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最美志愿者”郭庆琳:让非遗技艺融入百姓生活
发布时间: 2023-11-27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传拓技艺是我国保存文献独特的传统方法,是一项古老的复制工艺,在考古和古籍保护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沁县,有这样一个执着于金石拓片研究收集和传拓技艺的手艺人,她就是沁县金石传拓非遗传承人——郭庆琳。

近几年,郭庆琳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在沁县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组建拓片工作室、承办碑碣拓片展、开设非遗课堂等方式,宣传金石传拓的独特魅力,并制作册页、卷轴、团扇、书签等精美的文创产品,让非遗技艺融入百姓生活。今年3月,郭庆琳被评为长治市“最美志愿者”。

碑拓也是与古人的对话

11月22日,在拓片工作室,郭庆琳正有条不紊地制作拓片。只见她熟练地将宣纸轻轻地覆盖在一块刻石上,先是喷水、用棕刷扫压、排出空气,再通过大刷捶打,使纸张紧贴石刻凹纹,然后又用蘸墨或蘸朱砂的拓包,继续游走拍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刻石上的文字就一一浮现在宣纸上了,旁边观赏的人都觉得很神奇。

“拓印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求很高,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谨慎。在拓印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耐心,无论是打墨技巧还是拓印时力度的掌握,都需要小心翼翼。”郭庆琳感慨地说,从这些拓印出来的文字的笔锋、力道上,甚至可以感受到当年的书法家或是碑刻人的心情。因此,碑拓的过程其实也是与古人对话的过程,是一种面对面的深情穿越。

郭庆琳从小认真好学,后受爱人张晓林影响喜欢上书法和石刻拓片。“我爱人张晓林爱好书法和拓片收藏,并且继承家族金石传拓技艺。耳濡目染中,我也慢慢地学习了很多知识,后来他生病去世,我就继承他的遗志,把金石传拓非遗文化讲解给更多人。”郭庆琳说。

开设非遗课堂传承拓片技艺

从2019年开始,郭庆琳秉承“研习拓片、留住历史、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宗旨,组建了志愿服务队,通过开设公益性非遗课堂,给书法爱好者、篆刻爱好者以及中小学生演示传拓技艺,推动传拓技艺发扬光大。

在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郭庆琳会定期举办公益活动,为孩子们讲解拓印技巧。在现场演示环节,郭庆琳从清碑、上纸、刷纸、打墨到揭纸,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个步骤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它慢慢地干,慢慢地观察它的变化。”郭庆琳一边用拓包调着墨,一边讲解拓片要点。课堂上,孩子们不时会提问:“如果不用专用拓片的墨行不行?”“有裂痕或者损坏的碑,拓起来是不是更难?”……郭庆琳格外重视孩子们的提问,在她看来,孩子们的问题证明了他们喜欢这门课程,在学习中善于思考,而且常常不经意间就会触及残碑处理、阴拓与阳拓等专业问题,十分可贵。同样,在沁县老年大学,郭庆琳也开设了相关课程,让传拓爱好者可以沉浸式学习,深入了解金石传拓技艺。

这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是非遗传承的魅力,也是如郭庆琳一样的更多非遗传承人最大的欣慰。

希望拓片能发挥更大价值

不久前,在第六届山西文博会上,由沁县县委宣传部组织带领,郭庆琳携石刻拓片及文创产品应邀参展。在这些珍贵的拓片中,不仅有清初重臣吴琠墓碑的巨型拓片、民间古建铭志拓片、青铜器拓片,还有册页、小手卷、团扇、小卷轴、竖屏等与拓片相应的文创产品。这些集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于一身的文创产品,以独特的构思创意吸引了不少合作商。

“真没想到这么火,十几家公司留电话、加微信,想要与我们合作,太高兴了。”对于郭庆琳来说,此次文博会之行收获丰硕,令她欣喜。

不仅如此,今年5月,郭庆琳还带着拓片在太原师范大学举办“铜鞮石语——沁县碑碣拓片精品展”。此次展览的拓片均出自沁县境内,共展出从东晋至民国1500年间的金石拓片105件128幅。这些拓片既是研究沁县文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山西地方书法、碑帖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

与此同时,由郭庆琳负责的沁县金石拓片展馆已布置完成,即将对外开放。在郭庆琳看来,不论是建设展览馆、承办碑碣拓片精品展,还是开设非遗课堂、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作为非遗传承人,她有责任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更多人了解金石传拓非遗技艺,并让它在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丁德令

