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县鹞子坡村:古村落里探寻“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 2023-05-16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太行山腹地古村落多,尤其是位于平顺县浊漳河沿岸一带,河谷两岸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各有其美。鹞子坡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古村,于今年上榜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浊漳河是长治的母亲河,在流经平顺县境时,水流变缓,流出了一片百里太行水。水乡中段是阳高乡所在地,一条浊漳河串起了阳高乡的三条沟,分别是南河沟、中河沟、北河沟。鹞子坡村就位于北河沟一带。

这是一个古意盎然的山村,全村人口不到1000人,下辖狮抱口、周家峪、侯家滩、石泉沟四个自然庄。它小而精致,藏在大山的河谷边,位于晋冀两省平顺黎城涉县三县的交界处。它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神奇的地理风水传说,有大家族延续数百年留下的院落遗存,还有一台两庙三堂四殿的宗教信仰系统。

这里的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它藏在深山里,犹如深闺“小家碧玉”,期待着更多人去见识她的魅力。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去实地寻访,探寻一下这个传统村落的魅力所在。

彩虹公路通古村

鹞子坡村,这个村名听起来就有特点,有一种山野气息,又暗含着一股振翅欲飞的感觉,既接地气又有志气。因为鹞子就是俗称的老鹰、雄鹰,既可以落在山坡上,当然可以歇歇后飞得更高。用老鹰来做村名的村子,在长治市还是独一份的,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村名可能和老鹰相关。到底怎么相关呢?

如果把鹞子换成凤凰,是不是就比较亲切了?如果是凤凰的话,大家可能马上就会想到凤凰寨、落凤坡之类的村名,鹞子坡村也是如此,就是因为村子所在地的地形地势像一只振翅欲飞的老鹰,因此而得名。鲜为人知的是,村名在民国以前就叫作落凤坡。至于为什么后来改成了鹞子坡村,下文详说。

暮春时节,记者一行驱车前往鹞子坡村走访。从省道S324阳高乡附近,拐向通往黎城县的黎阳线。令人非常意外的是,本以为山间的县级道路是崎岖难行,没想到路况出奇的好,而且还是崭新宽阔的柏油路面。原来,车轮下的道路不是山间小路,而是一条专门的旅游公路。这条路就是太行1号旅游公路的黎阳线一段。路面平整宽阔,新铺的沥青路面黑黝黝的,能并行四台车。最醒目的是道路中间用橙黄蓝三色标线做分界线,这是旅游观光线路的特殊标志,迥异于常见的黄色白色的道路分界线。

行驶彩虹路上,两边是苍翠的青山,山上树木葱茏,生机盎然。尤其是还有白色、粉色的花树特别亮眼。暮春时节,城市里各种花树早已经过了花期,正在拼命长叶子,而这里的杏树、梨树、梧桐等却花开得正艳。突然间就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和煦的阳光下,行进在平坦的彩虹路上,心情不由得更加舒畅。彩虹路弯弯曲曲,随山而转,像一条彩色绸带,在山间忽隐忽现。这么美的公路,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古村,心里的期待愈发强烈起来。

很快,一个造型别致的村庄指示牌在路边闪现,鹞子坡村到了。根据村委提供的资料,我们得知,原来鹞子坡村名大有来历,它和中国古人的风水择吉学说有密切关系。如果从空中俯瞰,鹞子坡村四周地形地势是一个龙凤相会的地势。村子西北的山脉像一条巨龙,而村东南则是一座斧劈刀削般的陡崖,像一只伸展双翼的凤凰。龙凤相聚处的小小盆地里,龙口恰好衔着整个村落。龙衔凤屏,龙口衔珠,这在古代风水择吉学说里面,是罕见的吉兆,所以当时村子取名叫作落凤坡。

村子中间有一块地势平整的突出平台,有稀疏的几株槐树。

这里的局部地形更像一只鹞子,村里每有大事,会在这里聚齐商议,所以,民国年间,村名就改为了鹞子坡村。简单的叫法就是鹞坡村。

风水学说虽然在现代人看来被认为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在古代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又称为堪舆或者地理。如果去掉其中的迷信色彩,深入研究下来,可以发现它有相当部分是合乎现代的环境学和建筑心理学的(如房屋要向阳、通风等),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在房屋的选址建造中,考察周边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符合这一系列考察要求的地块,则被古人称为风水宝地。

