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以前在市区打零工,比较不方便,自从村里有了花卉大棚,我就来这里上班,不仅收入稳定,每年还比打工多挣上万元。”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大辛庄街道果园村,53岁的村民李慧兰正在照看大棚。
搬运、修剪、浇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果园村的蔬菜花卉繁育基地中,色彩斑斓的仙客来竞相开放,水果黄瓜、西红柿、草莓等果蔬长势喜人,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果园村是一个移民村,1959年底因建设漳泽水库,由旧禄村搬迁至现址。20世纪70年代,该村以盛产期年产30万斤优质苹果成为长治市“三大果品生产基地”之一,果园村因此得名。随着果树的老化,长期以来村民又大多靠农业种植为生,传统的种植模式,单一的产业结构,成为制约果园村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瓶颈和难题。
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2019年以来,果园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果园村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及村庄规划整齐、生态秀美的宜居、宜商、宜游环境为依托,有效利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自筹资金,实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增收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近年来,果园村流转土地100亩,多方筹资2000余万元,建设集蔬菜、高中档花卉种植为主的大型特色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2座全智能化现代日光花卉大棚、12个日光蔬菜大棚以及2个全智能化整体连栋温室,并以果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发展以现代农业示范、体验采摘、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
果园村蔬菜花卉繁育基地负责人王帅介绍,目前,该繁育基地种植的仙客来花卉,有200多个品种,已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多个地区。基地成立后,还带动周边村民近60人就业,村民每月收入能达到两三千元。
乡村振兴不仅产业要兴旺,更要让村民宜居宜业。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冠如伞盖的绿树、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果园村也不断探索农村老年服务新模式,2021年,果园村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近年来,村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的社区服务,每年定期为他们进行体检和健康评估等服务,基本实现了老年人‘医养一体化’。”果园村村委委员梁春香说,该村建成怀禄亭休闲园、文化活动室、农耕记忆室等场所,鼓励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设食堂、餐厅、休息活动室,70岁以上老人每天交1元钱中午就能在此就餐。
走进老年日间照料中心,85岁的田过荣正和几位老友,一起练习书法。田过荣告诉记者,“我一般上午9点左右就来这里了,这里有剪纸、写字、做手工、编织、下棋等各种活动,中午我就在这吃饭,饭菜便宜又可口。”
梁春香介绍,下一步,果园村将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以蔬菜花卉种植基地为依托,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文化旅游服务区,建设民居体验、农家乐、村居一条街等民风民俗观光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文化游。同时,规划建设果园村“老养、医养、康养”中心,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邢璐霞)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以前在市区打零工,比较不方便,自从村里有了花卉大棚,我就来这里上班,不仅收入稳定,每年还比打工多挣上万元。”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大辛庄街道果园村,53岁的村民李慧兰正在照看大棚。
搬运、修剪、浇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果园村的蔬菜花卉繁育基地中,色彩斑斓的仙客来竞相开放,水果黄瓜、西红柿、草莓等果蔬长势喜人,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果园村是一个移民村,1959年底因建设漳泽水库,由旧禄村搬迁至现址。20世纪70年代,该村以盛产期年产30万斤优质苹果成为长治市“三大果品生产基地”之一,果园村因此得名。随着果树的老化,长期以来村民又大多靠农业种植为生,传统的种植模式,单一的产业结构,成为制约果园村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瓶颈和难题。
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2019年以来,果园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果园村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及村庄规划整齐、生态秀美的宜居、宜商、宜游环境为依托,有效利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自筹资金,实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增收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近年来,果园村流转土地100亩,多方筹资2000余万元,建设集蔬菜、高中档花卉种植为主的大型特色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2座全智能化现代日光花卉大棚、12个日光蔬菜大棚以及2个全智能化整体连栋温室,并以果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发展以现代农业示范、体验采摘、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
果园村蔬菜花卉繁育基地负责人王帅介绍,目前,该繁育基地种植的仙客来花卉,有200多个品种,已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多个地区。基地成立后,还带动周边村民近60人就业,村民每月收入能达到两三千元。
乡村振兴不仅产业要兴旺,更要让村民宜居宜业。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冠如伞盖的绿树、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果园村也不断探索农村老年服务新模式,2021年,果园村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近年来,村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的社区服务,每年定期为他们进行体检和健康评估等服务,基本实现了老年人‘医养一体化’。”果园村村委委员梁春香说,该村建成怀禄亭休闲园、文化活动室、农耕记忆室等场所,鼓励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设食堂、餐厅、休息活动室,70岁以上老人每天交1元钱中午就能在此就餐。
走进老年日间照料中心,85岁的田过荣正和几位老友,一起练习书法。田过荣告诉记者,“我一般上午9点左右就来这里了,这里有剪纸、写字、做手工、编织、下棋等各种活动,中午我就在这吃饭,饭菜便宜又可口。”
梁春香介绍,下一步,果园村将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以蔬菜花卉种植基地为依托,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文化旅游服务区,建设民居体验、农家乐、村居一条街等民风民俗观光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文化游。同时,规划建设果园村“老养、医养、康养”中心,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邢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