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下清河村“田头市场”让农户掌握话语权
发布时间: 2023-10-20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金秋硕果满枝头。

在沁县故县镇下清河村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张效云正带着党员干部和村民们一起移栽西葫芦苗。“‘田头市场’建起来后,村民们有了议价权、话语权,收入高了,干劲更足了。前些天,西红柿拉秧,乡亲们就忙着整地、旋地、施肥,还安装了滴灌设备。瞧!这西葫芦苗也快移栽完了。”

张效云嘴里的“田头市场”,建在下清河村田间村口,一头连着种植户,一头连着经销商,帮助村里的蔬菜种植户就近实现“运得出、存得住、卖得掉、赚得到”。通过“田头市场”,种植户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消费者需求,知道该种什么,什么菜好卖。按需种菜、择时卖菜,蔬菜卖出了好价钱。

说起建“田头市场”的初衷,下清河村设施蔬菜经纪人董龙说:“蔬菜卖不卖,种植户说了算;可卖得好不好,村民们的话语权并不高。想在市场上有话语权,就得进到市场、了解市场。‘田头市场’给咱打开了这扇门。”

原来,近几年,下清河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打造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现已拥有55座设施蔬菜大棚。乡亲们种植的西葫芦、西红柿等,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太原、石家庄等地。

“蔬菜的销路不发愁,但是种植户不接触市场,不了解行情,蔬菜卖什么价,由收购商说了算。”董龙说。

通盘考虑到种植户的增收问题,以及设施蔬菜产业渐成规模带来的销售、储存、运输等问题,下清河村决定建设“田头市场”。说干就干,采取“基地+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的经营模式,下清河村把“田头市场”建在田间村口,种植户将蔬菜采摘后运到“田头市场”,进行分拣,分档销售。

“田头市场”建在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里的种植户。

“以前是收购商说了算,如今是自己说了算。来自各地的收购商不仅带来了全国各地的不同需求,而且带来了各地市场的价格信息,让价格变得更透明,菜农不用再吃摸不准行情的亏了。”下清河村种植户王永红说。

“花几分钟到市场转转,就能了解价格和收购标准,不耽误干农活,蔬菜就近卖、价格合理。”种植户吴建红说,“我家从2010年开始种大棚蔬菜,一共有两座大棚。以前,每年每座大棚收入4万元左右。去年,在‘田头市场’一座大棚多收入了1万多元。”

“‘田头市场’不仅方便了种植户,而且满足了收购商住宿、停车的需求,吸引了更多收购商上门。今年还为村集体增收了6万元。”张效云说。

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下清河村在延伸蔬菜种植产业链上“做文章”,打造蔬菜种植、储运、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55座设施蔬菜大棚、1个“田头市场”,成为下清河村百姓增收的“聚宝棚”。(常珍珍、王艳

原标题:沁县故县镇下清河村建设“田头市场”——农民有了话语权 蔬菜卖出好价钱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沁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西汤湖段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 由“路”到“带”!沁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将串景成链
· 沁县册村镇:全力写好“文旅+研学”文章
· 沁县牛寺乡:“电商+旅游”激活乡村振兴“双引擎”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沁县
沁县下清河村“田头市场”让农户掌握话语权

金秋硕果满枝头。

在沁县故县镇下清河村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张效云正带着党员干部和村民们一起移栽西葫芦苗。“‘田头市场’建起来后,村民们有了议价权、话语权,收入高了,干劲更足了。前些天,西红柿拉秧,乡亲们就忙着整地、旋地、施肥,还安装了滴灌设备。瞧!这西葫芦苗也快移栽完了。”

张效云嘴里的“田头市场”,建在下清河村田间村口,一头连着种植户,一头连着经销商,帮助村里的蔬菜种植户就近实现“运得出、存得住、卖得掉、赚得到”。通过“田头市场”,种植户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消费者需求,知道该种什么,什么菜好卖。按需种菜、择时卖菜,蔬菜卖出了好价钱。

说起建“田头市场”的初衷,下清河村设施蔬菜经纪人董龙说:“蔬菜卖不卖,种植户说了算;可卖得好不好,村民们的话语权并不高。想在市场上有话语权,就得进到市场、了解市场。‘田头市场’给咱打开了这扇门。”

原来,近几年,下清河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打造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现已拥有55座设施蔬菜大棚。乡亲们种植的西葫芦、西红柿等,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太原、石家庄等地。

“蔬菜的销路不发愁,但是种植户不接触市场,不了解行情,蔬菜卖什么价,由收购商说了算。”董龙说。

通盘考虑到种植户的增收问题,以及设施蔬菜产业渐成规模带来的销售、储存、运输等问题,下清河村决定建设“田头市场”。说干就干,采取“基地+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的经营模式,下清河村把“田头市场”建在田间村口,种植户将蔬菜采摘后运到“田头市场”,进行分拣,分档销售。

“田头市场”建在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里的种植户。

“以前是收购商说了算,如今是自己说了算。来自各地的收购商不仅带来了全国各地的不同需求,而且带来了各地市场的价格信息,让价格变得更透明,菜农不用再吃摸不准行情的亏了。”下清河村种植户王永红说。

“花几分钟到市场转转,就能了解价格和收购标准,不耽误干农活,蔬菜就近卖、价格合理。”种植户吴建红说,“我家从2010年开始种大棚蔬菜,一共有两座大棚。以前,每年每座大棚收入4万元左右。去年,在‘田头市场’一座大棚多收入了1万多元。”

“‘田头市场’不仅方便了种植户,而且满足了收购商住宿、停车的需求,吸引了更多收购商上门。今年还为村集体增收了6万元。”张效云说。

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下清河村在延伸蔬菜种植产业链上“做文章”,打造蔬菜种植、储运、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55座设施蔬菜大棚、1个“田头市场”,成为下清河村百姓增收的“聚宝棚”。(常珍珍、王艳

原标题:沁县故县镇下清河村建设“田头市场”——农民有了话语权 蔬菜卖出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