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爷撰写的墓志铭
发布时间: 2023-10-23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长子县文庙内保存有一套完整的青石墓志(一套即指“墓志盖”“墓志底”两件俱全)。“墓志盖”宽58厘米、高17厘米,“墓志底”宽58厘米、高20厘米。“墓志盖”篆文“大明 故南京刑部左侍郎进阶资善大夫致仕阮公墓铭”,墓志铭文经抄写整理发现,竟然是出自当时的清源王朱幼㘧(别号懒云)之手。

图为:墓志铭文

墓主人名叫阮勤,字必成。祖籍是安南(今越南)多翼。明永乐三年(1405),阮勤的父亲阮河率人投靠到明军总指挥张辅门下做了向导,协助朝廷平叛安南。平叛成功后,他被朝廷封为安南云屯县典史。宣德初,安南人黎利又起兵造反,阮河预感到黎利即将复国,于是便拖家带口离开安南来到京师北京,明宣宗朱瞻基念其诚心,便改封他为山西潞州长子县典史,阮勤因此享受父亲(阮河)的余荫入户长子。

阮勤于景泰元年(1450)在顺天府乡试中考中举人,在景泰二年(1451)朝廷的会试中考中贡士,景泰五年(1454)在殿试中三甲第80名,赐“同进士出身”,景泰六年(1455)任南京大理寺左评事(正七品)。天顺元年(1457)因继母万氏去世,阮勤把父亲、母亲吴氏、继母万氏合葬在长子西南之原(孟家庄附近),并守孝三年。天顺三年(1459),阮勤担任大理寺右评事,天顺五年(1461)被朝廷恩封为典史,天顺六年(1462)升任南京大理寺右寺副(从六品),天顺七年(1463)提拔到浙江台州府任知府(正四品),成化八年(1472)升任浙江右布政使(从三品),成化十四年(1478)转任浙江左布政使(正三品),成化十六年(1480)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正三品),同时,朝廷还追封他的祖父、父亲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追封他的祖母、母亲为“淑人”。成化二十年(1484)至弘治二年(1489)五年间,阮勤先后担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南京刑部左侍郎(从二品)。弘治三年(1490),阮勤升至正二品,晋升为资善大夫,弘治五年(1492),又晋升散官一阶。弘治十四年(1501)三月三十日凌晨,阮勤毙于正寝,享年七十七岁。弘治十四年(1501)六月十八日葬于他父亲坟茔的右侧。原配夫人是沈阳卫指挥周叔霖的女儿,被封为“淑人”。长子阮寿,甲午年考中省乡试,妻子是宋佥事的侄女。次子阮富,太学生,妻子是曹州州判吴璿的女儿。孙子中的阮忠(阮寿的儿子)不幸早逝,曾被补选为廪膳生,他的妻子是宿州州判王玫之女。曾孙辈有一人。

阮勤生前,潞州知州马暾经常得到他的教诲,为感恩阮勤,马暾便为清源王朱幼㘧提供了阮勤家族情况及其本人的生平经历,并请求朱幼㘧为阮勤写一篇墓志。朱幼㘧出于文友交往之情义,为阮勤撰写了这篇墓志铭文。

图为:墓志铭文

墓志高度概括了阮勤家族情况及其本人的生平经历。分四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了阮氏家族将户籍从安南迁移长子的原因;二是讲清了阮勤的家族成员情况,包括其父阮河、其母吴氏及继母万氏以及其儿子儿媳等人的情况;三是叙述了阮勤一生经历以及所取得政绩;四是表达了作者对阮勤的哀悼及赞美之情。

身份高贵的王爷能为大臣写墓志铭,必有渊源。让我们先看看这位清源王朱幼㘧的来历。从墓志中可知,清源王来源于宗室沈王府,也就是说清源王是沈王府中的一支,那沈王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明朝第一代沈王叫朱模,是朱元璋的庶二十一子,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四月封为“沈王”,封地是沈阳,级别是亲王,当时因年幼没有去封地。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他以藩王的身份发动靖难之役。从此之后,各位藩王不再戍边,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从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子守国门。永乐六年(1408),朝廷改封朱模到山西潞州,封号、级别不变,仍称沈王。王府就选在唐、宋节度使府邸的旧址上。宣德六年(1431),41岁的第一代沈王朱模去世,谥号为“简”,史称“沈简王”。同年,他的长子武乡王朱佶焞继承王位,就是第二代“沈王”。第二代“沈王”朱佶焞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嫡长子(世子)朱幼㙾(xie),嫡三子清源王朱幼㘧(xu),嫡四子辽山王朱幼墏(qiang),嫡六子内丘王朱幼土寅(yin),嫡七子广宗王朱幼土木,嫡八子唐山王朱幼墧(qiao),嫡十子永年王朱幼塨(gong)。从上可知,写墓志的清源王朱幼㘧就是第二代沈王朱佶焞的嫡三子,他的封号是清源王,级别是郡王,比亲王要低,他的封地是清源,也就是现在的清徐县。

