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简介:
《长治珍宝“话”历史》由长治市博物馆策划,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制作。节目以长治丰富的文物藏品、古遗址、古建筑为轴,讲述上党地区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和地域文明,淳朴的风土民情和传统民俗。通过一件件地上地下文物,一座座历史文化遗址,彰显长治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在讲好长治故事的同时,诠释了“中国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看长治”的美称。
文物介绍:
琉璃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琉璃以色彩鲜艳,可比拟珠玉而著称。在古代,琉璃不仅是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传统文化的历史载体。琉璃,又称璆琳、琉琳、陆离、玻璃,起源于西亚地区的埃及,之后沿着中亚传入中国。
中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装饰用的琉璃;汉代各种低温铅釉器逐渐进入日常生活,如:铅釉壶、罐、瓶等;唐代起,琉璃器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如:唐代的各式三彩器,宋辽金时期的琉璃低温釉枕;元明清时期,琉璃香炉、牌位、缸、佛造像、碗、盘、瓶、罐、酒杯、墩子等已经比较常见。
从最初的小件饰品到后来各类器具,琉璃器具有易塑、多彩、细巧等特性,与各个时期的审美完美结合,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装点。
建筑琉璃是琉璃功用创新的重大突破,对琉璃和建筑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唐时期建筑琉璃构件逐渐增多,使用地域和范围也逐渐扩大。宋金时期,宫廷、寺庙、衙署等大型建筑使用琉璃构件似乎已成规制。元代开始,山西的建筑琉璃进入兴盛阶段。明清时期山西的琉璃制作,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技术之精、匠师之多均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产品大量用于宫廷、官府及寺庙建筑,其中不少留有制作年代和匠师姓名。 持续的技术传承和元明清时期的超越性发展,使山西建筑琉璃成为高质量琉璃产品的代表。
山西琉璃历史悠久,制作工艺源远流长,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琉璃文物,是国内较早和较普遍使用琉璃的区域之一。元明清时期山西琉璃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在规模扩大、技术提高的过程中,匠心绵延的技艺传承一直贯穿其中,直至今天仍在延续。古建专家柴泽俊先生说:“古上党地区的潞州、阳城、陵川、沁县以及吕梁山区的文水等等,都是明代琉璃匠师辈出的地方”。
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时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精致、细腻、含蓄的充分体现,是思想与艺术的融合。琉璃,积淀着历史的色彩,它穿越3000多年的时空,以其丰富的内涵书写着不可磨灭的华章。
[编辑:邢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