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沁县通过政府引建、乡贤领建等多方联建,利用能人创业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注入蓬勃的生命力,车间建设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县就业帮扶车间增加到23个,财政资金投入10万元,带动292户929人就业,其中脱贫户(含监测户)109户313人,人均增收2800元。
“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就业难题,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赚钱、顾家两不误。”沁县册村镇上官村村民吴娜高兴地说。吴娜入职的是沁县菲娅云服饰有限公司,厂房就在她家对面,不出村就过上了“家门口轻松赚钱”的新生活。今年是吴娜在车间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以前她是在家务农的农民,现在成了按月领工资的“上班族”。
吴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是沁县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沁县把稳就业当作最大民生,用足用活各项帮扶政策,通过统筹“多方联建”、推动“多方布局”、强化“多方保障”,有效破解了就业帮扶车间“谁来建”“在哪建”“怎么建”三大难题,探索出一条立足优势、符合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就业帮扶车间的创建,架起群众从家门口通往富裕生活的“幸福桥”,让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统筹“多方联建” 帮扶车间蓬勃发展
在沁县菲娅云服饰有限公司,只见几十名工人在车间内拼接、缝纫、压底、锁边,有条不紊地赶制棉布鞋。“2023年入冬以来,订单不断,为了赶制订单,我们一直在招聘工人。”上官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强说。
在南里镇北底水村,沁县宇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100万羽蛋鸡智能化标准示范基地中,工人们正忙着将鸡蛋进行分拣、装箱、打包。
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松村镇康公村的山西沁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座新的育苗大棚正在修建,公司负责人王玉娟正在看着图纸有序地指挥着。
王玉娟早年在平顺县麦丰农业电子商务公司工作,带着十多年丰富的管理经验回到家乡,在沁县出台的政策支持下,成立了山西沁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订单源源不断,产品远销省内外,带动了120户307人就业,人均增收2200元。
像王玉娟这样返乡创业的“能人”还有很多,他们通过政府引导,回乡创立就业帮扶车间,不仅将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还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
推动“多方布局” 帮扶车间遍地开花
“车间就建在家门口,群众方便务工、企业方便招工、政府方便管理,一举多得。”沁县南里镇党委书记王彦军说。
南里镇交通便利,许多企业选择在此入驻。位于南里镇唐村的山西吖吖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小米5200吨,小米锅巴710吨,带动12户45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6人,人均增收1750元;位于南里镇北底水村的沁县宇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带动9户26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6人,人均增收3000元。
南里镇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全力办好就业帮扶车间,发挥车间托底安置和联农带农作用,有效吸纳脱贫劳动力和农村低收入劳动力,促进本镇农民群众稳岗就业保增收。“以前没有成立就业帮扶车间时,我们都是四处打零工,没有稳定收入。现在一个月稳定收入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日子越过越好,我们都感到很满足。”在山西吖吖食品有限公司就业帮扶车间工作的李大哥言语中透露着喜悦。
近年来,沁县根据当地实际,强化全域布局建设,把“就业帮扶车间”建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社区街头、村庄田间……目前,在全县11个乡镇建设就业帮扶车间23家,其中,种养式就业帮扶车间8家、食品加工就业帮扶车间4家、建材加工就业帮扶车间3家、服饰(工艺品)加工就业帮扶车间5家、文化旅游式就业帮扶车间3家,形成了就业帮扶车间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
强化“多方保障” 帮扶车间转型升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2023年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晋乡振发〔2023〕12号),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就业帮扶车间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晋乡振发〔2022〕102号),沁县乡村振兴局结合2023年以来相关企业在带动脱贫劳动力务工增收效果情况,经乡镇组织企业申报,予以组织验收认定。
加强组织领导。县乡村振兴局审核确认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帮扶对象身份;县人社部门配合做好就业帮扶车间管理,落实相关补贴;县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所需资金;有关行业部门根据任务分工落实扶持政策。
加强监督管理。县乡村振兴部门与县人社部门适时对就业帮扶车间经营状况和吸纳帮扶对象就业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或被帮扶对象投诉且经查实仍未整改的,取消其就业帮扶车间资格。
加强宣传引导。该县综合运用发放资料、上门宣传、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就业帮扶车间各类扶持管理政策,鼓励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安置区创建就业帮扶车间,促进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增收,并及时提炼经验、总结成果,选树典型,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推动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该县还进一步加大就业帮扶车间政策支持力度。县人社局牵头,对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的,全面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奖补、就业帮扶基地阶梯式奖补等政策,充分激发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户劳动力和监测户劳动力、易地搬迁脱贫户劳动力就近就业的积极性,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我们通过前期学习文件、走访企业、下村调研,及时厘清政策资源、了解企业需求、掌握闲置资源资产底数,并宣传相关帮扶政策,务求在认定就业帮扶车间时,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给周边群众生活产生影响,带动更多在家有劳动力的脱贫户稳定增收,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着眼于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园区化、产业化、高端化、开放化、规范化发展,促进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沁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梁世宝说。
就业帮扶车间的认定是沁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是农村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沁县乡村振兴局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在建设、运营、服务上持续发力。
沁县以“小车间”撬动乡村“大振兴”,推动了就业帮扶车间的蓬勃发展,既让老百姓得到了在家门口就业创收的大实惠,又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郭学红、秦超)