那为何身份高贵的王爷,会屈尊给大臣写墓志铭呢?原来和当时的制度有关。明朝籓王政策概括就是:“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咱们一条一条来分析:第一是分封而不赐土。就是分封爵位却不赏赐土地。第二是列爵而不临民。就是享有爵位却不能管理百姓。第三是食禄而不治事。是各个王爷可以不工作就挣国家工资,并且每个王爷的工资还高得吓人,他们的年工资至少在万石(米)以上,是明朝最高级官员的十几倍以上,而这还不包括皇帝给的大量赏赐。第四是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各个王爷不但不用到各级衙门里上班,还不允许从事士、农、工、商等职业,也就是不能与民争利。第五是能世袭罔替。各个王爷的爵位、名号、待遇等,儿孙可以世袭罔替。

《潞安府志》中关于朱幼㘧的记载是:知识渊博、著作颇丰、擅长七律。作品有:《饮河集》25卷、《饮河续集》8卷、《家训》《咏史》等,在《潞安府志》中还保留了他的部分诗作。如:《百谷咏题》“遥临百谷访瞿昙,直到云边始驻骖。照眼岩花非苍葡,湿衣空翠是烟岚。僧因无姓常呼字,客惯逃禅懒结庵。点检昔年墙上句,都成磨灭十二三。”

酷爱文学的朱幼㘧与当时的潞州知州马暾是“斯文之交”,马暾主持编纂的《潞州志》中收录了朱幼㘧的部分诗作。马暾,江苏彭城(今徐州)人,明成化七年(1471)进士,弘治三年(1490)任潞州知州,在任9年,政绩卓著。他性刚守法,才具明敏,为官清廉。在任期间,奖励生产,兴办教育,访得名宦14人、乡贤10人,为潞州黎民百姓树立了榜样。他还重视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在任内重修了上党门钟、鼓二楼,德风亭等古建筑。纵观马暾在潞州的为官经历,和阮勤在浙江台州府做知府时的做法是何其相似啊!所以在墓志中有了“潞州知州马暾恒承公之教,故治政得古良吏体,皆公之力也。”这样的记载。

所以,清源王朱幼㘧在好友马暾请求下,为阮勤写下了这篇墓志铭,但他没有署自己的真名,而是用了自己的名字之外的别号:懒云,这无疑是体现了他放下了自己尊贵的王爷身份,以文友的身份来完成了这件事情。(牛振洲、王帅)

原标题:大明王爷撰写的墓志铭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程田青受邀赴山西财经大学开展主题讲座
· 《熨斗台》流转千秋味不衰
· 贾秉粟:名副其实的“巨商”义士
· 冯奉世:西汉时期功著西陲的将领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人物
大明王爷撰写的墓志铭

长子县文庙内保存有一套完整的青石墓志(一套即指“墓志盖”“墓志底”两件俱全)。“墓志盖”宽58厘米、高17厘米,“墓志底”宽58厘米、高20厘米。“墓志盖”篆文“大明 故南京刑部左侍郎进阶资善大夫致仕阮公墓铭”,墓志铭文经抄写整理发现,竟然是出自当时的清源王朱幼㘧(别号懒云)之手。

图为:墓志铭文

墓主人名叫阮勤,字必成。祖籍是安南(今越南)多翼。明永乐三年(1405),阮勤的父亲阮河率人投靠到明军总指挥张辅门下做了向导,协助朝廷平叛安南。平叛成功后,他被朝廷封为安南云屯县典史。宣德初,安南人黎利又起兵造反,阮河预感到黎利即将复国,于是便拖家带口离开安南来到京师北京,明宣宗朱瞻基念其诚心,便改封他为山西潞州长子县典史,阮勤因此享受父亲(阮河)的余荫入户长子。

阮勤于景泰元年(1450)在顺天府乡试中考中举人,在景泰二年(1451)朝廷的会试中考中贡士,景泰五年(1454)在殿试中三甲第80名,赐“同进士出身”,景泰六年(1455)任南京大理寺左评事(正七品)。天顺元年(1457)因继母万氏去世,阮勤把父亲、母亲吴氏、继母万氏合葬在长子西南之原(孟家庄附近),并守孝三年。天顺三年(1459),阮勤担任大理寺右评事,天顺五年(1461)被朝廷恩封为典史,天顺六年(1462)升任南京大理寺右寺副(从六品),天顺七年(1463)提拔到浙江台州府任知府(正四品),成化八年(1472)升任浙江右布政使(从三品),成化十四年(1478)转任浙江左布政使(正三品),成化十六年(1480)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正三品),同时,朝廷还追封他的祖父、父亲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追封他的祖母、母亲为“淑人”。成化二十年(1484)至弘治二年(1489)五年间,阮勤先后担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南京刑部左侍郎(从二品)。弘治三年(1490),阮勤升至正二品,晋升为资善大夫,弘治五年(1492),又晋升散官一阶。弘治十四年(1501)三月三十日凌晨,阮勤毙于正寝,享年七十七岁。弘治十四年(1501)六月十八日葬于他父亲坟茔的右侧。原配夫人是沈阳卫指挥周叔霖的女儿,被封为“淑人”。长子阮寿,甲午年考中省乡试,妻子是宋佥事的侄女。次子阮富,太学生,妻子是曹州州判吴璿的女儿。孙子中的阮忠(阮寿的儿子)不幸早逝,曾被补选为廪膳生,他的妻子是宿州州判王玫之女。曾孙辈有一人。

