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与疫魔的正面交锋中构筑起“铜墙铁壁”;三年后,他们初心如磐、恪尽职守,在与病毒的日夜较量中畅通“生命之门”。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图为:医护人员正在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分类处置
休克、心衰、呼衰,马上进行抢救!”
这是2022年12月23日凌晨3时30分的长医附属和平医院(下称和平医院)急诊科。
刚刚处理完一名重症患者的心肺复苏,值班医生薛素芳立即朝着抢救室奔了过来。
五分钟前,90岁的李大爷被家人和医护人员抬进了急诊科,已经休克的他陷入昏迷,病情万分危急。
对于急诊科的大夫来说,像这种情况的患者在这些天接诊了很多,但对于每一个不同的患者来说,又面临着不同的情况。抢救!来不及思考,时间就是生命。抢救!来不及喘息,白衣就意味着希望。
李大爷患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常年不离嘴,缓解脑梗死症状的药也吃了十多年。原本身体素质就不是很好的他,不幸在5天前又感染了新冠病毒,高烧不止。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年轻力壮的人感染之后都选择居家隔离治疗,家人怎么忍心把一个90岁的老人送进医院?于是,他们按照常人普遍采用的隔离治疗手段,在家中为老人进行治疗。
然而,让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3日凌晨,李大爷在发热5天之后陷入了昏迷。危急时刻,家人匆匆抬上老人驾车向和平医院驶来。
“血压:75/5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78%。”看着监护仪器传来的数据,薛素芳和同事们着急了。这就意味着病人的生命体征处于危急状态,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初步诊断为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赶快按照感染性休克进行集束化抢救。”薛医生果断地说。
立即给予液体复苏,马上进行气管插管,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给予病原学检测,使用抗生素,进行其余各项床旁快检,胸部CT检查,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一个小时过去了,李大爷脉搏血氧饱和度升至94%,依旧昏迷不醒,血压仍低;两个小时过去了,李大爷体温逐步下降,血压稍有升高,病情仍然危重,医护人员携带转运呼吸机护送至重症ICU病房继续抢救。
穿着厚厚的隔离服,戴着医用隔离面屏和橡胶手套,薛素芳甚至无法去擦拭早已湿透衣背的汗水。她孱弱地靠在墙边,以短暂的休整来恢复早已难以支撑的体力。
这一幕,顿时让急诊科副主任马红泪如雨下。面对一个又一个被感染的同事,只要能够留在单位值班的,就是这万急时刻的中坚力量啊!在这艰难的日子里,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白坚守的意义和冲锋的不易。
那是在12月21日,因为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平时104人的和平医院急救团队,只剩下了不到40人没有被感染。面对急剧缺乏的医护力量,他们不得不调整策略,医生从原来的三班倒变成了一人24小时值班,护士从四班倒变成了两班轮换。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急诊患者的急剧攀升。平时门诊量维持在每日百人左右的急诊科,21日门诊量达到178人。而来就诊的患者,则以儿童和老年危重症患者为主。儿科、内科、外科大夫极度缺乏。
当天值班的医生胡艳和薛素芳穿梭在病区,显得是那样的疲惫不堪。不,不是显得,而是胡艳已经出现了感染之后的典型症状。她走起路来已经不像平时那样风风火火,而时不时地要靠在墙边大口喘气。
马红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她立即安排胡艳进行休息。“没事,马老师,我还能坚持到下班。”胡艳说着露出了一个勉强到极致的笑容。
强忍着辛酸和泪水,马红给刚刚被感染休息了一天的史英英打电话:“英英,身体怎样?”
