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张名片把长子县“说透了”
发布时间: 2023-11-28   |  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

长子,似乎是从神话里走出来的。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许多耳熟能详的人名地名,许多残垣犹存的古建遗迹,就书写在长子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炎帝桑梓、精卫之乡、尧王故里、丹朱封地、西燕国都、千年古县……这是长子引以为豪的文化标签;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这些国字号荣誉对长子来说实至名归;响铜乐器畅销华北、长子鼓书唱响全国、长子八音会走进亚运会……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更是长子人文化自信的源泉;法兴寺、崇庆寺彩塑美轮美奂,树化石群落世所罕见,精卫湖碧波荡漾,北高庙钟灵毓秀……这些无不展现着长子的历史沧桑与传奇魅力。

名片1 炎帝桑梓

华夏农业之神炎帝开创农耕文明的壮举和恩泽万世的不朽功德,折射出长子古代文明的源远流长,印证着长子历史文化的博大久远。

上古遗存遍及全境

距离长子县城西50里的地方,有一座不大的庙宇。庙宇前清泉汩汩,这就是灌溉哺育了山西、河北人民的浊漳河的源头,这座庙叫灵湫庙。

灵湫庙坐西面东,始建时间不详,最早记录为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灵湫庙赐敕石刻》。据碑载,灵湫“庙貌甚古”,是年封境大旱,县令王大定率民祷于发鸠山漳源泉神庙,雨水随即而至,遂感其灵验,上奏朝廷,乞赐庙额。天子赐名“灵湫”,“灵”取有求必应之意,“湫”指水潭,即“灵泉”也。自此,灵湫神进入国家祀典,“民庶欢呼,歌舞于路”。

这个由宋天子赐名的庙宇所祀之神是国人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精卫,庙宇的背后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发鸠山。发鸠山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山峦之一,山体南北走向蜿蜒20公里,属于太岳山脉中段东支,主峰海拔1646.8米,山势巍然高耸,满山林木苍翠,冬日积雪不化,夏日云雾缭绕。

图为:长子神话传说

据《山海经》记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灵湫庙内留存的碑刻多达22通,从宋到清,完整地记载了灵湫庙750多年来重修增建的情况。2009年,精卫填海神话被列为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有人可能会问,炎帝的女儿女娃不是“游于东海”吗,这发鸠山离东海太远,不合常理。当地的民俗专家李建文告诉我们,所谓东海,并不是今天的东海,而是发鸠山东面的一片水域,时至今日,长子县东面仍有不少成片的湖泊,当地老人仍呼之为“东海岸”。在长子,发鸠山、羊头山、灵湫庙、精卫祠、帝女阁、公主坟、梳妆楼、衔来石等山名、地名、庙名均源于精卫填海的神话。这些历史遗存,既是神话的佐证,也是精卫填海发生地的有力佐证。

长子是精卫故乡,也是炎帝桑梓。大约7000年至5000年前,炎帝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在长子羊头山得嘉谷、教稼穑、制耒耜,开创了农耕文化;尝百草、辨药性,救死扶伤,疗疾治病;“日中为市,各得其所”,开启了中国最早的集市贸易。炎帝在羊头山培育的秬黍,古时以黍尺定黄钟。历代文人墨客、名流大儒对炎帝文化政绩不懈考究,魏《竹书纪年》、晋程玑《上党记》、北魏《风土记》、北宋《太平寰宇记》等典籍对炎帝在羊头山创业活动均有明载。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长子县在文物调查中,确认了在长子羊头山留存有神农城、炎帝庙、神农井等遗址古迹,记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名片2 千年古县

2007年,长子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正式命名为“千年古县”,是山西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县份。长子带给采访团更多的惊喜,是来自遍布全境、如星光闪耀的古代建筑,用当地文物专家张宇飞的话说:中国古建看山西,山西古建看晋东南,晋东南古建看长子。

图为:长子县圆觉殿

图为:长子县金星洞

古代建筑星罗棋布

长子地上地下文物蕴藏丰富,县域内共有馆藏文物5万多件,有不可移动文物891处,其中国保13处、省保17处、市保24处、县保189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39处,占长治市同期文物的20%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金元时期文物博物馆”。文物数量高居长治市各县区之首,是山西的文物大县。

比如,位于长子县城外翠云山上的法兴寺。今天的法兴寺原址在慈林山上,相传是古代一位高僧所建,但由于该寺的位置正好是慈林山煤矿的主采掘区,加之年久失修,寺基沉降,殿堂构架严重变形。为抢救这一珍贵文物,文物保护部门历经12个春秋,将法兴寺由慈林山搬迁到翠云山。

