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均已就绪,在手术医生的实时监控下,机器人按照CT扫描数据,将每一个骨折碎片精准定位,机械手臂牵引着骨折碎片旋转、移动,精准按照计算好的路径,自动复位,严丝合缝,还能给出固定钢钉的最佳位置、角度、深度……这不是科幻片场景,而是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真实上演的现实操作。
随着3D打印、机器人手术等一系列新科技在骨科领域实现落地应用,近年来,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开启数智骨科新阶段,让新技术造福更多患者。
数智骨科迈向“云手术”时代
智能技术重构诊疗生态
如何让骨科创伤手术从切开复位到闭合复位、从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怎样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微创化的骨科手术?
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给出这样的答案。
3月30日,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专家,在“罗森万相”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成功为81岁韩大爷实施了骨盆骨折自动复位微创通道螺钉内固定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在高难度骨盆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这是全球唯一一款以疗法创新为目标,用机械臂辅助完成复杂骨盆及长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的数智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为该院数智化骨科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并将扫描结果传输至机器人导航系统,机器人系统智能规划出最佳骨折复位路径。”医院创伤骨科二病区主任李黎明介绍,手术机器人能够帮助医生越过经验的门槛,克服人工的不精准,让更多医生同质化高精准完成手术,患者也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
目前,该科已成功完成多例机器人辅助下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并广泛应用于科室日常的手术开展,实现精准化手术、智能化手术和微创化手术。手术的成功开展和成熟应用,标志着骨科进入“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手术新阶段,更“聪明”的技术,更熟练地运用,正在为更多创伤患者带去希望。
近年来,该院在党委书记李晓东、院长何跃文的引领下,持续在数智骨科领域发力,致力于打造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的骨科,在技术创新与诊疗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开展3D打印技术、机器人导航技术、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术和智能化全自动骨盆复位机器人辅助下骨盆骨折自动复位微创通道螺钉内固定术等数字智能骨科技术,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顶级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让更多高难度的骨科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服务升级贯通“全周期”链条
人文服务提升就医温度
“多亏有你们,父亲恢复良好,疼痛显著减轻,精神状态也日渐好转,目前可以下地活动,这一切都离不开贵院‘数智化骨科’创新理念和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4月30日,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演了暖心的一幕,患者家属韩利军一次性把四面锦旗分别送到医院领导、重症医学科、创伤骨科二病区、脊柱外科医护人员手中,并送上感谢信。
鲜红的锦旗与患者朴实的言语,凝结着对医护团队的高度认可,更映照出医患之间真挚动人的情谊。
81岁的韩大爷遭遇严重车祸,骨盆粉碎性骨折、胸椎骨折、多发肋骨骨折、失血性休克等多重创伤命悬一线,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肺炎等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极低,辗转多家医院求治无果。当一家人陷入绝望之际,得知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便慕名而来。
在重症医学科度过危险期后,韩大爷陆续在创伤骨科二病区、脊柱外科分别接受了手术,目前,韩大爷恢复良好,精神状态日渐好转,如今已能下地活动。
从检查、诊疗到手术,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心血与智慧。
锦旗的背后,闪耀着医院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维护病人权益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传递的不仅仅是患者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医者的信任以及对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的高度赞扬。
当然,这只是该院医务人员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的一个缩影。
该院重症医学科、创伤骨科二病区、脊柱外科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继续以专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造福更多患者。
京长携手构建“联动式”格局
优质资源实现跨域融通
促进临床技术及学术能力提升,全方位提高团队诊疗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诊疗需求,打造临床科研并进的骨科疾病诊疗高地,是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
2019年,该院出台《骨科学科建设方案》,将骨科细化为8个亚专业10个病区,开放床位291张。在细化亚专业的同时进行融合发展,旨在避免医生局限于某一领域而忽视全局问题。为此,医院规定年轻医生必须在8个亚专业轮转后,再确定亚专科方向。
2022年,医院借京长对口合作契机,与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签署对口合作协议,有力地推动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学科建设加强以及人才培养推进等,真正做到让百姓就医省时、省力、省心、省钱。
2023年,该院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5G+骨科机器人联盟”首批联盟成员单位,通过开发探索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模式,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医院筹建并成立“长治市骨科机器人应用重点实验室”,深入整合数字智能骨科技术,着力于打造成医、教、研、产一体化的重点实验室。
“吴新宝创伤骨科山西工作室”落户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吴新宝创伤骨科山西工作室”成立为契机,柔性引进北京积水潭医院顶级骨科专家,每月定期到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坐诊、手术、查房;开启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三个层面的进修学习,提升骨科诊疗水平,将医院骨科打造成为省级区域中心,让长治及周边地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之下,医护团队通力协作、脚踏实地,持续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加强手术质量与安全,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此外,每位医生在临床业务、科研等方面都明确其阶段性目标,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促使骨科团队收获硕果累累。
临床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专科专治为患者提供有力保障,学科建设打造创新发展引擎……如今,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已迈向全新发展阶段,正砥砺奋进、阔步向前。
原标题:数智赋能打造骨科医学服务高地——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护佑百姓健康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患者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均已就绪,在手术医生的实时监控下,机器人按照CT扫描数据,将每一个骨折碎片精准定位,机械手臂牵引着骨折碎片旋转、移动,精准按照计算好的路径,自动复位,严丝合缝,还能给出固定钢钉的最佳位置、角度、深度……这不是科幻片场景,而是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真实上演的现实操作。
随着3D打印、机器人手术等一系列新科技在骨科领域实现落地应用,近年来,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开启数智骨科新阶段,让新技术造福更多患者。
数智骨科迈向“云手术”时代
智能技术重构诊疗生态
如何让骨科创伤手术从切开复位到闭合复位、从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怎样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微创化的骨科手术?
