”文章,以品牌化助力“庭院经济”走出“劲头”

五月的太行山深处,阵阵暖风拂过密林翻起层层绿浪。一幢名为“清风雅居”的乡间小院内,女主人马计平为小憩的游客备上了一壶好茶,与大家闲谈着当地的人文风情。

别致精美的庭院虽然面积不大,但院内绿树掩映,鱼池流水赏心悦目,拾级而上来到二楼,推窗可见青山云雾。屋子里,典雅屏风、木质桌椅、丛丛绿植处处展现原汁原味的田园乡村元素。

“打造这个院子,就是要让游客享受放松的生活方式。”位于大峡谷镇的丁家岩村依托太行山大峡谷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民宿有着独具优势,马计平与丈夫郭兵按照自己的兴趣收拾小院子,从房间设计到花草种植,二人亲力亲为将老屋改造成可餐、可茶、可宿的诗意空间。

“曲水”“行云”“栖山”……五间独具特色的客房,诗情画意的名字无不倾注夫妻二人的心血。对马计平而言,这既响应了家乡号召发展“庭院经济”,也让游客有了体验向往生活的场所,更承载了她惬意的生活,实现了“三赢”。

在壶关,借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挖文化内涵,这里不断探索“庭院+特色文化旅游”模式,引导农户发展悠然山庄、清风雅居、岭秀山庄、宋雅未央、九月客舍等精品民宿,“小院子”带动“大流量”,引爆“新经济”。

“今年旅游市场火爆,咱家从4月开始就已经订单不断。”又一村客栈主人刘军喜不自禁,“今年经营民宿收入十来万不成问题。”

“小巧的庭院经济有着不小的助农增收空间,《壶关县支持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实施方案》等多种扶持政策的出台,更是给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大峡谷镇党委书记牛晨耕说,大峡谷镇大力实施“庭院+”发展模式,建设了集休闲度假、文娱活动、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商品销售为纽带的优势产业集群,有效带动全镇20户农家乐提档升级,发展高端民宿,开发了大峡谷小米、粉皮、连翘茶、紫团参等10余种特色旅游商品。

“小作坊”成就“大产业”。做好“闲散土地”文章,以市场化助力“庭院经济”走上“势头”

“一个菌棒能出2斤平菇,咱这屋能出1200多斤,按目前市场收购价4元1斤算,能挣5000元左右……”北行头村村民许聚保早早地便来到自家旧房,边照料屋内的菌棒,边盘算着未来的收益。

如果说“庭院+特色文化旅游”模式占据了天时地利,那么在东井岭乡,“庭院+特色种植”模式就称得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咱们村大部分村民都有闲置的老宅,自从种起平菇,庭院不再乱堆乱放,收入也增加了。”北行头村党支部书记皇甫连胜介绍道,依托本村森宝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民庭院种植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分户经营种植模式,保障平菇出栏质量。

针对村民资金暂时短缺问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垫资为村民代购菌棒,待平菇销售后,村民再偿还菌棒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种植户实行保价收购。

“闲置老宅,空着也是空着,现在利用起来种植平菇,一方面咱也有份事业,另一方面收入增加了,多好的事呢!”村民郭李晨说,森宝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每天都会上门指导,及时跟进,有什么问题还可以随时在微信群里交流,何愁种不好。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撑起“钱袋子”。通过北行头村的示范种植,庭院经济“微菌园”项目正逐步推广到全乡,培育壮大了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激发了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成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拓展增收来源的有效途径。

“基于这种模式,未来还将在塔店村探索实施‘庭院+特色加工’,依托该村龙头企业万达利服装生产有限公司,村民在庭院里自建‘微工厂’,通过接单加工服装增收致富。”东井岭乡党委书记韩志祥说。

“方寸地” 成了“聚宝盆”——壶关县探索发展“庭院经济”走实乡村振兴路

良好的环境是“庭院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壶关县鼓励村民们在美丽庭院里发展“美丽经济”。

