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屯留乡村里那些书法高手
发布时间: 2022-09-05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崔蒙在渔泽镇虽属较小的村子,但也是个古老出人才的地方。古代就出过不少文臣武将,如隋朝崔蒙人崔信,为上党县丞;其子崔敏,曾随李渊打天下,被唐高祖封为骑都尉。唐高宗时,崔蒙人崔通曾任皇室禁军头目,后被封为“骁骑将军”(参看《三晋石刻大全·长治市屯留县卷》)。

到了清末民初,崔蒙的孙家、李家更是人才济济。比如东街中医世家孙老先生有四子:号称“大先生”的孙守文学业最优,光绪末年,赐“进士”。他为周小法祖上旧院写的“衍吉庆”三字门匾,为行楷书,圆转流利,又不失平衡稳妥。匾中“衍”字是很多很盛之义,用在“吉庆”前十分切当。王丁柱老院门楼上的“安寓楼”,也是近人拓印大先生的原字。号称“二先生”的孙守忠,贡生出身,为屯留名医,山西医学会会员。他为王苗善祖上院子写的“垂远”二字(意即美好的事迹、崇高的精神传之久远)厚重敦实、方正苍劲,为典范的颜真卿楷体。岗上村周恩太老院门匾“贞心劲节”是表彰丈夫死后未嫁,抚养子女成人的“贞节”妇人的。据户主孙子周过芳说,这四个丰润端庄的楷字也是崔蒙“二先生”手笔。号称“三先生”的孙守行为优廪生加五品衔,曾是民初第一任村主任。他为玄武庙改做的小学题写的“国民学校”四字砖雕至今尚存,正笔正楷,瘦硬挺秀,笔画规范。

民国才子之一的崔蒙人李安堂,任过北平民社社长,做过《屯留地名典》《屯留县志补》,主编过《北方快览》。其为北邻王廷文院写的门匾“耕读第”为研习“九成宫”楷体的硕果,结体严谨,点画劲拔,含蓄且有力度。其西邻王明英旧宅门匾“宝善”二繁体字,也是他的欧体楷书。

渔泽镇东古村

东古村虽没有寺底、岗上两村人口多面积大,但也算屯留最古老村庄之一。清代以来受紧邻寺底村影响,爱好书法的学子与日俱增。可惜保存下来的旧牌匾不多,现仅存门匾有冯仁存旧院的“芝兰秀”,为草体;冯俊红、冯俊保老院的“祥昇阳”,为仿赵孟頫楷书,笔画方圆兼有,含行书笔意。据该村老人们讲,这是民国初年出生的儒生崔文宪的书法。村中还可见到崔如春旧院的“远志”,佚名旧院的“聚丰溢宝”(连续丰年、宝藏充溢之义)也为崔老先生笔迹。

渔泽镇北渔泽村

北渔泽紧邻常村煤矿,20世纪80年代北岗公社迁至此村。后来改名渔泽镇,所管辖十个村子未变。

此村门匾现存仅三块:一是崔富水老师旧院门匾,上写“耕读”二字,仍能看出墨黑端庄劲挺的颜体楷书原迹;二是崔丕尧新院门楼拓印旧字“宾筵”属柳体楷书,刚硬端正,极富风韵。以上二匾据说是崔老师祖父写下的。

另有崔余枝旧院,于民国初年特请上村朱寿(字喜顺)先生写的四字门匾“树德務滋”。其含义是培养建树美好品德,一定要多多益善。“務”是“务必”,“滋”在这里有“增添”“加多”的意思。本匾写得平稳端正,却又不乏活泼生动。

路村乡北浒庄

一提北浒庄,自然会想到屯留的名学者、屯留中学已故老校长牛付岩——牛老师即该村人,写大笔楷书名满上党。但他从师本村书法高手崔金招的事,知情者已不多了。

崔金招能写正草隶篆行五体大字,尤工行草体,在当时驰名省内外,常有人从几百里外来找崔先生买字。据崔金招曾侄孙先文(78岁)讲,他小时候见过大曾祖给本村戏台所题“周郎顾”三字牌匾,每字约四尺见方,阴刻金漆,一华里外即可看见。而来到台前细端详,又仿佛变成阳刻字,金光闪闪,映眼活跃,仿佛能动起来,因而被人们称为“三大活字”。可惜现已不存了。

