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向“新”而行!沁源县奏响项目建设“奋进曲”
发布时间: 2025-02-08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重点项目,宛如基石,奠定经济腾飞之基;恰似梁柱,擎起社会发展之脊。

在沁源,生产区域满是忙碌景象,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共同奏响激昂“奋进曲”;重点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塔吊挥舞长臂,工程车往来穿梭,重重踩下高速发展的“加速键”;亮眼数据新鲜出炉,深深铭刻下沁源蓬勃发展的累累硕果,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辉煌成就与无限潜力。

近年来,沁源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系统观念、融合工作,围绕“一区三园”战略布局,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为统领,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不懈抓好产业转型发展,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塑造新优势、新动能。

图为:常源加氢综合能源岛

抢抓机遇,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沁源县以“山西省近零碳排放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以氢能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增量配电网与绿色电力协调发展,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绿氢产业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其规划蓝图率先精心编制完成,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县域的新能源发展精准锚定了方向,规划中涵盖了绿氢制备、储存、运输及多元化应用等各个环节,全方位构建起完整的绿氢产业链条,为后续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模式,整合了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

山西鹏飞集团是沁源县氢能产业的主导企业,拥有焦炉煤气制氢能力年产2万吨,并涵盖氢能全产业链。2024年初,山西鹏飞集团与深圳赫美集团合作,投资7亿元建设120MW光伏发电和年产2000吨绿氢项目,包括120MW光伏电站、水电解氢装置、储氢和氢气充装设施等。

沁源经济开发区内,2000吨/年电解水制绿氢项目是通过“绿电”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整个过程不释放任何温室气体,项目建成投产后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预计每年可发约28.8万度“绿电”。

由于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配套储能系统和微电网需有较高的消纳能力。沁源魏家庄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重要调节设施,初选装机容量为1200MW,可有效消纳光伏发电峰值,实现电网调峰、调频和储能等功能,形成多能互补的闭环。目前已成功完成平硐施工这一关键节点任务,进展顺利。

常源加氢综合能源岛项目是山西鹏飞集团在沁源的首个氢能项目,计划建设6座综合能源岛,基本覆盖区域内国省干线,目前能源岛主体已完工。沁源县作为重点煤产区,交通运输业是碳排放“大户”,预计2025年,区域内将投入300辆氢能重卡、30辆氢能公交车,推动“制储输用”的氢能全链应用,助力实现能耗和碳排放“双控”。

图为:新材料生产车间

创新升级,传统产业“上探下延”

作为传统能源大县,传统产业始终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沁源县紧紧围绕“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战略核心,积极探索“上探下延”的多元发展路径,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在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前不久,沁新集团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再次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与武汉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联合申报的《氧化焦煤高效浮选药剂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一成果不仅实现了氧化焦煤的高效浮选回收和氧化煤资源清洁利用,还为煤炭深加工产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上探下延”进程中不断绽放出耀眼光芒。全县煤焦企业强化校企合作,“上探”学沁新,向科技要质量;“下延”学通洲,向科技要产品;清洁学祥源,向科技要环保,以此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沁新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等深度合作,聚焦技术难题、推进产品升级,积极“上探”,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实现技术迭代与新旧动能转换。尤其是对特种焦的创新研发,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沁新集团新创科技分公司,首创完成了煤基(废焦粉)负极材料的基础研究、扩大试验验证与产业化前中试三个成果转化阶段。同时,该集团利用炼焦高温废烟气,配套建设39MW余热发电厂,每年相较传统燃煤电厂减排二氧化碳约20万吨。基于突出的环保与技术优势,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评为炼焦行业环保绩效分级引领企业,树立行业绿色发展与技术创新标杆。

通洲集团同样不遑多让,“煤焦油渣热解处理、干熄焦产废气回收利用、合成氨生产尾气处理装置”三项专利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认证,通过这些技术创新,进一步“下延”产业链,走清洁高效利用之路,持续向高端化转型升级,真正做到把每一块煤“吃干榨净”,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说到清洁生产,山西祥源新型煤化工有限公司向“绿”而行,101万吨/年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全省树立了标杆,率先建成备用干熄焦装置和焦炉全封闭大棚,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了有组织排放达标和清洁生产,推动了煤化工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的转型升级,引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潮流。

