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特色。在长子县古县志里记载有十八处佛教寺院,民间称作“十八大寺”,这种说法既涵盖了创建时代的先后、建筑规模的大小、宗教活动的排序,又包含了精神寄托、祭拜礼仪、工匠技艺,见证了历史的传承、人文的凝练,是外埠佛教文化、本土乡土文化融合交流的平台和载体,是建筑、塑像、彩画、雕刻、音乐等艺术的精粹与浓缩。
图为:国保单位长子县法兴寺
“十八大寺”是指哪些寺院?
在王峪景区寺头村西的甘泉寺内,有一块1933年的《甘泉寺重修襄房碑记》,“甘泉寺者,载于县志,乃本邑十八寺院之一也”。这里明确提出十八寺院,那么除甘泉寺外,还有哪些寺院呢?
查阅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纪在谱修、黄立世纂的《长子县志·卷十三寺观》、清光绪八年(1882)豫谦修、杨笃纂的《长子县志·卷五祠祀志寺观》中,都记载有天王寺、法兴寺、法慧寺、龙泉寺、大觉寺、仙师寺、南寿圣寺、北寿圣寺、能仁寺、崇庆寺、广化寺、妙觉寺、演教寺、兴福寺、兴国寺、古塔寺、甘泉寺、资寿寺共十八处寺院。
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联系清顺治四年(1647)《重修白云山寿圣寺记》,该碑现存南陈村寿圣寺内,青石质,圆首,碑首上刻“唐时白云山敕修寿圣寺”10个字,碑高170、宽60厘米、厚20厘米。碑文行草书,共20行,满行64字。张星耀撰文、书丹,常可定、常可放、闫朝宾刊刻。其碑阴提到“曹洞宗派”,列举了寿圣寺、能仁寺、北寿圣寺、西龙泉寺、兴福寺、演教寺、兴国寺、法兴寺、天王寺、乾德寺、大觉寺、古塔寺、广化寺、妙觉寺、甘泉寺、福昌寺。说明以上寺院门徒同属于佛教“禅门五宗”之一的曹洞宗流派。
历史变迁,清顺治年间的乾德寺、福昌寺在光绪年间出局,后加了崇庆寺、法慧寺、仙师寺、古塔寺。
图为:国保单位长子县天王寺
前世:见证文化荣光
现将长子县历史上的十八大寺简述如下:
天王寺,位于县城内南大街东侧。据县志记载,唐永徽中建,明洪武置僧会司于此。现存大元至正九年(1349)《天王寺碑》,明天顺三年(1459)阮勤撰文《天王寺碑》,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天王寺碑记》,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冯士魁撰文《天王寺创建鼓楼碑》,清康熙十年(1671)《感恩碑》等。据《天王寺绘塑弥陀像功德碑》记载,上院慈林山法兴寺,下院柳树村大云院。
法兴寺,旧名广法寺、慈林寺、古慈寺,原址在慈林山麓,后迁到翠云山阳,据县志记载,魏神鼎元年(401)建,历代有重修,是长子古八景之“慈林晚照”发生地。现有大唐咸亨四年(673)《大唐故赠司徒荆州大都督兗安二州都督郑绛潞三州刺史上柱国郑惠王石记》、宋建隆初年《潞州长子县慈林山广德寺碑铭并序》、宋咸平二年(999)《慈林山法兴寺重修僧堂记并序》、宋明道二年(1033)《留题慈林山寺诗碑》、宋元丰四年(1081)《潞州长子县慈林山法兴寺新修佛殿记》、宋政和元年(1111)《慈林山法兴寺新修圣像记》、宋宣和年间《潞州长子县慈林山寺先贤祠堂记》。
法慧寺,位于县北鲍店镇北周村,据县志记载,唐显庆五年(660)建,历代重修。
龙泉寺,位于县东南大堡头镇交里村。据县志记载,唐大历九年(774)建。现存有大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修龙泉寺碑记》。
大觉寺,位于县城西北丹朱镇西寺头村龙安山,据县志记载,唐贞观间建,历代有重修。碑刻有宋治平元年(1064)《大觉寺赐敕牒石刻》,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崔自修撰文《重修大觉寺碑》。