一个村庄的选址布局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文化认知,我们不要轻易嘲笑古人的迷信思想,而应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解读这一现象,去理解古人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先民,加深对自身历史文化的认识。

王家大院藏文脉

从彩虹路边看向鹞子坡村,不大的小村在小小山丘之上,新旧民房依坡顺东西方向而建,各式民房高低错落,呈现狭长的几条带状。如果粗略游览的话,一个小时足够看完。但是如果要想看清楚村子的内在精华的话,那就需要从空间地理格局跳出来,深入到村子里面的各个古宅院里,从那些古意盎然的老房子里,从那些沧桑而不失气派的古庙宇里,寻找那流传数百年不灭的精气神之所在。

村子里王姓村民占绝大多数,为后人留下了堪称规模宏大的王家大院群。那些老房子一眼就能分辨出来,都是黄土坯墙、灰瓦覆顶,古朴而不失气派。后期盖的民房则大都是红砖墙红瓦顶,有的甚至用的是蓝色彩钢瓦面,新则新矣,少了点味道。

王氏家族是村里的大族,先祖年代已不可考,只知道王姓后裔都是从先祖七兄弟分家繁衍而来。现在的十几处古宅院最早的是清代修建的,晚的也是民国初年修建的。与其他古村里古宅院分散分布不同,鹞子坡村的王家大院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它们沿着东西方向的主街,分为岸上岸下两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是一院紧挨着一院,集中连片,非常壮观。

岸上的王家大院现在分别是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基本都是前后两进楼院加左右跨院的格局。岸下的四号院、五号院、东西院等,则基本是一进楼院加东西跨院为主。仅从这些格局就能想象得出王家在古代是何等有实力。

除了集中连片分布外,王家大院和其他古村落里的古院落还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外观朴素,用材简约;二是装饰精美,文脉悠长。前文写到,王家大院的院墙都是土坯墙,只在大门门墙处采用青砖垒砌,其他的墙体都是土坯。院内的房屋用料稍微讲究一点,最好的也就是砖包土结构,没有全部采用青砖垒砌的。也许是经济实力不允许,也许是当地建房风俗如此。但不管怎么样,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房屋除了有些破旧外,大多数房屋至今依然住有人家,民国初年的几栋房屋保存完好,即便是年代更久的清代老房子,也依然傲视风雨沧桑,挺立到如今,为后人遮风避雨。

第二则是这些王家大院里藏着村庄的精气神,藏着古人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藏着一个村庄的文脉。如果你单看这些古旧的老房子,可能感受不深,也许还会嗤之以鼻,一些土坯老房子,除了破旧沧桑还有什么看头?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只要随便走进一座院落,你就会发现刚才的想法错得离谱。因为古人的生活简直太讲究了,抬眼所见,处处皆是文化,处处皆是美,处处皆是精致生活的岁月留痕。

这些美集中体现在每一处院落里老房子的装饰上。从门窗墀头雀替等部位的砖木石三雕,从匾额用词到隔扇门窗的用心,从院落布局的四方规整到每一处都体现着古人一种精致文雅的生活追求。这些装饰分布之密集,细节呈现之用心,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门框上部的顶窗和两边的窗户上的隔扇样式,简直是集传统吉祥纹案之大全。简单的一码三箭式,复杂的步步锦、蝙蝠纹、金钱纹、万字纹、海棠花纹、盘长纹、方胜纹等等,应有尽有。隔扇窗户还是双层的,外层装有纱窗的,夏天可以打开内层窗户纳凉。可以这么说,如果比建材,古人比不过今人,但若比装饰,古人绝对甩今人五六条街。

想不到一个这么偏僻的小山村里,还藏着生活如此讲究的古人。据资料显示,王氏家族重视文化教育,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在古代出过一个布政使司,好多个秀才、童生、武举等人才。王氏家族延续的不仅是血脉,还是一个村庄的文脉。

庞大的王氏家族,靠着一座小小的王氏宗祠凝聚起宗族力量。祠堂非常小,小四合院只有正房、厢房各一间,七八十个平方米的样子。记者走访时,看到院内一株梨树,花开正盛。这是不是象征着一种旺盛的家族生命力呢?

