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融融,位于沁源县沁河镇的沁河公园碧波广场颇为热闹;河道中央,不时有苍鹭翩然起落;宁静的河面上,野鸭等水鸟自在游弋;蜿蜒的河堤景观带上,三五成群的居民或驻足观鸟,或闲谈漫步,人鸟和谐,两不相扰。
沁河公园位于沁河沁源县城段沿岸,自从对外开放后,就成了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正在锻炼的退休教师李素芳笑着说:“现在每天来河边散步成了习惯,水清景美,看着心里就舒坦。”
沁河,发源于沁源县西北太岳山东麓,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在县域内绵延98公里,自北向南,穿太行山脉南麓而过,养育了世代沁源人,是沁源县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然而这条“母亲河”曾一度蒙尘。“以前这条河水质比较差,河两岸杂草丛生,淤泥堆积,味道也很大。”沁源县沁河镇莲花池社区居民王建民回忆。值得庆幸的是,在沁河边长大的他,见证了这条河的“靓化”。
近年来,沁源县全力推进沁河沁源县城段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改善水体环境,构筑生态屏障。通过拦水筑坝、分段作业等方式,将河道中的淤泥杂质进行了分批外运,对沁河沁源县城段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治理和升级改造,完善沁河及支流所涉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疏浚河道41公里,新建堤防11公里,显著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沁河沁源县城段品质提升等工程,为沁河流域构建起“水丰、质好、河美”的生态屏障,让沁源县城呈现出“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路更通”的城市新貌,有效带动县域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有好水质,才有好生态、好景观。”沁源县城乡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锐介绍,在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构建宜居生态空间的同时,还要努力把好山好水不断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把绿水青山化为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沁源县的“母亲河”不仅是一条景观河,更是一条“幸福河”。程锐望着河岸边亮起的灯带感慨,这条承载着乡愁的河流,正吟唱着新时代的生态长歌。(黄欣宇)
原标题:打造“水清岸绿”幸福河——沁源县推进沁河流域治理构筑生态屏障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春日融融,位于沁源县沁河镇的沁河公园碧波广场颇为热闹;河道中央,不时有苍鹭翩然起落;宁静的河面上,野鸭等水鸟自在游弋;蜿蜒的河堤景观带上,三五成群的居民或驻足观鸟,或闲谈漫步,人鸟和谐,两不相扰。
沁河公园位于沁河沁源县城段沿岸,自从对外开放后,就成了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正在锻炼的退休教师李素芳笑着说:“现在每天来河边散步成了习惯,水清景美,看着心里就舒坦。”
沁河,发源于沁源县西北太岳山东麓,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在县域内绵延98公里,自北向南,穿太行山脉南麓而过,养育了世代沁源人,是沁源县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然而这条“母亲河”曾一度蒙尘。“以前这条河水质比较差,河两岸杂草丛生,淤泥堆积,味道也很大。”沁源县沁河镇莲花池社区居民王建民回忆。值得庆幸的是,在沁河边长大的他,见证了这条河的“靓化”。
近年来,沁源县全力推进沁河沁源县城段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改善水体环境,构筑生态屏障。通过拦水筑坝、分段作业等方式,将河道中的淤泥杂质进行了分批外运,对沁河沁源县城段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治理和升级改造,完善沁河及支流所涉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疏浚河道41公里,新建堤防11公里,显著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沁河沁源县城段品质提升等工程,为沁河流域构建起“水丰、质好、河美”的生态屏障,让沁源县城呈现出“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路更通”的城市新貌,有效带动县域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有好水质,才有好生态、好景观。”沁源县城乡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锐介绍,在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构建宜居生态空间的同时,还要努力把好山好水不断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把绿水青山化为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沁源县的“母亲河”不仅是一条景观河,更是一条“幸福河”。程锐望着河岸边亮起的灯带感慨,这条承载着乡愁的河流,正吟唱着新时代的生态长歌。(黄欣宇)
原标题:打造“水清岸绿”幸福河——沁源县推进沁河流域治理构筑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