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探索走出“三个三”农业生产托管路径
发布时间: 2023-11-30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初冬时节,在武乡县大有乡苑家垴村田间地头,大型旋耕机“隆隆隆”地往来穿梭。土地冬耕后散发的水蒸气,让原本萧瑟的冬天有了别样活力。

“今年,合作社的托管范围涉及大有乡、监漳镇、贾豁乡、上司乡等乡镇。”武乡县科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跃明说。成立于2010年的科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全县唯一的农机类省级示范社,是担任全县农业生产托管任务最多的服务主体,连续四年每年承担一万多亩土地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任务。

武乡县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和带动能力,聚焦“耕、种、防、收”四大环节,抓示范、抓创新、抓成效,探索走出了“三个三”农业生产托管路径。

“三项举措”抓示范

“托”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图景

面对“人均一亩三分地”现状,如何改善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偏高、应用现代农业技术较困难等问题?

思路转变天地宽。武乡县通过三级书记抓、加大财力抓、数字监管抓“三项举措”,推动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步入快车道、展现新图景。

武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去年,县委决定在故城镇实施全域托管试点工作。即全镇5万亩耕地全部纳入农业生产托管补贴范围,同时给予服务主体5元/亩的奖补。

故城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响应,认真谋划,成立6个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小组,确定432名党员微网格员,分片包干,入村入户,走访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底数,摸清了民意,为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辖的25个行政村党支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印制和发放宣传资料2300余份,召开专题座谈会48次,入户宣传农业生产托管工作1000余次,营造了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浓厚氛围。各村成立托管员队伍,由村干部和种植户代表担任托管员,对接托管服务、完成流程代办,确保了农业生产托管工作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在县委的带动下,其他各乡镇也不甘落后,充分发挥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的优势,在全县形成了“党委总抓、政府组织、部门协同、乡镇村实施”的县乡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通过一年试点,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全县耕地实行“应托尽托”,对服务主体的奖补政策在全县推开,共签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面积达17.3万亩。

工作高效推进,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与保障。县财政预算安排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县乡村“三级”工作经费。2022年,在中央专项补助资金272万元的基础上,县级配套补助资金533万元,服务主体奖补费用25 万元,配套工作经费30万元,合计配套资金588万元。今年,中央农业生产托管专项补助资金660万元,县级兜底补助资金870万元,服务主体奖补费用65 万元,配套工作经费43.5万元,县级共配套资金978.5万元用于农业生产托管工作。

干了活,谁监督?咋验收?武乡县规定托管服务主体在全部农机具上安装远程监控装置,将全部作业信息上传到数字平台。平台对全县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进行监督、指导、协调,有效提高信息化水平,解决了统计验收困难、地块条块分割面积难以精准测算、服务主体与农户容易产生矛盾等问题。 

“三种模式”勇创新

“托”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活力

“原先,买农资是个大问题,怕买错了,也怕买上假种子、假化肥。现在好了,不仅地里的农活儿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连农资也包了,质量有保证,还有专门‘配方’,农资农技送到家,省时省心又省力。”石北乡张村村民王明德欣喜地说。

石北乡股份经济合作联合体深入调研农资市场和农民所需所盼,与上游正规农资供应商对接,开展高品质化肥、种子的统购统销业务,在各村均设有供应网点,农民足不出户,优质农资和科学农技便可送到家门口。这是武乡县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的一个缩影。

武乡县积极探索乡镇牵头实施、服务主体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三种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乡镇牵头实施,分批分次推进。作为全县农业大镇,故城镇耕地面积达5.4万亩。实施全域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后,4.95万亩耕地实现农业生产托管。先行变先成,试点成示范。今年以来,武乡县在故城镇、涌泉乡、贾豁乡3个乡镇52个村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托管面积9.85万亩,托管率达到96%,取得了乡镇全域托管的新突破。

服务主体带动,推广农资农技。在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过程中,武乡县涌现出了一大批组织机构好、服务能力强、技术力量高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武乡县银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的同时,统一从山西省农资集团批量购进化肥、种子、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对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农户给予相应优惠。除了为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农户提供农机、农资服务外,合作社还采用标准化、规范化方式,对农户进行选种、施肥等农技指导,使农业生产产量和质量均得到提高,实现了农资、农技、农机服务的无缝衔接、全链条服务。