图为:罗汉

法兴寺之所以闻名遐迩,就在于寺内的“三绝”——唐石舍利塔、唐燃灯塔和宋塑十二圆觉像。

步入山门看到的第一个建筑是唐石舍利塔。整个塔的外形颇为奇特,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楼非楼,似堡非堡。该塔又称“石殿”,通体由砂石打造,塔形上小下大,有塔的错落美;四四方方,又有殿的方正美;上下两层,还有塔、楼的层次美,真可谓集塔、殿、楼、堡诸美于一身,在我国古塔中绝无仅有,为我国唐塔中的孤例。舍利塔整体造型浑厚简约,有错落感,通体厚重沉稳,颇有几分大巧若拙的意味。舍利塔塔顶并未用梁,塔顶形似倒置的台阶,里外各有三层,共六层,代表着佛门的六道,下面平面结构为“回”字,蕴含着佛家六道轮回的观念。

舍利塔的后面,是一座用玻璃罩罩着的石塔。塔体虽小,但造型别致,塔通体由青石构建,塔身呈八角形,这座燃灯塔亦称“长明灯”,始建于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了。国内现存的唐代以前的燃灯塔仅3座,法兴寺的这座是最为华丽的。相传,点燃佛灯,无论东西南北风,佛灯永不熄灭,长明灯的名字由此而来,若夜间点燃佛灯,灯光由四门射出,可光照寺院。

寺中圆觉殿的宋代彩塑十二圆觉像,是法兴寺的“第三绝”,也是最令人称奇的。这十二尊圆觉像,面庞圆润,高髻秀眉,神态庄重俊逸,服饰色彩柔和,衣纹起伏流畅且富有韵律感。这组十二圆觉像气质奔放而不失清雅,体态丰满而不失秀丽,身形肥腴而不显臃肿,特别是一手托腮做思考状的圆觉像,神情溢于眉梢,流于眼角,造型优美逼真,是难得的彩塑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美术史学界誉为“宋塑菩萨之冠”。

距离法兴寺不远的崇庆寺建于北宋年间,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寺由天王殿、千佛殿、卧佛殿、三大士殿、地藏殿等殿堂组成四合院布局。寺中最负盛名的是三大士殿内现存的十八罗汉像,是目前已知留存于世最早的,并有确切纪年的一组十八罗汉彩塑像。

这组罗汉像神态多变,衣纹流畅,坐姿倾侧自如,体态丰盈健硕,尚存唐代丰满的遗韵,与明清时期罗汉像截然不同,更显古朴苍劲,是宋代彩塑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罗汉或老、或少、或梵、或华,个性鲜明,姿态神情各不相同,有的讲经论法,口若悬河;有的闭目沉思,气定神闲;有的饱经风霜,愁纹满面;有的凝神沉思,充满智慧;有的表情严肃,让人敬畏;有的从容淡定,神态超然,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欣赏价值。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组罗汉像大小比例与真人略同,无形中拉近了与观者的心理距离,让人倍感亲切。用当地文物专家的话说就是,逐渐脱离了宗教佛像的庄严神秘感,“与借助大体量来体现庄严伟岸的佛陀、高视角来体现慈悲俯视的菩萨形象相比而言,这种与真人等大、平等对视的罗汉造像更显平易近人,真实可信”。

民居建筑也是长子的特色。九连环大院是长子县唯一一处明清大型民居群落,相传为北魏时期杰出的天文历算家、国子监祭酒、太原太守、光禄大夫李业兴的故居,遵循“九宫八卦”和“辉耀北斗”等传统易学理念设计而成。这座民居院院有门相通,各门打开为一整体,各门关闭又独成单元,分中有合,合中有分,院院相连,院院相通,上有串楼,下有暗道,故称为“九连环大院”,是目前长治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迷宫式建筑。

名片3 丹朱封地

今天的长子是非遗聚集地,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俗文化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现有非遗保护项目137项,其中,长子响铜乐器、长子鼓书、长子八音会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省级非遗10项,市级非遗23项。

非遗文化丰富多彩

长子,之所以得名“长子”,和上古时期的一位圣君有关。4000多年前,尧出生在长子县南部的丹陵(即丹朱岭),尧王“初封于陶”的陶地也在长子。后来,尧王将他的大儿子丹朱封到长子做诸侯。“长子”这一地名,由此而来。