庆幸的是,村东张景伟旧院门匾的三个行草体字“行素位”是崔金招所题。“行”是践行,“素位”即人们素常所处的地位,大意是“人们应安于素常所处地位,不要汲汲于争名夺利”。此匾因日久断裂,漆掉色褪,字迹不清,但它们特殊的结构,飞舞的气势,功力深厚的笔画,堪比古代行书大家之作。

渔泽镇金家庄

据传,金家庄是金姓一大家族繁衍发展起来的。可是现在满村已无一户姓金者,而以宇文、张、岳三大姓为主。

我走访发现,该村门匾有老槐树底的宇文庆华老院的“戬榖”,“戬”是“福气”,“榖”现代简化为“谷”,是“善良”或“美好”之意,二字为潇洒自然的行楷书;宇文晚林家门匾“敦惠”属行草体,其义是“忠厚诚恳且柔顺善良”;还有正街宇文忙孩旧院大门匾的“谦受益”。三字出于儒家经典《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此匾属刚劲灵活秀气但十分规范的行草体。古人论书法“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但走和跑也要有正确美观的姿势,并非信马由缰地胡走乱跑——三匾据该村村民说是清朝末年一位宇文老先生写的,名字已佚。

渔泽镇雇车村

雇车村原名西古村(相对于东古村而名)。至于为何改为“雇车”,有两种传说。一说是春秋时代,楚平王行无道,父纳子媳,又杀直谏忠臣伍奢全家老少,唯独文武兼全的次子伍子胥保着王妃逃向吴国。为甩掉追兵,伍子胥等人北绕郑晋鲁,当路过屯留东北部时,见南北浒庄和南北渔泽是一片水,便雇船速渡。上东岸后,在西古村雇一辆马车疾行——后人便把此村改名雇车;又一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东巡至西古村,曾雇用此村全部车辆东行至太行山脚下,敕令改名雇车村。无论哪种传说,都可证明雇车村的建村之早和地理之优。

现在该村已成常村矿生活区之一,旧屋改造较普遍;所存门匾仅两块:一块是孙振明老院的门匾“晴岚”——明显的拓印旧字;另一块是王连成旧居门匾“勤俭”,此二字是方正粗壮的颜体。据该村书法爱好者李双峰说,这一门匾是民国初年上村儒生朱寿(喜顺)应邀写下的。

上村乡上村

据旧本《屯留县志》记载,清代后期,上村已发展成为东半县四大镇之一。到了民国,上村成了第二区政府所在地。现在仍是上村乡的中心,村大人稠才子多,除了村北大赛庙的斗大金字庙额,几乎所有四合院或大户人家都题有门匾字。

不过近几年这些旧牌匾所剩已无几了。我通过走访,仅发现以下几块门匾:

(1)段红振家门匾“抚育恩深”,为端方俏丽的赵体楷书。是后代为老太太所立功劳匾,感谢她生养教育的恩情。

(2)村北刘鸿恩家门匾“锦绣”两个大字,方正圆满,是颜体楷字。其义多指,或为美好家庭,或为壮丽河山,或为远大前程,引人遐想。

(3)村中一户,不知名姓,大门匾额“宏泰祥”三字,两个楷体一个行草,字迹自然大方,且带富态。我理解其含义是:祝愿一门平安祥和而且宅第日渐富丽堂皇。

据上村退休干部于慧渊(曾参与写村志)提供,清末民初上村能写大笔字的高手,最好的有段树璜、段凤翔、朱寿三人。上述门匾或出自他们手笔,但要具体分辨,已经很难了。(周景堂)

原标题:民间“字匠” (二)——清末民初屯留乡村里那些书法高手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平顺小伙郭亮:梅花桩上舞“南狮”
· 潞安府通判吴承恩非《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 长治田秋平作品《百年涟漪》参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 从教27年!许军则“照亮”千余名学子前行路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人物
清末民初屯留乡村里那些书法高手

