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长子县:科技助力铺就“莓”好增收路
发布时间: 2025-04-22   |  来源: 长治日报

无土立体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环境参数精准监测……日前,长子县鲍店镇东万户村的潞硕丰农业草莓园里,一垄垄长势喜人、垂涎欲滴的草莓,在人工智能调控的基质栽培槽中整齐悬挂着,粉玉、香野、初恋、麒麟等多个品种在这里竞相生长,一场关于草莓的“科技革命”正在悄然上演。

科技赋能打造“莓”好产业

“我们的草莓‘住高楼’‘吃糟糠’‘喝矿泉水’,在智慧农业赋能下,它们的生长精准可控。”园区经理闫小虎介绍,园区以“零农残、全溯源、高标准”为核心,从土壤改良到终端检测构建了全产业链质控闭环,以物理防虫网、捕食螨生物防治等绿色植保方案,实现了种植全程零化学农药投入。

走进明亮的高架草莓采摘棚,满满的科技感迎面而来。在精心设计的立体栽培架上,红白粉三色相间的果实点缀在翠绿植株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拨开草莓根部的黑膜细看,覆盖着的是一根根黑色的滴灌管子,草莓上空则悬挂着成排的喷灌管子,通过这些管道铺成的“专属高速公路”,草莓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料可以一站式精准送达。

眼下正值草莓销售旺季,这种高效、环保的种植模式,不仅给农业生产注入新质生产力,为园区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也带动了部分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已在草莓园务工1年的村民李翠玉一边熟练地扦插着草莓苗,一边乐呵呵地说:“在家门口工作,我特别满足。现在我们的日子像这草莓一样甜。”

扎根莓田变身“草莓达人”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49岁的闫小虎,如今已变身为远近闻名的科技“新农人”。“只要我打开手机,就能实时监测草莓长势,掌握温度、湿度、虫害、光照等情况。点点手机就可以完成灌溉、施肥、控温、开关大棚膜等操作。”闫小虎说。

土壤是种植的根基。在土壤改良上,闫小虎以生物酵素替代化学肥料,激活土壤生态。他将草莓枯干、黄豆、米糠等发酵成基肥,掺入木霉菌生物菌肥,又在地栽草莓的垄沟之间铺上木屑碎,打造疏松透气的“海绵土壤”。“根须扎得深,植株才呼吸得畅快,结出的草莓又甜又香。”他拔起一株苗,只见白花花的根系在黑色营养土中舒展如伞。

草莓根部泥土中放置的探头是土壤多要素传感器。这里建有多套环境类、土壤类和植物本体传感器等数字化设备,能通过手机和电脑实时获取环境中的温湿度、土壤参数值、植物长势等信息数据,智能大棚与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相连接,可以实现数字化精准控制。智能管控系统种植,高效、环保,种植的草莓品质越来越好。同时,园区还将所有检测数据同步生成区块链溯源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阅从育苗到货架的全流程质量档案。

融合发展点亮“莓”好生活

草莓产业正以科技的力量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年以来,潞硕丰农业园区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积极打造集种植示范、研学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体,吸引无数游客的目光,这片田园也成了周边市民心中的“诗与远方”。

傍晚时分,一辆满载小朋友的大巴车缓缓驶入园区,一个个头戴小黄帽的孩子们手持画板、蹦蹦跳跳地跟着老师们走进了草莓园。

“今年我们已接待了五批游学团。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体验采摘乐趣,寻找属于这个春天的味道。”闫小虎热情地说,依托现代农业架式栽培和智慧种植技术,该园区将种植场景转化为沉浸式的休闲、教育基地,让采摘之旅变得生动有趣,也为园区带来了更多人气和活力。

“我们将继续开发全新的融合式草莓采摘体验,将单一的采摘体验升华为多元化的融合休闲之旅,让游客在体验草莓采摘之余,更有露营的悠然、下午茶的雅致、草莓糖葫芦的甜蜜,让草莓园的休闲观光体验更加丰富多彩。”闫小虎说。

一株株小草莓让曾经的采煤沉陷区飘起阵阵草莓香,叩开了村民致富的大门,一幅乡村振兴的“莓”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朱海云、秦涛)

