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3|长治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发布时间: 2024-01-11   |  来源: 长治日报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结了对子,看病、康复不出社区,家门口就有大专家。”

“政务服务不仅能‘一网通办’,还能‘跨省通办’,办事太方便了。”

“路路通畅,想去哪儿说走就走。”

发展之中看民生,一个个温暖的民生故事中,百姓感受最真切。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2023年,长治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筑牢民生底线,不遗余力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各项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名列前茅;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稳就业促创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

……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幸福留下深深的痕迹。

良田绘“丰”景 产业富百姓

暖阳高照,处处风景。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田畴披锦绣,沃野奏欢歌,百姓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跃然眼前。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是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的主战场。

“我们村山大沟深,过去乡亲们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外出务工,家家户户过得紧巴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队的帮助下,村里搞起冬桃种植,引进万头猪场项目,新建豆制品加工厂和蔬菜挂面厂,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壶关县黄山乡永兴村村民郭保方趁着农闲整理果园,言语中满是对如今生活的热爱。

过去的一年,长治市扎实做好“三农”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村百姓。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托管,聚焦小米、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菜篮子”“果盘子”稳产保供,夯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础。

——培育发展产业园区、产业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细化落实农村稳岗就业、产业奖补等政策,逐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助力乡村宜居宜业。

——持续加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采取“一网三超”方式推进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一年,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菜篮子”“肉案子”供给充盈;中药材、小米特优产业全链条提升,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党参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推进“三资”管理监测平台使用“全覆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名列前茅;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持续推进,襄垣县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3个乡镇46个村被评为省级示范。

乡村振兴的愿景,在老区大地一笔一笔绘成百姓幸福生活的实景。

“我们新建了9座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蔬菜长势好、产量高,又是一个丰收年。”长子县春青园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黄红云回忆这一年,“强农惠农政策鼓舞人心,相关部门服务快捷高效,乡亲们的收入稳步增加,农村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路宽了,灯亮了,景美了,生活越过越舒心了。”立足茶马古道等旅游资源优势和周边村民梅杏种植特色,沁县牛寺乡走马岭村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村民王保同高兴地算着账,“现在除了务农、分红收入,我还担任景区安全员,每个月能增收3000多元呢,日子过得有奔头。”

百姓生活的点滴变化,是民生福祉激荡在乡村大地上的层层浪花,凝聚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奋进力量。一个个产业更强、农民更富、环境更美的乡村踏歌而行,载着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一路向前。

城市有温度 生活高品质

百姓冷暖,枝叶关情。

“招聘会开到了家门口,县人社局把关牵线,企业提供的岗位多专业广,找工作既方便又可靠。”数控专业毕业的王建柯多年来在外务工,因家庭原因选择回到壶关县,本来为工作发愁的他在招聘会上找到了专业对口、待遇优厚的工作,“这下好了,工作有着落了,生活也有着落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过去的一年,长治市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坚持用促就业“实招”筑牢民生保障根基,扩大就业良性循环,推动经济发展。

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职引未来——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助力企业和求职者精准对接。持续推进劳务品牌创建行动,“一县一品牌”格局初步形成,“太行技工”“瑞心康护”等一个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成为市场抢手的“香饽饽”。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灵活就业等措施,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就业撑起万家灯火,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平顺县同兴苑幼儿园举办“玩转科学小实验”科学周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老师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探索世界。

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会、诗歌诵读、校报文章,沁县五中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新风吹遍校园。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孩子承载着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过去的一年,全市投资2.44亿元,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所,建设改造乡镇寄宿制学校45所,增加公办学位5741个。投资2.26亿元,完成市直11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新增学位1640个。全市职业学校完成达标建设26所,达标占比83.8%,超预期完成省定80%目标任务。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建设“文化校园、健康校园、平安校园、清廉校园、品质校园”。大力实施“三减三健”健康教育行动,开展学生脊柱弯曲、近视抽样监测,为市直初中学校更换可调节课桌椅,中小学生平均脊柱侧弯率下降近2个百分点,平均近视率下降1-2个百分点。持续推进“双减”试点工作,全市609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参与学生29.1万名,作业改革实现公示“全覆盖”、时间“全达标”,190所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完成审核登记并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监管。