仙师寺,位于县北鲍店镇王史村中。据县志记载,唐太和五年(831)建。
寿圣寺分南、北两处。南寿圣寺位于县城西南南陈镇南陈村白云山,旧称仁王寺,据县志记载,唐中和四年(884)建。现存有明弘治七年(1494)《重修水陆殿疏》,明弘治八年(1495)《重修寿圣寺记》,清顺治四年(1647)《重修白云山寿圣寺记》等碑刻。
北寿圣寺,位于在石哲镇慕容村化师山顶,亦称丘尸岭,属发鸠山余脉,传说是西燕王国国王慕容永葬身地,是长子古八景之“丘山落照”发生地。
能仁寺,位于县城西门外。据县志记载,宋建隆二年(961)取灵空山先师龙池水,祷之得雨,因建先师堂,端拱二年(989)赐额灵空圣寿院,后改承天寺,又改今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僧会司,管理兴国寺、资寿寺、妙觉寺、广化寺、古塔寺、福昌寺六个寺院。据史料记载曾有元至正十六年(1356)王士刚文撰文的《能仁院兴修壁记》;明弘治四年(1491)阮勤撰文的《重修能仁寺碑》;明嘉靖十三年(1534)的《能仁院重修露台石刻》等碑刻,万历三十四年(1606)邑举人马信撰文的《能仁寺创修水陆碑》;今失。
崇庆寺,位于县东南四十里紫云山上。据县志记载,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建。现存宋天圣年间《书四大部经并建内外藏碑记》,清咸丰三年(1853)《卧佛寺重修碑记》等碑刻,唐明皇李隆基做潞州别驾时,曾游览于此,山前白松坡的白松,系后羿射日后剩余的箭杆衍生而来。是长子古八景之“紫岫晴云”发生地。
广化寺,位于县西石哲镇岳阳村西,据县志记载,宋治平元年(1064)建。岳阳村是西燕国都所在地,曾是古乐阳县县治。
妙觉寺,位于县西北碾张乡碾北村。据县志记载,宋治平元年(1064)建。现存有《妙觉寺赐敕牒石刻》,明万历十八年(1590)崔自修撰文《重修妙觉寺记》。
演教寺,位于县西南大堡头镇南李村南的潜山上,此山是五帝之一的尧王栖息地。据县志记载,元至元十二年(1275)建。是长子古八景之“莲塘烟雨”发生地。
兴福寺,位于县西横水中心横水村,据县志记载,元大德五年(1301)建。
兴国寺,位于县南色头镇庄里村北山上,据县志记载,元延祐五年(1318)建。
古塔寺,位于县西北常张乡莫村西,据县志记载,元时建。
甘泉寺,位于县西王峪中心寺头村西,据县志记载,元时建,明崇祯间重修。现存有明成化年《重修甘泉寺碑记》,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甘泉寺重修襄房碑记》等碑刻。
资寿寺,位于县东北鲍店镇西王坡村,据县志记载,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建。
另有碧云寺、千佛寺等大型的寺院,因为流派没有列入十八大寺范畴。
今生:讲述文物故事
十八大寺的历史发展轨迹各不相同,流传至今的情况,分述如下:
被评为国保文物单位三处:天王寺、法兴寺、崇庆寺,成立有专门的文保机构,法兴寺十二圆觉彩塑被誉为“最美菩萨”,崇庆寺十八罗汉被誉为“宋塑之冠”,两寺被列入中央美院等高等院校的实习创作基地,崇庆寺景区被评为3A级景区。
被评为省保一处:广化寺,其大殿内山墙墙壁上的巨幅壁画叹为观止;县保三处:兴国寺、仙师寺、南寿圣寺;留有遗址有两处:大觉寺、甘泉寺
其中修缮情况是:国、省保单位文保部门全部进行了修缮。县保三处中,兴国寺已经修缮,即将修缮仙师寺、南寿圣寺。社会资金修缮了大觉寺、甘泉寺。
颇为遗憾的是,十八大寺中的法慧寺、龙泉寺、北寿圣寺、能仁寺、妙觉寺、演教寺、兴福寺、古塔寺、资寿寺等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难觅真容了。
