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在碑石上的上党区九村“十转赛”社务规定
发布时间: 2022-08-22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慕名前往上党区申川村去看桥读碑时,预想中的潞商信息没有出现,却意外发现一块与上党区九村“十转赛”紧密相关的《重议转祀社务记》碑刻,从而引起了我对九村“十转赛”民俗文化的一番考察和探究。

图为:《重议转祀社务记》石碑

二仙奶奶的传说

二仙奶奶的传说在晋东南地区流传很广,在此之前我也听说过一些,还跟朋友们去过陵川西溪二仙庙、壶关真泽宫等国保单位,加之同行寻访的瑜霞为上党区人,从小听着上党区版二仙奶奶的故事长大,后来又到申川、南仙泉、北仙泉、东池等村走访,可知二仙奶奶的传说故事主体在上党区与晋东南其它地区并无不同。

当然,在流传过程中,上党区人民也赋予了二仙故事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他们说二仙姐妹俩是西池乡北宋壁村人,姥姥家是荫城镇唐王岭村,姐妹俩成仙得道后,首先来到姥姥家唐王岭村,所办好事是解决了乡亲们的吃水和看病难题,像南仙泉、北仙泉、西池、东池、南池等村名来历,皆和二仙奶奶“滴汁成泉”“滴汁成池”有关。

到了宋徽宗崇宁年间,北宋与西夏交战,二仙奶奶显灵为宋军送饭,帮助宋军获胜,宋徽宗敕封她们为冲惠、冲淑二真人,庙号“真泽”,入祀典,每年由官府主持祭祀。从那以后,二仙奶奶的传说就流传更广了。李保宏在《西池十转赛》一文中说:“二仙姑在唐王岭住了二年后,各村都争着请二仙姑住。你也争、我也争,一下子涌出九个村。最后共同商定:除在唐王岭上住两年外,其余八个村各住一年,十年一个轮回。……这种活动历代不衰,相传至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十转赛。”

图为:《重议转祀社务记》碑文局部

九村“十转赛”

“十转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申川村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初九的《重议转祀社务记》石碑,碑文开头这样说:“二圣真人之祀,十村轮转,未详昉于何时,亦鲜故老传闻。”该碑石为清石质,长120厘米、宽80厘米,说是石碑,从形制上判断,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块石碣,因为没有碑帽、碑座,且文字是横向从右至左竖排。清乾隆五十三年,即公元1788年,也就是说在距今234年前,十村就轮转着奉祀二仙奶奶,但这种祭祀始于什么时候,生活在两个世纪前的古人也不知道,他们甚至没有听老人们讲过。老人们没讲过,估计是不了解,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二仙奶奶信仰的久远。

二仙奶奶庙会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但在西池乡一带,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就忙碌开了,这天是规定迎接二仙奶奶的日子,参与“十转赛”的九个村子分别是唐王岭、南池、西故县、西池、北仙泉、南仙泉、申川、宋壁、东池,另外还有十八个帮赛村,像坡头、工农庄、上下西沟、王家坡、墓坡等为唐王岭的帮赛村,东故县、周南为西故县的帮赛村,南耳、北耳为西池的帮赛村,北宋壁、小河为宋壁的帮赛村,参与赛社的这些村子统称为“九村十八寨”。

关于九个村子的轮转顺序,在北仙泉村走访时,巧遇参与编写《北仙泉村志》的景中堂、王乃堂两位老师,他们热情地为我们讲述了二仙故事,带我们到村里的二仙庙观瞻,并为我们提供了一张《十转赛路线:珍珠倒卷帘》,解释说参与赛社的九个村子按大、小结合,南、北村互转的循环轮赛方式进行,由于唐王岭村是二仙奶奶的姥姥家,故而多住一年,九村“十转赛”由此而来,并把转赛路线美其名曰“珍珠倒卷帘”。从图中所标转赛顺序可知,南仙泉村之后为申川村,而《重议转祀社务记》中也写道:“迨本年二月内,南仙泉送神,本村接驾已毕”。200多年过去了,世事几多变换,但“十转赛”的转赛顺序却丝毫不差,让人惊叹。