沧桑古庙蕴传奇

有村必有庙。鹞子坡村也不例外。虽然小村加上四个自然庄一共也就不到十座庙,都不大,都是大家熟知的三教堂、龙王庙、山神庙、奶奶庙等,稍有点不同的则有天后娘娘殿、观音地藏殿。但是还有一个奇怪的晋布庙,村里谁都说不上它的来历,更不知道庙的名字具体是哪几个字。“晋布”只是根据发音记录下来的,到底什么来源,供奉的又是哪尊神仙,有什么法力庇佑村民等等,一概是个谜。

带着好奇,记者一行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去实地探访了这座神奇的古庙。晋布庙位于侯家滩自然庄村口,庙貌俨然。进去一看,院落挺大,正殿坐北朝南,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两侧有配殿。正殿四柱五开间,样子很新。村干部介绍说,这座庙始建于明朝,现在看到的是在原址上复原新建的。走进大殿,里面供奉着五位头戴冕旒冠身披五色龙袍的神像。分别是黄龙神、苍龙神、白龙神、赤龙神、青龙神。

既然供奉的是五位龙神,那这晋布庙岂不就是五龙庙吗?为什么叫晋布庙呢?看庙的大爷说,不是,就叫做作晋布庙。供的龙神是后来塑的像,晋布庙原来供的是哪位神仙谁也说不清。

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既然重修建起这么气派的庙宇,就应该神归正位,难道说,历经沧桑的古庙连它的历史都只能留下个模糊的名字了?这样的走访可不够完美。谢过村干部,记者一行带着遗憾返程。

在写作这篇文章时,记者想起请教一位平顺文史通——平顺地方文化学者赵伟平老师。问对人了!经过赵老师考证,这鹞子坡村侯家滩的晋布庙,极有可能就是赈布爷庙,又叫作魏征庙。这是漳河沿岸非常少见的一类庙,是专门供奉唐朝宰相魏征的。

原来,同属阳高乡管辖的侯壁村有一座夏禹神祠,供奉治水的大禹。民间传说,唐朝时,朝廷拨款扩建夏禹神祠,潞州的一个小官李岩具体负责。当时施工指挥部就设在附近的回龙寺。没想到,寺僧住持见钱眼开,谋盗钱财,还逼出人命潜逃。李岩管理不力,又劳民伤财,惹起民愤,被举报。朝廷遂委派魏征前来督查此案。魏征微服暗访,住在侯壁村西、浊漳河岸边一处名叫鼋滩的地方,很快查清此案。于是就在鼋滩处,传讯训斥了潞州知州、李岩、回龙寺住持等一干人等,并亲自督工完成修庙事宜。为了减轻民众负担,魏征还宣布了朝廷减赋五年的赈救措施。

后来,村民为了纪念魏征惩治腐恶、减免赋税、赈灾救民的德政,就在魏征住过的鼋滩茅屋处修建赈布爷庙一座,供奉祭祀,并且把处理办事的那一天农历三月二十四,定为祭祀日。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浊漳河沿岸的各村村民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社火活动以资纪念。

考虑到“晋布”和“赈布”两者的发音近似,两村又同处漳河沿岸,距离不过30里,以古代那种纪念庆祝规模推算,赈布爷庙的影响力完全可以覆盖鹞子坡村。侯家滩自然村极有可能在某个时期建起一座赈布爷庙,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之当地人发音“j”和“zh”的区分不大,传来传去,赈布爷庙被叫成了晋布爷庙,再到后来,庙倒塌损毁,建庙缘起失传,于是就慢慢地谁也说不清晋布庙的来历了,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幸好,还有热爱家乡的赵伟平老师下功夫考证,抽丝剥茧,从大量史料和民间传说中寻找线索,终于还原了晋布庙的来源,也为古庙正名留下了宝贵的佐证。

彩虹路上小小古山村,随着太行1号旅游公路的通过,悄悄地敞开了她的怀抱,等待着有缘人前来感受她的魅力。(胡海涛)

原标题:彩虹公路边的小山村——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平顺县阳高乡鹞子坡村


[编辑:贾霄星]