人民的美好生活里,不仅有孩子的笑声,更少不了老人的幸福。

走进新落成的潞州区八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面写着“家人般的温暖 亲人般的呵护”的锦旗分外耀眼。“这里食宿好、环境好,照顾得也好,甭提多舒心了。没想到老了老了,享福了。”75岁的郭凤英对这里的服务赞不绝口。

过去的一年,长治市聚焦养老服务的痛点难点,围绕适老化、舒适化、温馨化等标准要求,积极探索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市场运营为支撑、专业服务为保证的养老模式。八一、长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纷纷落地,助医、助养、助餐、助洁、助急、助行服务走进老年人生活,老人们不用离开亲人朋友,不用远离熟悉环境,就能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养老”逐步向“享老”转变。

……

回眸2023年,目光所及,皆是温暖。幼有所育、壮年有为、老有所养,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有了更温暖的回应。

道路通民心 释放大活力

一路风景。从平顺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蜿蜒北上进入黎城县,程家山镇岩井村就在不远处。这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长期以来,村民们积累了丰富的谷子种植经验和技术。

“以前,我们出村的道路坑坑洼洼,山多路弯耗时长,外地客商嫌来这里太麻烦,我们把家里的小米拉到县城卖,要在路上颠簸近一个小时。”

“再看现在,路通了、好走了,来村里收购小米的人越来越多,小米都供不应求了,每斤可以卖到6至8元。”

……

村民们言语中溢着满满的幸福。

民生与社会经济同频,交通与城市发展共振,交通运输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保障。2023年,长治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加快成为美好现实。

一年来,长治市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54公里。其中,自然村通硬化路215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97.3公里,乡镇通三级公路32.5公里,县乡公路改造76公里,资源路产业路23公里,红色旅游公路项目完成10.8公里。完成危旧桥隧改造15座(危桥改造12座、危隧3座),村道安防9公里。开通市区发往滨湖文旅中心、太行山大峡谷、通天峡、欢乐太行谷、黄崖洞、振兴小镇6条旅游专线。

交通运输是民生大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2023年12月30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黎霍高速公路(黎城至沁源段)建成通车,这标志着长治市实现县县通高速。通车仪式现场,锣鼓声激越飞扬,村民们纷纷赶来,用欢呼庆祝。“高速路建在了家门口,不管生产还是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了,真是一件大好事!”一位来自沁源县沁河镇丁家湾村的村民兴高采烈。

2023年,长治市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构建立体互联、发达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服务保障。

一年来,长治市发展网络货运平台23家,注册货运车辆34.4万辆,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加大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交通运输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共发放贷款1.37亿元,惠及38个企业。积极开展交通运输领域京长对口合作,与北京市交通委开展紧密座谈,洽谈合作项目。破除干线公路与城乡发展制约,抓好国省道县城(区)过境改线工作,初步规划项目16个,建设规模453公里。鼓励46家大型源头企业更新新能源重卡汽车600余辆。

与此同时,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液化石油天然气运输安全等各类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持续加强省际旅游包车和长途客运班线安全管理;加强重点运输道路扬尘治理工程,提升机械化清洗水平;从严抓好公路建设、道路运输、路政治超、水路机场等重点领域执法,争创最优运输市场环境,未发生一起因治超引发的公路“三乱”,非法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2%以内。

安全、高效、绿色,一条条畅通的道路就像一座座通往群众心里的桥梁,连接民心民意,为城市注入活力。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是鼓起的腰包,是健康的身体,是萦绕的书香,是通达的便利,是明媚的风光,是无限的生机……2023年,长治市浓墨重彩书写民生福祉新篇,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稳稳托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瞩望未来,美丽长治画卷舒展,让我们一起向更好的日子进发。(牛惠、李瑞)