图为:作者在村民家中访谈

定格在碑石上的社务规定

《重议转祀社务记》记载了申川村主赛时,祭祀仪程及所需物品、费用支出规定等情况,为我们研究“十转赛”民俗活动,提供了珍贵资料。从碑文中可知,申川村赛社时,祭祀分为初祭、正祭和终祭,分别由村中的李社、贾社、张社办理,其他杂姓跟随其后。祭祀时陈设有恭筵、倚门看酒、天地诸例,所产生的费用有阴阳、才匠、膳夫工价、礼物等。后来,由于张社户族衰落,只办给恭筵十二席,倚门看酒二席,此外皆为李贾二社办理。

到了乾隆十四年,张姓户族有所壮大,所给倚门看酒席增二为四,恭筵席照旧,其余阴阳等礼物、工价诸费用,三社均输。廿四年仍照此例。卅四年,三社首谋议仪门看席虽系古例,但带来很多不便,因而改为平供,所需费用三社均输。四十四年依照此例。到了乾隆五十三年,待南仙泉送神,申川村接驾完毕后,李贾二社倡议说:“社虽分三,祀宜合一,方可永远勿替。……凡值本村祭,自迎神逮四月十五以讫次年春祀,一切费用赀财三社均输。”这一提议得到了包括张社户族的同意,于是详列条款后,立石以记。

这篇碑文的正文不足五百字,却为我们讲述了申川村近半个世纪内五次转赛祭祀的情况,在了解祭祀规定发展变化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以及全村人和睦共处、议事自治等情况。此段文字后面所列条款有27条之多,既有“头场、正场、末场三社首及小头祭文榜文名字俱全,三社首名字俱全,恐后必争上下,社首年长者为首”等署名权、排名的规定,也有“茶酒司四名,三社各备一名,带彩伞,余一名三社公拈”等人员的安排,既有“大殿设香炉、烛台十二付,李贾二社各备六付”等祭祀所用物品提供者的规定,也有“迎寿仍在贾社办理,系正场;大彩仍在李社办理,今改为迎盘,系末场”等祭祀仪式的安排,条款所说事项,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可以说是事无巨细无不详尽罗列,不仅规定演戏迎寿迎盘时“首座公拈”,而且强调“布施五钱以下者不请”等。

虽然条款中的内容有的难以理解或难知其详,像“大彩”“迎寿”“倚门看酒”等,但阅读这些条款规定时,可以强烈感受到迎神赛社时热闹喜庆的氛围,人们忙碌的身影、喜悦的心情以及在榜文上看到自己名字时的自足惬意,看到别人坐在首座上时暗下定决心的自激自励等。时间像潮水滚滚向前,“十转赛”随着时代的车轮年复一年的在西池乡一带按照既定顺序轮转着,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辈辈代代都有迎送二仙奶奶的记忆,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自非昔日可比,到了四月初三,接的村无论男女老幼倾村而出,一路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之声不断,十分热闹,送的村恋恋不舍一路跟随,更有途经的村庄说书演戏放电影,邀请二仙到村子里息息脚观观影听听书,一路走走停停,一场迎接仪式有时需要一天的时间。

将二仙接到村里后,从四月初三开始,说书演戏等各种文娱活动接连上演,据东池村一位付姓村民讲,2012年轮到他们村主赛,从四月初三开始到十五,天天有活动,甚至把当时红极一时的戏曲节目“梨园春”都请来了,乡亲们前一天就到二仙庙前的广场上放凳子占位子,到了演戏那天人山人海,根本挤不进去,从那以后轮到每个村都办得很红火,只是现在由于疫情原因,不让举办大型活动,但每年四月初三的迎神活动仍在有序的进行着。

从参与赛社村庄现存古碑刻来看,像勒石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的《南仙泉重修二仙庙碑记》,刊刻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的北仙泉《重修二仙庙碑记》等,“十转赛”真可谓是渊源流长。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九村“十转赛”民俗文化有待进一步发掘与光大。(陈慧岩)

原标题:定格在碑石上的九村“十转赛”社务规定 《重议转祀社务记》碑文局部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潞城区翟店村古碑记载“春祈秋报”习俗
· 上党区上村“麻市碑”:一通记载潞麻交易集市的古碑刻
· 揭秘:长子麻商“背后的故事”
· 长治“婆婆村”:磨豆腐已有200多年历史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历史
定格在碑石上的上党区九村“十转赛”社务规定