  相关链接
· 壶关县集店村:一个以赶集闻名的村庄
· 平顺县阳高村:古村落焕发文化魅力
· 壶关县集店村:一个以赶集闻名的村庄
· 壶关县树掌镇:感受传统村落的美
· 解密:长子县慕容村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地名
平顺县鹞子坡村:古村落里探寻“诗和远方”

太行山腹地古村落多,尤其是位于平顺县浊漳河沿岸一带,河谷两岸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各有其美。鹞子坡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古村,于今年上榜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浊漳河是长治的母亲河,在流经平顺县境时,水流变缓,流出了一片百里太行水。水乡中段是阳高乡所在地,一条浊漳河串起了阳高乡的三条沟,分别是南河沟、中河沟、北河沟。鹞子坡村就位于北河沟一带。

这是一个古意盎然的山村,全村人口不到1000人,下辖狮抱口、周家峪、侯家滩、石泉沟四个自然庄。它小而精致,藏在大山的河谷边,位于晋冀两省平顺黎城涉县三县的交界处。它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神奇的地理风水传说,有大家族延续数百年留下的院落遗存,还有一台两庙三堂四殿的宗教信仰系统。

这里的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它藏在深山里,犹如深闺“小家碧玉”,期待着更多人去见识她的魅力。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去实地寻访,探寻一下这个传统村落的魅力所在。

彩虹公路通古村

鹞子坡村,这个村名听起来就有特点,有一种山野气息,又暗含着一股振翅欲飞的感觉,既接地气又有志气。因为鹞子就是俗称的老鹰、雄鹰,既可以落在山坡上,当然可以歇歇后飞得更高。用老鹰来做村名的村子,在长治市还是独一份的,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村名可能和老鹰相关。到底怎么相关呢?

如果把鹞子换成凤凰,是不是就比较亲切了?如果是凤凰的话,大家可能马上就会想到凤凰寨、落凤坡之类的村名,鹞子坡村也是如此,就是因为村子所在地的地形地势像一只振翅欲飞的老鹰,因此而得名。鲜为人知的是,村名在民国以前就叫作落凤坡。至于为什么后来改成了鹞子坡村,下文详说。

暮春时节,记者一行驱车前往鹞子坡村走访。从省道S324阳高乡附近,拐向通往黎城县的黎阳线。令人非常意外的是,本以为山间的县级道路是崎岖难行,没想到路况出奇的好,而且还是崭新宽阔的柏油路面。原来,车轮下的道路不是山间小路,而是一条专门的旅游公路。这条路就是太行1号旅游公路的黎阳线一段。路面平整宽阔,新铺的沥青路面黑黝黝的,能并行四台车。最醒目的是道路中间用橙黄蓝三色标线做分界线,这是旅游观光线路的特殊标志,迥异于常见的黄色白色的道路分界线。

行驶彩虹路上,两边是苍翠的青山,山上树木葱茏,生机盎然。尤其是还有白色、粉色的花树特别亮眼。暮春时节,城市里各种花树早已经过了花期,正在拼命长叶子,而这里的杏树、梨树、梧桐等却花开得正艳。突然间就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和煦的阳光下,行进在平坦的彩虹路上,心情不由得更加舒畅。彩虹路弯弯曲曲,随山而转,像一条彩色绸带,在山间忽隐忽现。这么美的公路,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古村,心里的期待愈发强烈起来。

很快,一个造型别致的村庄指示牌在路边闪现,鹞子坡村到了。根据村委提供的资料,我们得知,原来鹞子坡村名大有来历,它和中国古人的风水择吉学说有密切关系。如果从空中俯瞰,鹞子坡村四周地形地势是一个龙凤相会的地势。村子西北的山脉像一条巨龙,而村东南则是一座斧劈刀削般的陡崖,像一只伸展双翼的凤凰。龙凤相聚处的小小盆地里,龙口恰好衔着整个村落。龙衔凤屏,龙口衔珠,这在古代风水择吉学说里面,是罕见的吉兆,所以当时村子取名叫作落凤坡。

村子中间有一块地势平整的突出平台,有稀疏的几株槐树。

这里的局部地形更像一只鹞子,村里每有大事,会在这里聚齐商议,所以,民国年间,村名就改为了鹞子坡村。简单的叫法就是鹞坡村。

风水学说虽然在现代人看来被认为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在古代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又称为堪舆或者地理。如果去掉其中的迷信色彩,深入研究下来,可以发现它有相当部分是合乎现代的环境学和建筑心理学的(如房屋要向阳、通风等),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在房屋的选址建造中,考察周边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符合这一系列考察要求的地块,则被古人称为风水宝地。

