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侯虎”的溯源
发布时间: 2024-02-10   |  来源: 上党晚报

黎城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商乃黎国,周为黎侯国,是2008年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命名的千年古县。

“黎侯虎”是由商王朝黎国国君所持的玉石虎符演变而来的一种具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承载着中华古老而又文明的文化精髓。

“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据《左传》记载,商纣王帝辛为了逼各诸侯多进贡,在黎国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但东夷首领拒贡赋而叛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让西伯萌生了野心,于是他纠集了数十国的兵力讨伐商纣,众诸侯密谋的结果是:灭商之前,要先把日渐强盛的黎国给灭掉,不然必将后患无穷,因此,就有了史书上记载的“西伯戡黎”。

第一次“戡黎”,事实上是由周文王亲征的,这次战役伤亡惨重,久攻不下。进退两难之时,一位谋士献计,之所以不能得胜的原因,是因为黎侯国有一块上天赐予的玉石虎,此虎灵气甚高,遇火不焚,遇水不化,能保一方平安。周文王于是挑选了一位武艺超群的高手,乔装成黎民百姓混入城中,将玉石虎盗走。果然,没几天,周文王的军队就将黎侯国攻克。黎侯国被灭掉了,但没过多久,周文王与那位献计的谋士却相继病逝,人们说这是因为他违背天意,滥杀无辜所致。闻听此言,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诚惶诚恐地将盗走的玉石虎归还给黎侯国,还将逃亡的黎侯国君请了回来,恢复了黎侯国。黎侯国国君死后,玉石虎作为镇国之宝,一并陪葬。

据说,后来黎国的老百姓为了纪念神虎和黎侯国君,纷纷用剪纸、面塑、陶瓷、草编等各种材质制作“镇国之虎”。农家妇女皆擅女红,所以在民间最常见的还是用黄布和丝线缝制的布老虎,并美其名曰“黎侯虎”。

2006年,黎城县境内发掘西周古墓群时,在10号墓葬中发掘出了一枚商代的玉石虎,考古专家说这很可能是一枚虎符,虎符即兵符,是调兵遣将的信物,也是权力的象征,试想若不是位高权重,为什么会有这么高规格的陪葬品?

实物与传说高度吻合,这不仅给黎侯国找到了“身份证”,还给当地人的虎崇拜和虎文化找到了源头。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礼典籍》上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搓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遇恶,烧虎皮饮之,系其爪牙亦能辟邪。”虎爪牙和虎皮,岂是一般人可得之的?于是在民间就有了布老虎也可以赐福增寿、镇宅驱邪的功效。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布老虎是当地农家炕头必不可少的物什,老年人常说,初生的孩儿“日浅”,(大意是生命还处于纤弱期,扎根尚不牢固的意思)所以孩子的姥姥,或者奶奶要缝一只布老虎,放到孩子的枕头旁,并且要虎头对着孩子的头部,意为“虎佑幼子”,看护着孩子健康成长。

虎头鞋、虎头帽,则是小孩子的日常穿戴,家庭条件好的,冬天还会给孩子缝一件带虎帽的小氅子,看着孩子穿上在雪地里奔跑时,像小老虎一样,敦实、健壮,做爹娘的就觉得心里格外的安暖和舒坦。

“小时候,常在姥姥门前玩耍,她缝着布老虎,我托着下巴……”从一首《布老虎》的歌曲里,我们可以找寻到那个年代,太行之巅的风土民情和浓得散不开的人间烟火。

那时的布老虎形态各异,有趴虎、有卧虎,也有立虎,主妇们在设计和缝制的时候,会加进自己的情感和喜好,或威武健壮、或憨态可掬,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布虎,日后都成了游子们解不开的心结和牵挂,“黎侯布虎陪我从小长大,那一针一线藏满家乡的牵挂……”

但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人们知识的增长,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黎侯虎”头顶神奇的光环,也渐渐暗淡下来,所以布老虎和瓷猫也就逐渐淡出了寻常老百姓的生活。