从壶关县城一路向东南行驶,走过高山、深沟,入眼尽是天朗气清、树木葱茏。峰回路转,宛如童话世界的彩色村庄南坪头坞村闯入眼帘,犹如深山里镶嵌的多彩琉璃,让人移不开眼。

而多年前,这里还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身泥”的窘迫景象。

“改头换脸、洗心革面”。在村“两委”、帮扶单位的鼓励和支持下,村里近500栋错落有致的民房被粉刷成五颜六色;399户房屋的墙体全部进行艺术彩绘。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美丽乡村“芳容”尽显。

走进村民李更喜家中,房前屋后环境整洁,墙上的彩绘熠熠生辉。李更喜把房屋精心装饰一番,将美观的植物种在院里,开起了“农家乐”。“乡村庭院成了镜头中的美景,住店客人都会在院里拍照打卡,不仅生意越来越红火,也让大家心情更愉悦。”

“庭院+人居环境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两不误。壶关县结合实际,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建设,逐步实现村旧貌换新颜。宜花种花、宜鱼养鱼、宜菜种菜,打造“美丽庭院”,通过户比户、院比院,互相学习,不断创新“庭院经济”做法。党员带头,乡贤参与,形成传帮带的连片效应,带动农户自发对房前屋后进行卫生整治,增加了美观的同时也吸引游客驻足消费,提高农户收入的同时,也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从“方寸之地”到“致富宝盆”,变“惜地如金”为“点土成金”,壶关,走稳乡村振兴“新路子”。徐姗

原标题:“方寸地” 成了“聚宝盆”——壶关县探索发展“庭院经济”走实乡村振兴路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壶关县召开“五一”长假旅游市场运行情况问题反馈整改会
· 壶关县召开重点项目协调推进会
· 壶关县青龙峡村:颗颗葡萄“串起”致富路
· 壶关县召开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安全应急工作会议
· 壶关县:加快建设中国北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壶关县
壶关县积极探索“庭院+特色文化旅游”模式

万物繁茂,夏意初长。

5月10日,壶关县东井岭乡北行头村许聚保大爷在自家旧房里忙碌着,不足10平方米的潮湿房间内摆放着一摞摞菌棒。他笑着说:“别看咱这旧房小,现在可是有大用处呢!把这一屋子的平菇种好,一年至少增收5000元。”

腾出闲置房,打造“微菌园”,这是壶关县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庭院经济”,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让方寸之地成为增收地,让房前屋后成为“聚宝盆”,让小庭院成为经济园。壶关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扬“四敢”精神,聚焦“三地”目标,以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充分利用“庭院+”模式,创新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小院子”带动“大流量”。做好“诗意田园”文章,以品牌化助力“庭院经济”走出“劲头”

五月的太行山深处,阵阵暖风拂过密林翻起层层绿浪。一幢名为“清风雅居”的乡间小院内,女主人马计平为小憩的游客备上了一壶好茶,与大家闲谈着当地的人文风情。

别致精美的庭院虽然面积不大,但院内绿树掩映,鱼池流水赏心悦目,拾级而上来到二楼,推窗可见青山云雾。屋子里,典雅屏风、木质桌椅、丛丛绿植处处展现原汁原味的田园乡村元素。

“打造这个院子,就是要让游客享受放松的生活方式。”位于大峡谷镇的丁家岩村依托太行山大峡谷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民宿有着独具优势,马计平与丈夫郭兵按照自己的兴趣收拾小院子,从房间设计到花草种植,二人亲力亲为将老屋改造成可餐、可茶、可宿的诗意空间。

“曲水”“行云”“栖山”……五间独具特色的客房,诗情画意的名字无不倾注夫妻二人的心血。对马计平而言,这既响应了家乡号召发展“庭院经济”,也让游客有了体验向往生活的场所,更承载了她惬意的生活,实现了“三赢”。

在壶关,借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挖文化内涵,这里不断探索“庭院+特色文化旅游”模式,引导农户发展悠然山庄、清风雅居、岭秀山庄、宋雅未央、九月客舍等精品民宿,“小院子”带动“大流量”,引爆“新经济”。

