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在潞州区人大代表、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刘忠理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排排中医药典籍和现代科研文献。他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向记者介绍:“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要让它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就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长治市成功获批“国家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潞州区的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人大代表,刘忠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中医药文化普及、科技创新和便民服务落地,让中医药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图为:潞州区人大代表、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刘忠理
从中医药文化公园到特色小巷 让中医药“看得见、摸得着”
刘忠理曾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设“中医药文化公园”的议案。他调研发现,尽管长治市中医药资源丰富,但市民缺乏一个能够近距离体验中医药文化的场所。
“中医药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如果老百姓连中医药的基本知识都不了解,又怎么能信任它、使用它呢?”刘忠理说。
在他的推动下,2024年9月17日,山西省首个中医药文化公园在潞州区正式开放。公园内设有中医药历史长廊、百草园、养生体验区等,市民可以在这里辨识药材、学习养生知识,甚至体验传统中医诊疗技法。开放当天,公园还举办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市民参与。
“很多老人带着孩子来参观,孩子们对中草药特别感兴趣,这让我很欣慰。”刘忠理说,“中医药的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只有让年轻人了解它,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学问生生不息。”
今年,刘忠理的目光投向了长治市中医院旁的一条小巷——中福巷。他计划将其打造成一条“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巷”,让市民在逛街、散步时就能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
“这条巷子不长,但位置很好,紧邻中医院,人流量大。”刘忠理介绍,改造后的中福巷将融入中医药元素,比如在墙面绘制中医药典故壁画,设置智能互动屏介绍养生知识,沿街商铺还可以推广药膳、艾灸、推拿等健康服务。“我们希望这里不仅能传播中医药文化,还能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让中医药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人才+科技 双轮驱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作为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刘忠理深知,中医药的传承不能仅靠情怀,更需要现代化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核心在人才。”近年来,长治市中医院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院内定期举办名医讲堂、临床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包括院士、国医大师、省级名中医,甚至从深圳大学引进了博士生导师,提升医院的科研和临床水平。
在科研方面,刘忠理牵头组建了“长治市中医精准实验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推动中医药标准化、数据化发展。
“过去,中医药的疗效往往依赖经验,缺乏科学数据的支撑。现在,我们通过实验室研究,用现代医学的方法验证中医药的疗效,比如分析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等。”刘忠理说,这些研究不仅能让中医药更被国际认可,也能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效果。
“智慧中药房”让中医药服务更便捷
在刘忠理看来,中医药要真正惠及百姓,不仅要提升医疗水平,还要优化服务模式。
今年6月底,由长治市中医院牵头建设的“智慧中药房”将正式投入运营。这个项目利用互联网和物流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中药取药模式。
“过去,患者看完中医后,要自己排队抓药、等待煎药,非常麻烦。现在,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会直接传输到‘智慧中药房’,系统自动配药、煎煮,并通过物流免费配送到患者家中。”刘忠理介绍,“智慧中药房”不仅能节省患者的时间,还能确保中药煎煮的质量,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误差。
“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医药服务更智能、更便捷,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中医药的便利和好处。”刘忠理说。
科技创新引领中医药未来
“中医药的传承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与时俱进。”刘忠理认为,未来的中医药发展,必须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AI辅助中医诊断,通过大数据分析患者的体质和病史,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还可以研究中药的分子机制,开发更精准的中成药。”刘忠理说。
作为人大代表,他将继续关注中医药政策的落地情况,推动更多便民惠民的医疗项目。“科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使命。”
在刘忠理的努力下,中医药正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走进长治市民的生活。从文化公园到“智慧中药房”,从人才培养到科研创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担当——让千年中医药焕发新生,让百姓健康更有保障。
原标题:让药香永续流淌—刘忠理创新“熬”制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方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在潞州区人大代表、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刘忠理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排排中医药典籍和现代科研文献。他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向记者介绍:“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要让它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就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长治市成功获批“国家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潞州区的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人大代表,刘忠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中医药文化普及、科技创新和便民服务落地,让中医药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图为:潞州区人大代表、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刘忠理
从中医药文化公园到特色小巷 让中医药“看得见、摸得着”
刘忠理曾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设“中医药文化公园”的议案。他调研发现,尽管长治市中医药资源丰富,但市民缺乏一个能够近距离体验中医药文化的场所。
“中医药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如果老百姓连中医药的基本知识都不了解,又怎么能信任它、使用它呢?”刘忠理说。
在他的推动下,2024年9月17日,山西省首个中医药文化公园在潞州区正式开放。公园内设有中医药历史长廊、百草园、养生体验区等,市民可以在这里辨识药材、学习养生知识,甚至体验传统中医诊疗技法。开放当天,公园还举办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市民参与。
“很多老人带着孩子来参观,孩子们对中草药特别感兴趣,这让我很欣慰。”刘忠理说,“中医药的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只有让年轻人了解它,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学问生生不息。”
今年,刘忠理的目光投向了长治市中医院旁的一条小巷——中福巷。他计划将其打造成一条“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巷”,让市民在逛街、散步时就能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
“这条巷子不长,但位置很好,紧邻中医院,人流量大。”刘忠理介绍,改造后的中福巷将融入中医药元素,比如在墙面绘制中医药典故壁画,设置智能互动屏介绍养生知识,沿街商铺还可以推广药膳、艾灸、推拿等健康服务。“我们希望这里不仅能传播中医药文化,还能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让中医药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人才+科技 双轮驱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作为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刘忠理深知,中医药的传承不能仅靠情怀,更需要现代化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核心在人才。”近年来,长治市中医院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院内定期举办名医讲堂、临床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包括院士、国医大师、省级名中医,甚至从深圳大学引进了博士生导师,提升医院的科研和临床水平。
在科研方面,刘忠理牵头组建了“长治市中医精准实验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推动中医药标准化、数据化发展。
“过去,中医药的疗效往往依赖经验,缺乏科学数据的支撑。现在,我们通过实验室研究,用现代医学的方法验证中医药的疗效,比如分析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等。”刘忠理说,这些研究不仅能让中医药更被国际认可,也能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效果。
“智慧中药房”让中医药服务更便捷
在刘忠理看来,中医药要真正惠及百姓,不仅要提升医疗水平,还要优化服务模式。
今年6月底,由长治市中医院牵头建设的“智慧中药房”将正式投入运营。这个项目利用互联网和物流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中药取药模式。
“过去,患者看完中医后,要自己排队抓药、等待煎药,非常麻烦。现在,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会直接传输到‘智慧中药房’,系统自动配药、煎煮,并通过物流免费配送到患者家中。”刘忠理介绍,“智慧中药房”不仅能节省患者的时间,还能确保中药煎煮的质量,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误差。
“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医药服务更智能、更便捷,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中医药的便利和好处。”刘忠理说。
科技创新引领中医药未来
“中医药的传承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与时俱进。”刘忠理认为,未来的中医药发展,必须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AI辅助中医诊断,通过大数据分析患者的体质和病史,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还可以研究中药的分子机制,开发更精准的中成药。”刘忠理说。
作为人大代表,他将继续关注中医药政策的落地情况,推动更多便民惠民的医疗项目。“科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使命。”
在刘忠理的努力下,中医药正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走进长治市民的生活。从文化公园到“智慧中药房”,从人才培养到科研创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担当——让千年中医药焕发新生,让百姓健康更有保障。
原标题:让药香永续流淌—刘忠理创新“熬”制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