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发布时间: 2024-01-08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1237户3866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住进了新家。

如何才能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对此,武乡县围绕巩固搬迁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聚焦重点、持续发力,全面深化产业、就业和后续管理各项工作,充分调动搬迁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后续帮扶工作成效。

图为:武乡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如今,在武乡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整齐划一的新楼房、一处处运行良好的帮扶车间、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映射出的是一户户困难群众的幸福新生活,更是武乡县高质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生动写照。

挪穷窝——开启幸福门 日子更舒坦

“搬到安置点后,住房破烂、交通不便、肩挑背驮、缺水少电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看着崭新的房屋,想想地瘠路远的旧村庄,从大辛庄自然村搬迁至代照岭新村的贫困户王月芬激动地说,“赶上了好政策,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易地扶贫搬迁,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谁要搬”。“我们按照入户调查摸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级公示确定搬迁对象等程序,反复核实、反复甄别,层层把关,努力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搬迁。”代照岭村党支部书记窦玉龙说。

代照岭村由代照岭、太平庄、大辛庄等6个自然村组成。长久以来,127户人家散居在沟壑峁梁之间。因特殊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吃水和取暖曾经困扰着代照岭人。自整村易地搬迁后,代照岭村127户360口人喝上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达标;“煤改电”让村民用上了电暖气,屋子干净了,也暖和了。

临近晌午,来到代照岭村民杨菊芬家,正在厨房洗菜的她高兴地说,现在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流出来了。

搬进新村、住上新房,60岁的杨菊芬见证了从挑水到用上自来水的历史变迁。她在家里安上了热水器,24小时有水供应,用杨菊芬的话说,有了自来水,又用上了暖气,这生活更像城里人了。

“快、快、快,快过来压压腿、拉拉筋……” 1月2日,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佳惠小区,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搬迁户武晋文高兴地招呼着几位老人过来。“小区的生活环境好啊!”今年65岁的董改花感叹道,没事就下来锻炼锻炼,跟老伙伴们拉拉家常,挺好的。

近日气温趋冷,户外天寒地冻。走进佳惠小区卢凤英家中,面积虽不大,但干净整洁,温暖如春。她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夸赞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好,“国家政策挺好的,俺们一家搬到这里,再也不用烧炉子了,也不用起夜了,家里暖和又干净。物业服务还很周到,有什么问题他们随叫随到。”

作为武乡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之一,佳惠小区总投资9229.69万元,涉及全县9个乡镇46个行政村,共搬入住户449户1498人,真正让困难群众搬离“穷窝”、摆脱“困境”,开启幸福小康新生活。

稳就业——家门口上班 日子更红火

搬迁只是方式,致富才是目的。

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关家垴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走进搬迁户刘应法的家中,院内整整齐齐放着大把大把的艾草。艾草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种植可永久收割,而且一年可以收割两季,是名副其实的“懒庄稼”。

“俺贴息贷款3万元入股,每年享受8%分红。”刘应法直言,除此之外,闲暇之余还能割艾草、晒艾草,按夏季一斤6毛、秋冬季一斤4毛,卖给艾草公司还能挣个零花钱。

刘应法口中所说的艾草公司正是武乡县七禾乡村旅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县扶贫开发公司、蕲春恋艾嘉仁品牌企业和七个乡村合作社共同入股组建于2018年11月份正式运营。主要经营乡村旅游开发、艾草种植加工及销售,手工艺品生产及销售,农业科技开发等项目,种植基地涉及四个乡镇五个村。关家垴便是其中一个村,小小艾草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枝玉叶”。

在佳惠小区的帮扶车间,机器的隆隆声不断传出,小区住户胡丽萍正在赶制校服。

过去,住在丰州镇南垴村的山沟沟里,一家人全年的收成全靠“一亩三分地”。说起过去的日子,胡丽萍深有感触:“如今家住城里,孩子上学近了,老人看病近了,更为主要的是我还有班上,月月有工资拿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为了真正为搬迁群众营造能生根、能致富的肥沃“土壤”,武乡县坚持“输血”“造血”并重,通过大力实施就业帮扶,积极开展就业服务行动和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就业招聘会、就业对接宣传活动,开发公益岗位等举措,助力搬迁群众增长知识与本领,破解就业难题,实现就业帮扶“精准化”。