一个村庄的选址布局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文化认知,我们不要轻易嘲笑古人的迷信思想,而应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解读这一现象,去理解古人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先民,加深对自身历史文化的认识。

王家大院藏文脉

从彩虹路边看向鹞子坡村,不大的小村在小小山丘之上,新旧民房依坡顺东西方向而建,各式民房高低错落,呈现狭长的几条带状。如果粗略游览的话,一个小时足够看完。但是如果要想看清楚村子的内在精华的话,那就需要从空间地理格局跳出来,深入到村子里面的各个古宅院里,从那些古意盎然的老房子里,从那些沧桑而不失气派的古庙宇里,寻找那流传数百年不灭的精气神之所在。

村子里王姓村民占绝大多数,为后人留下了堪称规模宏大的王家大院群。那些老房子一眼就能分辨出来,都是黄土坯墙、灰瓦覆顶,古朴而不失气派。后期盖的民房则大都是红砖墙红瓦顶,有的甚至用的是蓝色彩钢瓦面,新则新矣,少了点味道。

王氏家族是村里的大族,先祖年代已不可考,只知道王姓后裔都是从先祖七兄弟分家繁衍而来。现在的十几处古宅院最早的是清代修建的,晚的也是民国初年修建的。与其他古村里古宅院分散分布不同,鹞子坡村的王家大院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它们沿着东西方向的主街,分为岸上岸下两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是一院紧挨着一院,集中连片,非常壮观。

岸上的王家大院现在分别是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基本都是前后两进楼院加左右跨院的格局。岸下的四号院、五号院、东西院等,则基本是一进楼院加东西跨院为主。仅从这些格局就能想象得出王家在古代是何等有实力。

除了集中连片分布外,王家大院和其他古村落里的古院落还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外观朴素,用材简约;二是装饰精美,文脉悠长。前文写到,王家大院的院墙都是土坯墙,只在大门门墙处采用青砖垒砌,其他的墙体都是土坯。院内的房屋用料稍微讲究一点,最好的也就是砖包土结构,没有全部采用青砖垒砌的。也许是经济实力不允许,也许是当地建房风俗如此。但不管怎么样,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房屋除了有些破旧外,大多数房屋至今依然住有人家,民国初年的几栋房屋保存完好,即便是年代更久的清代老房子,也依然傲视风雨沧桑,挺立到如今,为后人遮风避雨。

第二则是这些王家大院里藏着村庄的精气神,藏着古人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藏着一个村庄的文脉。如果你单看这些古旧的老房子,可能感受不深,也许还会嗤之以鼻,一些土坯老房子,除了破旧沧桑还有什么看头?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只要随便走进一座院落,你就会发现刚才的想法错得离谱。因为古人的生活简直太讲究了,抬眼所见,处处皆是文化,处处皆是美,处处皆是精致生活的岁月留痕。

这些美集中体现在每一处院落里老房子的装饰上。从门窗墀头雀替等部位的砖木石三雕,从匾额用词到隔扇门窗的用心,从院落布局的四方规整到每一处都体现着古人一种精致文雅的生活追求。这些装饰分布之密集,细节呈现之用心,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门框上部的顶窗和两边的窗户上的隔扇样式,简直是集传统吉祥纹案之大全。简单的一码三箭式,复杂的步步锦、蝙蝠纹、金钱纹、万字纹、海棠花纹、盘长纹、方胜纹等等,应有尽有。隔扇窗户还是双层的,外层装有纱窗的,夏天可以打开内层窗户纳凉。可以这么说,如果比建材,古人比不过今人,但若比装饰,古人绝对甩今人五六条街。

想不到一个这么偏僻的小山村里,还藏着生活如此讲究的古人。据资料显示,王氏家族重视文化教育,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在古代出过一个布政使司,好多个秀才、童生、武举等人才。王氏家族延续的不仅是血脉,还是一个村庄的文脉。

庞大的王氏家族,靠着一座小小的王氏宗祠凝聚起宗族力量。祠堂非常小,小四合院只有正房、厢房各一间,七八十个平方米的样子。记者走访时,看到院内一株梨树,花开正盛。这是不是象征着一种旺盛的家族生命力呢?