慕名前往上党区申川村去看桥读碑时,预想中的潞商信息没有出现,却意外发现一块与上党区九村“十转赛”紧密相关的《重议转祀社务记》碑刻,从而引起了我对九村“十转赛”民俗文化的一番考察和探究。

图为:《重议转祀社务记》石碑

二仙奶奶的传说

二仙奶奶的传说在晋东南地区流传很广,在此之前我也听说过一些,还跟朋友们去过陵川西溪二仙庙、壶关真泽宫等国保单位,加之同行寻访的瑜霞为上党区人,从小听着上党区版二仙奶奶的故事长大,后来又到申川、南仙泉、北仙泉、东池等村走访,可知二仙奶奶的传说故事主体在上党区与晋东南其它地区并无不同。

当然,在流传过程中,上党区人民也赋予了二仙故事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他们说二仙姐妹俩是西池乡北宋壁村人,姥姥家是荫城镇唐王岭村,姐妹俩成仙得道后,首先来到姥姥家唐王岭村,所办好事是解决了乡亲们的吃水和看病难题,像南仙泉、北仙泉、西池、东池、南池等村名来历,皆和二仙奶奶“滴汁成泉”“滴汁成池”有关。

到了宋徽宗崇宁年间,北宋与西夏交战,二仙奶奶显灵为宋军送饭,帮助宋军获胜,宋徽宗敕封她们为冲惠、冲淑二真人,庙号“真泽”,入祀典,每年由官府主持祭祀。从那以后,二仙奶奶的传说就流传更广了。李保宏在《西池十转赛》一文中说:“二仙姑在唐王岭住了二年后,各村都争着请二仙姑住。你也争、我也争,一下子涌出九个村。最后共同商定:除在唐王岭上住两年外,其余八个村各住一年,十年一个轮回。……这种活动历代不衰,相传至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十转赛。”

图为:《重议转祀社务记》碑文局部

九村“十转赛”

“十转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申川村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初九的《重议转祀社务记》石碑,碑文开头这样说:“二圣真人之祀,十村轮转,未详昉于何时,亦鲜故老传闻。”该碑石为清石质,长120厘米、宽80厘米,说是石碑,从形制上判断,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块石碣,因为没有碑帽、碑座,且文字是横向从右至左竖排。清乾隆五十三年,即公元1788年,也就是说在距今234年前,十村就轮转着奉祀二仙奶奶,但这种祭祀始于什么时候,生活在两个世纪前的古人也不知道,他们甚至没有听老人们讲过。老人们没讲过,估计是不了解,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二仙奶奶信仰的久远。

二仙奶奶庙会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但在西池乡一带,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就忙碌开了,这天是规定迎接二仙奶奶的日子,参与“十转赛”的九个村子分别是唐王岭、南池、西故县、西池、北仙泉、南仙泉、申川、宋壁、东池,另外还有十八个帮赛村,像坡头、工农庄、上下西沟、王家坡、墓坡等为唐王岭的帮赛村,东故县、周南为西故县的帮赛村,南耳、北耳为西池的帮赛村,北宋壁、小河为宋壁的帮赛村,参与赛社的这些村子统称为“九村十八寨”。

关于九个村子的轮转顺序,在北仙泉村走访时,巧遇参与编写《北仙泉村志》的景中堂、王乃堂两位老师,他们热情地为我们讲述了二仙故事,带我们到村里的二仙庙观瞻,并为我们提供了一张《十转赛路线:珍珠倒卷帘》,解释说参与赛社的九个村子按大、小结合,南、北村互转的循环轮赛方式进行,由于唐王岭村是二仙奶奶的姥姥家,故而多住一年,九村“十转赛”由此而来,并把转赛路线美其名曰“珍珠倒卷帘”。从图中所标转赛顺序可知,南仙泉村之后为申川村,而《重议转祀社务记》中也写道:“迨本年二月内,南仙泉送神,本村接驾已毕”。200多年过去了,世事几多变换,但“十转赛”的转赛顺序却丝毫不差,让人惊叹。