甚是高兴的是,今天,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些寺院也得到了保护,如国保单位有丹朱镇小张村碧云寺;市保单位有南陈镇大南石村千佛寺、大堡头镇柳树村大云寺;县保单位有碾张乡关街村天凤寺、大堡头镇前西常村奉明寺、慈林镇南张村万像寺、南陈镇城阳村金人寺等。
同时,我们不能忘怀,旧志书中记载过的,消失的寺院有福昌寺,据明弘治八年版《长子县志》记载,福昌寺在县东南隅理仁坊,唐太宗永徽元年(650)建,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僧善昙重修,明朝洪武一十四年(1381)僧清泉增建;慈林镇张店村吉照寺,现存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吉照寺记》;常张乡大中汉村石佛寺,现存有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石佛寺碑记》;丹朱镇大京村乾德寺,曾有明嘉靖七年(1528)《乾德寺碑》,今失;南陈镇阳鲁村象头山吉照寺;延唐寺等等。
一些小的寺院没有上过史书,只是在民间存在,现均已消失,如大堡头镇宋家庄善化寺、南郭村永安寺、北圈沟村福缘寺、义和真仙寺、两水广泉寺;南陈镇张村兴隆寺、苗村雷音寺;常张乡岭上西龙寺;南漳镇西旺常真寺、酒村石人寺、东旺燃灯寺;鲍店镇南街永福寺、南海大寺;慈林镇布村古佛寺等等。
回声:留下文明遗憾
今天讲述历史上长子十八大寺的故事,也想表达一下对消失寺院的回恋和遗憾,如果保存至今,或许是文保单位,或许是旅游景区,或许是网红打卡地……将是我们子孙后代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发展资源,可是,再也回不来的寺院、彩塑、壁画、雕刻……好在有的留下了一通通石碑,县志里记录过的一段段文字,让我们倍加珍惜,因为这是我们走好文化自信道路的必需。(王帅)
原标题:长子十八大寺的前世今生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特色。在长子县古县志里记载有十八处佛教寺院,民间称作“十八大寺”,这种说法既涵盖了创建时代的先后、建筑规模的大小、宗教活动的排序,又包含了精神寄托、祭拜礼仪、工匠技艺,见证了历史的传承、人文的凝练,是外埠佛教文化、本土乡土文化融合交流的平台和载体,是建筑、塑像、彩画、雕刻、音乐等艺术的精粹与浓缩。
图为:国保单位长子县法兴寺
“十八大寺”是指哪些寺院?
在王峪景区寺头村西的甘泉寺内,有一块1933年的《甘泉寺重修襄房碑记》,“甘泉寺者,载于县志,乃本邑十八寺院之一也”。这里明确提出十八寺院,那么除甘泉寺外,还有哪些寺院呢?
查阅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纪在谱修、黄立世纂的《长子县志·卷十三寺观》、清光绪八年(1882)豫谦修、杨笃纂的《长子县志·卷五祠祀志寺观》中,都记载有天王寺、法兴寺、法慧寺、龙泉寺、大觉寺、仙师寺、南寿圣寺、北寿圣寺、能仁寺、崇庆寺、广化寺、妙觉寺、演教寺、兴福寺、兴国寺、古塔寺、甘泉寺、资寿寺共十八处寺院。
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联系清顺治四年(1647)《重修白云山寿圣寺记》,该碑现存南陈村寿圣寺内,青石质,圆首,碑首上刻“唐时白云山敕修寿圣寺”10个字,碑高170、宽60厘米、厚20厘米。碑文行草书,共20行,满行64字。张星耀撰文、书丹,常可定、常可放、闫朝宾刊刻。其碑阴提到“曹洞宗派”,列举了寿圣寺、能仁寺、北寿圣寺、西龙泉寺、兴福寺、演教寺、兴国寺、法兴寺、天王寺、乾德寺、大觉寺、古塔寺、广化寺、妙觉寺、甘泉寺、福昌寺。说明以上寺院门徒同属于佛教“禅门五宗”之一的曹洞宗流派。
历史变迁,清顺治年间的乾德寺、福昌寺在光绪年间出局,后加了崇庆寺、法慧寺、仙师寺、古塔寺。
图为:国保单位长子县天王寺
前世:见证文化荣光
