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进了冬,万事空”。冬季本是农闲时节,但在长治市黎城县农村,农民朋友们才感受着丰收的喜悦,就开始忙着制作传统美食、加工农副产品,昔日的冬闲变成了冬忙,寒冷的冬天被搅得热热乎乎。
芝麻糖飘香年味儿浓
隆冬时节,走进黎城县西仵镇西仵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记芝麻糖制作技艺”糖坊里,一股清甜的糖香扑面而来,师傅们正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马记芝麻糖”传承人马峻强说:“每年深秋到次年初春的4个月里,是芝麻糖的生产旺季。每天加工芝麻糖200余斤。别看一根小小的芝麻糖,制作过程却极其复杂。其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以玉米、大麦芽、芝麻为原料,经过蒸饭、发酵、熬糖稀、制糖浆、拔糖、拉糖条、粘芝麻等十余道工序制作而成,酥脆可口,唇齿留香。其中,拉糖条环节最关键,既要保证室内温度还要保证湿度,同时需要四个人反复抻拉多次才能完成。把每根芝麻糖拔出大小不一的蜂窝状,这样做好的芝麻糖吃起来脆而不碎、甜而不腻、黏而不粘,深受百姓喜欢。”
据悉,近年来,西仵村大力推动传统手工麻糖全产业链发展,助推芝麻糖加工从小作坊生产发展为如今规模化、产业化运作。现在全村有30余人冬季从事麻糖加工,旺季的时候每天可以销售麻糖5000余根。
小小芝麻糖,闯出了大市场。西仵村的芝麻糖已销往北京、河南、河北、云南、广州等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豆腐坊溢出浓浓年味
走在黎城县黎侯镇赵家山村的大街小巷,一股浓浓的年味儿弥漫在整个村庄……村民们忙着将磨豆腐所用的豆子泡好,开始做豆腐了。豆腐坊里外都飘着豆腐的香气。大锅、各类工具整齐摆放,虽然略有些陈旧,却依旧干净整洁,室内还增添了许多机械设备,师傅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豆腐制作流程,一锅锅新鲜出锅的豆腐让春节的年味儿愈发浓郁起来。
“做豆腐讲究慢工出细活,一刻都不能马虎,就连最费力的豆浆、豆渣分离都是人工在做,这种传统的办法能让蛋白质凝固得更细腻,让豆腐的口感香甜滑润。”村民刘利波说。一进腊月,他天天都是从零点忙到下午五点左右,每天能制作豆腐300~400斤,收入1000元左右。
“赵家山村的豆腐,一直颇负盛名,不仅是因为这里的豆腐色泽雪白、味道纯正,透着股淡淡豆香,更妙的是用它做菜久炒不烂、熬汤浮而不沉,吃着却松软鲜嫩、入口留香,吃了一口还想第二口。”村党支部原书记赵虎北说。
赵虎北介绍,豆腐好吃是因为水。赵家山村的水流自岚王山,岚王山植被茂盛,生态良好,水源清澈甘甜,清泉中又含有适合制豆腐的矿物元素,用这种水做出来的纯手工豆腐,风味独特,备受市场青睐。
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赵家山村的豆腐制作队伍逐渐壮大,全村家家户户通过做豆腐发家致富,在长治市也有了响当当的名头。逢年过节,不少外地人还专程到赵家山村订做豆腐。
大红灯笼点亮幸福年
随着农历蛇年日益临近,正是大红灯笼销售旺季,黎城县黄崖洞镇南陌村的恒源花灯有限公司花灯制作厂又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刻,工人们正在为制作喜庆的灯笼紧张地忙碌着。
走进该公司的花灯销售点,目之所及,皆是摆放整齐的大红灯笼,花灯制作厂负责人张杰一边安排工人将刚做好的灯笼打包装箱,一边亲自上手制作花灯,穿骨架、窝钩、刷金条、安穗子……工人们手起手落间,一盏盏红彤彤的大红灯笼跃然眼前。
张杰说:“我们灯笼日生产量在200个左右,现在每天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制作灯笼,赶在年前将这一批订单全部送到客户手中。”说起做灯笼,张杰难掩心中喜悦之情,他为自己选择这项产业而高兴,如今好的销路也让他对未来信心满满。
灯笼制作简单易学,男女老少很容易上手,这项产业让好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让留守儿童留住了爸妈,让空巢老人留住了儿孙绕膝的幸福。
正在忙着扎灯笼的工人李岩,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自从有了村里的灯笼车间,她马上就报了名。随着花灯制作厂运营步入正轨,李岩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红火。“平时除了忙家里的事,一有空我就来这里干活,在家门口就挣上了钱,还学了一门手艺,很满足。”李岩笑着说。
据了解,该公司花灯制作厂主要制作销售羊皮灯、植绒灯、拉丝灯、广告灯、宫灯5大类20余种型号。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成功打开长治、晋中等周边地区销售市场,并与许多外省客商达成销售协议。
如今的黎城县农村,冬闲时节成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赛道。随着村民内生动力的不断增强,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李剑力)