原标题:“小车间”撬动“大振兴”——沁县就业帮扶车间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近年来,沁县通过政府引建、乡贤领建等多方联建,利用能人创业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注入蓬勃的生命力,车间建设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县就业帮扶车间增加到23个,财政资金投入10万元,带动292户929人就业,其中脱贫户(含监测户)109户313人,人均增收2800元。
“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就业难题,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赚钱、顾家两不误。”沁县册村镇上官村村民吴娜高兴地说。吴娜入职的是沁县菲娅云服饰有限公司,厂房就在她家对面,不出村就过上了“家门口轻松赚钱”的新生活。今年是吴娜在车间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以前她是在家务农的农民,现在成了按月领工资的“上班族”。
吴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是沁县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沁县把稳就业当作最大民生,用足用活各项帮扶政策,通过统筹“多方联建”、推动“多方布局”、强化“多方保障”,有效破解了就业帮扶车间“谁来建”“在哪建”“怎么建”三大难题,探索出一条立足优势、符合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就业帮扶车间的创建,架起群众从家门口通往富裕生活的“幸福桥”,让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统筹“多方联建” 帮扶车间蓬勃发展
在沁县菲娅云服饰有限公司,只见几十名工人在车间内拼接、缝纫、压底、锁边,有条不紊地赶制棉布鞋。“2023年入冬以来,订单不断,为了赶制订单,我们一直在招聘工人。”上官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强说。
在南里镇北底水村,沁县宇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100万羽蛋鸡智能化标准示范基地中,工人们正忙着将鸡蛋进行分拣、装箱、打包。
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松村镇康公村的山西沁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座新的育苗大棚正在修建,公司负责人王玉娟正在看着图纸有序地指挥着。
王玉娟早年在平顺县麦丰农业电子商务公司工作,带着十多年丰富的管理经验回到家乡,在沁县出台的政策支持下,成立了山西沁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订单源源不断,产品远销省内外,带动了120户307人就业,人均增收2200元。
像王玉娟这样返乡创业的“能人”还有很多,他们通过政府引导,回乡创立就业帮扶车间,不仅将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还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
推动“多方布局” 帮扶车间遍地开花
“车间就建在家门口,群众方便务工、企业方便招工、政府方便管理,一举多得。”沁县南里镇党委书记王彦军说。
南里镇交通便利,许多企业选择在此入驻。位于南里镇唐村的山西吖吖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小米5200吨,小米锅巴710吨,带动12户45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6人,人均增收1750元;位于南里镇北底水村的沁县宇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带动9户26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6人,人均增收3000元。
南里镇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全力办好就业帮扶车间,发挥车间托底安置和联农带农作用,有效吸纳脱贫劳动力和农村低收入劳动力,促进本镇农民群众稳岗就业保增收。“以前没有成立就业帮扶车间时,我们都是四处打零工,没有稳定收入。现在一个月稳定收入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日子越过越好,我们都感到很满足。”在山西吖吖食品有限公司就业帮扶车间工作的李大哥言语中透露着喜悦。
近年来,沁县根据当地实际,强化全域布局建设,把“就业帮扶车间”建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社区街头、村庄田间……目前,在全县11个乡镇建设就业帮扶车间23家,其中,种养式就业帮扶车间8家、食品加工就业帮扶车间4家、建材加工就业帮扶车间3家、服饰(工艺品)加工就业帮扶车间5家、文化旅游式就业帮扶车间3家,形成了就业帮扶车间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
强化“多方保障” 帮扶车间转型升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2023年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晋乡振发〔2023〕12号),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就业帮扶车间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晋乡振发〔2022〕102号),沁县乡村振兴局结合2023年以来相关企业在带动脱贫劳动力务工增收效果情况,经乡镇组织企业申报,予以组织验收认定。
加强组织领导。县乡村振兴局审核确认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帮扶对象身份;县人社部门配合做好就业帮扶车间管理,落实相关补贴;县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所需资金;有关行业部门根据任务分工落实扶持政策。
加强监督管理。县乡村振兴部门与县人社部门适时对就业帮扶车间经营状况和吸纳帮扶对象就业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或被帮扶对象投诉且经查实仍未整改的,取消其就业帮扶车间资格。
加强宣传引导。该县综合运用发放资料、上门宣传、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就业帮扶车间各类扶持管理政策,鼓励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安置区创建就业帮扶车间,促进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增收,并及时提炼经验、总结成果,选树典型,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推动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该县还进一步加大就业帮扶车间政策支持力度。县人社局牵头,对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的,全面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奖补、就业帮扶基地阶梯式奖补等政策,充分激发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户劳动力和监测户劳动力、易地搬迁脱贫户劳动力就近就业的积极性,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我们通过前期学习文件、走访企业、下村调研,及时厘清政策资源、了解企业需求、掌握闲置资源资产底数,并宣传相关帮扶政策,务求在认定就业帮扶车间时,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给周边群众生活产生影响,带动更多在家有劳动力的脱贫户稳定增收,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着眼于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园区化、产业化、高端化、开放化、规范化发展,促进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沁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梁世宝说。
就业帮扶车间的认定是沁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是农村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沁县乡村振兴局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在建设、运营、服务上持续发力。
沁县以“小车间”撬动乡村“大振兴”,推动了就业帮扶车间的蓬勃发展,既让老百姓得到了在家门口就业创收的大实惠,又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郭学红、秦超)
原标题:“小车间”撬动“大振兴”——沁县就业帮扶车间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