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美景如画;太行老区,胜友如云。
8月12日,为期五天的“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采风活动在漳泽湖畔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著名作家学者齐聚长治、以文会友,用酣畅笔墨为上党大地著锦着绣。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落实省委对长治提出的在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上“干在先做示范”重要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学创作、文化繁荣,长治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担当文化使命。
长治是个好地方,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是“中国神话之乡”,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是“中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是“中国太行风光揽胜处”,也是“中国康养福地”。这里有着文学创作的肥田沃土,千百年来无数名家在这里留下了锦绣篇章,一部部经典文艺作品为长治增添了独特的记忆和文化软实力。
连续五天时间,采风团成员举行了三场专题报告会,并深入长治市潞州区、长子县、壶关县、平顺县、黎城县、武乡县等地,用脚步丈量广袤的上党大地,用心凝望壮美的太行风景,用情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用功描绘跨越发展的长治实践。
图为:采风团在长治市了解城市建设情况
用心行走,体验长治之美
巍巍太行,中国脊梁。
长治,坐拥八百里太行最壮美的一段,雄秀兼具,“上党从来天下脊”享誉古今。
来到素有“八道水”之称的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作家们穿行于大峡谷的奇峡、峻峰、飞瀑间,在山川与河流纵横中感受天地辽远、悠然壮阔,在碧绿与蔚蓝交织中轻轻放慢脚步、放飞心灵。
青山养绿水,绿水绕青山。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著名诗人杨克置身壮美峡谷间,不禁感叹道:“太行山水雄壮与柔美相得益彰,既有北国的壮美,又有南国的风韵,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剑锋千仞,峭壁万丈;雄奇太行,直指苍穹。中国作协原主席团委员、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得者刘兆林惊叹于太行山的壮美,更被“人和科技改变偏远山村命运的力量”所震撼。他说:“景区内游客借助索道、绝壁电梯等科技力量,可轻松地翻山越岭和往返绝壁,畅游太行山水。自然山水与现代时尚相映成趣,地上看、水中游、天上观、云中行的多维立体旅游环线让人惊叹。”
行走太行,最不缺的是石头。它们棱角分明,于粗糙生硬中,展示着独属于自己的生命。这些奇峰怪石犹如一支支画笔,在太行之脊描绘着一幅幅立体画卷,诠释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平顺县石城镇岳家寨村是一座在海拔1000多米的太行山山体断层平台上建造的村庄,村东和村南下临绝壁、奇险峻峭,四周群山环峙、层峦叠嶂,蔚为壮观。这里的一切都由石头筑成,石墙、石顶、石磙、石碾、石桌、石凳,浑然天成。
走进岳家寨,采风团成员在感受石头文化的同时,无不惊叹于老区人民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曾经的这里闭塞贫穷,老百姓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筑村修路,如今却依靠村内独特的民风、民俗发展旅游业,使一个偏远小山村发展成为享誉太行的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静谧与美好。祝愿这个小村子越来越好,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山青水碧,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曲径通幽。长治的山、崖、岭、台各有千秋,泉、潭、瀑、溪各具特色,天然雕琢,秀色天成,可谓是山有千姿、水呈百态、洞藏神奇。
“一踏入长治,便有一种飞翔之感,从太行山水中汲取精气神,精神在飞翔,人也在飞翔。”《红岩》主编、著名书法家刘阳直抒胸臆。
青山着意,碧水多情。雄奇太行带给采风团成员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洗礼。
图为:采风团在平顺县三里湾村“赵树理故居”参观
图为:采风团在长子县法兴寺了解长治古建历史
图为:采风团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
用情感受,挖掘太行之魂
太行山,不仅是自然之山,更是人文之山、精神之山。
黄崖洞,曾是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八路军创办的兵工厂在此诞生,被誉为“人民军工摇篮”。穿行其间,作家们深深沉浸在丰厚的红色底蕴和壮美的自然风光之中。
“探寻黄崖洞,你将穿越时空,领略红色遗址与壮美风光的交融之美。在这里,你可以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聆听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你可以徜徉在太行山的怀抱中,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还可以参观兵工厂车间,了解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勤劳与智慧。在这里啊,根本看不够。”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学者、作家、书法家廖奔不禁发出感叹。