原标题:匠心传承拓片文化——记长治市“最美志愿者”郭庆琳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长治“最美志愿者”潘耀琴:做残疾朋友的“贴心人”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长治“最美志愿者”郭庆琳:让非遗技艺融入百姓生活

传拓技艺是我国保存文献独特的传统方法,是一项古老的复制工艺,在考古和古籍保护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沁县,有这样一个执着于金石拓片研究收集和传拓技艺的手艺人,她就是沁县金石传拓非遗传承人——郭庆琳。

近几年,郭庆琳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在沁县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组建拓片工作室、承办碑碣拓片展、开设非遗课堂等方式,宣传金石传拓的独特魅力,并制作册页、卷轴、团扇、书签等精美的文创产品,让非遗技艺融入百姓生活。今年3月,郭庆琳被评为长治市“最美志愿者”。

碑拓也是与古人的对话

11月22日,在拓片工作室,郭庆琳正有条不紊地制作拓片。只见她熟练地将宣纸轻轻地覆盖在一块刻石上,先是喷水、用棕刷扫压、排出空气,再通过大刷捶打,使纸张紧贴石刻凹纹,然后又用蘸墨或蘸朱砂的拓包,继续游走拍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刻石上的文字就一一浮现在宣纸上了,旁边观赏的人都觉得很神奇。

“拓印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求很高,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谨慎。在拓印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耐心,无论是打墨技巧还是拓印时力度的掌握,都需要小心翼翼。”郭庆琳感慨地说,从这些拓印出来的文字的笔锋、力道上,甚至可以感受到当年的书法家或是碑刻人的心情。因此,碑拓的过程其实也是与古人对话的过程,是一种面对面的深情穿越。

郭庆琳从小认真好学,后受爱人张晓林影响喜欢上书法和石刻拓片。“我爱人张晓林爱好书法和拓片收藏,并且继承家族金石传拓技艺。耳濡目染中,我也慢慢地学习了很多知识,后来他生病去世,我就继承他的遗志,把金石传拓非遗文化讲解给更多人。”郭庆琳说。

开设非遗课堂传承拓片技艺

从2019年开始,郭庆琳秉承“研习拓片、留住历史、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宗旨,组建了志愿服务队,通过开设公益性非遗课堂,给书法爱好者、篆刻爱好者以及中小学生演示传拓技艺,推动传拓技艺发扬光大。

在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郭庆琳会定期举办公益活动,为孩子们讲解拓印技巧。在现场演示环节,郭庆琳从清碑、上纸、刷纸、打墨到揭纸,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个步骤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它慢慢地干,慢慢地观察它的变化。”郭庆琳一边用拓包调着墨,一边讲解拓片要点。课堂上,孩子们不时会提问:“如果不用专用拓片的墨行不行?”“有裂痕或者损坏的碑,拓起来是不是更难?”……郭庆琳格外重视孩子们的提问,在她看来,孩子们的问题证明了他们喜欢这门课程,在学习中善于思考,而且常常不经意间就会触及残碑处理、阴拓与阳拓等专业问题,十分可贵。同样,在沁县老年大学,郭庆琳也开设了相关课程,让传拓爱好者可以沉浸式学习,深入了解金石传拓技艺。

这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是非遗传承的魅力,也是如郭庆琳一样的更多非遗传承人最大的欣慰。

希望拓片能发挥更大价值

不久前,在第六届山西文博会上,由沁县县委宣传部组织带领,郭庆琳携石刻拓片及文创产品应邀参展。在这些珍贵的拓片中,不仅有清初重臣吴琠墓碑的巨型拓片、民间古建铭志拓片、青铜器拓片,还有册页、小手卷、团扇、小卷轴、竖屏等与拓片相应的文创产品。这些集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于一身的文创产品,以独特的构思创意吸引了不少合作商。

“真没想到这么火,十几家公司留电话、加微信,想要与我们合作,太高兴了。”对于郭庆琳来说,此次文博会之行收获丰硕,令她欣喜。

不仅如此,今年5月,郭庆琳还带着拓片在太原师范大学举办“铜鞮石语——沁县碑碣拓片精品展”。此次展览的拓片均出自沁县境内,共展出从东晋至民国1500年间的金石拓片105件128幅。这些拓片既是研究沁县文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山西地方书法、碑帖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

与此同时,由郭庆琳负责的沁县金石拓片展馆已布置完成,即将对外开放。在郭庆琳看来,不论是建设展览馆、承办碑碣拓片精品展,还是开设非遗课堂、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作为非遗传承人,她有责任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更多人了解金石传拓非遗技艺,并让它在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丁德令

原标题:匠心传承拓片文化——记长治市“最美志愿者”郭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