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是其最耀眼的符号,也是最深沉的底色。近年来,武乡县人民检察院依托红色资源,围绕乡村兴、生态美、人民富的目标,聚焦英烈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勾勒出“四色图谱”检察新篇章,逐步形成了司法保护“红色方案”。
振兴绿 凝聚美好生活“向心力”
红色文化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价值,发挥红色文化优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故城镇五科村和东良村是武乡县人民检察院的定点帮扶村,两村共有440户,其中贫困户67户。“以前村里的猪栏、茅坑都是屋前屋后的,家禽都养在家里,环境很差。”2017年,扶贫干警第一次走进东良村,回忆起入村初期的样子连连摇头。
两个村四面环山,抗日战争期间,村民依靠大山躲避了日军无数次扫荡。如今,连绵的大山却成了村民致富的最大障碍。作为驻村扶贫干部,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干警任春生意识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修路是关键。
驻村帮扶以来,该院坚持强化“一岗双责”,选配优秀支部委员,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骨干充实到帮扶第一线,第一书记勇挑重担,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清晰思路引领东良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申请和自筹资金214万元,先后完成了通村公路、自然村硬化路,饮水解困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等。利用山地资源生态环境优势,他们大力发展中药材、梅杏、核桃、优种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积极发展养殖畜牧业,并通过小额贷款、就业培训等措施创造增收条件。村里的李大爷通过无息小额贷款拿到3万元,养殖了10头牛,还参与了村集体光伏入股分红;张嫂拿到了残疾人补贴,两个孩子也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和“雨露计划”的支持……
如今,田园风光、秀美乡村成为东良村和五科村最美的底色。晚上,文化礼堂前的小广场就热闹起来,一起拉家常、看孩子玩耍,成了村民们的生活日常。
成长青 增强“护航幼苗”执行力
让革命老区的“花朵”开得更红更艳,是武乡检察人的使命。
李某是武乡县职业高中的在校学生。2020年2月,李某利用假口罩实施诈骗,非法获利3730元。受理案件后,李某稚嫩的脸庞和异于同龄人的谈吐给干警留下深刻印象。检察官第一时间对李某的学习情况、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和监护情况进行了调查。李某从小父母离异,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因为想改善和爷爷的生活,他铤而走险。随后,检察官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综合李某平日的表现和悔罪态度,为其“量身打造”帮教方案,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同时将记录封存,避免对其升学、就业产生不利影响,成功拯救了这名迷途少年。
近年来,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全面落实“一号检察建议”精神,用法治力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起贩卖毒品案件中,一对夫妇被长期羁押,导致两名未成年孩子无人照顾,成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案件办结后,检察官向县民政局发出检察建议,经积极协调,县民政局将两名未成年人纳入“事实无人抚养”民政优抚政策范畴,按照孤儿待遇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救助金直至成年。在此基础上,武乡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延伸工作触角,专程赶赴平遥监狱、晋城监狱,通过驻监检察室协调,征求孩子父亲意见后,在县民政局和当地村委见证下,签订了《变更监护权协议书》,孩子们的受监护权在司法助力下实现变更,救助金顺利发放,让“困境儿童”养有所依,养有所靠。
检察蓝 焕发红色精神“内动力”
红色血脉不仅存于抗日战争时期那些英名在册的烈士,更存于武乡不同时期的建设者,红色血脉流淌在每个人身上,焕发出最持久深沉的内在力量,这是武乡儿女薪火相传的赤子情怀。
抗日战争时期,数十万将士在武乡战斗、生活,数千名八路军战士长眠于此。受当时战争条件限制,很多战士牺牲后就地掩埋,不少烈士墓就此零散分布于各地,墓碑缺损、杂草丛生。近年来,武乡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将散葬烈士迁葬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实事”中一项最大的民心工程。为了让英烈顺利“归队”,检察官走遍武乡大大小小的村庄,积极与英烈亲属沟通,与村委协商,妥善处理迁葬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设立公益诉讼英烈保护点,并制发了《关于英雄烈士保护、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的协作意见》。经多方努力,最终在2022年清明节前夕将散落各处的57名零散烈士墓集中安葬在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
与此同时,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职责,扎实做好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烈士塑像、纪念碑亭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工作,对英烈设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改,不断提升红色资源保护法治化水平。
党建红 提升“铸魂工程”凝聚力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将党建工作和检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革命力量中寻找切入点,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事事围绕党建,形成同心同向、步调一致的工作合力。
今年清明节前夕,该院组织干警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用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砥砺检察初心、守护红色热土”的坚定决心。
工作中,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通过示范领学、活动促学、个人自学、集体研学、网络助学“五学”模式推进“党建+人才”建设,依托主题读书会、专题分享会“微党课”“微座谈”等活动,将学习、教育、关怀、管理融于一体,引导检察干警站在政治和大局高度思考和推进业务工作。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该院积极组建“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办案团队,实行传帮带动态培养制度,定期开展检委会例会学习、典型案例研讨、案卷评查等活动,不断促进干警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双提升,凝聚正能量,提升精气神。
该院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服务民营企业”、落实“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沉浸式”活动进行红色革命和传统教育。该院开展了入党宣誓,举办了道德讲堂,开展了志愿者便民服务、党员到社区报到等活动,被省精神文明委员会评为“山西省文明单位”,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奖”,被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确定为全市首批“双示范”基层理论宣讲联系示范点,被中共武乡县委评为“红旗党支部”。
“四色图谱”已绘就。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将不忘初心,深扎红色热土,深耕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成为干事创业的检察密码。(杨瑾)