在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纪念馆,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峥嵘岁月,每一处旧址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编辑家、散文家李霄明带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走进了这段历史。“我的父亲曾随朱德总司令在此一同生活、战斗过。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有着我父亲一生难忘的宝贵记忆。”李霄明追随父辈足迹,再次“回家”,心情异常激动。
红色武乡,在抗战的烽火中淬炼成钢,在艰苦的岁月中玉汝于成。坐落在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实的大型革命纪念馆,记录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参观,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份份珍贵史料、一声声深情讲述,把大家的思绪带入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作家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询问有关细节。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走进武乡,作家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同追寻太行精神,砥砺初心使命,在战歌声中重走英雄路。观展结束,廖奔激情写下“巍巍太行 中国脊梁”八个大字。
“每次来长治都怀着一颗崇敬之心。”第三次来到长治的天津市作协副主席龙一发出感叹。而对于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书法家吴克敬来说,长治留给他的印象不只是绿色山水、红色文化,还有着一份大气厚重,“我们要往深处走,把长治厚重的文化讲深讲透。”
在浩繁的历史长河中,长治留下了灿若繁星的神话故事、独一无二的古建瑰宝、特色鲜明的上党文化。这些古老的历史遗存和璀璨文化,如今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辉。
塑像精美、四面悬空、祥云缀绕……置身潞州区观音堂殿内,好似身处天宫仙境。大家在赞叹雕塑技艺之精妙时,也对长治市文物保护工作大加赞赏。“没想到你们把文物保护得这么好,希望今后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文物,并且更好地利用,留住文化根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言近旨远。
驻足长子县仙翁山木化石群落前,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说:“长治的历史遗存和美景太多了,看都看不过来,真是不虚此行。”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神农尝草……长治神话传说之密集、内容之详备,令人惊叹。“长治的看点很多,我最感兴趣的是地面上的古建筑,像法兴寺这样的历史遗存,经历了无数次洗礼仍保存完好,让我对长治人充满了敬意。我最喜欢的长治神话是神农尝百草,这个故事最打动我,长治久安,希望长治永远这样美好。”大连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素素给长治送上美好祝福。
图为: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为读者签名
用功抒写,唱响时代之歌
长治,这片深厚的红色文化土壤,凝结着光辉的历史荣光,也寄托着300多万老区人民让这片土地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的豪情壮志。
老区不老,新风扑面。走进武乡县羊肥小米乡村e站基地,采风团一行实地感受着“一片沃土一片金”的独特魅力。“山西武乡小米咖啡太好喝了,组合独特,味道醇香。”中国作协《中华词赋》主编、著名诗人、书法家石厉在品尝了小米咖啡产品后,当即在微信朋友圈内发布动态为其“代言”。
上党江南意,韵味漳泽湖。走进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作家们在水、园、林、人相融相生的生态美景中,沉浸式拥抱自然,忍不住连连称赞,纷纷拿起手机记录美景。梁晓声感叹:“湿地太美了,在这里做一只鸟也是幸福的。”
一顷碧波添锦绣,生态修复焕新颜。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经过多年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如今已成为植物的宝库和鸟类的天堂。“生态环境太好了,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好有福气。”刘兆林边走边说。石厉更是激情创作,有感而发,即兴写下一首诗歌《漳泽湖列传》。
漳泽湖的生态蝶变是长治市生态建设的点睛之笔,是扬优成势做好做活水文章,依水兴旅、以水兴城,打造城市康养新地标的务实之举。“登临太行之脊、踏足长治大地,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令人赞叹。”廖奔如是说。
长治的山水之秀与人文之蕴相得益彰,生态环境与传统风俗和谐共生,“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转型发展势头强劲,无不让采风团作家们交口称赞。
在行走中发现,在发现中记录,在记录中抵达。在前方鲁艺下北漳村旧址,大家重温“艺术为人民”的真理价值;在平顺县西沟乡三里湾村,采风团成员用心感受赵树理为人民大众而写作的拳拳初心。
“我们走下来,走进太行山,来到长治,‘采气’的同时也汲取丰厚滋养,激发创作灵感。”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要以此次采风活动为契机,根植长治文化沃土,触摸历史人文、山水胜境、精神风貌,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探寻基因密码、激发创作灵感,以更多精品力作为长治增光添彩。
图为:太行龙脊
一路行走,一路欢歌。
有历史、有故事、有文化、有风景、有温度的长治,不断激发着作家们的充沛创作灵感,以生花妙笔立体诠释长治之美、深度记录长治故事、全景展示长治形象。
一路花开,一路芬芳。
泼墨铺宣,运笔为文。以此次采风活动为契机,精彩长治定将以优美华章吸引更多人驻留,探寻神话之密、研考精美古建、感悟红色基因、领略壮美太行,在绿水青山中清心养肺,享受文旅康养好时光。(冯波、郜盼、李宁、张国平、张海、田雨)
原标题:行走壮美太行 抒写时代华章——“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长治采风活动综述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初秋时节,美景如画;太行老区,胜友如云。