重服务——生活有保障 日子有奔头

“多少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以为一辈子就那样过了,没想到老了还过上这好日子!”家住佳惠小区的高红平脸上洋溢着笑容,他的话代表了搬迁群众的心声。

昔日从故乡搬进他乡,而今他乡也成了故乡。在“新家”里,搬迁户真正实现了就学、就业、交通“足不出区”,暖心的社区服务,舒心的社区治理,让搬迁户吃下了安居乐业的“定心丸”。

“为了方便大家办事,河西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就安排在这个安置小区,还专门设立了服务热线,矛盾调处、就业咨询、诉求处置,凡是居民可以想到的,都可以打这个电话,这就是我们的‘110热线’。”河西社区党支部书记骈翠清说,河西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从“组织建设、服务保障、基层治理、后续帮扶”入手,打通安置小区服务“最后100米”。

为进一步促进小区开放融合,引导搬迁群众和睦相处,武乡县在各安置区开展 “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 及各类志愿活动,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倡树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同时在各安置小区,都建起了文化广场、运动场所、棋艺室、图书室等,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安置点的住户虽然来自不同的村庄,但邻里相处非常和睦。”“当初还担心大家都是不同地方搬来的,住在一起难免产生隔阂,原来政府早就考虑到了。”几位搬迁户告诉记者,安置点不仅居住环境好,邻里相处也很好。

一点点、一桩桩、一件件,帮着搬迁群众由“农民”顺利地向“市民”转变。

如今,老区的易地搬迁群众通过政府帮扶与自发向上,真正过上了安居又安业、安身又安心的好日子,正与全县人民共同谱写着武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郭静波)

原标题:融入新生活 过上好日子——武乡县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纪实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武乡:把优质医疗资源搬到群众“家门口”
· 喜报!武乡县洪水法庭获全省表彰
· 武乡县“城”势而上谱新篇
· 王书文调研企业运营及安全生产工作
· 武乡县:细“治”入“微”打造幸福河湖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武乡县
武乡县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1237户3866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住进了新家。

如何才能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对此,武乡县围绕巩固搬迁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聚焦重点、持续发力,全面深化产业、就业和后续管理各项工作,充分调动搬迁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后续帮扶工作成效。

图为:武乡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如今,在武乡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整齐划一的新楼房、一处处运行良好的帮扶车间、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映射出的是一户户困难群众的幸福新生活,更是武乡县高质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生动写照。

挪穷窝——开启幸福门 日子更舒坦

“搬到安置点后,住房破烂、交通不便、肩挑背驮、缺水少电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看着崭新的房屋,想想地瘠路远的旧村庄,从大辛庄自然村搬迁至代照岭新村的贫困户王月芬激动地说,“赶上了好政策,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易地扶贫搬迁,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谁要搬”。“我们按照入户调查摸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级公示确定搬迁对象等程序,反复核实、反复甄别,层层把关,努力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搬迁。”代照岭村党支部书记窦玉龙说。

代照岭村由代照岭、太平庄、大辛庄等6个自然村组成。长久以来,127户人家散居在沟壑峁梁之间。因特殊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吃水和取暖曾经困扰着代照岭人。自整村易地搬迁后,代照岭村127户360口人喝上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达标;“煤改电”让村民用上了电暖气,屋子干净了,也暖和了。

临近晌午,来到代照岭村民杨菊芬家,正在厨房洗菜的她高兴地说,现在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流出来了。

搬进新村、住上新房,60岁的杨菊芬见证了从挑水到用上自来水的历史变迁。她在家里安上了热水器,24小时有水供应,用杨菊芬的话说,有了自来水,又用上了暖气,这生活更像城里人了。

“快、快、快,快过来压压腿、拉拉筋……” 1月2日,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佳惠小区,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搬迁户武晋文高兴地招呼着几位老人过来。“小区的生活环境好啊!”今年65岁的董改花感叹道,没事就下来锻炼锻炼,跟老伙伴们拉拉家常,挺好的。