原标题:民生为笔绘新景——长治市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长治民生物资供应有保障
· 上半年长治市财政民生支出193.31亿元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今日头条
回望2023|长治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结了对子,看病、康复不出社区,家门口就有大专家。”

“政务服务不仅能‘一网通办’,还能‘跨省通办’,办事太方便了。”

“路路通畅,想去哪儿说走就走。”

发展之中看民生,一个个温暖的民生故事中,百姓感受最真切。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2023年,长治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筑牢民生底线,不遗余力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各项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名列前茅;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稳就业促创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

……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幸福留下深深的痕迹。

良田绘“丰”景 产业富百姓

暖阳高照,处处风景。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田畴披锦绣,沃野奏欢歌,百姓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跃然眼前。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是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的主战场。

“我们村山大沟深,过去乡亲们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外出务工,家家户户过得紧巴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队的帮助下,村里搞起冬桃种植,引进万头猪场项目,新建豆制品加工厂和蔬菜挂面厂,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壶关县黄山乡永兴村村民郭保方趁着农闲整理果园,言语中满是对如今生活的热爱。

过去的一年,长治市扎实做好“三农”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村百姓。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托管,聚焦小米、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菜篮子”“果盘子”稳产保供,夯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础。

——培育发展产业园区、产业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细化落实农村稳岗就业、产业奖补等政策,逐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助力乡村宜居宜业。

——持续加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采取“一网三超”方式推进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一年,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菜篮子”“肉案子”供给充盈;中药材、小米特优产业全链条提升,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党参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推进“三资”管理监测平台使用“全覆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名列前茅;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持续推进,襄垣县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3个乡镇46个村被评为省级示范。

乡村振兴的愿景,在老区大地一笔一笔绘成百姓幸福生活的实景。

“我们新建了9座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蔬菜长势好、产量高,又是一个丰收年。”长子县春青园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黄红云回忆这一年,“强农惠农政策鼓舞人心,相关部门服务快捷高效,乡亲们的收入稳步增加,农村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路宽了,灯亮了,景美了,生活越过越舒心了。”立足茶马古道等旅游资源优势和周边村民梅杏种植特色,沁县牛寺乡走马岭村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村民王保同高兴地算着账,“现在除了务农、分红收入,我还担任景区安全员,每个月能增收3000多元呢,日子过得有奔头。”

百姓生活的点滴变化,是民生福祉激荡在乡村大地上的层层浪花,凝聚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奋进力量。一个个产业更强、农民更富、环境更美的乡村踏歌而行,载着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一路向前。

城市有温度 生活高品质

百姓冷暖,枝叶关情。

“招聘会开到了家门口,县人社局把关牵线,企业提供的岗位多专业广,找工作既方便又可靠。”数控专业毕业的王建柯多年来在外务工,因家庭原因选择回到壶关县,本来为工作发愁的他在招聘会上找到了专业对口、待遇优厚的工作,“这下好了,工作有着落了,生活也有着落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过去的一年,长治市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坚持用促就业“实招”筑牢民生保障根基,扩大就业良性循环,推动经济发展。

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职引未来——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助力企业和求职者精准对接。持续推进劳务品牌创建行动,“一县一品牌”格局初步形成,“太行技工”“瑞心康护”等一个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成为市场抢手的“香饽饽”。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灵活就业等措施,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就业撑起万家灯火,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平顺县同兴苑幼儿园举办“玩转科学小实验”科学周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老师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探索世界。

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会、诗歌诵读、校报文章,沁县五中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新风吹遍校园。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孩子承载着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过去的一年,全市投资2.44亿元,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所,建设改造乡镇寄宿制学校45所,增加公办学位5741个。投资2.26亿元,完成市直11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新增学位1640个。全市职业学校完成达标建设26所,达标占比83.8%,超预期完成省定80%目标任务。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建设“文化校园、健康校园、平安校园、清廉校园、品质校园”。大力实施“三减三健”健康教育行动,开展学生脊柱弯曲、近视抽样监测,为市直初中学校更换可调节课桌椅,中小学生平均脊柱侧弯率下降近2个百分点,平均近视率下降1-2个百分点。持续推进“双减”试点工作,全市609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参与学生29.1万名,作业改革实现公示“全覆盖”、时间“全达标”,190所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完成审核登记并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监管。

