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追“星”风尚正当时
发布时间: 2022-12-12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一城文明风,满目新气象。如今,在长治的城市乡村、大街小巷,文明新风扑面而至。城乡群众“不比彩礼比文明”“不比排场比创星”,担当起移风易俗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家家争当“星级文明户”,追“星”风尚正当时。

红白喜事破旧俗 不比彩礼比文明

六桌酒席,摆在农家小院,简朴不失隆重;席面上摆放着一盒普通香烟,一瓶30多元买的汾酒,不铺张、不浪费。上党区南宋乡东掌村村民王志兵笑着说:“搁以前谁家娶媳妇,都要搭个棚子,连请3天客,大操大办!自从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家家户户办事儿有了标准,都学会了节约开支,我们打心儿眼高兴。”

“结婚彩礼把人难,大摆酒席太铺张,红白喜事大操办,要改变!”退休教师孟双凤创作的“三句半”《移风易俗新风尚》如今成了上党区八义村村民最爱听的小曲儿,“它唱的是村里的新气象,说到了大家的心坎儿上!”

2019年11月,长治市出台《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提出推动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等歪风陋习。2022年,长治市明确了10项重点工作、35条举措,进一步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范婚丧标准,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在政府的宣传倡导下,节俭文明逐渐成了村里人办事的新风气,”王志兵说,“大锅饭取代了没完没了的婚礼酒席,节约了钱还不浪费精力,谁能不愿意?”

长子县大堡头镇南小河村是移风易俗的试点村落,村民们回忆,几年前村里要是谁家办丧事,可是要好好摆摆排场。如今,村里制定了《南小河村移风易俗实施方案》,明确了标准,规范了流程,不请人抬棺,不聘请乐队,不炒菜上桌,一场丧事至少节省开支2万元。

群众成为了移风易俗的直接受益者。在长治市壶关、襄垣、沁源等县,农村红白理事会限定了红白事的餐标、烟酒标准和礼金,余事操办少了,人情负担轻了,每家办事能节省几千元至上万元。

村民思想的转变还要得益于长治市移风易俗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近年来,长治市实施殡葬惠民政策补贴,一批公墓、骨灰堂正在规划建设,节地生态安葬不断推行,村民的观念逐渐由“薄养厚葬”变为“厚养薄葬”,孝老敬亲成为各个乡村的新风尚。村民渐渐担当起移风易俗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无论谁家办事,白事不支大锅,不开小灶,不攀比烟酒,红事提前报备,限定桌数,“不浪费,不虚荣,这才是新时代农民最讲究的‘面子’”。

美丽乡村新乡风 不比排场比“创星”

古台村是沁县的一个普通村落,几年前这个小山村还是“黑黢黢,乱糟糟”。如今的古台村“脱胎换骨”,错落有序的农家小院整洁利落,昔日低矮的篱笆墙变身为乡风文明主题的文化墙,村里修了排水渠,路面干干净净,分类垃圾桶整齐地放置在固定点上,垃圾车到点就出来收取,使垃圾不落地。古台村的老支书郭庆祥深有感触地说:“谁能想到,咱村里人也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将移风易俗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互促共进,长治市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武乡县,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村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在屯留区,各具特色的村庄花园、林荫果园、休闲游园,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自然山水、原始村貌、真实田园,真正留住了乡俗、乡味、乡愁;在平顺县,农村厕所改造2300座,建成4座垃圾中转站、1个大型垃圾填埋场、6个简易垃圾填埋场,151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全覆盖……

如今的长治城乡,文化墙、小公园、健身步道穿插于街心村巷,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卫生舒适,崇尚勤劳致富、儿女孝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乡村新风吹进了每个人的心田。“不比排场比创星”,家家争当“星级户”。在全市各村启动的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中,80万余农户参评,六星以上文明户逾24万,农民追“星”的风尚正当时。(杨亚娟)

原标题:移风易俗润上党 文明新风扑面来


[编辑:张乐]