村级组织联合,壮大集体经济。 分水岭乡、石北乡率先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体。其中,分水岭乡合作联合体整合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统筹全乡的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石北乡合作联合体引导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具体负责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本村农机具资源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同时,助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通过发挥村集体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农户与社会化服务有效衔接。”武乡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文浩介绍,在这种模式下,合作社是服务主体,村委会是农业生产统一经营的组织者,农民当上了“甩手掌柜”。 

“三大效益”增后劲

“托”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气象

“把地里的农活儿托管给合作社后,老百姓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劳作了,只要跟合作社签订农业生产托管合同,合作社就负责把粮食送到家。”银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暴军飞说。

“我家5亩地全部托管给了合作社,每年托管费用1525元,今年收获了玉米7500多斤,收入10000多元,最关键的是从农活中解放了出来,在合作社里当农机手,一个月还有7000多元收入哩。”监漳镇监漳村村民陈国红说。

立足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武乡县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了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民共赢,达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三大效益”。

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提升了。农业生产托管通过打破地垄种植界限,实现集中连片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作业,减少了交通费,降低了燃油费,省下了误工费,增加了农机具利用率,提升了作业效率,减少了撂荒地,缩短了作业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亩产量平均增加了10%以上。农户依托服务主体的专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切实解决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困难、经营方式粗放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农户收入增加了。实施农业生产托管后,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农户托管比自种增收20%以上,比流转增收40%以上,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真正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农民朋友逐渐适应了全新的农业经营模式,解放了思想,逐渐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兼业提供了前提条件。青壮年劳动力可以安心在外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2-5万元。去年,全县解放劳动力11600人,人均增加务工收入4375元。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壮大了。通过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服务主体奖补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发展壮大。四年间,武乡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从27个发展到80多个。农机具持有量,特别是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的持有量快速提高。2019年末实施托管前,全年新增农机具569台;2022年全年新增农机具1389台,带动900户农民投入资金2695.01万元购买农机具。全县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推动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地还是那些地,但是通过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综合效益提高了,直接推动了新技术、新装备、新农机的应用。广袤田野孕育新希望,美丽乡村焕发新气象。(常珍珍)

原标题:武乡县探索农业生产托管路径——农田专人管 增收又增产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武乡魏家窑村:借助农旅融合开拓振兴发展新路径
· 武乡东沟巷拓宽改造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 武乡县关家垴村:小艾草成村民增收致富“金苗苗”
· 武乡县三举措让“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 武乡小米:“链”上发力助群众“生金”致富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武乡县
武乡县探索走出“三个三”农业生产托管路径

初冬时节,在武乡县大有乡苑家垴村田间地头,大型旋耕机“隆隆隆”地往来穿梭。土地冬耕后散发的水蒸气,让原本萧瑟的冬天有了别样活力。

“今年,合作社的托管范围涉及大有乡、监漳镇、贾豁乡、上司乡等乡镇。”武乡县科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跃明说。成立于2010年的科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全县唯一的农机类省级示范社,是担任全县农业生产托管任务最多的服务主体,连续四年每年承担一万多亩土地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任务。

武乡县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和带动能力,聚焦“耕、种、防、收”四大环节,抓示范、抓创新、抓成效,探索走出了“三个三”农业生产托管路径。

“三项举措”抓示范

“托”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图景

面对“人均一亩三分地”现状,如何改善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偏高、应用现代农业技术较困难等问题?

思路转变天地宽。武乡县通过三级书记抓、加大财力抓、数字监管抓“三项举措”,推动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步入快车道、展现新图景。

武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去年,县委决定在故城镇实施全域托管试点工作。即全镇5万亩耕地全部纳入农业生产托管补贴范围,同时给予服务主体5元/亩的奖补。

故城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响应,认真谋划,成立6个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小组,确定432名党员微网格员,分片包干,入村入户,走访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底数,摸清了民意,为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辖的25个行政村党支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印制和发放宣传资料2300余份,召开专题座谈会48次,入户宣传农业生产托管工作1000余次,营造了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浓厚氛围。各村成立托管员队伍,由村干部和种植户代表担任托管员,对接托管服务、完成流程代办,确保了农业生产托管工作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在县委的带动下,其他各乡镇也不甘落后,充分发挥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的优势,在全县形成了“党委总抓、政府组织、部门协同、乡镇村实施”的县乡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通过一年试点,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全县耕地实行“应托尽托”,对服务主体的奖补政策在全县推开,共签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面积达17.3万亩。