长子与尧王有关的自然地名、聚落地名、建筑地名等共有20多处。2007年3月,中国·长子尧王故里暨尧文化研讨会在长子县举行,3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尧与长子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学术交流。各位专家学者经过交流研讨,一致认为,“长子乃尧王故里”是可以成立的。

这些神话故事、历史掌故、民间传说,在长子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能找到答案。“东海水退三千里,才有了上党盆地米粮川,浊漳河水静静地流,发鸠山上景无限。”这是长子鼓书《精卫长歌天下传》中的一段唱词。长子是精卫填海故事的发生地,鼓书艺人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剧目。这些剧目不仅讲述了精卫大战黑龙的精彩过程,颂扬精卫不畏艰难、矢志不移的精神,而且根据故事的发生地,并以当地的浊漳河为线索,讲述了上党盆地的由来。

长子还是名符其实的“曲艺之乡”。长治市的地方曲种有近一半出于长子,长子地方曲种繁多,源远流长,主要有长子鼓书、长子道情、长子钢板书、长子鼓儿词、长子扇鼓、长子莲花落等。其中,长子鼓书共获牡丹奖、群星奖等国家级大奖6个,长子鼓书正在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图为:长子炒饼

闻名三晋的长子炒饼、长子猪头肉、长子豆腐更是许多人家中的常备美食,长子根雕、长子麦秆画、长子面塑、长子剪纸等非遗产品也享誉上党。

更多的人知道长子,也可能因为长子的特产“托尼老师”。如果可以对全国理发师进行户籍调查,人们会发现很多理发师来自长子县;如果再对他们的祖辈进行职业调查,就会发现理发师这项手艺活在长子县已经代代相传百余年。长子县的剃头师傅从清朝起就靠着一把把剃头刀走遍天下,依凭由乡土地缘萌发的“传帮带”精神、同乡同业的行帮文化和产业聚集等因素成为如今的“中国美发第一乡”。

新景古貌融为一体,神话传说与山水风光相互辉映。这就是今天的千年古县、历经沧桑的神话长子。(赵清源、马立明 、钟清)

原标题:丹朱封地千年古县 古迹古建星辉闪耀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中国•长子神话艺术节——消夏文化周7月23日启动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时政要闻
这三张名片把长子县“说透了”

长子,似乎是从神话里走出来的。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许多耳熟能详的人名地名,许多残垣犹存的古建遗迹,就书写在长子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炎帝桑梓、精卫之乡、尧王故里、丹朱封地、西燕国都、千年古县……这是长子引以为豪的文化标签;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这些国字号荣誉对长子来说实至名归;响铜乐器畅销华北、长子鼓书唱响全国、长子八音会走进亚运会……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更是长子人文化自信的源泉;法兴寺、崇庆寺彩塑美轮美奂,树化石群落世所罕见,精卫湖碧波荡漾,北高庙钟灵毓秀……这些无不展现着长子的历史沧桑与传奇魅力。

名片1 炎帝桑梓

华夏农业之神炎帝开创农耕文明的壮举和恩泽万世的不朽功德,折射出长子古代文明的源远流长,印证着长子历史文化的博大久远。

上古遗存遍及全境

距离长子县城西50里的地方,有一座不大的庙宇。庙宇前清泉汩汩,这就是灌溉哺育了山西、河北人民的浊漳河的源头,这座庙叫灵湫庙。

灵湫庙坐西面东,始建时间不详,最早记录为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灵湫庙赐敕石刻》。据碑载,灵湫“庙貌甚古”,是年封境大旱,县令王大定率民祷于发鸠山漳源泉神庙,雨水随即而至,遂感其灵验,上奏朝廷,乞赐庙额。天子赐名“灵湫”,“灵”取有求必应之意,“湫”指水潭,即“灵泉”也。自此,灵湫神进入国家祀典,“民庶欢呼,歌舞于路”。

这个由宋天子赐名的庙宇所祀之神是国人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精卫,庙宇的背后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发鸠山。发鸠山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山峦之一,山体南北走向蜿蜒20公里,属于太岳山脉中段东支,主峰海拔1646.8米,山势巍然高耸,满山林木苍翠,冬日积雪不化,夏日云雾缭绕。