但“黎侯虎”毕竟是一种有着近三千年地域文化和不断美化的民间工艺品,所以,它最终没有被人们所遗忘,也没有被世间的烟尘所埋没。

时间追溯到1996年的夏天,长治市邮电局工会要举办工艺品展销,当时黎城县邮电局的赵国奇局长,把搜集来的一只布老虎作为展品,要送往市局参展。当他仔细打量这只布老虎时,被它的憨态可掬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给吸引住了,他忽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把黎城的黎侯布虎推荐给国家邮电部,参加1998年(第二轮)生肖邮品征集活动。从长治回来之后,赵国奇回到了谷驼村,他让自己的妻子找了几个农家妇女,设计缝制布老虎。

1998年,黎城谷驼村村民高秋英缝制的一只布老虎,经过激烈角逐,终于脱颖而出,被邮电部选为1998年的虎生肖邮票图案的依托样本。

“黎侯虎”生肖邮票一经发行,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高秋英一下子也成了名人,从此“黎侯虎”也有了它特有的式样和标准。

高秋英的手艺也得到了民俗专家的认可:“‘黎侯虎’有明艳绚丽的表现力,又有淳朴的乡土气息,它代表了我国北方、黄河流域一带悠久的虎文化,集观赏、收藏、馈赠于一体,并蕴藏着赐福、镇宅、生财等民俗文化内涵。”

这样,四肢粗胖,四足微微外撇,虎头微微昂起的黎侯布老虎,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欢。2008年,随着布艺“黎侯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秋英也顺理成章地成了非遗传承人。

之后,高秋英又对“黎侯虎”做了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她把原来大小不一的布老虎根据大中小划分了五个型号,最大的长1.2尺,适合放于床上给新生儿伴睡,最小的只有10厘米长,有双头虎和单头虎之分,可作为挂饰挂于车内。布老虎各个部位的缝制也都有了标准,比如老虎的眉毛要缝14针,等等,有了这些标准,“黎侯虎”在形象和文化内涵上更加明确。

为传承和发展,高秋英又独辟蹊径,设计创作了雄性“黎侯虎”和雌性“黎侯虎”。她说,雌雄配对,阴阳相合,两只虎的主要区别在于虎脊上的纹饰,同一块布料剪出来的两条波纹状虎脊,较尖利的那条用于雄虎,较柔和的那条用于雌虎。一般生男娃娃备雌虎,生女娃娃备雄虎,这和男戴观音女戴佛一个道理,是希望孩子在性格刚柔上有一个互补。

除此之外,高秋英在选材和针法上也都做了改进,布料除了黄、红两色外,大胆采用了大花布、绸缎、金丝绒等,针法上她琢磨出了穿针、对针、串针、打籽、榆钱坨坨等。

“‘黎侯虎’作为北方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造型独特,虎虎生威,突显了一种团块美、简约美和质朴美,符合民间玩具共有的造型法则。二是虎体简洁,色彩和谐,条纹流畅,表现出特有的亲和力。‘黎侯虎’的虎体纹饰简洁大方,不繁缛,虎体前后两朵旋风状花纹,遵循了动物皮毛生成的规律;在色彩上,外边用黄色棉布作底色,奠定了老虎的基本色调,腹颌配以红布增添了吉祥喜庆之感,尤其是虎蹄足端处饰以篆体‘心’字形纹,是一种象征性的标识,体现了‘黎侯虎’富有亲和力的特征。三是雌雄配对,阴阳相合,主要却别在于虎脊的纹饰,由整块布料剪成一阴一阳,阴阳相合的波纹状,分别贴于雌雄两虎的脊背上,从而区别雌雄。雌雄配对、阴阳相合,也彰显了我国古老的生生不息的生殖繁育观念。四是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用抽象的表现手法,反映其本质的精神状态。‘黎侯虎’五官造型独特,眼睛以桃形为基形,选黑、白、红三色次第装饰,眼珠以金丝配以群青绸缎绪边花瓣眉,显得活泼有精神。鼻子选用绿色绸子包填而成,形似一枚树叶。嘴巴微张,红口白牙。虎须本是刚劲如针的,但却剪一枝美丽的兰花,偎贴在老虎的嘴角,使本来呲牙咧嘴的凶猛之态,一反为喜善之像。”专家如是说。