“没问题,马老师。我安顿下孩子,马上就来。”不用太多的交流,因为他们都明白一线的医护力量缺乏。
“谁还不是血肉之躯?谁不知道感染之后需要休息?谁又不是父母子女?我们选择坚守,是因为心有使命,身着白衣。”
读着微信朋友圈里同事们所发的感慨,急诊科主任方宁悄悄擦了下眼角的泪水。这个平日里看起来风风火火的汉子,已经在一线坚守了近半个月,平时大大咧咧的他,这些日子也被这催人泪下的一幕幕给揉得柔肠百转。
护士梁艳来了。她也是整整坚守了一天,刚刚换下工作服。“主任,你快把衣服拿回去吧,还真能把单位当家?你可千万不能倒下,我明天后天考试完立即返岗。”
方宁笑了。他岂能不知道梁艳所表达的意思?快半个月了,急诊科的正副护士长都被感染而居家休养,方宁不仅要指挥全科的急诊,还要承担起护士长的职责,怎能不累?所以,他把常用的衣物带到了科里,计划在这里“安心”作战。
图为:急诊科大夫正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
人生大事,唯有生死。
在急诊科上演着一幕幕生死接力故事的同时,和平医院的产科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同样是感染风险增大,同样面临着医护力量锐减,同样上演着生死竞速,同样是不顾一切的坚守。
这是一名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产妇,在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男孩,自己接受了重症对症治疗之后,她回到了产科病房。得知孩子们健康,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怎么能够忘记?12月21日中午,正在家里休养的张女士,突然感觉腹部异常疼痛。难道要生了吗?还不到时间啊!
早就知道自己怀的是双胞胎,张女士对自己的起居生活格外小心。然而,不幸的是,她还是感染了新冠病毒。为了保证胎儿的健康,她愣是顶着高烧的煎熬,坚持不服药忍着,只盼望能够顶过去,保证孩子们健康。
现在,她真的无法再顶了。强忍着剧痛,在家人的陪护下,张女士匆匆住进了产科。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胎儿窘迫,重度子痫前期、HEELP综合征急需手术。孕妇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严重受损,血小板重度减少,急需要进行多学科抢救。”
看着检验报告单,产科主任刘俊丽、主任医师晋丽平来不及迟疑,立即通知手术室急诊手术;同时联系重症科主任张栋、麻醉师周玉娟、儿科医生李慧琴等进行支援。从患者来院不到三小时,张女士的手术进行完毕,一对双胞胎男孩顺利降生并转入新生儿科进行监护治疗,张女士则被紧急安排进重症医学科进行后续治疗。
看似紧张繁忙的工作,饱含着产科强大的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建设。
“产科不同于别的科室,我们不能让孩子生下来就感染病毒,必须进行分区治疗。”刘俊丽说,在此之前,只要是核酸阳性的产妇就会安排到隔离病区进行生产,但取消核酸检测之后怎么办?为了尽可能降低产妇和孩子、医患之间的感染风险,产科决定在本科室进行分区治疗。12月14日夜间,他们紧急安排医护力量将全科分为正常区、缓冲区、隔离区,同时对医护力量进行分区作业。
“被感染的患者会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即便不做核酸也有相应的症状,我们会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分区安排治疗。”助产士长胡晓梅介绍,大多被感染的产妇心情都很焦虑,医护人员需要不停地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为了让人员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减少护士感染概率,护士长付丽丽利用自己在隔离病区工作的经历,重新制定科室排班计划,规范病区分区设置。
完善的应急措施和周密的应急安排,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良好口碑,也给产科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这两天每天入院的新冠感染孕产妇及分娩量急增。由于进行了分区治疗,我们的医护人员、孕产妇均未发生严重感染事件。”产科大夫高燕芳说,像张女士一样的重症产妇在产科有不少,但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坚持,一定要冲进‘决赛’。”刚刚援朔归来的副护士长兰苗苗不幸被感染,但她依旧坚守在一线,工作之余还不忘给姐妹们打气。
“坚持!坚持就是胜利!”高燕芳大声回应着,奔向产房。
冬至过后第一天的这个正午,暖融融的阳光洒遍病房的每个角落。守护好生命健康通道,身着白衣的天使继续奔跑在路上,写下凛冬散尽、迎接春光的一篇又一篇新诗章。(冯波、李燕燕)
原标题:他们,守护在生命通道上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三年前,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与疫魔的正面交锋中构筑起“铜墙铁壁”;三年后,他们初心如磐、恪尽职守,在与病毒的日夜较量中畅通“生命之门”。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图为:医护人员正在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分类处置
休克、心衰、呼衰,马上进行抢救!”