“今年旅游市场火爆,咱家从4月开始就已经订单不断。”又一村客栈主人刘军喜不自禁,“今年经营民宿收入十来万不成问题。”

“小巧的庭院经济有着不小的助农增收空间,《壶关县支持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实施方案》等多种扶持政策的出台,更是给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大峡谷镇党委书记牛晨耕说,大峡谷镇大力实施“庭院+”发展模式,建设了集休闲度假、文娱活动、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商品销售为纽带的优势产业集群,有效带动全镇20户农家乐提档升级,发展高端民宿,开发了大峡谷小米、粉皮、连翘茶、紫团参等10余种特色旅游商品。

“小作坊”成就“大产业”。做好“闲散土地”文章,以市场化助力“庭院经济”走上“势头”

“一个菌棒能出2斤平菇,咱这屋能出1200多斤,按目前市场收购价4元1斤算,能挣5000元左右……”北行头村村民许聚保早早地便来到自家旧房,边照料屋内的菌棒,边盘算着未来的收益。

如果说“庭院+特色文化旅游”模式占据了天时地利,那么在东井岭乡,“庭院+特色种植”模式就称得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咱们村大部分村民都有闲置的老宅,自从种起平菇,庭院不再乱堆乱放,收入也增加了。”北行头村党支部书记皇甫连胜介绍道,依托本村森宝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民庭院种植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分户经营种植模式,保障平菇出栏质量。

针对村民资金暂时短缺问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垫资为村民代购菌棒,待平菇销售后,村民再偿还菌棒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种植户实行保价收购。

“闲置老宅,空着也是空着,现在利用起来种植平菇,一方面咱也有份事业,另一方面收入增加了,多好的事呢!”村民郭李晨说,森宝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每天都会上门指导,及时跟进,有什么问题还可以随时在微信群里交流,何愁种不好。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撑起“钱袋子”。通过北行头村的示范种植,庭院经济“微菌园”项目正逐步推广到全乡,培育壮大了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激发了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成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拓展增收来源的有效途径。

“基于这种模式,未来还将在塔店村探索实施‘庭院+特色加工’,依托该村龙头企业万达利服装生产有限公司,村民在庭院里自建‘微工厂’,通过接单加工服装增收致富。”东井岭乡党委书记韩志祥说。

“方寸地” 成了“聚宝盆”——壶关县探索发展“庭院经济”走实乡村振兴路

良好的环境是“庭院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壶关县鼓励村民们在美丽庭院里发展“美丽经济”。

从壶关县城一路向东南行驶,走过高山、深沟,入眼尽是天朗气清、树木葱茏。峰回路转,宛如童话世界的彩色村庄南坪头坞村闯入眼帘,犹如深山里镶嵌的多彩琉璃,让人移不开眼。

而多年前,这里还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身泥”的窘迫景象。

“改头换脸、洗心革面”。在村“两委”、帮扶单位的鼓励和支持下,村里近500栋错落有致的民房被粉刷成五颜六色;399户房屋的墙体全部进行艺术彩绘。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美丽乡村“芳容”尽显。

走进村民李更喜家中,房前屋后环境整洁,墙上的彩绘熠熠生辉。李更喜把房屋精心装饰一番,将美观的植物种在院里,开起了“农家乐”。“乡村庭院成了镜头中的美景,住店客人都会在院里拍照打卡,不仅生意越来越红火,也让大家心情更愉悦。”

“庭院+人居环境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两不误。壶关县结合实际,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建设,逐步实现村旧貌换新颜。宜花种花、宜鱼养鱼、宜菜种菜,打造“美丽庭院”,通过户比户、院比院,互相学习,不断创新“庭院经济”做法。党员带头,乡贤参与,形成传帮带的连片效应,带动农户自发对房前屋后进行卫生整治,增加了美观的同时也吸引游客驻足消费,提高农户收入的同时,也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从“方寸之地”到“致富宝盆”,变“惜地如金”为“点土成金”,壶关,走稳乡村振兴“新路子”。徐姗

原标题:“方寸地” 成了“聚宝盆”——壶关县探索发展“庭院经济”走实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