人民的美好生活里,不仅有孩子的笑声,更少不了老人的幸福。

走进新落成的潞州区八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面写着“家人般的温暖 亲人般的呵护”的锦旗分外耀眼。“这里食宿好、环境好,照顾得也好,甭提多舒心了。没想到老了老了,享福了。”75岁的郭凤英对这里的服务赞不绝口。

过去的一年,长治市聚焦养老服务的痛点难点,围绕适老化、舒适化、温馨化等标准要求,积极探索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市场运营为支撑、专业服务为保证的养老模式。八一、长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纷纷落地,助医、助养、助餐、助洁、助急、助行服务走进老年人生活,老人们不用离开亲人朋友,不用远离熟悉环境,就能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养老”逐步向“享老”转变。

……

回眸2023年,目光所及,皆是温暖。幼有所育、壮年有为、老有所养,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有了更温暖的回应。

道路通民心 释放大活力

一路风景。从平顺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蜿蜒北上进入黎城县,程家山镇岩井村就在不远处。这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长期以来,村民们积累了丰富的谷子种植经验和技术。

“以前,我们出村的道路坑坑洼洼,山多路弯耗时长,外地客商嫌来这里太麻烦,我们把家里的小米拉到县城卖,要在路上颠簸近一个小时。”

“再看现在,路通了、好走了,来村里收购小米的人越来越多,小米都供不应求了,每斤可以卖到6至8元。”

……

村民们言语中溢着满满的幸福。

民生与社会经济同频,交通与城市发展共振,交通运输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保障。2023年,长治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加快成为美好现实。

一年来,长治市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54公里。其中,自然村通硬化路215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97.3公里,乡镇通三级公路32.5公里,县乡公路改造76公里,资源路产业路23公里,红色旅游公路项目完成10.8公里。完成危旧桥隧改造15座(危桥改造12座、危隧3座),村道安防9公里。开通市区发往滨湖文旅中心、太行山大峡谷、通天峡、欢乐太行谷、黄崖洞、振兴小镇6条旅游专线。

交通运输是民生大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2023年12月30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黎霍高速公路(黎城至沁源段)建成通车,这标志着长治市实现县县通高速。通车仪式现场,锣鼓声激越飞扬,村民们纷纷赶来,用欢呼庆祝。“高速路建在了家门口,不管生产还是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了,真是一件大好事!”一位来自沁源县沁河镇丁家湾村的村民兴高采烈。

2023年,长治市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构建立体互联、发达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服务保障。

一年来,长治市发展网络货运平台23家,注册货运车辆34.4万辆,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加大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交通运输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共发放贷款1.37亿元,惠及38个企业。积极开展交通运输领域京长对口合作,与北京市交通委开展紧密座谈,洽谈合作项目。破除干线公路与城乡发展制约,抓好国省道县城(区)过境改线工作,初步规划项目16个,建设规模453公里。鼓励46家大型源头企业更新新能源重卡汽车600余辆。

与此同时,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液化石油天然气运输安全等各类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持续加强省际旅游包车和长途客运班线安全管理;加强重点运输道路扬尘治理工程,提升机械化清洗水平;从严抓好公路建设、道路运输、路政治超、水路机场等重点领域执法,争创最优运输市场环境,未发生一起因治超引发的公路“三乱”,非法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2%以内。

安全、高效、绿色,一条条畅通的道路就像一座座通往群众心里的桥梁,连接民心民意,为城市注入活力。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是鼓起的腰包,是健康的身体,是萦绕的书香,是通达的便利,是明媚的风光,是无限的生机……2023年,长治市浓墨重彩书写民生福祉新篇,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稳稳托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瞩望未来,美丽长治画卷舒展,让我们一起向更好的日子进发。(牛惠、李瑞)

原标题:民生为笔绘新景——长治市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