8月12日,为期五天的“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采风活动在漳泽湖畔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著名作家学者齐聚长治、以文会友,用酣畅笔墨为上党大地著锦着绣。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落实省委对长治提出的在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上“干在先做示范”重要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学创作、文化繁荣,长治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担当文化使命。
长治是个好地方,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是“中国神话之乡”,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是“中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是“中国太行风光揽胜处”,也是“中国康养福地”。这里有着文学创作的肥田沃土,千百年来无数名家在这里留下了锦绣篇章,一部部经典文艺作品为长治增添了独特的记忆和文化软实力。
连续五天时间,采风团成员举行了三场专题报告会,并深入长治市潞州区、长子县、壶关县、平顺县、黎城县、武乡县等地,用脚步丈量广袤的上党大地,用心凝望壮美的太行风景,用情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用功描绘跨越发展的长治实践。
图为:采风团在长治市了解城市建设情况
用心行走,体验长治之美
巍巍太行,中国脊梁。
长治,坐拥八百里太行最壮美的一段,雄秀兼具,“上党从来天下脊”享誉古今。
来到素有“八道水”之称的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作家们穿行于大峡谷的奇峡、峻峰、飞瀑间,在山川与河流纵横中感受天地辽远、悠然壮阔,在碧绿与蔚蓝交织中轻轻放慢脚步、放飞心灵。
青山养绿水,绿水绕青山。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著名诗人杨克置身壮美峡谷间,不禁感叹道:“太行山水雄壮与柔美相得益彰,既有北国的壮美,又有南国的风韵,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剑锋千仞,峭壁万丈;雄奇太行,直指苍穹。中国作协原主席团委员、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得者刘兆林惊叹于太行山的壮美,更被“人和科技改变偏远山村命运的力量”所震撼。他说:“景区内游客借助索道、绝壁电梯等科技力量,可轻松地翻山越岭和往返绝壁,畅游太行山水。自然山水与现代时尚相映成趣,地上看、水中游、天上观、云中行的多维立体旅游环线让人惊叹。”
行走太行,最不缺的是石头。它们棱角分明,于粗糙生硬中,展示着独属于自己的生命。这些奇峰怪石犹如一支支画笔,在太行之脊描绘着一幅幅立体画卷,诠释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平顺县石城镇岳家寨村是一座在海拔1000多米的太行山山体断层平台上建造的村庄,村东和村南下临绝壁、奇险峻峭,四周群山环峙、层峦叠嶂,蔚为壮观。这里的一切都由石头筑成,石墙、石顶、石磙、石碾、石桌、石凳,浑然天成。
走进岳家寨,采风团成员在感受石头文化的同时,无不惊叹于老区人民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曾经的这里闭塞贫穷,老百姓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筑村修路,如今却依靠村内独特的民风、民俗发展旅游业,使一个偏远小山村发展成为享誉太行的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静谧与美好。祝愿这个小村子越来越好,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山青水碧,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曲径通幽。长治的山、崖、岭、台各有千秋,泉、潭、瀑、溪各具特色,天然雕琢,秀色天成,可谓是山有千姿、水呈百态、洞藏神奇。
“一踏入长治,便有一种飞翔之感,从太行山水中汲取精气神,精神在飞翔,人也在飞翔。”《红岩》主编、著名书法家刘阳直抒胸臆。
青山着意,碧水多情。雄奇太行带给采风团成员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洗礼。
图为:采风团在平顺县三里湾村“赵树理故居”参观
图为:采风团在长子县法兴寺了解长治古建历史
图为:采风团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
用情感受,挖掘太行之魂
太行山,不仅是自然之山,更是人文之山、精神之山。
黄崖洞,曾是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八路军创办的兵工厂在此诞生,被誉为“人民军工摇篮”。穿行其间,作家们深深沉浸在丰厚的红色底蕴和壮美的自然风光之中。
“探寻黄崖洞,你将穿越时空,领略红色遗址与壮美风光的交融之美。在这里,你可以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聆听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你可以徜徉在太行山的怀抱中,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还可以参观兵工厂车间,了解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勤劳与智慧。在这里啊,根本看不够。”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学者、作家、书法家廖奔不禁发出感叹。
