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买军:武乡开花调越唱越嘹亮
发布时间: 2024-03-15   |  来源: 长治日报

“太行山高浊漳河水长,红色之都看咱武乡。”武乡开花调用粗犷的嗓音唱尽柔情,用通俗的唱词传递力量,用朴实的乡音勾勒时代,是黄土地上人们质朴情感的热烈抒发。

“做甚唱甚,想甚唱甚,见甚唱甚,生活中万物皆可‘开花’。”提及武乡开花调,该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买军打开了话匣子,“流行于太行山区的‘开花调’具有委婉、悠扬的特点。因其歌词的上句一律以‘××开花’起兴,下句点题而得名。其语言极具地方特色,如‘山药蛋开花,结圪蛋、圪蛋亲’‘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俺圪蛋儿亲’‘你在圪梁我在沟’等,唱词中‘圪梁’‘圪蛋’等方言词汇,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凸显了地域艺术特色。”

从小听着母亲演唱开花调长大,39岁的王买军对这一地方乐曲兴趣浓厚,至今学习研究演出已有20余载。“2000年,在武乡艺校学习期间,第一次对武乡开花调的历史传承和特点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王买军介绍,开花调起源于何时,已无文献可考,据流传的几首开花调唱词,“葵花开花顶顶黄,穷人们都向李闯王”“核桃树开花半夜开,李闯王替咱打老财”等推断,明代或更早时期已在传唱。

抗日战争时期,群众利用这种大家喜闻乐见、地方特色浓厚的开花调演唱形式,编唱歌颂共产党、八路军,宣传抗日救国的“开花调”唱段层出不穷,其中《共产党是咱大救星》《八路军带领咱们打日本》,起到了团结群众、教育人民保家卫国的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更是欢欣鼓舞,放声歌唱党,歌唱幸福生活。

随着文化艺术不断繁荣,武乡开花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艺术工作者把武乡开花调搬上了舞台,制作成传播更广、受众更多的影视作品。由武乡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作的艺术结晶,从山庄窝铺唱到省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武乡开花调曲牌很多,起源于武乡县东部乡村,有不少曲牌流传到襄垣、沁县、榆社、左权、和顺等地。流传到左权县的几种开花调被列入左权民歌,其余十几首开花曲牌,也久唱不衰。

在武乡,男女老幼都能以开花调哼唱出即兴唱词。开花调表演形式有单人独唱和男女对唱两种。最早单人独唱是人们劳作之余,缓解身心疲惫,放松心情的自我减压方式,唱词随意,现场发挥。而男女对唱,则是年轻男女通过一唱一答的对唱形式,婉转表达内心爱慕之情。如今在当地,每逢年节、吉庆、红白事等各种活动,武乡开花调已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近年来,王买军在当地文化部门支持下,与老一辈武乡开花调非遗传承人共同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积极走访民间老艺人。在不失历史文化艺术韵味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非遗项目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如今,王买军不仅成立艺术团,通过日常演出让更多人欣赏到武乡开花调的魅力。同时搜集、录制大量视频资料,让更多人学习。“武乡开花调传承还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通过编写新唱词、融入新曲调、拓宽新传播路径,才能让这高山上的‘开花调’越来越嘹亮,经久不衰。”采访结束后,王买军又一次站上舞台。当“芝麻开花节节高,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的歌声响起时,台下掌声雷动、喝彩不断,透过悠扬的歌声,人们感受到了幸福与喜悦。(张瑞英)

原标题:王买军:太行山上唱响“开花调”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富大方”的二贤庄单氏兄弟
· 栗联斌:“刀笔生花”方寸之间刻出艺术人生
· 冯奉世:西汉时期功著西陲的将领
· 李业兴:北魏、东魏著名学者
· 长治小伙捐献“生命种子”为他人“续航”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人物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买军:武乡开花调越唱越嘹亮

“太行山高浊漳河水长,红色之都看咱武乡。”武乡开花调用粗犷的嗓音唱尽柔情,用通俗的唱词传递力量,用朴实的乡音勾勒时代,是黄土地上人们质朴情感的热烈抒发。

“做甚唱甚,想甚唱甚,见甚唱甚,生活中万物皆可‘开花’。”提及武乡开花调,该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买军打开了话匣子,“流行于太行山区的‘开花调’具有委婉、悠扬的特点。因其歌词的上句一律以‘××开花’起兴,下句点题而得名。其语言极具地方特色,如‘山药蛋开花,结圪蛋、圪蛋亲’‘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俺圪蛋儿亲’‘你在圪梁我在沟’等,唱词中‘圪梁’‘圪蛋’等方言词汇,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凸显了地域艺术特色。”

从小听着母亲演唱开花调长大,39岁的王买军对这一地方乐曲兴趣浓厚,至今学习研究演出已有20余载。“2000年,在武乡艺校学习期间,第一次对武乡开花调的历史传承和特点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王买军介绍,开花调起源于何时,已无文献可考,据流传的几首开花调唱词,“葵花开花顶顶黄,穷人们都向李闯王”“核桃树开花半夜开,李闯王替咱打老财”等推断,明代或更早时期已在传唱。

抗日战争时期,群众利用这种大家喜闻乐见、地方特色浓厚的开花调演唱形式,编唱歌颂共产党、八路军,宣传抗日救国的“开花调”唱段层出不穷,其中《共产党是咱大救星》《八路军带领咱们打日本》,起到了团结群众、教育人民保家卫国的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更是欢欣鼓舞,放声歌唱党,歌唱幸福生活。

随着文化艺术不断繁荣,武乡开花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艺术工作者把武乡开花调搬上了舞台,制作成传播更广、受众更多的影视作品。由武乡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作的艺术结晶,从山庄窝铺唱到省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武乡开花调曲牌很多,起源于武乡县东部乡村,有不少曲牌流传到襄垣、沁县、榆社、左权、和顺等地。流传到左权县的几种开花调被列入左权民歌,其余十几首开花曲牌,也久唱不衰。

在武乡,男女老幼都能以开花调哼唱出即兴唱词。开花调表演形式有单人独唱和男女对唱两种。最早单人独唱是人们劳作之余,缓解身心疲惫,放松心情的自我减压方式,唱词随意,现场发挥。而男女对唱,则是年轻男女通过一唱一答的对唱形式,婉转表达内心爱慕之情。如今在当地,每逢年节、吉庆、红白事等各种活动,武乡开花调已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近年来,王买军在当地文化部门支持下,与老一辈武乡开花调非遗传承人共同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积极走访民间老艺人。在不失历史文化艺术韵味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非遗项目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如今,王买军不仅成立艺术团,通过日常演出让更多人欣赏到武乡开花调的魅力。同时搜集、录制大量视频资料,让更多人学习。“武乡开花调传承还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通过编写新唱词、融入新曲调、拓宽新传播路径,才能让这高山上的‘开花调’越来越嘹亮,经久不衰。”采访结束后,王买军又一次站上舞台。当“芝麻开花节节高,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的歌声响起时,台下掌声雷动、喝彩不断,透过悠扬的歌声,人们感受到了幸福与喜悦。(张瑞英)

原标题:王买军:太行山上唱响“开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