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这贫瘠的山梁不能披绿装,谁说这贫困的大山没有绿的希望,谁说这一条条黄龙不能变绿龙,谁说这太行山成不了绿的海洋……”1月9日晚,“戏剧中国”2024年度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拉开帷幕,近千人的大剧场座无虚席,壶关秧歌剧《干石山上的奇迹》作为首演剧目登台亮相,整场演出掌声不断,受到首都观众广泛好评。
壶关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地方小剧种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优美的唱腔以及质朴的唱词,被专家和观众誉为“太行山上小黄梅”。
《干石山上的奇迹》是壶关秧歌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改变壶关县十年九旱、寸草难生、灾害频发的干石山区地貌,以王虎全为代表的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因地制宜,发明“干石山上栽油松”技术,通过40多年一代代人接续不断的努力,在干石山上植树造林近90万亩,把干石山区变成生态绿洲的故事。
该剧用生动凝练的台词、入木三分的表演和韵味十足的唱腔,再现了荒山变绿洲、“黄龙”变“绿龙”的“太行奇迹”,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内涵,讴歌了壶关县广大干部群众在40余年的造林绿化接力赛中展现出的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的必胜信念。
曲声婉转、几度回肠,台上演员声情并茂,以高水平的演出、直入心底的故事重现了当年壶关人民战天斗地植树造林的伟大壮举,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戏曲视听盛宴。“这部剧主题好,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演员的吐字行腔非常不错,我第一次听壶关秧歌,很美、很好听,一个县级剧团却唱出了省级剧团的水平!”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表示。
《干石山上的奇迹》是壶关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本色、红色、绿色“三色”文化兴县剧目之绿色剧目,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暴玉喜,壶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太国担任编剧,剧本经过数十次修改和打磨,荣获“戏剧中国”2022年度戏曲类最佳剧本奖。此次受邀参加“戏剧中国”2024年度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是壶关秧歌首次进京演出,在宣传地域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上具有重要意义。(史晓萍)
原标题:壶关秧歌剧《干石山上的奇迹》进京展演赢赞誉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谁说这贫瘠的山梁不能披绿装,谁说这贫困的大山没有绿的希望,谁说这一条条黄龙不能变绿龙,谁说这太行山成不了绿的海洋……”1月9日晚,“戏剧中国”2024年度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拉开帷幕,近千人的大剧场座无虚席,壶关秧歌剧《干石山上的奇迹》作为首演剧目登台亮相,整场演出掌声不断,受到首都观众广泛好评。
壶关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地方小剧种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优美的唱腔以及质朴的唱词,被专家和观众誉为“太行山上小黄梅”。
《干石山上的奇迹》是壶关秧歌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改变壶关县十年九旱、寸草难生、灾害频发的干石山区地貌,以王虎全为代表的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因地制宜,发明“干石山上栽油松”技术,通过40多年一代代人接续不断的努力,在干石山上植树造林近90万亩,把干石山区变成生态绿洲的故事。
该剧用生动凝练的台词、入木三分的表演和韵味十足的唱腔,再现了荒山变绿洲、“黄龙”变“绿龙”的“太行奇迹”,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内涵,讴歌了壶关县广大干部群众在40余年的造林绿化接力赛中展现出的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的必胜信念。
曲声婉转、几度回肠,台上演员声情并茂,以高水平的演出、直入心底的故事重现了当年壶关人民战天斗地植树造林的伟大壮举,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戏曲视听盛宴。“这部剧主题好,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演员的吐字行腔非常不错,我第一次听壶关秧歌,很美、很好听,一个县级剧团却唱出了省级剧团的水平!”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表示。
《干石山上的奇迹》是壶关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本色、红色、绿色“三色”文化兴县剧目之绿色剧目,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暴玉喜,壶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太国担任编剧,剧本经过数十次修改和打磨,荣获“戏剧中国”2022年度戏曲类最佳剧本奖。此次受邀参加“戏剧中国”2024年度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是壶关秧歌首次进京演出,在宣传地域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上具有重要意义。(史晓萍)
原标题:壶关秧歌剧《干石山上的奇迹》进京展演赢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