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有信,水绿山明。秋天的武乡县石北乡下庄村辣椒种植基地里,火红的辣椒挂满枝蔓,向阳生长,200多亩青红相间的丰收图景,映照着村民们幸福的笑脸。
“去年俺种了60亩,收入20多万元,今年又种了60亩,收入肯定少不了。”下庄村村民郝金光边采摘辣椒边说,下庄村今年种了400多亩辣椒,之所以敢种这么多,得益于村民郝向飞在东黄岩村开办的辣椒酱作坊。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石北乡东黄岩村的辣椒酱厂。一进厂区一股浓浓的辣香味扑面而来。寻味而去,在厂区的精选间,一袋袋堆放整齐的辣椒映入眼帘。
“看上去一样的辣椒,来路却各不相同,既有来自周边村的,也有来自韩北乡、故城镇的,还有来自榆社、沁县的。”正忙着和工人进行辣椒精选的郝向飞说,他们主要加工线椒,工人们按照不同要求精选分类,再送入下一个环节——清洗,然后粉碎,制成辣椒酱销往浙江省。
今年47岁的郝向飞有着20多年颠沛流离的人生轨迹:外地打过工,老家酿过醋,贩过菜,卖过布,没有一项能发家致富。2018年返乡开始种植、加工辣椒,去年投资40万元开始新建辣椒酱加工厂。
“效益挺好的,满负荷生产,年可加工鲜辣椒200万斤,可带动百余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郝向飞说。
崛起一个产业,惠泽一方百姓。近年来,石北乡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总体要求,依托本土的农业特色产品,推广“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养殖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增加新动能。
走进石北乡神西村豆腐作坊,热气像憋着一股劲儿似的,从门口上方往外涌。站在门口,透过浓浓的热气,看见一位中年男人两手握着木架,在晃动豆腐包。一位年纪相仿的妇女手拿着瓢,从锅里往豆腐包里舀豆汁。乳白色的豆浆像瀑布似的,流进下面的缸里。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神西村豆腐作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范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低收入群众就近务工,增收致富。
在小作坊发展过程中,石北乡以“优”为导向、以“培”为抓手、以“帮”为牵引,竭力探索小作坊整治提优新模式,通过编织日常监管“一张网”、下好改造提升“一盘棋”、绘制长效监管“一幅图”,推动小作坊变成“强引擎”,做出“大文章”,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在石北乡圪咀头村思味源食品加工作坊,记者看到蒸馒头的蒸笼整齐地码放着,一袋袋面粉叠落在一起,雪白的馒头整齐地摆放着,麦香扑鼻,十分诱人。“全村共有20多名脱贫人口在食品作坊实现就近就业,月收入1500元以上。”圪咀头村党支部书记郝彦飞说,在服务村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将村民牢牢嵌在产业上,实现增收致富。
“作坊虽‘小’,却关乎民生‘大事’,抓好小作坊,护好大民生。”石北乡党委书记吴少伟说,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石北乡正沿着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赵海鹏)
原标题:小作坊里的“幸福味道”——武乡县石北乡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金风有信,水绿山明。秋天的武乡县石北乡下庄村辣椒种植基地里,火红的辣椒挂满枝蔓,向阳生长,200多亩青红相间的丰收图景,映照着村民们幸福的笑脸。
“去年俺种了60亩,收入20多万元,今年又种了60亩,收入肯定少不了。”下庄村村民郝金光边采摘辣椒边说,下庄村今年种了400多亩辣椒,之所以敢种这么多,得益于村民郝向飞在东黄岩村开办的辣椒酱作坊。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石北乡东黄岩村的辣椒酱厂。一进厂区一股浓浓的辣香味扑面而来。寻味而去,在厂区的精选间,一袋袋堆放整齐的辣椒映入眼帘。
“看上去一样的辣椒,来路却各不相同,既有来自周边村的,也有来自韩北乡、故城镇的,还有来自榆社、沁县的。”正忙着和工人进行辣椒精选的郝向飞说,他们主要加工线椒,工人们按照不同要求精选分类,再送入下一个环节——清洗,然后粉碎,制成辣椒酱销往浙江省。
今年47岁的郝向飞有着20多年颠沛流离的人生轨迹:外地打过工,老家酿过醋,贩过菜,卖过布,没有一项能发家致富。2018年返乡开始种植、加工辣椒,去年投资40万元开始新建辣椒酱加工厂。
“效益挺好的,满负荷生产,年可加工鲜辣椒200万斤,可带动百余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郝向飞说。
崛起一个产业,惠泽一方百姓。近年来,石北乡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总体要求,依托本土的农业特色产品,推广“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养殖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增加新动能。
走进石北乡神西村豆腐作坊,热气像憋着一股劲儿似的,从门口上方往外涌。站在门口,透过浓浓的热气,看见一位中年男人两手握着木架,在晃动豆腐包。一位年纪相仿的妇女手拿着瓢,从锅里往豆腐包里舀豆汁。乳白色的豆浆像瀑布似的,流进下面的缸里。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神西村豆腐作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范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低收入群众就近务工,增收致富。
在小作坊发展过程中,石北乡以“优”为导向、以“培”为抓手、以“帮”为牵引,竭力探索小作坊整治提优新模式,通过编织日常监管“一张网”、下好改造提升“一盘棋”、绘制长效监管“一幅图”,推动小作坊变成“强引擎”,做出“大文章”,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在石北乡圪咀头村思味源食品加工作坊,记者看到蒸馒头的蒸笼整齐地码放着,一袋袋面粉叠落在一起,雪白的馒头整齐地摆放着,麦香扑鼻,十分诱人。“全村共有20多名脱贫人口在食品作坊实现就近就业,月收入1500元以上。”圪咀头村党支部书记郝彦飞说,在服务村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将村民牢牢嵌在产业上,实现增收致富。
“作坊虽‘小’,却关乎民生‘大事’,抓好小作坊,护好大民生。”石北乡党委书记吴少伟说,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石北乡正沿着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赵海鹏)
原标题:小作坊里的“幸福味道”——武乡县石北乡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