阮勤生前,潞州知州马暾经常得到他的教诲,为感恩阮勤,马暾便为清源王朱幼㘧提供了阮勤家族情况及其本人的生平经历,并请求朱幼㘧为阮勤写一篇墓志。朱幼㘧出于文友交往之情义,为阮勤撰写了这篇墓志铭文。

图为:墓志铭文

墓志高度概括了阮勤家族情况及其本人的生平经历。分四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了阮氏家族将户籍从安南迁移长子的原因;二是讲清了阮勤的家族成员情况,包括其父阮河、其母吴氏及继母万氏以及其儿子儿媳等人的情况;三是叙述了阮勤一生经历以及所取得政绩;四是表达了作者对阮勤的哀悼及赞美之情。

身份高贵的王爷能为大臣写墓志铭,必有渊源。让我们先看看这位清源王朱幼㘧的来历。从墓志中可知,清源王来源于宗室沈王府,也就是说清源王是沈王府中的一支,那沈王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明朝第一代沈王叫朱模,是朱元璋的庶二十一子,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四月封为“沈王”,封地是沈阳,级别是亲王,当时因年幼没有去封地。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他以藩王的身份发动靖难之役。从此之后,各位藩王不再戍边,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从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子守国门。永乐六年(1408),朝廷改封朱模到山西潞州,封号、级别不变,仍称沈王。王府就选在唐、宋节度使府邸的旧址上。宣德六年(1431),41岁的第一代沈王朱模去世,谥号为“简”,史称“沈简王”。同年,他的长子武乡王朱佶焞继承王位,就是第二代“沈王”。第二代“沈王”朱佶焞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嫡长子(世子)朱幼㙾(xie),嫡三子清源王朱幼㘧(xu),嫡四子辽山王朱幼墏(qiang),嫡六子内丘王朱幼土寅(yin),嫡七子广宗王朱幼土木,嫡八子唐山王朱幼墧(qiao),嫡十子永年王朱幼塨(gong)。从上可知,写墓志的清源王朱幼㘧就是第二代沈王朱佶焞的嫡三子,他的封号是清源王,级别是郡王,比亲王要低,他的封地是清源,也就是现在的清徐县。

那为何身份高贵的王爷,会屈尊给大臣写墓志铭呢?原来和当时的制度有关。明朝籓王政策概括就是:“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咱们一条一条来分析:第一是分封而不赐土。就是分封爵位却不赏赐土地。第二是列爵而不临民。就是享有爵位却不能管理百姓。第三是食禄而不治事。是各个王爷可以不工作就挣国家工资,并且每个王爷的工资还高得吓人,他们的年工资至少在万石(米)以上,是明朝最高级官员的十几倍以上,而这还不包括皇帝给的大量赏赐。第四是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各个王爷不但不用到各级衙门里上班,还不允许从事士、农、工、商等职业,也就是不能与民争利。第五是能世袭罔替。各个王爷的爵位、名号、待遇等,儿孙可以世袭罔替。

《潞安府志》中关于朱幼㘧的记载是:知识渊博、著作颇丰、擅长七律。作品有:《饮河集》25卷、《饮河续集》8卷、《家训》《咏史》等,在《潞安府志》中还保留了他的部分诗作。如:《百谷咏题》“遥临百谷访瞿昙,直到云边始驻骖。照眼岩花非苍葡,湿衣空翠是烟岚。僧因无姓常呼字,客惯逃禅懒结庵。点检昔年墙上句,都成磨灭十二三。”

酷爱文学的朱幼㘧与当时的潞州知州马暾是“斯文之交”,马暾主持编纂的《潞州志》中收录了朱幼㘧的部分诗作。马暾,江苏彭城(今徐州)人,明成化七年(1471)进士,弘治三年(1490)任潞州知州,在任9年,政绩卓著。他性刚守法,才具明敏,为官清廉。在任期间,奖励生产,兴办教育,访得名宦14人、乡贤10人,为潞州黎民百姓树立了榜样。他还重视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在任内重修了上党门钟、鼓二楼,德风亭等古建筑。纵观马暾在潞州的为官经历,和阮勤在浙江台州府做知府时的做法是何其相似啊!所以在墓志中有了“潞州知州马暾恒承公之教,故治政得古良吏体,皆公之力也。”这样的记载。

所以,清源王朱幼㘧在好友马暾请求下,为阮勤写下了这篇墓志铭,但他没有署自己的真名,而是用了自己的名字之外的别号:懒云,这无疑是体现了他放下了自己尊贵的王爷身份,以文友的身份来完成了这件事情。(牛振洲、王帅)

原标题:大明王爷撰写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