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
尧子丹朱的传说
发布时间: 2025-02-28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相传,丹朱是古帝尧的儿子,因其不肖,尧把帝位禅让给舜。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上党长治有个长子县,清光绪八年《长子县志》载“唐尧之世,封长子丹朱于境,故县名长子。”说明长子之称源于尧舜,因尧王的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长子”这一地名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始见于《左传·襄公十八年》,即公元前555年。当时卫国人石买和孙蒯曾率兵攻打曹国,这年夏二人又同赴晋国,曹国即向晋国提出协作抓捕的要求,于是“晋人执卫人石买于长子”。《尚书·禹贡》载:“尧分天下为九州,长子属冀州。”这是长子最早见于史籍的记载。

《汉书·地理志》记有:“长子,周史辛甲封邑。”西汉经学家刘向在他的目录学著作《别录》中也记载过辛甲受封于长子的故事。商末,纣王淫虐无道,政治昏暴,大夫辛甲担任周朝的太史,“封长子”。辛甲是夏后启的后裔,启之子食采于辛,因为辛氏。他在事纣王时就以忠直敢谏闻名,在周太史任上更是以其先祖夏后氏兴衰的教训多次告诫天子和众臣,并要求百官,每人都必须劝诫天子的过失,其言行成为后世史家共同尊崇的楷模。现在,长子县境还有一个叫“应城”的村庄,据方志称就是辛甲的采邑。

刘向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的记载当不会随意采信。如果辛甲受封的故事确有依据,那么,长子的地名历史将能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期。在地方志和民间传说中“长子”的含义来历更为古老,人们把它和帝尧的大儿子丹朱联系起来,认为长子城是尧长子丹朱所筑,故名长子,又别称为“丹朱城”。据古史载,尧娶散宜氏之女生了丹朱,但丹朱长成后骄傲暴虐,性情乖戾。他喜欢坐船去游玩,遇到不通水路的地方,就命令人们在陆地上推着船走,所到之处百姓苦不堪言。尧见丹朱不成器,便决定让帝位于舜,又下令把丹朱分封到丹水去作诸侯,实际上是被放逐。《竹书纪年》说:“放帝子朱于丹水。” 《太平御览》卷六三引《尚书逸篇》云:“尧子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曰丹朱”可以为前书所云之补充。据说丹朱被封到这里后,对帝尧未传位与他耿耿于怀,联合南蛮有苗族叛乱。于是才有“尧伐丹水,舜征有苗。” (《论衡·儒增篇》)《吕氏春秋·召类》云:“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而《汉学堂丛书》辑《六韬》云:“尧与有苗战于丹水之浦。”是南蛮即有苗。尧与有苗战之因,据《山海经·海外南经》郭璞注云:“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可见此中消息。盖丹朱被放于丹水时,即与有苗联合共同反尧。“服南蛮”者,实为服丹朱之故。而《吕氏春秋·召类篇》则言:“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丹水即丹河,发源于长子县与高平市交界处的丹朱岭,源从山阴流出,向东注入浊漳河。属于丹河的支流有三:马户河、尧水、西长河。据说尧子丹朱在所封之地建了城,唐《十道图》云:“丹朱城,尧长子丹朱所筑,在今(长子)县西。”除此之外,现在境内有“丹朱岭”“丹朱陵”等地名,其中丹朱陵俗传尧长子丹朱死后安葬于此。

值得玩味的是,或许是当地人偏爱尧子丹朱的缘故吧,流传在这里有关丹朱的传说与史籍记载大异其趣,把丹朱塑造成了一位痛改前非的“回头浪子”,对其称颂不已。“丹朱学舜”“丹朱送宝”即体现了丹朱承继父王美德,在其所封之地为民造福的业绩。

相传尧舜时便有了围棋。晋张华《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据有关学者考证,丹朱就是在长子这块封地上振兴了围棋,从而使围棋源远流长。此外,长子县许多地名至今与唐尧多有联系,这里现在还有“尧庙山”“尧神沟”“陶唐村”,可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尧与长子的关系。

战国时期,长子又称“尚子”,因古“长”和“尚”通假。秦统一后置长子县,为上党郡治所。在十六国时期,长子城还一度成为西燕的国都。公元386年,慕容永率30万军民从长安东迁徙途中,在长子称帝,年号中兴,至公元394年,后燕慕容垂攻破长子,杀慕容永,结束了长子8年的建都历史。这些都为这个拥有精卫填海、神农播谷等神化遗存的文化名区留下了耀眼的历史印记。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炎帝之女的传说:精卫填海
· 赵匡胤梦兆与龙建寺
· 后羿射日之地在屯留三嵕山
· 《聊斋志异》中长治女子的真假
· “小诸葛”陆登:坚守潞州为国尽忠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神话
尧子丹朱的传说