可赐福增寿;可镇宅祛邪;可安家生财,还可自己收藏或馈赠亲友,“黎侯虎”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

2010年10月,“黎侯虎”参加了中国魅力城市宣传晚会和走进上海世博会;2011年参加了浙江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2年2月参加了中国“非遗”生产性成果保护展;2017年参加了山西省艺术节;2017年在北京参加了全国职业技校博览会;2018年参加了首届山西省博览会;2019年参加第四届内蒙古国际文博会;2020年参加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非遗大展……

“黎侯虎”终于如虎添翼,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手工艺品了,它飞出了黎城,飞出了山西,也飞出了国门,给人们带来了福音和无限商机。

黎城县红石民间工艺有限公司、乔老憨家纺、黎城鸿宇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公司先后成立了。通过创意开发、规模化生产,使“黎侯虎”从赠送与收藏单一的民间交流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向转变,从“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商品化的方向转变。加工、缝制“黎侯虎”,让更多的农家妇女实现了居家就业的夙愿。

更有民间艺人,把艺术与生活紧密黏合到一起,创作出了“黎侯虎”彩雕、“黎侯虎”石刻、“黎侯虎”印章、“黎侯虎”剪纸、“黎侯虎”手套、“黎侯虎”抱枕、“黎侯虎”挎包、“黎侯虎”钱包、“黎侯虎”太阳帽等一系列的文创产品,满足了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人士的喜好和需求。

沧海桑田、世事沉浮,近三千年了,虎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由一枚玉石虎,一件兵符,一种图腾,繁衍出了一只集工艺、女红、美学、功用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黎侯虎”。

此虎也俨然成为黎城的一张地方名片,扛起了传播、传承、赓续虎文化和虎精神的历史大旗!(张俊苗)

原标题:虎年说虎——“黎侯虎”溯源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上党习俗蒸团子
· 手工芝麻糖:黎城人的甜蜜“年味”
· 长治春节民俗
· 柿谷乱:黎城人难以抹去的乡愁
· 沁源开壶实乃人间一乐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民俗
“黎侯虎”的溯源

黎城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商乃黎国,周为黎侯国,是2008年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命名的千年古县。

“黎侯虎”是由商王朝黎国国君所持的玉石虎符演变而来的一种具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承载着中华古老而又文明的文化精髓。

“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据《左传》记载,商纣王帝辛为了逼各诸侯多进贡,在黎国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但东夷首领拒贡赋而叛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让西伯萌生了野心,于是他纠集了数十国的兵力讨伐商纣,众诸侯密谋的结果是:灭商之前,要先把日渐强盛的黎国给灭掉,不然必将后患无穷,因此,就有了史书上记载的“西伯戡黎”。

第一次“戡黎”,事实上是由周文王亲征的,这次战役伤亡惨重,久攻不下。进退两难之时,一位谋士献计,之所以不能得胜的原因,是因为黎侯国有一块上天赐予的玉石虎,此虎灵气甚高,遇火不焚,遇水不化,能保一方平安。周文王于是挑选了一位武艺超群的高手,乔装成黎民百姓混入城中,将玉石虎盗走。果然,没几天,周文王的军队就将黎侯国攻克。黎侯国被灭掉了,但没过多久,周文王与那位献计的谋士却相继病逝,人们说这是因为他违背天意,滥杀无辜所致。闻听此言,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诚惶诚恐地将盗走的玉石虎归还给黎侯国,还将逃亡的黎侯国君请了回来,恢复了黎侯国。黎侯国国君死后,玉石虎作为镇国之宝,一并陪葬。

据说,后来黎国的老百姓为了纪念神虎和黎侯国君,纷纷用剪纸、面塑、陶瓷、草编等各种材质制作“镇国之虎”。农家妇女皆擅女红,所以在民间最常见的还是用黄布和丝线缝制的布老虎,并美其名曰“黎侯虎”。

2006年,黎城县境内发掘西周古墓群时,在10号墓葬中发掘出了一枚商代的玉石虎,考古专家说这很可能是一枚虎符,虎符即兵符,是调兵遣将的信物,也是权力的象征,试想若不是位高权重,为什么会有这么高规格的陪葬品?