工作高效推进,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与保障。县财政预算安排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县乡村“三级”工作经费。2022年,在中央专项补助资金272万元的基础上,县级配套补助资金533万元,服务主体奖补费用25 万元,配套工作经费30万元,合计配套资金588万元。今年,中央农业生产托管专项补助资金660万元,县级兜底补助资金870万元,服务主体奖补费用65 万元,配套工作经费43.5万元,县级共配套资金978.5万元用于农业生产托管工作。

干了活,谁监督?咋验收?武乡县规定托管服务主体在全部农机具上安装远程监控装置,将全部作业信息上传到数字平台。平台对全县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进行监督、指导、协调,有效提高信息化水平,解决了统计验收困难、地块条块分割面积难以精准测算、服务主体与农户容易产生矛盾等问题。 

“三种模式”勇创新

“托”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活力

“原先,买农资是个大问题,怕买错了,也怕买上假种子、假化肥。现在好了,不仅地里的农活儿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连农资也包了,质量有保证,还有专门‘配方’,农资农技送到家,省时省心又省力。”石北乡张村村民王明德欣喜地说。

石北乡股份经济合作联合体深入调研农资市场和农民所需所盼,与上游正规农资供应商对接,开展高品质化肥、种子的统购统销业务,在各村均设有供应网点,农民足不出户,优质农资和科学农技便可送到家门口。这是武乡县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的一个缩影。

武乡县积极探索乡镇牵头实施、服务主体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三种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乡镇牵头实施,分批分次推进。作为全县农业大镇,故城镇耕地面积达5.4万亩。实施全域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后,4.95万亩耕地实现农业生产托管。先行变先成,试点成示范。今年以来,武乡县在故城镇、涌泉乡、贾豁乡3个乡镇52个村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托管面积9.85万亩,托管率达到96%,取得了乡镇全域托管的新突破。

服务主体带动,推广农资农技。在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过程中,武乡县涌现出了一大批组织机构好、服务能力强、技术力量高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武乡县银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的同时,统一从山西省农资集团批量购进化肥、种子、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对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农户给予相应优惠。除了为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农户提供农机、农资服务外,合作社还采用标准化、规范化方式,对农户进行选种、施肥等农技指导,使农业生产产量和质量均得到提高,实现了农资、农技、农机服务的无缝衔接、全链条服务。

村级组织联合,壮大集体经济。 分水岭乡、石北乡率先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体。其中,分水岭乡合作联合体整合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统筹全乡的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石北乡合作联合体引导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具体负责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本村农机具资源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同时,助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通过发挥村集体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农户与社会化服务有效衔接。”武乡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文浩介绍,在这种模式下,合作社是服务主体,村委会是农业生产统一经营的组织者,农民当上了“甩手掌柜”。 

“三大效益”增后劲

“托”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气象

“把地里的农活儿托管给合作社后,老百姓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劳作了,只要跟合作社签订农业生产托管合同,合作社就负责把粮食送到家。”银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暴军飞说。

“我家5亩地全部托管给了合作社,每年托管费用1525元,今年收获了玉米7500多斤,收入10000多元,最关键的是从农活中解放了出来,在合作社里当农机手,一个月还有7000多元收入哩。”监漳镇监漳村村民陈国红说。

立足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武乡县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了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民共赢,达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三大效益”。

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提升了。农业生产托管通过打破地垄种植界限,实现集中连片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作业,减少了交通费,降低了燃油费,省下了误工费,增加了农机具利用率,提升了作业效率,减少了撂荒地,缩短了作业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亩产量平均增加了10%以上。农户依托服务主体的专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切实解决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困难、经营方式粗放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农户收入增加了。实施农业生产托管后,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农户托管比自种增收20%以上,比流转增收40%以上,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真正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农民朋友逐渐适应了全新的农业经营模式,解放了思想,逐渐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兼业提供了前提条件。青壮年劳动力可以安心在外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2-5万元。去年,全县解放劳动力11600人,人均增加务工收入4375元。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壮大了。通过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服务主体奖补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发展壮大。四年间,武乡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从27个发展到80多个。农机具持有量,特别是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的持有量快速提高。2019年末实施托管前,全年新增农机具569台;2022年全年新增农机具1389台,带动900户农民投入资金2695.01万元购买农机具。全县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推动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地还是那些地,但是通过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综合效益提高了,直接推动了新技术、新装备、新农机的应用。广袤田野孕育新希望,美丽乡村焕发新气象。(常珍珍)

原标题:武乡县探索农业生产托管路径——农田专人管 增收又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