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江洋:“我愿用一生来致敬长征,宣讲长征精神。”
发布时间: 2023-09-12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2023年9月9日,长征文化、红色文化和国防文化学者葛江洋应邀来到上党文化大讲堂“名家讲坛”,以《你所不知道的长征》为题进行了3个小时的爱国主义和长征文化讲座。

这位沈阳军区某部政治部原主任、退役大校从2016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近1000场有关长征文化、长征精神的宣讲,被人们誉为“新长征路上的播火者”。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葛江洋走在长征精神的宣讲路上?他又以怎样的角度,解读出一个普通人眼中的别样长征?宣讲结束后,葛江洋接受了记者专访。

读懂父辈,重走长征路

记者(以下简称记):葛老师您好,欢迎来到长治。非常感谢您刚才3个多小时的激情宣讲,台下观众深受感染。大家都很想了解,您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开始研究长征并宣讲长征精神?

葛江洋(以下简称葛):谢谢。这一切还得从我的父亲说起。我是在东北出生、东北长大的江西于都籍红军后代,1976年参军入伍。我的父亲葛接调1928年参加红军赤卫队,1929年3月参加长汀战斗,在攻城时负重伤,为“汀州五勇士”之一。1934年,父亲随中央纵队从于都河集结出发,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他的武器就是一台德国产的“飞人牌”手摇缝纫机,他背着这台缝纫机走过了雪山草地,胜利到达陕北。解放东北时,父亲成为第一批挺进东北的军队干部,后一直在东北军区做军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定居沈阳,并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但是那时我对父亲的革命生涯了解并不深入,父亲也从不在我面前宣扬自己。2003年,在我服役的第27年,晋升为解放军大校军衔。父亲也是军龄27年时被授予大校军衔。当我把自己佩戴大校军衔的照片与父亲被授衔时的照片放到一起时,内心充满激动,一家两代大校,两个27年,是何等的荣光?

可我又深深地感到不安。父亲的27年是从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而我的27年则是和平之旅,没负过伤、没流过血,我怎么敢得意、自豪和炫耀?2005年,不顾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反对,我主动提出转业申请,选择了自主择业,成为沈阳军区当年唯一一位“弃官为民”的师职军官。因为我想在有生之年读懂父亲,学习和研究父辈,踏上长征路,研究长征精神。

记:踏着父辈的足迹走上长征路,一定也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吧?

葛:你说的很对,这条路不容易。但是如果没有找到一个联结点,我们这一代人与父辈的联系就断裂了,也是这种使命感迫使我加快脚步,不断前行。我用这样一种方式去体味父辈的伟大和艰辛,用不一样的方式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让长征精神激励更多的人。

给听众呈现一个更加立体的长征

记:从2005年至今,为了研究长征和长征文化,您都做了哪些工作?

葛:可以说,离开部队后“长征”就成了我生活的全部。10多年来,我先后6次重访长征路,十几次登上井冈山,收集整理了几百本党史、军史方面的书籍和史料,撰写了大量关于长征的论文、随笔和讲义,先后在《党史纵横》《解放军报》《作家文摘》《辽海散文》等报刊上发表。如果你到我家里,就能看到两个卧室全部改成了“长征文化”资料室,各种有关长征的剪报和资料等琳琅满目,电脑里还储存了大量文字、影像等资料。十几年来,我也在不断回忆着父亲生前断断续续的讲述,将之整理,集结成文。每次回望都是一次心灵的涤荡,更让我感到长征之伟大,长征精神之伟大,心底除了敬畏,更多的是一种使命,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记:您将宣讲主题定为《你所不知道的长征》,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角度?