实物与传说高度吻合,这不仅给黎侯国找到了“身份证”,还给当地人的虎崇拜和虎文化找到了源头。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礼典籍》上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搓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遇恶,烧虎皮饮之,系其爪牙亦能辟邪。”虎爪牙和虎皮,岂是一般人可得之的?于是在民间就有了布老虎也可以赐福增寿、镇宅驱邪的功效。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布老虎是当地农家炕头必不可少的物什,老年人常说,初生的孩儿“日浅”,(大意是生命还处于纤弱期,扎根尚不牢固的意思)所以孩子的姥姥,或者奶奶要缝一只布老虎,放到孩子的枕头旁,并且要虎头对着孩子的头部,意为“虎佑幼子”,看护着孩子健康成长。

虎头鞋、虎头帽,则是小孩子的日常穿戴,家庭条件好的,冬天还会给孩子缝一件带虎帽的小氅子,看着孩子穿上在雪地里奔跑时,像小老虎一样,敦实、健壮,做爹娘的就觉得心里格外的安暖和舒坦。

“小时候,常在姥姥门前玩耍,她缝着布老虎,我托着下巴……”从一首《布老虎》的歌曲里,我们可以找寻到那个年代,太行之巅的风土民情和浓得散不开的人间烟火。

那时的布老虎形态各异,有趴虎、有卧虎,也有立虎,主妇们在设计和缝制的时候,会加进自己的情感和喜好,或威武健壮、或憨态可掬,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布虎,日后都成了游子们解不开的心结和牵挂,“黎侯布虎陪我从小长大,那一针一线藏满家乡的牵挂……”

但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人们知识的增长,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黎侯虎”头顶神奇的光环,也渐渐暗淡下来,所以布老虎和瓷猫也就逐渐淡出了寻常老百姓的生活。

但“黎侯虎”毕竟是一种有着近三千年地域文化和不断美化的民间工艺品,所以,它最终没有被人们所遗忘,也没有被世间的烟尘所埋没。

时间追溯到1996年的夏天,长治市邮电局工会要举办工艺品展销,当时黎城县邮电局的赵国奇局长,把搜集来的一只布老虎作为展品,要送往市局参展。当他仔细打量这只布老虎时,被它的憨态可掬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给吸引住了,他忽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把黎城的黎侯布虎推荐给国家邮电部,参加1998年(第二轮)生肖邮品征集活动。从长治回来之后,赵国奇回到了谷驼村,他让自己的妻子找了几个农家妇女,设计缝制布老虎。

1998年,黎城谷驼村村民高秋英缝制的一只布老虎,经过激烈角逐,终于脱颖而出,被邮电部选为1998年的虎生肖邮票图案的依托样本。

“黎侯虎”生肖邮票一经发行,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高秋英一下子也成了名人,从此“黎侯虎”也有了它特有的式样和标准。

高秋英的手艺也得到了民俗专家的认可:“‘黎侯虎’有明艳绚丽的表现力,又有淳朴的乡土气息,它代表了我国北方、黄河流域一带悠久的虎文化,集观赏、收藏、馈赠于一体,并蕴藏着赐福、镇宅、生财等民俗文化内涵。”

这样,四肢粗胖,四足微微外撇,虎头微微昂起的黎侯布老虎,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欢。2008年,随着布艺“黎侯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秋英也顺理成章地成了非遗传承人。

之后,高秋英又对“黎侯虎”做了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她把原来大小不一的布老虎根据大中小划分了五个型号,最大的长1.2尺,适合放于床上给新生儿伴睡,最小的只有10厘米长,有双头虎和单头虎之分,可作为挂饰挂于车内。布老虎各个部位的缝制也都有了标准,比如老虎的眉毛要缝14针,等等,有了这些标准,“黎侯虎”在形象和文化内涵上更加明确。