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引强聚”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沁源县始终将营商环境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全县上下一心,一切工作围绕项目展开,从项目洽谈、签约,到落地、建设、投产,每个环节都提供全方位服务。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审批流程优化,无一不聚焦项目需求,为给项目提供最优质的土壤,助力企业茁壮成长,以营商环境之“优”,激发经济发展之“势”。

春节刚过,在沁源经开区内,新材料生产车间项目工地上已经机械轰鸣,热潮涌动,一派繁忙景象。新材料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材料生产车间项目也是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额高达3.67亿元,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当中。

“从项目前期申办到开工建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办事高效方便。”施工项目经理常磊说,沁源县创新推出的“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改革,为招商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实现企业投资项目事项“一次性委托”、审批流程“一人员代办”、部门材料“一次性提交”,企业人员甚至实现“零次跑”。

当前,面对项目所需、企业所盼,沁源县实行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制,抽调精干力量实体化运作,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专人专办,各部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用足用好增减挂钩等政策,强化土地资源保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优先解决项目建设用水、用电、用气等要素保障问题,针对用地、用能、要素保障、手续审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手续办理“承诺制+全代办”服务,做到网上办理,集成服务,逐个项目建立台账,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强化工作保障和督查考核,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抢抓施工进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加力提速,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在转型发展的大潮中,沁源县不仅要走得快,更要走得稳、走得远。”如今,沁源县以创新为笔,在产业转型的画布上精心勾勒、细致描绘,将科技元素融入产业发展的每一处脉络,把绿色理念贯穿生产环节的每一个细节,让产业转型在减碳增效的轨道上稳健前行、提质增效,向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昂首奋进。(安璐)

原标题:沁源县:项目建设向“新”而行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开工!沁源县干部职工收心归位状态“满电”
· 沁源北220千伏变电站预计2026年1月竣工投运
· 走~探一探沁源「蛇年」,够味!
· 沁源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 暖心更暖“新”!沁源县多举措打造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温暖港湾”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沁源县
向“新”而行!沁源县奏响项目建设“奋进曲”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重点项目,宛如基石,奠定经济腾飞之基;恰似梁柱,擎起社会发展之脊。

在沁源,生产区域满是忙碌景象,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共同奏响激昂“奋进曲”;重点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塔吊挥舞长臂,工程车往来穿梭,重重踩下高速发展的“加速键”;亮眼数据新鲜出炉,深深铭刻下沁源蓬勃发展的累累硕果,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辉煌成就与无限潜力。

近年来,沁源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系统观念、融合工作,围绕“一区三园”战略布局,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为统领,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不懈抓好产业转型发展,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塑造新优势、新动能。

图为:常源加氢综合能源岛

抢抓机遇,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沁源县以“山西省近零碳排放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以氢能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增量配电网与绿色电力协调发展,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绿氢产业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其规划蓝图率先精心编制完成,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县域的新能源发展精准锚定了方向,规划中涵盖了绿氢制备、储存、运输及多元化应用等各个环节,全方位构建起完整的绿氢产业链条,为后续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模式,整合了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

山西鹏飞集团是沁源县氢能产业的主导企业,拥有焦炉煤气制氢能力年产2万吨,并涵盖氢能全产业链。2024年初,山西鹏飞集团与深圳赫美集团合作,投资7亿元建设120MW光伏发电和年产2000吨绿氢项目,包括120MW光伏电站、水电解氢装置、储氢和氢气充装设施等。

沁源经济开发区内,2000吨/年电解水制绿氢项目是通过“绿电”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整个过程不释放任何温室气体,项目建成投产后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预计每年可发约28.8万度“绿电”。

由于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配套储能系统和微电网需有较高的消纳能力。沁源魏家庄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重要调节设施,初选装机容量为1200MW,可有效消纳光伏发电峰值,实现电网调峰、调频和储能等功能,形成多能互补的闭环。目前已成功完成平硐施工这一关键节点任务,进展顺利。