原标题:“四色画笔”绘就革命老区“红色方案” 武乡县人民检察院依托红色资源筑牢司法保护屏障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武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是其最耀眼的符号,也是最深沉的底色。近年来,武乡县人民检察院依托红色资源,围绕乡村兴、生态美、人民富的目标,聚焦英烈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勾勒出“四色图谱”检察新篇章,逐步形成了司法保护“红色方案”。
振兴绿 凝聚美好生活“向心力”
红色文化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价值,发挥红色文化优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故城镇五科村和东良村是武乡县人民检察院的定点帮扶村,两村共有440户,其中贫困户67户。“以前村里的猪栏、茅坑都是屋前屋后的,家禽都养在家里,环境很差。”2017年,扶贫干警第一次走进东良村,回忆起入村初期的样子连连摇头。
两个村四面环山,抗日战争期间,村民依靠大山躲避了日军无数次扫荡。如今,连绵的大山却成了村民致富的最大障碍。作为驻村扶贫干部,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干警任春生意识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修路是关键。
驻村帮扶以来,该院坚持强化“一岗双责”,选配优秀支部委员,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骨干充实到帮扶第一线,第一书记勇挑重担,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清晰思路引领东良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申请和自筹资金214万元,先后完成了通村公路、自然村硬化路,饮水解困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等。利用山地资源生态环境优势,他们大力发展中药材、梅杏、核桃、优种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积极发展养殖畜牧业,并通过小额贷款、就业培训等措施创造增收条件。村里的李大爷通过无息小额贷款拿到3万元,养殖了10头牛,还参与了村集体光伏入股分红;张嫂拿到了残疾人补贴,两个孩子也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和“雨露计划”的支持……
如今,田园风光、秀美乡村成为东良村和五科村最美的底色。晚上,文化礼堂前的小广场就热闹起来,一起拉家常、看孩子玩耍,成了村民们的生活日常。
成长青 增强“护航幼苗”执行力
让革命老区的“花朵”开得更红更艳,是武乡检察人的使命。
李某是武乡县职业高中的在校学生。2020年2月,李某利用假口罩实施诈骗,非法获利3730元。受理案件后,李某稚嫩的脸庞和异于同龄人的谈吐给干警留下深刻印象。检察官第一时间对李某的学习情况、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和监护情况进行了调查。李某从小父母离异,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因为想改善和爷爷的生活,他铤而走险。随后,检察官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综合李某平日的表现和悔罪态度,为其“量身打造”帮教方案,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同时将记录封存,避免对其升学、就业产生不利影响,成功拯救了这名迷途少年。
近年来,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全面落实“一号检察建议”精神,用法治力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起贩卖毒品案件中,一对夫妇被长期羁押,导致两名未成年孩子无人照顾,成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案件办结后,检察官向县民政局发出检察建议,经积极协调,县民政局将两名未成年人纳入“事实无人抚养”民政优抚政策范畴,按照孤儿待遇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救助金直至成年。在此基础上,武乡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延伸工作触角,专程赶赴平遥监狱、晋城监狱,通过驻监检察室协调,征求孩子父亲意见后,在县民政局和当地村委见证下,签订了《变更监护权协议书》,孩子们的受监护权在司法助力下实现变更,救助金顺利发放,让“困境儿童”养有所依,养有所靠。
检察蓝 焕发红色精神“内动力”
红色血脉不仅存于抗日战争时期那些英名在册的烈士,更存于武乡不同时期的建设者,红色血脉流淌在每个人身上,焕发出最持久深沉的内在力量,这是武乡儿女薪火相传的赤子情怀。
抗日战争时期,数十万将士在武乡战斗、生活,数千名八路军战士长眠于此。受当时战争条件限制,很多战士牺牲后就地掩埋,不少烈士墓就此零散分布于各地,墓碑缺损、杂草丛生。近年来,武乡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将散葬烈士迁葬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实事”中一项最大的民心工程。为了让英烈顺利“归队”,检察官走遍武乡大大小小的村庄,积极与英烈亲属沟通,与村委协商,妥善处理迁葬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设立公益诉讼英烈保护点,并制发了《关于英雄烈士保护、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的协作意见》。经多方努力,最终在2022年清明节前夕将散落各处的57名零散烈士墓集中安葬在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
与此同时,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职责,扎实做好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烈士塑像、纪念碑亭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工作,对英烈设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改,不断提升红色资源保护法治化水平。
党建红 提升“铸魂工程”凝聚力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将党建工作和检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革命力量中寻找切入点,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事事围绕党建,形成同心同向、步调一致的工作合力。
今年清明节前夕,该院组织干警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用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砥砺检察初心、守护红色热土”的坚定决心。
工作中,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通过示范领学、活动促学、个人自学、集体研学、网络助学“五学”模式推进“党建+人才”建设,依托主题读书会、专题分享会“微党课”“微座谈”等活动,将学习、教育、关怀、管理融于一体,引导检察干警站在政治和大局高度思考和推进业务工作。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该院积极组建“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办案团队,实行传帮带动态培养制度,定期开展检委会例会学习、典型案例研讨、案卷评查等活动,不断促进干警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双提升,凝聚正能量,提升精气神。
该院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服务民营企业”、落实“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沉浸式”活动进行红色革命和传统教育。该院开展了入党宣誓,举办了道德讲堂,开展了志愿者便民服务、党员到社区报到等活动,被省精神文明委员会评为“山西省文明单位”,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奖”,被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确定为全市首批“双示范”基层理论宣讲联系示范点,被中共武乡县委评为“红旗党支部”。
“四色图谱”已绘就。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将不忘初心,深扎红色热土,深耕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成为干事创业的检察密码。(杨瑾)
原标题:“四色画笔”绘就革命老区“红色方案” 武乡县人民检察院依托红色资源筑牢司法保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