这是2022年12月23日凌晨3时30分的长医附属和平医院(下称和平医院)急诊科。
刚刚处理完一名重症患者的心肺复苏,值班医生薛素芳立即朝着抢救室奔了过来。
五分钟前,90岁的李大爷被家人和医护人员抬进了急诊科,已经休克的他陷入昏迷,病情万分危急。
对于急诊科的大夫来说,像这种情况的患者在这些天接诊了很多,但对于每一个不同的患者来说,又面临着不同的情况。抢救!来不及思考,时间就是生命。抢救!来不及喘息,白衣就意味着希望。
李大爷患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常年不离嘴,缓解脑梗死症状的药也吃了十多年。原本身体素质就不是很好的他,不幸在5天前又感染了新冠病毒,高烧不止。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年轻力壮的人感染之后都选择居家隔离治疗,家人怎么忍心把一个90岁的老人送进医院?于是,他们按照常人普遍采用的隔离治疗手段,在家中为老人进行治疗。
然而,让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3日凌晨,李大爷在发热5天之后陷入了昏迷。危急时刻,家人匆匆抬上老人驾车向和平医院驶来。
“血压:75/5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78%。”看着监护仪器传来的数据,薛素芳和同事们着急了。这就意味着病人的生命体征处于危急状态,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初步诊断为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赶快按照感染性休克进行集束化抢救。”薛医生果断地说。
立即给予液体复苏,马上进行气管插管,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给予病原学检测,使用抗生素,进行其余各项床旁快检,胸部CT检查,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一个小时过去了,李大爷脉搏血氧饱和度升至94%,依旧昏迷不醒,血压仍低;两个小时过去了,李大爷体温逐步下降,血压稍有升高,病情仍然危重,医护人员携带转运呼吸机护送至重症ICU病房继续抢救。
穿着厚厚的隔离服,戴着医用隔离面屏和橡胶手套,薛素芳甚至无法去擦拭早已湿透衣背的汗水。她孱弱地靠在墙边,以短暂的休整来恢复早已难以支撑的体力。
这一幕,顿时让急诊科副主任马红泪如雨下。面对一个又一个被感染的同事,只要能够留在单位值班的,就是这万急时刻的中坚力量啊!在这艰难的日子里,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白坚守的意义和冲锋的不易。
那是在12月21日,因为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平时104人的和平医院急救团队,只剩下了不到40人没有被感染。面对急剧缺乏的医护力量,他们不得不调整策略,医生从原来的三班倒变成了一人24小时值班,护士从四班倒变成了两班轮换。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急诊患者的急剧攀升。平时门诊量维持在每日百人左右的急诊科,21日门诊量达到178人。而来就诊的患者,则以儿童和老年危重症患者为主。儿科、内科、外科大夫极度缺乏。
当天值班的医生胡艳和薛素芳穿梭在病区,显得是那样的疲惫不堪。不,不是显得,而是胡艳已经出现了感染之后的典型症状。她走起路来已经不像平时那样风风火火,而时不时地要靠在墙边大口喘气。
马红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她立即安排胡艳进行休息。“没事,马老师,我还能坚持到下班。”胡艳说着露出了一个勉强到极致的笑容。
强忍着辛酸和泪水,马红给刚刚被感染休息了一天的史英英打电话:“英英,身体怎样?”