原标题:大棚“科技范” 增收添动力——长子县推广新技术助力草莓种植发展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长子县西马村“小樱桃”映红乡村振兴“大产业”
· 长子县“科技+机械”赋能春耕生产
· 屋顶“生金”!长子县南张河村借“太阳”增收
· 100余名志愿者齐上阵!长子县“丹朱管家”守护城市文明交通
· 长子县多管齐下织密护林防火“安全网”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子县
长子县:科技助力铺就“莓”好增收路

无土立体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环境参数精准监测……日前,长子县鲍店镇东万户村的潞硕丰农业草莓园里,一垄垄长势喜人、垂涎欲滴的草莓,在人工智能调控的基质栽培槽中整齐悬挂着,粉玉、香野、初恋、麒麟等多个品种在这里竞相生长,一场关于草莓的“科技革命”正在悄然上演。

科技赋能打造“莓”好产业

“我们的草莓‘住高楼’‘吃糟糠’‘喝矿泉水’,在智慧农业赋能下,它们的生长精准可控。”园区经理闫小虎介绍,园区以“零农残、全溯源、高标准”为核心,从土壤改良到终端检测构建了全产业链质控闭环,以物理防虫网、捕食螨生物防治等绿色植保方案,实现了种植全程零化学农药投入。

走进明亮的高架草莓采摘棚,满满的科技感迎面而来。在精心设计的立体栽培架上,红白粉三色相间的果实点缀在翠绿植株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拨开草莓根部的黑膜细看,覆盖着的是一根根黑色的滴灌管子,草莓上空则悬挂着成排的喷灌管子,通过这些管道铺成的“专属高速公路”,草莓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料可以一站式精准送达。

眼下正值草莓销售旺季,这种高效、环保的种植模式,不仅给农业生产注入新质生产力,为园区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也带动了部分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已在草莓园务工1年的村民李翠玉一边熟练地扦插着草莓苗,一边乐呵呵地说:“在家门口工作,我特别满足。现在我们的日子像这草莓一样甜。”

扎根莓田变身“草莓达人”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49岁的闫小虎,如今已变身为远近闻名的科技“新农人”。“只要我打开手机,就能实时监测草莓长势,掌握温度、湿度、虫害、光照等情况。点点手机就可以完成灌溉、施肥、控温、开关大棚膜等操作。”闫小虎说。

土壤是种植的根基。在土壤改良上,闫小虎以生物酵素替代化学肥料,激活土壤生态。他将草莓枯干、黄豆、米糠等发酵成基肥,掺入木霉菌生物菌肥,又在地栽草莓的垄沟之间铺上木屑碎,打造疏松透气的“海绵土壤”。“根须扎得深,植株才呼吸得畅快,结出的草莓又甜又香。”他拔起一株苗,只见白花花的根系在黑色营养土中舒展如伞。

草莓根部泥土中放置的探头是土壤多要素传感器。这里建有多套环境类、土壤类和植物本体传感器等数字化设备,能通过手机和电脑实时获取环境中的温湿度、土壤参数值、植物长势等信息数据,智能大棚与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相连接,可以实现数字化精准控制。智能管控系统种植,高效、环保,种植的草莓品质越来越好。同时,园区还将所有检测数据同步生成区块链溯源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阅从育苗到货架的全流程质量档案。

融合发展点亮“莓”好生活

草莓产业正以科技的力量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年以来,潞硕丰农业园区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积极打造集种植示范、研学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体,吸引无数游客的目光,这片田园也成了周边市民心中的“诗与远方”。

傍晚时分,一辆满载小朋友的大巴车缓缓驶入园区,一个个头戴小黄帽的孩子们手持画板、蹦蹦跳跳地跟着老师们走进了草莓园。

“今年我们已接待了五批游学团。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体验采摘乐趣,寻找属于这个春天的味道。”闫小虎热情地说,依托现代农业架式栽培和智慧种植技术,该园区将种植场景转化为沉浸式的休闲、教育基地,让采摘之旅变得生动有趣,也为园区带来了更多人气和活力。

“我们将继续开发全新的融合式草莓采摘体验,将单一的采摘体验升华为多元化的融合休闲之旅,让游客在体验草莓采摘之余,更有露营的悠然、下午茶的雅致、草莓糖葫芦的甜蜜,让草莓园的休闲观光体验更加丰富多彩。”闫小虎说。

一株株小草莓让曾经的采煤沉陷区飘起阵阵草莓香,叩开了村民致富的大门,一幅乡村振兴的“莓”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朱海云、秦涛)

原标题:大棚“科技范” 增收添动力——长子县推广新技术助力草莓种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