现将长子县历史上的十八大寺简述如下:
天王寺,位于县城内南大街东侧。据县志记载,唐永徽中建,明洪武置僧会司于此。现存大元至正九年(1349)《天王寺碑》,明天顺三年(1459)阮勤撰文《天王寺碑》,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天王寺碑记》,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冯士魁撰文《天王寺创建鼓楼碑》,清康熙十年(1671)《感恩碑》等。据《天王寺绘塑弥陀像功德碑》记载,上院慈林山法兴寺,下院柳树村大云院。
法兴寺,旧名广法寺、慈林寺、古慈寺,原址在慈林山麓,后迁到翠云山阳,据县志记载,魏神鼎元年(401)建,历代有重修,是长子古八景之“慈林晚照”发生地。现有大唐咸亨四年(673)《大唐故赠司徒荆州大都督兗安二州都督郑绛潞三州刺史上柱国郑惠王石记》、宋建隆初年《潞州长子县慈林山广德寺碑铭并序》、宋咸平二年(999)《慈林山法兴寺重修僧堂记并序》、宋明道二年(1033)《留题慈林山寺诗碑》、宋元丰四年(1081)《潞州长子县慈林山法兴寺新修佛殿记》、宋政和元年(1111)《慈林山法兴寺新修圣像记》、宋宣和年间《潞州长子县慈林山寺先贤祠堂记》。
法慧寺,位于县北鲍店镇北周村,据县志记载,唐显庆五年(660)建,历代重修。
龙泉寺,位于县东南大堡头镇交里村。据县志记载,唐大历九年(774)建。现存有大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修龙泉寺碑记》。
大觉寺,位于县城西北丹朱镇西寺头村龙安山,据县志记载,唐贞观间建,历代有重修。碑刻有宋治平元年(1064)《大觉寺赐敕牒石刻》,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崔自修撰文《重修大觉寺碑》。
仙师寺,位于县北鲍店镇王史村中。据县志记载,唐太和五年(831)建。
寿圣寺分南、北两处。南寿圣寺位于县城西南南陈镇南陈村白云山,旧称仁王寺,据县志记载,唐中和四年(884)建。现存有明弘治七年(1494)《重修水陆殿疏》,明弘治八年(1495)《重修寿圣寺记》,清顺治四年(1647)《重修白云山寿圣寺记》等碑刻。
北寿圣寺,位于在石哲镇慕容村化师山顶,亦称丘尸岭,属发鸠山余脉,传说是西燕王国国王慕容永葬身地,是长子古八景之“丘山落照”发生地。
能仁寺,位于县城西门外。据县志记载,宋建隆二年(961)取灵空山先师龙池水,祷之得雨,因建先师堂,端拱二年(989)赐额灵空圣寿院,后改承天寺,又改今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僧会司,管理兴国寺、资寿寺、妙觉寺、广化寺、古塔寺、福昌寺六个寺院。据史料记载曾有元至正十六年(1356)王士刚文撰文的《能仁院兴修壁记》;明弘治四年(1491)阮勤撰文的《重修能仁寺碑》;明嘉靖十三年(1534)的《能仁院重修露台石刻》等碑刻,万历三十四年(1606)邑举人马信撰文的《能仁寺创修水陆碑》;今失。
崇庆寺,位于县东南四十里紫云山上。据县志记载,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建。现存宋天圣年间《书四大部经并建内外藏碑记》,清咸丰三年(1853)《卧佛寺重修碑记》等碑刻,唐明皇李隆基做潞州别驾时,曾游览于此,山前白松坡的白松,系后羿射日后剩余的箭杆衍生而来。是长子古八景之“紫岫晴云”发生地。
广化寺,位于县西石哲镇岳阳村西,据县志记载,宋治平元年(1064)建。岳阳村是西燕国都所在地,曾是古乐阳县县治。
妙觉寺,位于县西北碾张乡碾北村。据县志记载,宋治平元年(1064)建。现存有《妙觉寺赐敕牒石刻》,明万历十八年(1590)崔自修撰文《重修妙觉寺记》。
演教寺,位于县西南大堡头镇南李村南的潜山上,此山是五帝之一的尧王栖息地。据县志记载,元至元十二年(1275)建。是长子古八景之“莲塘烟雨”发生地。
