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长治市农业农村经济成绩喜人
发布时间: 2023-02-08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日前,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粮、菜、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一产增加值完成97.1亿元,增长5.7%,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一产固投完成54.4亿元,增长10.1%,继续高位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37元,增长7.5%,稳居全省前列,农业生产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去年以来,长治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定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383.7万亩,粮食总产量12.42亿公斤,同比增加1.68%,稳粮保供案例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批示。夏粮生产完成播种面积6.08万亩,亩产312.5公斤,同比增加0.33%,受到省委农办通报表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得到推广,全年收获面积10.27万亩,武乡县在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中荣获“金豆王”称号。

畜禽果蔬供给充盈。长治市制定出台一产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培育发展设施农业、特优产业,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同时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果蔬产业结构,提高产供销一体化水平。支持养殖场加快实施畜禽养殖新建改扩建项目,畅通仔畜雏禽及饲料等供给渠道,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全力保障畜禽产品稳定生产。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去年全市生猪存栏80.86万头、出栏137.98万头,牛存栏6.68万头、出栏4.75万头,羊存栏90.97万只、出栏58.4万只,家禽存栏1459万只、出栏5514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9.8万吨、13.7万吨和1.26万吨;蔬菜播种面积45万亩,产量109.9万吨;设施农业新建面积6580.88亩,完成年度任务的219.36%;水果种植面积14.65万亩,总产量11.78万吨,增长5.36%。

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农业市场主体倍增,新发展连盛农牧、栗氏番茄等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平顺麦丰蔬菜、天下襄襄垣手工挂面等5家省级示范联合体,新培育示范家庭农场1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94家,净增农业市场主体10442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投资200万元以上产业集群项目111个,年度完成投资15.04亿元,建设10条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581.74亿元,同比增幅36.62%,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发展到951家,托管面积超过360万亩。黎城县晋福村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严格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同时,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截至去年底,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的企业93家、产品150个、种植面积29.5万亩。全市种植业化学农药使用量比近三年平均用药量减少1.07%,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254.74万亩,覆盖率57.16%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1%;规模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7%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出台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成立了全国首家市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基本构建起“政府+协会+平台+合作社+农户”工作架构,全市所有村均迈过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大关。加强村庄规划布局顶层设计,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展长治市村庄分类布局规划和乡村振兴推进路径典型示范研究,取得初步进展。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推动供水改造、农村改厕、污水治理,重点打造了沁源县朱褐沟村、蔚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牛惠

原标题:农业生产全面丰收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长治市建设项目审批指导性流程图“出炉”
· 2022年长治市经济数据喜人
· 长治市“近悦远来”良好人才氛围愈发浓厚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今日头条
2022年长治市农业农村经济成绩喜人

日前,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粮、菜、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一产增加值完成97.1亿元,增长5.7%,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一产固投完成54.4亿元,增长10.1%,继续高位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37元,增长7.5%,稳居全省前列,农业生产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去年以来,长治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定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383.7万亩,粮食总产量12.42亿公斤,同比增加1.68%,稳粮保供案例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批示。夏粮生产完成播种面积6.08万亩,亩产312.5公斤,同比增加0.33%,受到省委农办通报表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得到推广,全年收获面积10.27万亩,武乡县在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中荣获“金豆王”称号。

畜禽果蔬供给充盈。长治市制定出台一产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培育发展设施农业、特优产业,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同时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果蔬产业结构,提高产供销一体化水平。支持养殖场加快实施畜禽养殖新建改扩建项目,畅通仔畜雏禽及饲料等供给渠道,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全力保障畜禽产品稳定生产。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去年全市生猪存栏80.86万头、出栏137.98万头,牛存栏6.68万头、出栏4.75万头,羊存栏90.97万只、出栏58.4万只,家禽存栏1459万只、出栏5514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9.8万吨、13.7万吨和1.26万吨;蔬菜播种面积45万亩,产量109.9万吨;设施农业新建面积6580.88亩,完成年度任务的219.36%;水果种植面积14.65万亩,总产量11.78万吨,增长5.36%。

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农业市场主体倍增,新发展连盛农牧、栗氏番茄等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平顺麦丰蔬菜、天下襄襄垣手工挂面等5家省级示范联合体,新培育示范家庭农场1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94家,净增农业市场主体10442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投资200万元以上产业集群项目111个,年度完成投资15.04亿元,建设10条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581.74亿元,同比增幅36.62%,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发展到951家,托管面积超过360万亩。黎城县晋福村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严格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同时,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截至去年底,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的企业93家、产品150个、种植面积29.5万亩。全市种植业化学农药使用量比近三年平均用药量减少1.07%,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254.74万亩,覆盖率57.16%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1%;规模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7%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出台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成立了全国首家市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基本构建起“政府+协会+平台+合作社+农户”工作架构,全市所有村均迈过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大关。加强村庄规划布局顶层设计,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展长治市村庄分类布局规划和乡村振兴推进路径典型示范研究,取得初步进展。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推动供水改造、农村改厕、污水治理,重点打造了沁源县朱褐沟村、蔚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牛惠

原标题:农业生产全面丰收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