图为:作者在村民家中访谈

定格在碑石上的社务规定

《重议转祀社务记》记载了申川村主赛时,祭祀仪程及所需物品、费用支出规定等情况,为我们研究“十转赛”民俗活动,提供了珍贵资料。从碑文中可知,申川村赛社时,祭祀分为初祭、正祭和终祭,分别由村中的李社、贾社、张社办理,其他杂姓跟随其后。祭祀时陈设有恭筵、倚门看酒、天地诸例,所产生的费用有阴阳、才匠、膳夫工价、礼物等。后来,由于张社户族衰落,只办给恭筵十二席,倚门看酒二席,此外皆为李贾二社办理。

到了乾隆十四年,张姓户族有所壮大,所给倚门看酒席增二为四,恭筵席照旧,其余阴阳等礼物、工价诸费用,三社均输。廿四年仍照此例。卅四年,三社首谋议仪门看席虽系古例,但带来很多不便,因而改为平供,所需费用三社均输。四十四年依照此例。到了乾隆五十三年,待南仙泉送神,申川村接驾完毕后,李贾二社倡议说:“社虽分三,祀宜合一,方可永远勿替。……凡值本村祭,自迎神逮四月十五以讫次年春祀,一切费用赀财三社均输。”这一提议得到了包括张社户族的同意,于是详列条款后,立石以记。

这篇碑文的正文不足五百字,却为我们讲述了申川村近半个世纪内五次转赛祭祀的情况,在了解祭祀规定发展变化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以及全村人和睦共处、议事自治等情况。此段文字后面所列条款有27条之多,既有“头场、正场、末场三社首及小头祭文榜文名字俱全,三社首名字俱全,恐后必争上下,社首年长者为首”等署名权、排名的规定,也有“茶酒司四名,三社各备一名,带彩伞,余一名三社公拈”等人员的安排,既有“大殿设香炉、烛台十二付,李贾二社各备六付”等祭祀所用物品提供者的规定,也有“迎寿仍在贾社办理,系正场;大彩仍在李社办理,今改为迎盘,系末场”等祭祀仪式的安排,条款所说事项,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可以说是事无巨细无不详尽罗列,不仅规定演戏迎寿迎盘时“首座公拈”,而且强调“布施五钱以下者不请”等。

虽然条款中的内容有的难以理解或难知其详,像“大彩”“迎寿”“倚门看酒”等,但阅读这些条款规定时,可以强烈感受到迎神赛社时热闹喜庆的氛围,人们忙碌的身影、喜悦的心情以及在榜文上看到自己名字时的自足惬意,看到别人坐在首座上时暗下定决心的自激自励等。时间像潮水滚滚向前,“十转赛”随着时代的车轮年复一年的在西池乡一带按照既定顺序轮转着,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辈辈代代都有迎送二仙奶奶的记忆,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自非昔日可比,到了四月初三,接的村无论男女老幼倾村而出,一路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之声不断,十分热闹,送的村恋恋不舍一路跟随,更有途经的村庄说书演戏放电影,邀请二仙到村子里息息脚观观影听听书,一路走走停停,一场迎接仪式有时需要一天的时间。

将二仙接到村里后,从四月初三开始,说书演戏等各种文娱活动接连上演,据东池村一位付姓村民讲,2012年轮到他们村主赛,从四月初三开始到十五,天天有活动,甚至把当时红极一时的戏曲节目“梨园春”都请来了,乡亲们前一天就到二仙庙前的广场上放凳子占位子,到了演戏那天人山人海,根本挤不进去,从那以后轮到每个村都办得很红火,只是现在由于疫情原因,不让举办大型活动,但每年四月初三的迎神活动仍在有序的进行着。

从参与赛社村庄现存古碑刻来看,像勒石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的《南仙泉重修二仙庙碑记》,刊刻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的北仙泉《重修二仙庙碑记》等,“十转赛”真可谓是渊源流长。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九村“十转赛”民俗文化有待进一步发掘与光大。(陈慧岩)

原标题:定格在碑石上的九村“十转赛”社务规定 《重议转祀社务记》碑文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