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医院完成首例ICE引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发布时间: 2022-12-01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日前,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成功实施了心腔内超声(ICE)引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通过去除引发房颤的“捣乱分子”,让患者的心跳重新“踩准节拍”。

图为:手术现场

心慌一个月,吃药不顶用,无奈就医

患者申某,现年72岁,近一个月以来,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一般持续1-2个小时,最长一次超过6个小时,同时伴随头晕、乏力。听说“倍他乐克”能治疗心慌,她便让家人买来,吃了几天也不管用。患者深受病痛折磨,稍有活动就感到胸闷、气短,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每况愈下。

11月13日,在家人的陪伴下,申某来到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家属考虑到患者年岁已高,手术风险太大,希望先口服药物治疗。

但服药一天后,患者再次突发心慌,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第二天,患者家属为其办理了住院手续,准备接受手术治疗。“传统的口服药治疗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疗法,不能阻止阵发性房颤演化成持续性房颤”,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璞介绍说。

“慧眼”入心脏,医生巧“修心”

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会导致血栓栓塞。房颤发生时,心房里的血液淤积,容易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往往会堵塞较大的血管,引起大面积脑梗塞。

因此,医生首先为患者进行了栓塞风险评估,验证是否有并发症的存在,以明确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运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这一“武器”,明确排除了其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可能。随后,根据患者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姜胜带领电生理团队缜密分析、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想要有效、安全地治疗房颤,降低复发风险,同时预防血栓形成,最好采用ICE引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治疗。

起初,患者及其家人了解到传统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需要在X光下进行,担心“吃”进射线,给身体带来辐射伤害。张璞解释道,“手术原理类似射击,射手到位,瞄准目标,扣动扳机快准狠清除目标。借助超声引导,全程零射线”。这句话相当于给患者及其家属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同意接受手术。

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11月17日,心血管内科为患者实施了“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术。手术室里,医护们不用再穿沉重的铅衣,他们轻装上阵。手术团队经右侧股静脉,将一根直径仅3mm长15mm超微超声探头送入左心房,零射线进入房间隔穿刺,在射频消融导管的引导下,瞬间就把患者心脏的三维立体图构建出来。在超声引导与实时监测下,张璞对肺静脉进行了精准定口,明确消融路径,在合适的位置穿刺成功,有效电隔离房颤病灶。1个小时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经电刺激不能诱发房颤,手术成功。术后,心电监护及动态心电图均未见患者房颤复发。两天后,患者顺利出院。

“ICE引导下三维消融术在和平医院尚属首次”。据姜胜介绍,传统的射频消融技术依靠X线透视和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导管进行定位,确定消融靶点,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但它无法完全清晰实时提供心脏内解剖结构,而且可能造成心脏压塞和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同时X线透视会给患者和术者带来一定的辐射伤害,尤其对孕妇和青少年影响较大。

那么ICE究竟有什么优点呢?姜胜说:“ICE就像在心脏里长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一样,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图像‘直视’心脏结构,并结合三维解剖标测系统构建出心脏模型,从而不依赖X线照射也可以进行射频消融,也无需造影剂显影。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同时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推动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发展,减少射线辐射对患者和术者的伤害,是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和梦想。从2002年的二维标测到2012年的三维标测到现在的ICE,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专业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使患者可以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张瑜、秦丽霞、郭燕)


[编辑:李倩]

  相关链接
· 和平医院成功为八旬老人“拆弹”
· 和平医院为口腔癌老人“换”脸
· 传递“生命火种”!长治又一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 首例!和平医院成功实施“隧道式PICC置管术”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和平医院完成首例ICE引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日前,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成功实施了心腔内超声(ICE)引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通过去除引发房颤的“捣乱分子”,让患者的心跳重新“踩准节拍”。

图为:手术现场

心慌一个月,吃药不顶用,无奈就医

患者申某,现年72岁,近一个月以来,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一般持续1-2个小时,最长一次超过6个小时,同时伴随头晕、乏力。听说“倍他乐克”能治疗心慌,她便让家人买来,吃了几天也不管用。患者深受病痛折磨,稍有活动就感到胸闷、气短,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每况愈下。

11月13日,在家人的陪伴下,申某来到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家属考虑到患者年岁已高,手术风险太大,希望先口服药物治疗。

但服药一天后,患者再次突发心慌,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第二天,患者家属为其办理了住院手续,准备接受手术治疗。“传统的口服药治疗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疗法,不能阻止阵发性房颤演化成持续性房颤”,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璞介绍说。

“慧眼”入心脏,医生巧“修心”

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会导致血栓栓塞。房颤发生时,心房里的血液淤积,容易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往往会堵塞较大的血管,引起大面积脑梗塞。

因此,医生首先为患者进行了栓塞风险评估,验证是否有并发症的存在,以明确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运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这一“武器”,明确排除了其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可能。随后,根据患者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姜胜带领电生理团队缜密分析、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想要有效、安全地治疗房颤,降低复发风险,同时预防血栓形成,最好采用ICE引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治疗。

起初,患者及其家人了解到传统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需要在X光下进行,担心“吃”进射线,给身体带来辐射伤害。张璞解释道,“手术原理类似射击,射手到位,瞄准目标,扣动扳机快准狠清除目标。借助超声引导,全程零射线”。这句话相当于给患者及其家属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同意接受手术。

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11月17日,心血管内科为患者实施了“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术。手术室里,医护们不用再穿沉重的铅衣,他们轻装上阵。手术团队经右侧股静脉,将一根直径仅3mm长15mm超微超声探头送入左心房,零射线进入房间隔穿刺,在射频消融导管的引导下,瞬间就把患者心脏的三维立体图构建出来。在超声引导与实时监测下,张璞对肺静脉进行了精准定口,明确消融路径,在合适的位置穿刺成功,有效电隔离房颤病灶。1个小时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经电刺激不能诱发房颤,手术成功。术后,心电监护及动态心电图均未见患者房颤复发。两天后,患者顺利出院。

“ICE引导下三维消融术在和平医院尚属首次”。据姜胜介绍,传统的射频消融技术依靠X线透视和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导管进行定位,确定消融靶点,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但它无法完全清晰实时提供心脏内解剖结构,而且可能造成心脏压塞和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同时X线透视会给患者和术者带来一定的辐射伤害,尤其对孕妇和青少年影响较大。

那么ICE究竟有什么优点呢?姜胜说:“ICE就像在心脏里长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一样,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图像‘直视’心脏结构,并结合三维解剖标测系统构建出心脏模型,从而不依赖X线照射也可以进行射频消融,也无需造影剂显影。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同时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推动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发展,减少射线辐射对患者和术者的伤害,是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和梦想。从2002年的二维标测到2012年的三维标测到现在的ICE,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专业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使患者可以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张瑜、秦丽霞、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