兴福寺,位于县西横水中心横水村,据县志记载,元大德五年(1301)建。
兴国寺,位于县南色头镇庄里村北山上,据县志记载,元延祐五年(1318)建。
古塔寺,位于县西北常张乡莫村西,据县志记载,元时建。
甘泉寺,位于县西王峪中心寺头村西,据县志记载,元时建,明崇祯间重修。现存有明成化年《重修甘泉寺碑记》,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甘泉寺重修襄房碑记》等碑刻。
资寿寺,位于县东北鲍店镇西王坡村,据县志记载,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建。
另有碧云寺、千佛寺等大型的寺院,因为流派没有列入十八大寺范畴。
今生:讲述文物故事
十八大寺的历史发展轨迹各不相同,流传至今的情况,分述如下:
被评为国保文物单位三处:天王寺、法兴寺、崇庆寺,成立有专门的文保机构,法兴寺十二圆觉彩塑被誉为“最美菩萨”,崇庆寺十八罗汉被誉为“宋塑之冠”,两寺被列入中央美院等高等院校的实习创作基地,崇庆寺景区被评为3A级景区。
被评为省保一处:广化寺,其大殿内山墙墙壁上的巨幅壁画叹为观止;县保三处:兴国寺、仙师寺、南寿圣寺;留有遗址有两处:大觉寺、甘泉寺
其中修缮情况是:国、省保单位文保部门全部进行了修缮。县保三处中,兴国寺已经修缮,即将修缮仙师寺、南寿圣寺。社会资金修缮了大觉寺、甘泉寺。
颇为遗憾的是,十八大寺中的法慧寺、龙泉寺、北寿圣寺、能仁寺、妙觉寺、演教寺、兴福寺、古塔寺、资寿寺等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难觅真容了。
甚是高兴的是,今天,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些寺院也得到了保护,如国保单位有丹朱镇小张村碧云寺;市保单位有南陈镇大南石村千佛寺、大堡头镇柳树村大云寺;县保单位有碾张乡关街村天凤寺、大堡头镇前西常村奉明寺、慈林镇南张村万像寺、南陈镇城阳村金人寺等。
同时,我们不能忘怀,旧志书中记载过的,消失的寺院有福昌寺,据明弘治八年版《长子县志》记载,福昌寺在县东南隅理仁坊,唐太宗永徽元年(650)建,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僧善昙重修,明朝洪武一十四年(1381)僧清泉增建;慈林镇张店村吉照寺,现存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吉照寺记》;常张乡大中汉村石佛寺,现存有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石佛寺碑记》;丹朱镇大京村乾德寺,曾有明嘉靖七年(1528)《乾德寺碑》,今失;南陈镇阳鲁村象头山吉照寺;延唐寺等等。
一些小的寺院没有上过史书,只是在民间存在,现均已消失,如大堡头镇宋家庄善化寺、南郭村永安寺、北圈沟村福缘寺、义和真仙寺、两水广泉寺;南陈镇张村兴隆寺、苗村雷音寺;常张乡岭上西龙寺;南漳镇西旺常真寺、酒村石人寺、东旺燃灯寺;鲍店镇南街永福寺、南海大寺;慈林镇布村古佛寺等等。
回声:留下文明遗憾
今天讲述历史上长子十八大寺的故事,也想表达一下对消失寺院的回恋和遗憾,如果保存至今,或许是文保单位,或许是旅游景区,或许是网红打卡地……将是我们子孙后代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发展资源,可是,再也回不来的寺院、彩塑、壁画、雕刻……好在有的留下了一通通石碑,县志里记录过的一段段文字,让我们倍加珍惜,因为这是我们走好文化自信道路的必需。(王帅)
原标题:长子十八大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