崔蒙在渔泽镇虽属较小的村子,但也是个古老出人才的地方。古代就出过不少文臣武将,如隋朝崔蒙人崔信,为上党县丞;其子崔敏,曾随李渊打天下,被唐高祖封为骑都尉。唐高宗时,崔蒙人崔通曾任皇室禁军头目,后被封为“骁骑将军”(参看《三晋石刻大全·长治市屯留县卷》)。

到了清末民初,崔蒙的孙家、李家更是人才济济。比如东街中医世家孙老先生有四子:号称“大先生”的孙守文学业最优,光绪末年,赐“进士”。他为周小法祖上旧院写的“衍吉庆”三字门匾,为行楷书,圆转流利,又不失平衡稳妥。匾中“衍”字是很多很盛之义,用在“吉庆”前十分切当。王丁柱老院门楼上的“安寓楼”,也是近人拓印大先生的原字。号称“二先生”的孙守忠,贡生出身,为屯留名医,山西医学会会员。他为王苗善祖上院子写的“垂远”二字(意即美好的事迹、崇高的精神传之久远)厚重敦实、方正苍劲,为典范的颜真卿楷体。岗上村周恩太老院门匾“贞心劲节”是表彰丈夫死后未嫁,抚养子女成人的“贞节”妇人的。据户主孙子周过芳说,这四个丰润端庄的楷字也是崔蒙“二先生”手笔。号称“三先生”的孙守行为优廪生加五品衔,曾是民初第一任村主任。他为玄武庙改做的小学题写的“国民学校”四字砖雕至今尚存,正笔正楷,瘦硬挺秀,笔画规范。

民国才子之一的崔蒙人李安堂,任过北平民社社长,做过《屯留地名典》《屯留县志补》,主编过《北方快览》。其为北邻王廷文院写的门匾“耕读第”为研习“九成宫”楷体的硕果,结体严谨,点画劲拔,含蓄且有力度。其西邻王明英旧宅门匾“宝善”二繁体字,也是他的欧体楷书。

渔泽镇东古村

东古村虽没有寺底、岗上两村人口多面积大,但也算屯留最古老村庄之一。清代以来受紧邻寺底村影响,爱好书法的学子与日俱增。可惜保存下来的旧牌匾不多,现仅存门匾有冯仁存旧院的“芝兰秀”,为草体;冯俊红、冯俊保老院的“祥昇阳”,为仿赵孟頫楷书,笔画方圆兼有,含行书笔意。据该村老人们讲,这是民国初年出生的儒生崔文宪的书法。村中还可见到崔如春旧院的“远志”,佚名旧院的“聚丰溢宝”(连续丰年、宝藏充溢之义)也为崔老先生笔迹。

渔泽镇北渔泽村

北渔泽紧邻常村煤矿,20世纪80年代北岗公社迁至此村。后来改名渔泽镇,所管辖十个村子未变。

此村门匾现存仅三块:一是崔富水老师旧院门匾,上写“耕读”二字,仍能看出墨黑端庄劲挺的颜体楷书原迹;二是崔丕尧新院门楼拓印旧字“宾筵”属柳体楷书,刚硬端正,极富风韵。以上二匾据说是崔老师祖父写下的。

另有崔余枝旧院,于民国初年特请上村朱寿(字喜顺)先生写的四字门匾“树德務滋”。其含义是培养建树美好品德,一定要多多益善。“務”是“务必”,“滋”在这里有“增添”“加多”的意思。本匾写得平稳端正,却又不乏活泼生动。