“没问题,马老师。我安顿下孩子,马上就来。”不用太多的交流,因为他们都明白一线的医护力量缺乏。
“谁还不是血肉之躯?谁不知道感染之后需要休息?谁又不是父母子女?我们选择坚守,是因为心有使命,身着白衣。”
读着微信朋友圈里同事们所发的感慨,急诊科主任方宁悄悄擦了下眼角的泪水。这个平日里看起来风风火火的汉子,已经在一线坚守了近半个月,平时大大咧咧的他,这些日子也被这催人泪下的一幕幕给揉得柔肠百转。
护士梁艳来了。她也是整整坚守了一天,刚刚换下工作服。“主任,你快把衣服拿回去吧,还真能把单位当家?你可千万不能倒下,我明天后天考试完立即返岗。”
方宁笑了。他岂能不知道梁艳所表达的意思?快半个月了,急诊科的正副护士长都被感染而居家休养,方宁不仅要指挥全科的急诊,还要承担起护士长的职责,怎能不累?所以,他把常用的衣物带到了科里,计划在这里“安心”作战。
图为:急诊科大夫正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
人生大事,唯有生死。
在急诊科上演着一幕幕生死接力故事的同时,和平医院的产科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同样是感染风险增大,同样面临着医护力量锐减,同样上演着生死竞速,同样是不顾一切的坚守。
这是一名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产妇,在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男孩,自己接受了重症对症治疗之后,她回到了产科病房。得知孩子们健康,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怎么能够忘记?12月21日中午,正在家里休养的张女士,突然感觉腹部异常疼痛。难道要生了吗?还不到时间啊!
早就知道自己怀的是双胞胎,张女士对自己的起居生活格外小心。然而,不幸的是,她还是感染了新冠病毒。为了保证胎儿的健康,她愣是顶着高烧的煎熬,坚持不服药忍着,只盼望能够顶过去,保证孩子们健康。
现在,她真的无法再顶了。强忍着剧痛,在家人的陪护下,张女士匆匆住进了产科。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胎儿窘迫,重度子痫前期、HEELP综合征急需手术。孕妇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严重受损,血小板重度减少,急需要进行多学科抢救。”
看着检验报告单,产科主任刘俊丽、主任医师晋丽平来不及迟疑,立即通知手术室急诊手术;同时联系重症科主任张栋、麻醉师周玉娟、儿科医生李慧琴等进行支援。从患者来院不到三小时,张女士的手术进行完毕,一对双胞胎男孩顺利降生并转入新生儿科进行监护治疗,张女士则被紧急安排进重症医学科进行后续治疗。
看似紧张繁忙的工作,饱含着产科强大的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建设。
“产科不同于别的科室,我们不能让孩子生下来就感染病毒,必须进行分区治疗。”刘俊丽说,在此之前,只要是核酸阳性的产妇就会安排到隔离病区进行生产,但取消核酸检测之后怎么办?为了尽可能降低产妇和孩子、医患之间的感染风险,产科决定在本科室进行分区治疗。12月14日夜间,他们紧急安排医护力量将全科分为正常区、缓冲区、隔离区,同时对医护力量进行分区作业。
“被感染的患者会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即便不做核酸也有相应的症状,我们会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分区安排治疗。”助产士长胡晓梅介绍,大多被感染的产妇心情都很焦虑,医护人员需要不停地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为了让人员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减少护士感染概率,护士长付丽丽利用自己在隔离病区工作的经历,重新制定科室排班计划,规范病区分区设置。
完善的应急措施和周密的应急安排,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良好口碑,也给产科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这两天每天入院的新冠感染孕产妇及分娩量急增。由于进行了分区治疗,我们的医护人员、孕产妇均未发生严重感染事件。”产科大夫高燕芳说,像张女士一样的重症产妇在产科有不少,但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坚持,一定要冲进‘决赛’。”刚刚援朔归来的副护士长兰苗苗不幸被感染,但她依旧坚守在一线,工作之余还不忘给姐妹们打气。
“坚持!坚持就是胜利!”高燕芳大声回应着,奔向产房。
冬至过后第一天的这个正午,暖融融的阳光洒遍病房的每个角落。守护好生命健康通道,身着白衣的天使继续奔跑在路上,写下凛冬散尽、迎接春光的一篇又一篇新诗章。(冯波、李燕燕)
原标题:他们,守护在生命通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