原标题:黎城县:冬闲变冬忙 挣钱不打烊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俗话说“进了冬,万事空”。冬季本是农闲时节,但在长治市黎城县农村,农民朋友们才感受着丰收的喜悦,就开始忙着制作传统美食、加工农副产品,昔日的冬闲变成了冬忙,寒冷的冬天被搅得热热乎乎。
芝麻糖飘香年味儿浓
隆冬时节,走进黎城县西仵镇西仵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记芝麻糖制作技艺”糖坊里,一股清甜的糖香扑面而来,师傅们正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马记芝麻糖”传承人马峻强说:“每年深秋到次年初春的4个月里,是芝麻糖的生产旺季。每天加工芝麻糖200余斤。别看一根小小的芝麻糖,制作过程却极其复杂。其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以玉米、大麦芽、芝麻为原料,经过蒸饭、发酵、熬糖稀、制糖浆、拔糖、拉糖条、粘芝麻等十余道工序制作而成,酥脆可口,唇齿留香。其中,拉糖条环节最关键,既要保证室内温度还要保证湿度,同时需要四个人反复抻拉多次才能完成。把每根芝麻糖拔出大小不一的蜂窝状,这样做好的芝麻糖吃起来脆而不碎、甜而不腻、黏而不粘,深受百姓喜欢。”
据悉,近年来,西仵村大力推动传统手工麻糖全产业链发展,助推芝麻糖加工从小作坊生产发展为如今规模化、产业化运作。现在全村有30余人冬季从事麻糖加工,旺季的时候每天可以销售麻糖5000余根。
小小芝麻糖,闯出了大市场。西仵村的芝麻糖已销往北京、河南、河北、云南、广州等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豆腐坊溢出浓浓年味
走在黎城县黎侯镇赵家山村的大街小巷,一股浓浓的年味儿弥漫在整个村庄……村民们忙着将磨豆腐所用的豆子泡好,开始做豆腐了。豆腐坊里外都飘着豆腐的香气。大锅、各类工具整齐摆放,虽然略有些陈旧,却依旧干净整洁,室内还增添了许多机械设备,师傅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豆腐制作流程,一锅锅新鲜出锅的豆腐让春节的年味儿愈发浓郁起来。
“做豆腐讲究慢工出细活,一刻都不能马虎,就连最费力的豆浆、豆渣分离都是人工在做,这种传统的办法能让蛋白质凝固得更细腻,让豆腐的口感香甜滑润。”村民刘利波说。一进腊月,他天天都是从零点忙到下午五点左右,每天能制作豆腐300~400斤,收入1000元左右。
“赵家山村的豆腐,一直颇负盛名,不仅是因为这里的豆腐色泽雪白、味道纯正,透着股淡淡豆香,更妙的是用它做菜久炒不烂、熬汤浮而不沉,吃着却松软鲜嫩、入口留香,吃了一口还想第二口。”村党支部原书记赵虎北说。
赵虎北介绍,豆腐好吃是因为水。赵家山村的水流自岚王山,岚王山植被茂盛,生态良好,水源清澈甘甜,清泉中又含有适合制豆腐的矿物元素,用这种水做出来的纯手工豆腐,风味独特,备受市场青睐。
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赵家山村的豆腐制作队伍逐渐壮大,全村家家户户通过做豆腐发家致富,在长治市也有了响当当的名头。逢年过节,不少外地人还专程到赵家山村订做豆腐。
大红灯笼点亮幸福年
随着农历蛇年日益临近,正是大红灯笼销售旺季,黎城县黄崖洞镇南陌村的恒源花灯有限公司花灯制作厂又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刻,工人们正在为制作喜庆的灯笼紧张地忙碌着。
走进该公司的花灯销售点,目之所及,皆是摆放整齐的大红灯笼,花灯制作厂负责人张杰一边安排工人将刚做好的灯笼打包装箱,一边亲自上手制作花灯,穿骨架、窝钩、刷金条、安穗子……工人们手起手落间,一盏盏红彤彤的大红灯笼跃然眼前。
张杰说:“我们灯笼日生产量在200个左右,现在每天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制作灯笼,赶在年前将这一批订单全部送到客户手中。”说起做灯笼,张杰难掩心中喜悦之情,他为自己选择这项产业而高兴,如今好的销路也让他对未来信心满满。
灯笼制作简单易学,男女老少很容易上手,这项产业让好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让留守儿童留住了爸妈,让空巢老人留住了儿孙绕膝的幸福。
正在忙着扎灯笼的工人李岩,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自从有了村里的灯笼车间,她马上就报了名。随着花灯制作厂运营步入正轨,李岩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红火。“平时除了忙家里的事,一有空我就来这里干活,在家门口就挣上了钱,还学了一门手艺,很满足。”李岩笑着说。
据了解,该公司花灯制作厂主要制作销售羊皮灯、植绒灯、拉丝灯、广告灯、宫灯5大类20余种型号。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成功打开长治、晋中等周边地区销售市场,并与许多外省客商达成销售协议。
如今的黎城县农村,冬闲时节成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赛道。随着村民内生动力的不断增强,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李剑力)
原标题:黎城县:冬闲变冬忙 挣钱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