图为:长子神话传说

据《山海经》记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灵湫庙内留存的碑刻多达22通,从宋到清,完整地记载了灵湫庙750多年来重修增建的情况。2009年,精卫填海神话被列为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有人可能会问,炎帝的女儿女娃不是“游于东海”吗,这发鸠山离东海太远,不合常理。当地的民俗专家李建文告诉我们,所谓东海,并不是今天的东海,而是发鸠山东面的一片水域,时至今日,长子县东面仍有不少成片的湖泊,当地老人仍呼之为“东海岸”。在长子,发鸠山、羊头山、灵湫庙、精卫祠、帝女阁、公主坟、梳妆楼、衔来石等山名、地名、庙名均源于精卫填海的神话。这些历史遗存,既是神话的佐证,也是精卫填海发生地的有力佐证。

长子是精卫故乡,也是炎帝桑梓。大约7000年至5000年前,炎帝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在长子羊头山得嘉谷、教稼穑、制耒耜,开创了农耕文化;尝百草、辨药性,救死扶伤,疗疾治病;“日中为市,各得其所”,开启了中国最早的集市贸易。炎帝在羊头山培育的秬黍,古时以黍尺定黄钟。历代文人墨客、名流大儒对炎帝文化政绩不懈考究,魏《竹书纪年》、晋程玑《上党记》、北魏《风土记》、北宋《太平寰宇记》等典籍对炎帝在羊头山创业活动均有明载。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长子县在文物调查中,确认了在长子羊头山留存有神农城、炎帝庙、神农井等遗址古迹,记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名片2 千年古县

2007年,长子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正式命名为“千年古县”,是山西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县份。长子带给采访团更多的惊喜,是来自遍布全境、如星光闪耀的古代建筑,用当地文物专家张宇飞的话说:中国古建看山西,山西古建看晋东南,晋东南古建看长子。

图为:长子县圆觉殿

图为:长子县金星洞

古代建筑星罗棋布

长子地上地下文物蕴藏丰富,县域内共有馆藏文物5万多件,有不可移动文物891处,其中国保13处、省保17处、市保24处、县保189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39处,占长治市同期文物的20%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金元时期文物博物馆”。文物数量高居长治市各县区之首,是山西的文物大县。

比如,位于长子县城外翠云山上的法兴寺。今天的法兴寺原址在慈林山上,相传是古代一位高僧所建,但由于该寺的位置正好是慈林山煤矿的主采掘区,加之年久失修,寺基沉降,殿堂构架严重变形。为抢救这一珍贵文物,文物保护部门历经12个春秋,将法兴寺由慈林山搬迁到翠云山。

图为:罗汉

法兴寺之所以闻名遐迩,就在于寺内的“三绝”——唐石舍利塔、唐燃灯塔和宋塑十二圆觉像。

步入山门看到的第一个建筑是唐石舍利塔。整个塔的外形颇为奇特,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楼非楼,似堡非堡。该塔又称“石殿”,通体由砂石打造,塔形上小下大,有塔的错落美;四四方方,又有殿的方正美;上下两层,还有塔、楼的层次美,真可谓集塔、殿、楼、堡诸美于一身,在我国古塔中绝无仅有,为我国唐塔中的孤例。舍利塔整体造型浑厚简约,有错落感,通体厚重沉稳,颇有几分大巧若拙的意味。舍利塔塔顶并未用梁,塔顶形似倒置的台阶,里外各有三层,共六层,代表着佛门的六道,下面平面结构为“回”字,蕴含着佛家六道轮回的观念。

舍利塔的后面,是一座用玻璃罩罩着的石塔。塔体虽小,但造型别致,塔通体由青石构建,塔身呈八角形,这座燃灯塔亦称“长明灯”,始建于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了。国内现存的唐代以前的燃灯塔仅3座,法兴寺的这座是最为华丽的。相传,点燃佛灯,无论东西南北风,佛灯永不熄灭,长明灯的名字由此而来,若夜间点燃佛灯,灯光由四门射出,可光照寺院。

寺中圆觉殿的宋代彩塑十二圆觉像,是法兴寺的“第三绝”,也是最令人称奇的。这十二尊圆觉像,面庞圆润,高髻秀眉,神态庄重俊逸,服饰色彩柔和,衣纹起伏流畅且富有韵律感。这组十二圆觉像气质奔放而不失清雅,体态丰满而不失秀丽,身形肥腴而不显臃肿,特别是一手托腮做思考状的圆觉像,神情溢于眉梢,流于眼角,造型优美逼真,是难得的彩塑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美术史学界誉为“宋塑菩萨之冠”。