常源加氢综合能源岛项目是山西鹏飞集团在沁源的首个氢能项目,计划建设6座综合能源岛,基本覆盖区域内国省干线,目前能源岛主体已完工。沁源县作为重点煤产区,交通运输业是碳排放“大户”,预计2025年,区域内将投入300辆氢能重卡、30辆氢能公交车,推动“制储输用”的氢能全链应用,助力实现能耗和碳排放“双控”。

图为:新材料生产车间

创新升级,传统产业“上探下延”

作为传统能源大县,传统产业始终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沁源县紧紧围绕“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战略核心,积极探索“上探下延”的多元发展路径,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在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前不久,沁新集团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再次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与武汉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联合申报的《氧化焦煤高效浮选药剂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一成果不仅实现了氧化焦煤的高效浮选回收和氧化煤资源清洁利用,还为煤炭深加工产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上探下延”进程中不断绽放出耀眼光芒。全县煤焦企业强化校企合作,“上探”学沁新,向科技要质量;“下延”学通洲,向科技要产品;清洁学祥源,向科技要环保,以此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沁新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等深度合作,聚焦技术难题、推进产品升级,积极“上探”,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实现技术迭代与新旧动能转换。尤其是对特种焦的创新研发,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沁新集团新创科技分公司,首创完成了煤基(废焦粉)负极材料的基础研究、扩大试验验证与产业化前中试三个成果转化阶段。同时,该集团利用炼焦高温废烟气,配套建设39MW余热发电厂,每年相较传统燃煤电厂减排二氧化碳约20万吨。基于突出的环保与技术优势,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评为炼焦行业环保绩效分级引领企业,树立行业绿色发展与技术创新标杆。

通洲集团同样不遑多让,“煤焦油渣热解处理、干熄焦产废气回收利用、合成氨生产尾气处理装置”三项专利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认证,通过这些技术创新,进一步“下延”产业链,走清洁高效利用之路,持续向高端化转型升级,真正做到把每一块煤“吃干榨净”,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说到清洁生产,山西祥源新型煤化工有限公司向“绿”而行,101万吨/年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全省树立了标杆,率先建成备用干熄焦装置和焦炉全封闭大棚,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了有组织排放达标和清洁生产,推动了煤化工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的转型升级,引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潮流。

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引强聚”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沁源县始终将营商环境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全县上下一心,一切工作围绕项目展开,从项目洽谈、签约,到落地、建设、投产,每个环节都提供全方位服务。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审批流程优化,无一不聚焦项目需求,为给项目提供最优质的土壤,助力企业茁壮成长,以营商环境之“优”,激发经济发展之“势”。

春节刚过,在沁源经开区内,新材料生产车间项目工地上已经机械轰鸣,热潮涌动,一派繁忙景象。新材料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材料生产车间项目也是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额高达3.67亿元,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当中。

“从项目前期申办到开工建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办事高效方便。”施工项目经理常磊说,沁源县创新推出的“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改革,为招商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实现企业投资项目事项“一次性委托”、审批流程“一人员代办”、部门材料“一次性提交”,企业人员甚至实现“零次跑”。

当前,面对项目所需、企业所盼,沁源县实行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制,抽调精干力量实体化运作,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专人专办,各部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用足用好增减挂钩等政策,强化土地资源保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优先解决项目建设用水、用电、用气等要素保障问题,针对用地、用能、要素保障、手续审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手续办理“承诺制+全代办”服务,做到网上办理,集成服务,逐个项目建立台账,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强化工作保障和督查考核,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抢抓施工进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加力提速,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在转型发展的大潮中,沁源县不仅要走得快,更要走得稳、走得远。”如今,沁源县以创新为笔,在产业转型的画布上精心勾勒、细致描绘,将科技元素融入产业发展的每一处脉络,把绿色理念贯穿生产环节的每一个细节,让产业转型在减碳增效的轨道上稳健前行、提质增效,向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昂首奋进。(安璐)

原标题:沁源县:项目建设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