沧桑古庙蕴传奇

有村必有庙。鹞子坡村也不例外。虽然小村加上四个自然庄一共也就不到十座庙,都不大,都是大家熟知的三教堂、龙王庙、山神庙、奶奶庙等,稍有点不同的则有天后娘娘殿、观音地藏殿。但是还有一个奇怪的晋布庙,村里谁都说不上它的来历,更不知道庙的名字具体是哪几个字。“晋布”只是根据发音记录下来的,到底什么来源,供奉的又是哪尊神仙,有什么法力庇佑村民等等,一概是个谜。

带着好奇,记者一行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去实地探访了这座神奇的古庙。晋布庙位于侯家滩自然庄村口,庙貌俨然。进去一看,院落挺大,正殿坐北朝南,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两侧有配殿。正殿四柱五开间,样子很新。村干部介绍说,这座庙始建于明朝,现在看到的是在原址上复原新建的。走进大殿,里面供奉着五位头戴冕旒冠身披五色龙袍的神像。分别是黄龙神、苍龙神、白龙神、赤龙神、青龙神。

既然供奉的是五位龙神,那这晋布庙岂不就是五龙庙吗?为什么叫晋布庙呢?看庙的大爷说,不是,就叫做作晋布庙。供的龙神是后来塑的像,晋布庙原来供的是哪位神仙谁也说不清。

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既然重修建起这么气派的庙宇,就应该神归正位,难道说,历经沧桑的古庙连它的历史都只能留下个模糊的名字了?这样的走访可不够完美。谢过村干部,记者一行带着遗憾返程。

在写作这篇文章时,记者想起请教一位平顺文史通——平顺地方文化学者赵伟平老师。问对人了!经过赵老师考证,这鹞子坡村侯家滩的晋布庙,极有可能就是赈布爷庙,又叫作魏征庙。这是漳河沿岸非常少见的一类庙,是专门供奉唐朝宰相魏征的。

原来,同属阳高乡管辖的侯壁村有一座夏禹神祠,供奉治水的大禹。民间传说,唐朝时,朝廷拨款扩建夏禹神祠,潞州的一个小官李岩具体负责。当时施工指挥部就设在附近的回龙寺。没想到,寺僧住持见钱眼开,谋盗钱财,还逼出人命潜逃。李岩管理不力,又劳民伤财,惹起民愤,被举报。朝廷遂委派魏征前来督查此案。魏征微服暗访,住在侯壁村西、浊漳河岸边一处名叫鼋滩的地方,很快查清此案。于是就在鼋滩处,传讯训斥了潞州知州、李岩、回龙寺住持等一干人等,并亲自督工完成修庙事宜。为了减轻民众负担,魏征还宣布了朝廷减赋五年的赈救措施。

后来,村民为了纪念魏征惩治腐恶、减免赋税、赈灾救民的德政,就在魏征住过的鼋滩茅屋处修建赈布爷庙一座,供奉祭祀,并且把处理办事的那一天农历三月二十四,定为祭祀日。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浊漳河沿岸的各村村民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社火活动以资纪念。

考虑到“晋布”和“赈布”两者的发音近似,两村又同处漳河沿岸,距离不过30里,以古代那种纪念庆祝规模推算,赈布爷庙的影响力完全可以覆盖鹞子坡村。侯家滩自然村极有可能在某个时期建起一座赈布爷庙,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之当地人发音“j”和“zh”的区分不大,传来传去,赈布爷庙被叫成了晋布爷庙,再到后来,庙倒塌损毁,建庙缘起失传,于是就慢慢地谁也说不清晋布庙的来历了,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幸好,还有热爱家乡的赵伟平老师下功夫考证,抽丝剥茧,从大量史料和民间传说中寻找线索,终于还原了晋布庙的来源,也为古庙正名留下了宝贵的佐证。

彩虹路上小小古山村,随着太行1号旅游公路的通过,悄悄地敞开了她的怀抱,等待着有缘人前来感受她的魅力。(胡海涛)

原标题:彩虹公路边的小山村——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平顺县阳高乡鹞子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