距离法兴寺不远的崇庆寺建于北宋年间,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寺由天王殿、千佛殿、卧佛殿、三大士殿、地藏殿等殿堂组成四合院布局。寺中最负盛名的是三大士殿内现存的十八罗汉像,是目前已知留存于世最早的,并有确切纪年的一组十八罗汉彩塑像。

这组罗汉像神态多变,衣纹流畅,坐姿倾侧自如,体态丰盈健硕,尚存唐代丰满的遗韵,与明清时期罗汉像截然不同,更显古朴苍劲,是宋代彩塑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罗汉或老、或少、或梵、或华,个性鲜明,姿态神情各不相同,有的讲经论法,口若悬河;有的闭目沉思,气定神闲;有的饱经风霜,愁纹满面;有的凝神沉思,充满智慧;有的表情严肃,让人敬畏;有的从容淡定,神态超然,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欣赏价值。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组罗汉像大小比例与真人略同,无形中拉近了与观者的心理距离,让人倍感亲切。用当地文物专家的话说就是,逐渐脱离了宗教佛像的庄严神秘感,“与借助大体量来体现庄严伟岸的佛陀、高视角来体现慈悲俯视的菩萨形象相比而言,这种与真人等大、平等对视的罗汉造像更显平易近人,真实可信”。

民居建筑也是长子的特色。九连环大院是长子县唯一一处明清大型民居群落,相传为北魏时期杰出的天文历算家、国子监祭酒、太原太守、光禄大夫李业兴的故居,遵循“九宫八卦”和“辉耀北斗”等传统易学理念设计而成。这座民居院院有门相通,各门打开为一整体,各门关闭又独成单元,分中有合,合中有分,院院相连,院院相通,上有串楼,下有暗道,故称为“九连环大院”,是目前长治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迷宫式建筑。

名片3 丹朱封地

今天的长子是非遗聚集地,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俗文化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现有非遗保护项目137项,其中,长子响铜乐器、长子鼓书、长子八音会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省级非遗10项,市级非遗23项。

非遗文化丰富多彩

长子,之所以得名“长子”,和上古时期的一位圣君有关。4000多年前,尧出生在长子县南部的丹陵(即丹朱岭),尧王“初封于陶”的陶地也在长子。后来,尧王将他的大儿子丹朱封到长子做诸侯。“长子”这一地名,由此而来。

长子与尧王有关的自然地名、聚落地名、建筑地名等共有20多处。2007年3月,中国·长子尧王故里暨尧文化研讨会在长子县举行,3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尧与长子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学术交流。各位专家学者经过交流研讨,一致认为,“长子乃尧王故里”是可以成立的。

这些神话故事、历史掌故、民间传说,在长子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能找到答案。“东海水退三千里,才有了上党盆地米粮川,浊漳河水静静地流,发鸠山上景无限。”这是长子鼓书《精卫长歌天下传》中的一段唱词。长子是精卫填海故事的发生地,鼓书艺人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剧目。这些剧目不仅讲述了精卫大战黑龙的精彩过程,颂扬精卫不畏艰难、矢志不移的精神,而且根据故事的发生地,并以当地的浊漳河为线索,讲述了上党盆地的由来。

长子还是名符其实的“曲艺之乡”。长治市的地方曲种有近一半出于长子,长子地方曲种繁多,源远流长,主要有长子鼓书、长子道情、长子钢板书、长子鼓儿词、长子扇鼓、长子莲花落等。其中,长子鼓书共获牡丹奖、群星奖等国家级大奖6个,长子鼓书正在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图为:长子炒饼

闻名三晋的长子炒饼、长子猪头肉、长子豆腐更是许多人家中的常备美食,长子根雕、长子麦秆画、长子面塑、长子剪纸等非遗产品也享誉上党。

更多的人知道长子,也可能因为长子的特产“托尼老师”。如果可以对全国理发师进行户籍调查,人们会发现很多理发师来自长子县;如果再对他们的祖辈进行职业调查,就会发现理发师这项手艺活在长子县已经代代相传百余年。长子县的剃头师傅从清朝起就靠着一把把剃头刀走遍天下,依凭由乡土地缘萌发的“传帮带”精神、同乡同业的行帮文化和产业聚集等因素成为如今的“中国美发第一乡”。

新景古貌融为一体,神话传说与山水风光相互辉映。这就是今天的千年古县、历经沧桑的神话长子。(赵清源、马立明 、钟清)

原标题:丹朱封地千年古县 古迹古建星辉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