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给出这样的答案。
3月30日,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专家,在“罗森万相”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成功为81岁韩大爷实施了骨盆骨折自动复位微创通道螺钉内固定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在高难度骨盆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这是全球唯一一款以疗法创新为目标,用机械臂辅助完成复杂骨盆及长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的数智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为该院数智化骨科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并将扫描结果传输至机器人导航系统,机器人系统智能规划出最佳骨折复位路径。”医院创伤骨科二病区主任李黎明介绍,手术机器人能够帮助医生越过经验的门槛,克服人工的不精准,让更多医生同质化高精准完成手术,患者也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
目前,该科已成功完成多例机器人辅助下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并广泛应用于科室日常的手术开展,实现精准化手术、智能化手术和微创化手术。手术的成功开展和成熟应用,标志着骨科进入“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手术新阶段,更“聪明”的技术,更熟练地运用,正在为更多创伤患者带去希望。
近年来,该院在党委书记李晓东、院长何跃文的引领下,持续在数智骨科领域发力,致力于打造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的骨科,在技术创新与诊疗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开展3D打印技术、机器人导航技术、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术和智能化全自动骨盆复位机器人辅助下骨盆骨折自动复位微创通道螺钉内固定术等数字智能骨科技术,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顶级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让更多高难度的骨科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服务升级贯通“全周期”链条
人文服务提升就医温度
“多亏有你们,父亲恢复良好,疼痛显著减轻,精神状态也日渐好转,目前可以下地活动,这一切都离不开贵院‘数智化骨科’创新理念和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4月30日,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演了暖心的一幕,患者家属韩利军一次性把四面锦旗分别送到医院领导、重症医学科、创伤骨科二病区、脊柱外科医护人员手中,并送上感谢信。
鲜红的锦旗与患者朴实的言语,凝结着对医护团队的高度认可,更映照出医患之间真挚动人的情谊。
81岁的韩大爷遭遇严重车祸,骨盆粉碎性骨折、胸椎骨折、多发肋骨骨折、失血性休克等多重创伤命悬一线,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肺炎等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极低,辗转多家医院求治无果。当一家人陷入绝望之际,得知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便慕名而来。
在重症医学科度过危险期后,韩大爷陆续在创伤骨科二病区、脊柱外科分别接受了手术,目前,韩大爷恢复良好,精神状态日渐好转,如今已能下地活动。
从检查、诊疗到手术,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心血与智慧。
锦旗的背后,闪耀着医院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维护病人权益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传递的不仅仅是患者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医者的信任以及对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的高度赞扬。
当然,这只是该院医务人员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的一个缩影。
该院重症医学科、创伤骨科二病区、脊柱外科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继续以专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造福更多患者。
京长携手构建“联动式”格局
优质资源实现跨域融通
促进临床技术及学术能力提升,全方位提高团队诊疗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诊疗需求,打造临床科研并进的骨科疾病诊疗高地,是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
2019年,该院出台《骨科学科建设方案》,将骨科细化为8个亚专业10个病区,开放床位291张。在细化亚专业的同时进行融合发展,旨在避免医生局限于某一领域而忽视全局问题。为此,医院规定年轻医生必须在8个亚专业轮转后,再确定亚专科方向。
2022年,医院借京长对口合作契机,与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签署对口合作协议,有力地推动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学科建设加强以及人才培养推进等,真正做到让百姓就医省时、省力、省心、省钱。
2023年,该院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5G+骨科机器人联盟”首批联盟成员单位,通过开发探索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模式,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医院筹建并成立“长治市骨科机器人应用重点实验室”,深入整合数字智能骨科技术,着力于打造成医、教、研、产一体化的重点实验室。
“吴新宝创伤骨科山西工作室”落户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吴新宝创伤骨科山西工作室”成立为契机,柔性引进北京积水潭医院顶级骨科专家,每月定期到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坐诊、手术、查房;开启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三个层面的进修学习,提升骨科诊疗水平,将医院骨科打造成为省级区域中心,让长治及周边地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之下,医护团队通力协作、脚踏实地,持续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加强手术质量与安全,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此外,每位医生在临床业务、科研等方面都明确其阶段性目标,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促使骨科团队收获硕果累累。
临床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专科专治为患者提供有力保障,学科建设打造创新发展引擎……如今,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已迈向全新发展阶段,正砥砺奋进、阔步向前。
原标题:数智赋能打造骨科医学服务高地——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护佑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