在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纪念馆,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峥嵘岁月,每一处旧址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编辑家、散文家李霄明带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走进了这段历史。“我的父亲曾随朱德总司令在此一同生活、战斗过。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有着我父亲一生难忘的宝贵记忆。”李霄明追随父辈足迹,再次“回家”,心情异常激动。
红色武乡,在抗战的烽火中淬炼成钢,在艰苦的岁月中玉汝于成。坐落在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实的大型革命纪念馆,记录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参观,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份份珍贵史料、一声声深情讲述,把大家的思绪带入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作家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询问有关细节。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走进武乡,作家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同追寻太行精神,砥砺初心使命,在战歌声中重走英雄路。观展结束,廖奔激情写下“巍巍太行 中国脊梁”八个大字。
“每次来长治都怀着一颗崇敬之心。”第三次来到长治的天津市作协副主席龙一发出感叹。而对于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书法家吴克敬来说,长治留给他的印象不只是绿色山水、红色文化,还有着一份大气厚重,“我们要往深处走,把长治厚重的文化讲深讲透。”
在浩繁的历史长河中,长治留下了灿若繁星的神话故事、独一无二的古建瑰宝、特色鲜明的上党文化。这些古老的历史遗存和璀璨文化,如今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辉。
塑像精美、四面悬空、祥云缀绕……置身潞州区观音堂殿内,好似身处天宫仙境。大家在赞叹雕塑技艺之精妙时,也对长治市文物保护工作大加赞赏。“没想到你们把文物保护得这么好,希望今后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文物,并且更好地利用,留住文化根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言近旨远。
驻足长子县仙翁山木化石群落前,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说:“长治的历史遗存和美景太多了,看都看不过来,真是不虚此行。”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神农尝草……长治神话传说之密集、内容之详备,令人惊叹。“长治的看点很多,我最感兴趣的是地面上的古建筑,像法兴寺这样的历史遗存,经历了无数次洗礼仍保存完好,让我对长治人充满了敬意。我最喜欢的长治神话是神农尝百草,这个故事最打动我,长治久安,希望长治永远这样美好。”大连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素素给长治送上美好祝福。
图为: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为读者签名
用功抒写,唱响时代之歌
长治,这片深厚的红色文化土壤,凝结着光辉的历史荣光,也寄托着300多万老区人民让这片土地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的豪情壮志。
老区不老,新风扑面。走进武乡县羊肥小米乡村e站基地,采风团一行实地感受着“一片沃土一片金”的独特魅力。“山西武乡小米咖啡太好喝了,组合独特,味道醇香。”中国作协《中华词赋》主编、著名诗人、书法家石厉在品尝了小米咖啡产品后,当即在微信朋友圈内发布动态为其“代言”。
上党江南意,韵味漳泽湖。走进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作家们在水、园、林、人相融相生的生态美景中,沉浸式拥抱自然,忍不住连连称赞,纷纷拿起手机记录美景。梁晓声感叹:“湿地太美了,在这里做一只鸟也是幸福的。”
一顷碧波添锦绣,生态修复焕新颜。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经过多年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如今已成为植物的宝库和鸟类的天堂。“生态环境太好了,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好有福气。”刘兆林边走边说。石厉更是激情创作,有感而发,即兴写下一首诗歌《漳泽湖列传》。
漳泽湖的生态蝶变是长治市生态建设的点睛之笔,是扬优成势做好做活水文章,依水兴旅、以水兴城,打造城市康养新地标的务实之举。“登临太行之脊、踏足长治大地,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令人赞叹。”廖奔如是说。
长治的山水之秀与人文之蕴相得益彰,生态环境与传统风俗和谐共生,“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转型发展势头强劲,无不让采风团作家们交口称赞。
在行走中发现,在发现中记录,在记录中抵达。在前方鲁艺下北漳村旧址,大家重温“艺术为人民”的真理价值;在平顺县西沟乡三里湾村,采风团成员用心感受赵树理为人民大众而写作的拳拳初心。
“我们走下来,走进太行山,来到长治,‘采气’的同时也汲取丰厚滋养,激发创作灵感。”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要以此次采风活动为契机,根植长治文化沃土,触摸历史人文、山水胜境、精神风貌,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探寻基因密码、激发创作灵感,以更多精品力作为长治增光添彩。
图为:太行龙脊
一路行走,一路欢歌。
有历史、有故事、有文化、有风景、有温度的长治,不断激发着作家们的充沛创作灵感,以生花妙笔立体诠释长治之美、深度记录长治故事、全景展示长治形象。
一路花开,一路芬芳。
泼墨铺宣,运笔为文。以此次采风活动为契机,精彩长治定将以优美华章吸引更多人驻留,探寻神话之密、研考精美古建、感悟红色基因、领略壮美太行,在绿水青山中清心养肺,享受文旅康养好时光。(冯波、郜盼、李宁、张国平、张海、田雨)
原标题:行走壮美太行 抒写时代华章——“中国作家太行笔会”长治采风活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