近日气温趋冷,户外天寒地冻。走进佳惠小区卢凤英家中,面积虽不大,但干净整洁,温暖如春。她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夸赞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好,“国家政策挺好的,俺们一家搬到这里,再也不用烧炉子了,也不用起夜了,家里暖和又干净。物业服务还很周到,有什么问题他们随叫随到。”

作为武乡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之一,佳惠小区总投资9229.69万元,涉及全县9个乡镇46个行政村,共搬入住户449户1498人,真正让困难群众搬离“穷窝”、摆脱“困境”,开启幸福小康新生活。

稳就业——家门口上班 日子更红火

搬迁只是方式,致富才是目的。

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关家垴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走进搬迁户刘应法的家中,院内整整齐齐放着大把大把的艾草。艾草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种植可永久收割,而且一年可以收割两季,是名副其实的“懒庄稼”。

“俺贴息贷款3万元入股,每年享受8%分红。”刘应法直言,除此之外,闲暇之余还能割艾草、晒艾草,按夏季一斤6毛、秋冬季一斤4毛,卖给艾草公司还能挣个零花钱。

刘应法口中所说的艾草公司正是武乡县七禾乡村旅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县扶贫开发公司、蕲春恋艾嘉仁品牌企业和七个乡村合作社共同入股组建于2018年11月份正式运营。主要经营乡村旅游开发、艾草种植加工及销售,手工艺品生产及销售,农业科技开发等项目,种植基地涉及四个乡镇五个村。关家垴便是其中一个村,小小艾草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枝玉叶”。

在佳惠小区的帮扶车间,机器的隆隆声不断传出,小区住户胡丽萍正在赶制校服。

过去,住在丰州镇南垴村的山沟沟里,一家人全年的收成全靠“一亩三分地”。说起过去的日子,胡丽萍深有感触:“如今家住城里,孩子上学近了,老人看病近了,更为主要的是我还有班上,月月有工资拿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为了真正为搬迁群众营造能生根、能致富的肥沃“土壤”,武乡县坚持“输血”“造血”并重,通过大力实施就业帮扶,积极开展就业服务行动和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就业招聘会、就业对接宣传活动,开发公益岗位等举措,助力搬迁群众增长知识与本领,破解就业难题,实现就业帮扶“精准化”。

重服务——生活有保障 日子有奔头

“多少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以为一辈子就那样过了,没想到老了还过上这好日子!”家住佳惠小区的高红平脸上洋溢着笑容,他的话代表了搬迁群众的心声。

昔日从故乡搬进他乡,而今他乡也成了故乡。在“新家”里,搬迁户真正实现了就学、就业、交通“足不出区”,暖心的社区服务,舒心的社区治理,让搬迁户吃下了安居乐业的“定心丸”。

“为了方便大家办事,河西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就安排在这个安置小区,还专门设立了服务热线,矛盾调处、就业咨询、诉求处置,凡是居民可以想到的,都可以打这个电话,这就是我们的‘110热线’。”河西社区党支部书记骈翠清说,河西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从“组织建设、服务保障、基层治理、后续帮扶”入手,打通安置小区服务“最后100米”。

为进一步促进小区开放融合,引导搬迁群众和睦相处,武乡县在各安置区开展 “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 及各类志愿活动,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倡树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同时在各安置小区,都建起了文化广场、运动场所、棋艺室、图书室等,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安置点的住户虽然来自不同的村庄,但邻里相处非常和睦。”“当初还担心大家都是不同地方搬来的,住在一起难免产生隔阂,原来政府早就考虑到了。”几位搬迁户告诉记者,安置点不仅居住环境好,邻里相处也很好。

一点点、一桩桩、一件件,帮着搬迁群众由“农民”顺利地向“市民”转变。

如今,老区的易地搬迁群众通过政府帮扶与自发向上,真正过上了安居又安业、安身又安心的好日子,正与全县人民共同谱写着武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郭静波)

原标题:融入新生活 过上好日子——武乡县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