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斌:指尖“捏”出民俗乡土
发布时间: 2023-02-15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42岁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红斌是潞州区马厂镇王公庄村人,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他从小就对太行山有深厚的感情,对乡村生活场景印象深刻,多年来,他以民俗乡土为题材,创作了大量泥塑作品。

图为:孙红斌对作品进行最后的修饰

在他的工作室里,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琳琅满目。揉、捏、搓、刮、刻……一双巧手上下翻飞,各种形象逼真的人物、场景渐渐成型,人物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孙红斌告诉记者,泥土造型时,常常要根据自己的审美和想象,捏出泥塑的大概形象,再借助尖、圆、扁、方、斜、凹、凸和多齿等不同的工具,通过小泥团、泥条的堆积,以及点、按、挑、刻、划等手法,塑造形体、雕琢细节。

“刚开始泥塑创作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就自己不断改进。”孙红斌说,比如土干了以后容易崩裂,刚开始尝试打支架,制作过程中,泥土会收缩但铁丝在里面不收缩,泥土就又裂开了,后来他开始尝试里面做成空心的,泥土里加入棉絮更有张力,一步步摸索着解决问题。

爆米花、打铁、卖货郎、推碾子、磨豆腐、村口闲聊、老陈醋制作……在他的作品中,包含了老手艺、农耕以及村民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些泥塑造型大部分都来源于孙红斌的儿时记忆,通过泥塑记录儿时的所见所闻,展示乡里乡亲的生活,成了孙红斌多年来坚持的创作方向。他的泥塑作品在省、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得金、银、铜奖。

谈及泥塑未来的发展,孙红斌觉得,泥塑既要传承,更要创新。(李阳鸿)

原标题:“塑”说泥土的生命——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红斌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非”一般的“国清剪纸”
· 听!武乡“开花调”唱上“大雅之堂”
· 省级非遗项目:潞城安陵寺祈福佛乐
· 壶关舞戏社火:磨掌竹马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非遗
孙红斌:指尖“捏”出民俗乡土

42岁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红斌是潞州区马厂镇王公庄村人,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他从小就对太行山有深厚的感情,对乡村生活场景印象深刻,多年来,他以民俗乡土为题材,创作了大量泥塑作品。

图为:孙红斌对作品进行最后的修饰

在他的工作室里,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琳琅满目。揉、捏、搓、刮、刻……一双巧手上下翻飞,各种形象逼真的人物、场景渐渐成型,人物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孙红斌告诉记者,泥土造型时,常常要根据自己的审美和想象,捏出泥塑的大概形象,再借助尖、圆、扁、方、斜、凹、凸和多齿等不同的工具,通过小泥团、泥条的堆积,以及点、按、挑、刻、划等手法,塑造形体、雕琢细节。

“刚开始泥塑创作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就自己不断改进。”孙红斌说,比如土干了以后容易崩裂,刚开始尝试打支架,制作过程中,泥土会收缩但铁丝在里面不收缩,泥土就又裂开了,后来他开始尝试里面做成空心的,泥土里加入棉絮更有张力,一步步摸索着解决问题。

爆米花、打铁、卖货郎、推碾子、磨豆腐、村口闲聊、老陈醋制作……在他的作品中,包含了老手艺、农耕以及村民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些泥塑造型大部分都来源于孙红斌的儿时记忆,通过泥塑记录儿时的所见所闻,展示乡里乡亲的生活,成了孙红斌多年来坚持的创作方向。他的泥塑作品在省、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得金、银、铜奖。

谈及泥塑未来的发展,孙红斌觉得,泥塑既要传承,更要创新。(李阳鸿)

原标题:“塑”说泥土的生命——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