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的出台,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当下,普通市民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呢?
近日,记者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市疾控中心消杀科科长崔永梅、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侯莹、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副科长李华。
问:当前形势下,市民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控?
答:“解封”不等于“解防”,“放开”不等于“放松”,解除社会面管控并不意味着风险“清零”、隐患“清零”。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更强,症状更轻,传播更为隐匿等特点,要更加重视做好个人防护,树立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保持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常通风、分餐制、用公筷、“两米线”等好习惯。
问: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后,如何正确对待?
答: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感染后大部分表现无症状或者轻型,重症病例非常少,所以平时大家还是以平常心对待它,不必要紧张甚至恐惧。
问:现阶段感染了新冠病毒首先提倡的是居家观察治疗,居家治疗适合所有的感染人群吗?另外,居家治疗对环境有什么要求?应准备哪些用品呢?
答:适合居家治疗的感染者应具备以下条件: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居家治疗人员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家庭应当配备体温计(感染者专用)、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问:居家治疗期间应该怎么做?
答:居家治疗期间做好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控制外出,做好个人防护及感染控制。居家治疗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居家治疗人员服药时,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另外,在居家治疗期间,个人还需要做好防控。如,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每天定时开门窗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等。
问:有些感染者患有基础疾病,对于这一人群来说,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他们正在服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的剂量需要改变吗?
答: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问:对于轻微症状患者,我们提倡居家治疗。那么,居家治疗人员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转诊治疗?
答:在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时,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问:怎样去判断居家治疗已经结束了?
答: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问:面对病毒,老年人、儿童、孕妇的抵抗力都是比较弱的,那针对这类特殊人群,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呢?
答:孕产妇到医院就诊时最好戴N95口罩,居家、在办公室都要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要留好产检所在的助产机构电话出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孩子生病后如果精神状态稳定,家长做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即可。儿童居家应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孩子如连续发热超过三天、持续高热、频繁咳嗽或呕吐,甚至出现包块、频繁腹泻、脓血便、尿量减少、呼吸增快、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较大,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因此,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获益是最大的,所以尽量接种疫苗。老年人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与陌生人或外来人员的接触。
要保护好尚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老年人周围的人要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家人、共同居住者及其他需要频繁接触老年人的人员,应及时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问:临近年末,又到大学生放假返乡的高峰期,就现阶段的防控政策,返乡大学生该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呢?
答:首先,高校学生返乡途中要全程戴好口罩,尽量减少与其他人的交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避免聚集;其次,做好手部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清洁处理;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返家途中或者返家后,身体出现严重症状应当及时就医。
问:出门自觉戴口罩,市民对个人防护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强。但发现一些现象,比如说一个口戴反复戴或同时戴多个口罩,这些做法是否可取呢?
答:这种行为不可取,多个口罩同时戴并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口罩密合性。
问:做好疫情防控,家里的“家用小药箱”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答:需准备N95/KN95口罩、抗原检测盒、消毒用品(酒精棉片、手消等)、体温计、指夹式血氧仪、电子血压计、退热药、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等。
在应用时建议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病以及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应当咨询医生。
问:目前有很多地方都已开始进行吸入式的新冠疫苗,长治市会引进这样的吸入式疫苗吗?
答:根据市卫健委统筹安排,长治市也会引进这种吸入式腺病毒疫苗。
问:哪些人群可以接种吸入式的疫苗?吸入式的疫苗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疫苗效果一样吗?
答:吸入式腺病毒疫苗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接种过2剂新冠灭活疫苗或一剂肌注式腺病毒疫苗的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接种时间间隔:18-59岁为完成全程免疫6个月以上,60岁以上人群调整为完成全程免疫3个月以上。吸入式腺病毒疫苗与其他种类新冠疫苗的区别,一是生产技术路线不同,二是接种途径不同,吸入式疫苗是通过雾化吸入直接作用于人体呼吸道,其他疫苗是通过肌肉注射作用于人体。不论加强免疫使用何种疫苗,只要完成加强免疫接种,那么对于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和死亡都能产生非常好的保护。
问:市民可以到哪里接种新冠疫苗?
答:全市共217个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其中固定接种单位183个、临时接种单位33个、移动接种单位1个。市民可以去居住地所在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乡的卫生院或居住地附近的临时接种单位进行疫苗接种。
做好科学防护,每个人都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一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大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切实履行好个人防疫责任,最大程度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马嫣婕、张帅)
原标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民如何做好有效防护?市疾控中心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随着“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的出台,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当下,普通市民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呢?