  相关链接
· 长治市将文明习俗观念渗透人心
· 平顺县榔树园村全力营造创“星”争“星”氛围
· 长子县大堡头镇:创“星”争“星”蔚然成风
· 襄垣西垴头村:“十户联创”育出乡村“精气神”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长治新闻
长治:追“星”风尚正当时

一城文明风,满目新气象。如今,在长治的城市乡村、大街小巷,文明新风扑面而至。城乡群众“不比彩礼比文明”“不比排场比创星”,担当起移风易俗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家家争当“星级文明户”,追“星”风尚正当时。

红白喜事破旧俗 不比彩礼比文明

六桌酒席,摆在农家小院,简朴不失隆重;席面上摆放着一盒普通香烟,一瓶30多元买的汾酒,不铺张、不浪费。上党区南宋乡东掌村村民王志兵笑着说:“搁以前谁家娶媳妇,都要搭个棚子,连请3天客,大操大办!自从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家家户户办事儿有了标准,都学会了节约开支,我们打心儿眼高兴。”

“结婚彩礼把人难,大摆酒席太铺张,红白喜事大操办,要改变!”退休教师孟双凤创作的“三句半”《移风易俗新风尚》如今成了上党区八义村村民最爱听的小曲儿,“它唱的是村里的新气象,说到了大家的心坎儿上!”

2019年11月,长治市出台《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提出推动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等歪风陋习。2022年,长治市明确了10项重点工作、35条举措,进一步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范婚丧标准,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在政府的宣传倡导下,节俭文明逐渐成了村里人办事的新风气,”王志兵说,“大锅饭取代了没完没了的婚礼酒席,节约了钱还不浪费精力,谁能不愿意?”

长子县大堡头镇南小河村是移风易俗的试点村落,村民们回忆,几年前村里要是谁家办丧事,可是要好好摆摆排场。如今,村里制定了《南小河村移风易俗实施方案》,明确了标准,规范了流程,不请人抬棺,不聘请乐队,不炒菜上桌,一场丧事至少节省开支2万元。

群众成为了移风易俗的直接受益者。在长治市壶关、襄垣、沁源等县,农村红白理事会限定了红白事的餐标、烟酒标准和礼金,余事操办少了,人情负担轻了,每家办事能节省几千元至上万元。

村民思想的转变还要得益于长治市移风易俗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近年来,长治市实施殡葬惠民政策补贴,一批公墓、骨灰堂正在规划建设,节地生态安葬不断推行,村民的观念逐渐由“薄养厚葬”变为“厚养薄葬”,孝老敬亲成为各个乡村的新风尚。村民渐渐担当起移风易俗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无论谁家办事,白事不支大锅,不开小灶,不攀比烟酒,红事提前报备,限定桌数,“不浪费,不虚荣,这才是新时代农民最讲究的‘面子’”。

美丽乡村新乡风 不比排场比“创星”

古台村是沁县的一个普通村落,几年前这个小山村还是“黑黢黢,乱糟糟”。如今的古台村“脱胎换骨”,错落有序的农家小院整洁利落,昔日低矮的篱笆墙变身为乡风文明主题的文化墙,村里修了排水渠,路面干干净净,分类垃圾桶整齐地放置在固定点上,垃圾车到点就出来收取,使垃圾不落地。古台村的老支书郭庆祥深有感触地说:“谁能想到,咱村里人也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将移风易俗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互促共进,长治市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武乡县,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村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在屯留区,各具特色的村庄花园、林荫果园、休闲游园,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自然山水、原始村貌、真实田园,真正留住了乡俗、乡味、乡愁;在平顺县,农村厕所改造2300座,建成4座垃圾中转站、1个大型垃圾填埋场、6个简易垃圾填埋场,151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全覆盖……

如今的长治城乡,文化墙、小公园、健身步道穿插于街心村巷,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卫生舒适,崇尚勤劳致富、儿女孝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乡村新风吹进了每个人的心田。“不比排场比创星”,家家争当“星级户”。在全市各村启动的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中,80万余农户参评,六星以上文明户逾24万,农民追“星”的风尚正当时。(杨亚娟)

原标题:移风易俗润上党 文明新风扑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