葛:长征两万五千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这些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而我在研究长征的路上,通过走访、阅读、调查、了解到了很多不为大家所知的故事,非常感人。这些故事同时值得书写和歌颂,同样也是我们了解长征的窗口。

2016年,我以《你所不知道的长征》为题在大连经济开发区进行了首次宣讲,没想到3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有位大连财经学院学生会的学生,听完之后就到台上来找我,邀请我到他们学校上一课,这意外的收获让我心潮涌动,我也更加坚定了用自己的角度宣讲长征,给大家呈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更加令人感动的长征。

记:今天,您将《你所不知道的长征》这个题目前加了“心胜”这两个字?它有着怎样的意义?

葛:80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完成了一件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几年前,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完成了一部巨著《心胜》,这本书的封面书写着:心胜则兴,心败则衰。我们学习和重温长征精神,就是要把握“心胜”这条主线,将长征精神转化成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也是我将“心胜”二字加到标题前的初衷。

这片土地始终奏响着民族最强音

记:从2016年至今,您已经在全国进行了近1000次宣讲,您认为宣讲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葛:就比如今天的现场,3个多小时没有人离席。整个宣讲过程,无论孩子还是老人都非常专注,现场还有一位耄耋老人早早来到现场,他们渴求的眼神让我震撼和感动。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样需要主流思想的引领,让长征精神在一次次宣讲中流淌,流进广大干部群众的脑海,流进广大青少年的血脉,这就是宣讲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记:这3个小时的宣讲中,您一直站立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您对自己的要求。

葛:是的,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父辈和长征精神的礼敬。为了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我愿用一生来致敬长征,宣讲长征精神。

记:长治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您今天来到这样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宣扬长征精神是不是感到更有意义?

葛:我感到非常荣幸。在中国历史的坐标系中,太行山永远是一座高耸的丰碑。从八路军挺进太行山,到百万雄师出太行;从全民族抗战,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长治这片土地上始终奏响着民族的最强音。今天的长治,一派生机勃勃。长治人民走在奋进的新长征之路上,播种着新希望,创造着新成就,这种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对长征精神的最高礼赞,是对长征文化、长征精神的最好传承。(杨亚娟、牛红岩

原标题:新长征路上的“播火者”——访长征文化、红色文化和国防文化学者葛江洋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上党文化大讲堂:葛江洋讲述《你所不知道的长征》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葛江洋:“我愿用一生来致敬长征,宣讲长征精神。”

2023年9月9日,长征文化、红色文化和国防文化学者葛江洋应邀来到上党文化大讲堂“名家讲坛”,以《你所不知道的长征》为题进行了3个小时的爱国主义和长征文化讲座。

这位沈阳军区某部政治部原主任、退役大校从2016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近1000场有关长征文化、长征精神的宣讲,被人们誉为“新长征路上的播火者”。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葛江洋走在长征精神的宣讲路上?他又以怎样的角度,解读出一个普通人眼中的别样长征?宣讲结束后,葛江洋接受了记者专访。

读懂父辈,重走长征路

记者(以下简称记):葛老师您好,欢迎来到长治。非常感谢您刚才3个多小时的激情宣讲,台下观众深受感染。大家都很想了解,您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开始研究长征并宣讲长征精神?

葛江洋(以下简称葛):谢谢。这一切还得从我的父亲说起。我是在东北出生、东北长大的江西于都籍红军后代,1976年参军入伍。我的父亲葛接调1928年参加红军赤卫队,1929年3月参加长汀战斗,在攻城时负重伤,为“汀州五勇士”之一。1934年,父亲随中央纵队从于都河集结出发,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他的武器就是一台德国产的“飞人牌”手摇缝纫机,他背着这台缝纫机走过了雪山草地,胜利到达陕北。解放东北时,父亲成为第一批挺进东北的军队干部,后一直在东北军区做军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定居沈阳,并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但是那时我对父亲的革命生涯了解并不深入,父亲也从不在我面前宣扬自己。2003年,在我服役的第27年,晋升为解放军大校军衔。父亲也是军龄27年时被授予大校军衔。当我把自己佩戴大校军衔的照片与父亲被授衔时的照片放到一起时,内心充满激动,一家两代大校,两个27年,是何等的荣光?