相传,丹朱是古帝尧的儿子,因其不肖,尧把帝位禅让给舜。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上党长治有个长子县,清光绪八年《长子县志》载“唐尧之世,封长子丹朱于境,故县名长子。”说明长子之称源于尧舜,因尧王的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长子”这一地名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始见于《左传·襄公十八年》,即公元前555年。当时卫国人石买和孙蒯曾率兵攻打曹国,这年夏二人又同赴晋国,曹国即向晋国提出协作抓捕的要求,于是“晋人执卫人石买于长子”。《尚书·禹贡》载:“尧分天下为九州,长子属冀州。”这是长子最早见于史籍的记载。

《汉书·地理志》记有:“长子,周史辛甲封邑。”西汉经学家刘向在他的目录学著作《别录》中也记载过辛甲受封于长子的故事。商末,纣王淫虐无道,政治昏暴,大夫辛甲担任周朝的太史,“封长子”。辛甲是夏后启的后裔,启之子食采于辛,因为辛氏。他在事纣王时就以忠直敢谏闻名,在周太史任上更是以其先祖夏后氏兴衰的教训多次告诫天子和众臣,并要求百官,每人都必须劝诫天子的过失,其言行成为后世史家共同尊崇的楷模。现在,长子县境还有一个叫“应城”的村庄,据方志称就是辛甲的采邑。

刘向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的记载当不会随意采信。如果辛甲受封的故事确有依据,那么,长子的地名历史将能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期。在地方志和民间传说中“长子”的含义来历更为古老,人们把它和帝尧的大儿子丹朱联系起来,认为长子城是尧长子丹朱所筑,故名长子,又别称为“丹朱城”。据古史载,尧娶散宜氏之女生了丹朱,但丹朱长成后骄傲暴虐,性情乖戾。他喜欢坐船去游玩,遇到不通水路的地方,就命令人们在陆地上推着船走,所到之处百姓苦不堪言。尧见丹朱不成器,便决定让帝位于舜,又下令把丹朱分封到丹水去作诸侯,实际上是被放逐。《竹书纪年》说:“放帝子朱于丹水。” 《太平御览》卷六三引《尚书逸篇》云:“尧子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曰丹朱”可以为前书所云之补充。据说丹朱被封到这里后,对帝尧未传位与他耿耿于怀,联合南蛮有苗族叛乱。于是才有“尧伐丹水,舜征有苗。” (《论衡·儒增篇》)《吕氏春秋·召类》云:“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而《汉学堂丛书》辑《六韬》云:“尧与有苗战于丹水之浦。”是南蛮即有苗。尧与有苗战之因,据《山海经·海外南经》郭璞注云:“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可见此中消息。盖丹朱被放于丹水时,即与有苗联合共同反尧。“服南蛮”者,实为服丹朱之故。而《吕氏春秋·召类篇》则言:“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丹水即丹河,发源于长子县与高平市交界处的丹朱岭,源从山阴流出,向东注入浊漳河。属于丹河的支流有三:马户河、尧水、西长河。据说尧子丹朱在所封之地建了城,唐《十道图》云:“丹朱城,尧长子丹朱所筑,在今(长子)县西。”除此之外,现在境内有“丹朱岭”“丹朱陵”等地名,其中丹朱陵俗传尧长子丹朱死后安葬于此。

值得玩味的是,或许是当地人偏爱尧子丹朱的缘故吧,流传在这里有关丹朱的传说与史籍记载大异其趣,把丹朱塑造成了一位痛改前非的“回头浪子”,对其称颂不已。“丹朱学舜”“丹朱送宝”即体现了丹朱承继父王美德,在其所封之地为民造福的业绩。

相传尧舜时便有了围棋。晋张华《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据有关学者考证,丹朱就是在长子这块封地上振兴了围棋,从而使围棋源远流长。此外,长子县许多地名至今与唐尧多有联系,这里现在还有“尧庙山”“尧神沟”“陶唐村”,可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尧与长子的关系。

战国时期,长子又称“尚子”,因古“长”和“尚”通假。秦统一后置长子县,为上党郡治所。在十六国时期,长子城还一度成为西燕的国都。公元386年,慕容永率30万军民从长安东迁徙途中,在长子称帝,年号中兴,至公元394年,后燕慕容垂攻破长子,杀慕容永,结束了长子8年的建都历史。这些都为这个拥有精卫填海、神农播谷等神化遗存的文化名区留下了耀眼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