近日,记者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市疾控中心消杀科科长崔永梅、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侯莹、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副科长李华。
问:当前形势下,市民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控?
答:“解封”不等于“解防”,“放开”不等于“放松”,解除社会面管控并不意味着风险“清零”、隐患“清零”。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更强,症状更轻,传播更为隐匿等特点,要更加重视做好个人防护,树立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保持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常通风、分餐制、用公筷、“两米线”等好习惯。
问: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后,如何正确对待?
答: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感染后大部分表现无症状或者轻型,重症病例非常少,所以平时大家还是以平常心对待它,不必要紧张甚至恐惧。
问:现阶段感染了新冠病毒首先提倡的是居家观察治疗,居家治疗适合所有的感染人群吗?另外,居家治疗对环境有什么要求?应准备哪些用品呢?
答:适合居家治疗的感染者应具备以下条件: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居家治疗人员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家庭应当配备体温计(感染者专用)、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问:居家治疗期间应该怎么做?
答:居家治疗期间做好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控制外出,做好个人防护及感染控制。居家治疗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居家治疗人员服药时,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另外,在居家治疗期间,个人还需要做好防控。如,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每天定时开门窗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等。
问:有些感染者患有基础疾病,对于这一人群来说,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他们正在服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的剂量需要改变吗?
答: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问:对于轻微症状患者,我们提倡居家治疗。那么,居家治疗人员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转诊治疗?
答:在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时,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问:怎样去判断居家治疗已经结束了?
答: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问:面对病毒,老年人、儿童、孕妇的抵抗力都是比较弱的,那针对这类特殊人群,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呢?
答:孕产妇到医院就诊时最好戴N95口罩,居家、在办公室都要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要留好产检所在的助产机构电话出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孩子生病后如果精神状态稳定,家长做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即可。儿童居家应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孩子如连续发热超过三天、持续高热、频繁咳嗽或呕吐,甚至出现包块、频繁腹泻、脓血便、尿量减少、呼吸增快、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较大,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因此,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获益是最大的,所以尽量接种疫苗。老年人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与陌生人或外来人员的接触。
要保护好尚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老年人周围的人要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家人、共同居住者及其他需要频繁接触老年人的人员,应及时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问:临近年末,又到大学生放假返乡的高峰期,就现阶段的防控政策,返乡大学生该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呢?
答:首先,高校学生返乡途中要全程戴好口罩,尽量减少与其他人的交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避免聚集;其次,做好手部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清洁处理;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返家途中或者返家后,身体出现严重症状应当及时就医。
问:出门自觉戴口罩,市民对个人防护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强。但发现一些现象,比如说一个口戴反复戴或同时戴多个口罩,这些做法是否可取呢?
答:这种行为不可取,多个口罩同时戴并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口罩密合性。
问:做好疫情防控,家里的“家用小药箱”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答:需准备N95/KN95口罩、抗原检测盒、消毒用品(酒精棉片、手消等)、体温计、指夹式血氧仪、电子血压计、退热药、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等。
在应用时建议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病以及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应当咨询医生。
问:目前有很多地方都已开始进行吸入式的新冠疫苗,长治市会引进这样的吸入式疫苗吗?
答:根据市卫健委统筹安排,长治市也会引进这种吸入式腺病毒疫苗。
问:哪些人群可以接种吸入式的疫苗?吸入式的疫苗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疫苗效果一样吗?
答:吸入式腺病毒疫苗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接种过2剂新冠灭活疫苗或一剂肌注式腺病毒疫苗的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接种时间间隔:18-59岁为完成全程免疫6个月以上,60岁以上人群调整为完成全程免疫3个月以上。吸入式腺病毒疫苗与其他种类新冠疫苗的区别,一是生产技术路线不同,二是接种途径不同,吸入式疫苗是通过雾化吸入直接作用于人体呼吸道,其他疫苗是通过肌肉注射作用于人体。不论加强免疫使用何种疫苗,只要完成加强免疫接种,那么对于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和死亡都能产生非常好的保护。
问:市民可以到哪里接种新冠疫苗?
答:全市共217个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其中固定接种单位183个、临时接种单位33个、移动接种单位1个。市民可以去居住地所在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乡的卫生院或居住地附近的临时接种单位进行疫苗接种。
做好科学防护,每个人都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一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大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切实履行好个人防疫责任,最大程度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马嫣婕、张帅)
原标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民如何做好有效防护?市疾控中心专家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