可我又深深地感到不安。父亲的27年是从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而我的27年则是和平之旅,没负过伤、没流过血,我怎么敢得意、自豪和炫耀?2005年,不顾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反对,我主动提出转业申请,选择了自主择业,成为沈阳军区当年唯一一位“弃官为民”的师职军官。因为我想在有生之年读懂父亲,学习和研究父辈,踏上长征路,研究长征精神。

记:踏着父辈的足迹走上长征路,一定也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吧?

葛:你说的很对,这条路不容易。但是如果没有找到一个联结点,我们这一代人与父辈的联系就断裂了,也是这种使命感迫使我加快脚步,不断前行。我用这样一种方式去体味父辈的伟大和艰辛,用不一样的方式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让长征精神激励更多的人。

给听众呈现一个更加立体的长征

记:从2005年至今,为了研究长征和长征文化,您都做了哪些工作?

葛:可以说,离开部队后“长征”就成了我生活的全部。10多年来,我先后6次重访长征路,十几次登上井冈山,收集整理了几百本党史、军史方面的书籍和史料,撰写了大量关于长征的论文、随笔和讲义,先后在《党史纵横》《解放军报》《作家文摘》《辽海散文》等报刊上发表。如果你到我家里,就能看到两个卧室全部改成了“长征文化”资料室,各种有关长征的剪报和资料等琳琅满目,电脑里还储存了大量文字、影像等资料。十几年来,我也在不断回忆着父亲生前断断续续的讲述,将之整理,集结成文。每次回望都是一次心灵的涤荡,更让我感到长征之伟大,长征精神之伟大,心底除了敬畏,更多的是一种使命,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记:您将宣讲主题定为《你所不知道的长征》,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角度?

葛:长征两万五千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这些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而我在研究长征的路上,通过走访、阅读、调查、了解到了很多不为大家所知的故事,非常感人。这些故事同时值得书写和歌颂,同样也是我们了解长征的窗口。

2016年,我以《你所不知道的长征》为题在大连经济开发区进行了首次宣讲,没想到3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有位大连财经学院学生会的学生,听完之后就到台上来找我,邀请我到他们学校上一课,这意外的收获让我心潮涌动,我也更加坚定了用自己的角度宣讲长征,给大家呈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更加令人感动的长征。

记:今天,您将《你所不知道的长征》这个题目前加了“心胜”这两个字?它有着怎样的意义?

葛:80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完成了一件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几年前,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完成了一部巨著《心胜》,这本书的封面书写着:心胜则兴,心败则衰。我们学习和重温长征精神,就是要把握“心胜”这条主线,将长征精神转化成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也是我将“心胜”二字加到标题前的初衷。

这片土地始终奏响着民族最强音

记:从2016年至今,您已经在全国进行了近1000次宣讲,您认为宣讲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葛:就比如今天的现场,3个多小时没有人离席。整个宣讲过程,无论孩子还是老人都非常专注,现场还有一位耄耋老人早早来到现场,他们渴求的眼神让我震撼和感动。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样需要主流思想的引领,让长征精神在一次次宣讲中流淌,流进广大干部群众的脑海,流进广大青少年的血脉,这就是宣讲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记:这3个小时的宣讲中,您一直站立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您对自己的要求。

葛:是的,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父辈和长征精神的礼敬。为了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我愿用一生来致敬长征,宣讲长征精神。

记:长治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您今天来到这样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宣扬长征精神是不是感到更有意义?

葛:我感到非常荣幸。在中国历史的坐标系中,太行山永远是一座高耸的丰碑。从八路军挺进太行山,到百万雄师出太行;从全民族抗战,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长治这片土地上始终奏响着民族的最强音。今天的长治,一派生机勃勃。长治人民走在奋进的新长征之路上,播种着新希望,创造着新成就,这种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对长征精神的最高礼赞,是对长征文化、长征精神的最好传承。(杨亚娟、牛红岩

原标题:新长征路上的“播火者”——访长征文化、红色文化和国防文化学者葛江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