路村乡北浒庄

一提北浒庄,自然会想到屯留的名学者、屯留中学已故老校长牛付岩——牛老师即该村人,写大笔楷书名满上党。但他从师本村书法高手崔金招的事,知情者已不多了。

崔金招能写正草隶篆行五体大字,尤工行草体,在当时驰名省内外,常有人从几百里外来找崔先生买字。据崔金招曾侄孙先文(78岁)讲,他小时候见过大曾祖给本村戏台所题“周郎顾”三字牌匾,每字约四尺见方,阴刻金漆,一华里外即可看见。而来到台前细端详,又仿佛变成阳刻字,金光闪闪,映眼活跃,仿佛能动起来,因而被人们称为“三大活字”。可惜现已不存了。

庆幸的是,村东张景伟旧院门匾的三个行草体字“行素位”是崔金招所题。“行”是践行,“素位”即人们素常所处的地位,大意是“人们应安于素常所处地位,不要汲汲于争名夺利”。此匾因日久断裂,漆掉色褪,字迹不清,但它们特殊的结构,飞舞的气势,功力深厚的笔画,堪比古代行书大家之作。

渔泽镇金家庄

据传,金家庄是金姓一大家族繁衍发展起来的。可是现在满村已无一户姓金者,而以宇文、张、岳三大姓为主。

我走访发现,该村门匾有老槐树底的宇文庆华老院的“戬榖”,“戬”是“福气”,“榖”现代简化为“谷”,是“善良”或“美好”之意,二字为潇洒自然的行楷书;宇文晚林家门匾“敦惠”属行草体,其义是“忠厚诚恳且柔顺善良”;还有正街宇文忙孩旧院大门匾的“谦受益”。三字出于儒家经典《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此匾属刚劲灵活秀气但十分规范的行草体。古人论书法“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但走和跑也要有正确美观的姿势,并非信马由缰地胡走乱跑——三匾据该村村民说是清朝末年一位宇文老先生写的,名字已佚。

渔泽镇雇车村

雇车村原名西古村(相对于东古村而名)。至于为何改为“雇车”,有两种传说。一说是春秋时代,楚平王行无道,父纳子媳,又杀直谏忠臣伍奢全家老少,唯独文武兼全的次子伍子胥保着王妃逃向吴国。为甩掉追兵,伍子胥等人北绕郑晋鲁,当路过屯留东北部时,见南北浒庄和南北渔泽是一片水,便雇船速渡。上东岸后,在西古村雇一辆马车疾行——后人便把此村改名雇车;又一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东巡至西古村,曾雇用此村全部车辆东行至太行山脚下,敕令改名雇车村。无论哪种传说,都可证明雇车村的建村之早和地理之优。

现在该村已成常村矿生活区之一,旧屋改造较普遍;所存门匾仅两块:一块是孙振明老院的门匾“晴岚”——明显的拓印旧字;另一块是王连成旧居门匾“勤俭”,此二字是方正粗壮的颜体。据该村书法爱好者李双峰说,这一门匾是民国初年上村儒生朱寿(喜顺)应邀写下的。

上村乡上村

据旧本《屯留县志》记载,清代后期,上村已发展成为东半县四大镇之一。到了民国,上村成了第二区政府所在地。现在仍是上村乡的中心,村大人稠才子多,除了村北大赛庙的斗大金字庙额,几乎所有四合院或大户人家都题有门匾字。

不过近几年这些旧牌匾所剩已无几了。我通过走访,仅发现以下几块门匾:

(1)段红振家门匾“抚育恩深”,为端方俏丽的赵体楷书。是后代为老太太所立功劳匾,感谢她生养教育的恩情。

(2)村北刘鸿恩家门匾“锦绣”两个大字,方正圆满,是颜体楷字。其义多指,或为美好家庭,或为壮丽河山,或为远大前程,引人遐想。

(3)村中一户,不知名姓,大门匾额“宏泰祥”三字,两个楷体一个行草,字迹自然大方,且带富态。我理解其含义是:祝愿一门平安祥和而且宅第日渐富丽堂皇。

据上村退休干部于慧渊(曾参与写村志)提供,清末民初上村能写大笔字的高手,最好的有段树璜、段凤翔、朱寿三人。上述门匾或出自他们手笔,但要具体分辨,已经很难了。(周景堂)

原标题:民间“字匠” (二)——清末民初屯留乡村里那些书法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