为传承和发展,高秋英又独辟蹊径,设计创作了雄性“黎侯虎”和雌性“黎侯虎”。她说,雌雄配对,阴阳相合,两只虎的主要区别在于虎脊上的纹饰,同一块布料剪出来的两条波纹状虎脊,较尖利的那条用于雄虎,较柔和的那条用于雌虎。一般生男娃娃备雌虎,生女娃娃备雄虎,这和男戴观音女戴佛一个道理,是希望孩子在性格刚柔上有一个互补。

除此之外,高秋英在选材和针法上也都做了改进,布料除了黄、红两色外,大胆采用了大花布、绸缎、金丝绒等,针法上她琢磨出了穿针、对针、串针、打籽、榆钱坨坨等。

“‘黎侯虎’作为北方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造型独特,虎虎生威,突显了一种团块美、简约美和质朴美,符合民间玩具共有的造型法则。二是虎体简洁,色彩和谐,条纹流畅,表现出特有的亲和力。‘黎侯虎’的虎体纹饰简洁大方,不繁缛,虎体前后两朵旋风状花纹,遵循了动物皮毛生成的规律;在色彩上,外边用黄色棉布作底色,奠定了老虎的基本色调,腹颌配以红布增添了吉祥喜庆之感,尤其是虎蹄足端处饰以篆体‘心’字形纹,是一种象征性的标识,体现了‘黎侯虎’富有亲和力的特征。三是雌雄配对,阴阳相合,主要却别在于虎脊的纹饰,由整块布料剪成一阴一阳,阴阳相合的波纹状,分别贴于雌雄两虎的脊背上,从而区别雌雄。雌雄配对、阴阳相合,也彰显了我国古老的生生不息的生殖繁育观念。四是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用抽象的表现手法,反映其本质的精神状态。‘黎侯虎’五官造型独特,眼睛以桃形为基形,选黑、白、红三色次第装饰,眼珠以金丝配以群青绸缎绪边花瓣眉,显得活泼有精神。鼻子选用绿色绸子包填而成,形似一枚树叶。嘴巴微张,红口白牙。虎须本是刚劲如针的,但却剪一枝美丽的兰花,偎贴在老虎的嘴角,使本来呲牙咧嘴的凶猛之态,一反为喜善之像。”专家如是说。

可赐福增寿;可镇宅祛邪;可安家生财,还可自己收藏或馈赠亲友,“黎侯虎”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

2010年10月,“黎侯虎”参加了中国魅力城市宣传晚会和走进上海世博会;2011年参加了浙江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2年2月参加了中国“非遗”生产性成果保护展;2017年参加了山西省艺术节;2017年在北京参加了全国职业技校博览会;2018年参加了首届山西省博览会;2019年参加第四届内蒙古国际文博会;2020年参加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非遗大展……

“黎侯虎”终于如虎添翼,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手工艺品了,它飞出了黎城,飞出了山西,也飞出了国门,给人们带来了福音和无限商机。

黎城县红石民间工艺有限公司、乔老憨家纺、黎城鸿宇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公司先后成立了。通过创意开发、规模化生产,使“黎侯虎”从赠送与收藏单一的民间交流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向转变,从“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商品化的方向转变。加工、缝制“黎侯虎”,让更多的农家妇女实现了居家就业的夙愿。

更有民间艺人,把艺术与生活紧密黏合到一起,创作出了“黎侯虎”彩雕、“黎侯虎”石刻、“黎侯虎”印章、“黎侯虎”剪纸、“黎侯虎”手套、“黎侯虎”抱枕、“黎侯虎”挎包、“黎侯虎”钱包、“黎侯虎”太阳帽等一系列的文创产品,满足了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人士的喜好和需求。

沧海桑田、世事沉浮,近三千年了,虎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由一枚玉石虎,一件兵符,一种图腾,繁衍出了一只集工艺、女红、美学、功用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黎侯虎”。

此虎也俨然成为黎城的一张地方名片,扛起了传播、传承、赓续虎文化和虎精神的历史大旗!(张俊苗)

原标题:虎年说虎——“黎侯虎”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