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党建引领小村庄“破茧成蝶”
发布时间: 2022-12-09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起来,吃料了!”武乡县分水岭乡松庄村紫金山养殖小区,村民马志清一边大声吆喝,一边沿着饲养员通道由东向西往牛槽中添加饲料。伴随着牛铃的叮当声,看着20多头膘肥体壮的黄牛争先恐后挤向槽前进食,马志清喜笑颜开。

今年59岁的马志清是松庄村脱贫户,有着10多年的养牛经历。“以前养牛可没有这么排场,10多头牛圈在自家院子里,规模扩大不了,还影响卫生。”回忆起自己的养牛经历,马志清唏嘘不已。

图为:村民养殖的黄牛

“说起来还要感谢村党支部。”马志清说,过去因为条件不好,虽然建成了养殖小区,但是村民都不愿意搬入,今年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从如何解决群众身边困难入手,对以前建设的养殖小区进行了道路修缮、水电设施完善,大家现在都乐意集中到小区养殖,存栏量翻了番,收入也跟着翻番,“跟着支部走,日子有奔头嘛。”

松庄村地处武乡西部山区,三面环山,层峦叠嶂。“以前村民多以开荒种地、狩猎为生。”村民苗彩平说,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成立了嵩兴牧业合作社,对包括紫金山养殖小区在内的3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养殖基地+农户”模式,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全村存栏黄牛达到1800头,产值突破700万元,全村406口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其实松庄村的发展模式在分水岭乡并非个例,全乡11个行政村,村村都有黄牛养殖产业。特别是今年以来,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村党支部充分利用集体闲置土地统一规划养殖小区,统一养殖用地备案,建设养殖小区。仅今年已新建大型养殖小区6个,全乡养殖场达到56个,黄牛存栏量达到7200头,年产值超3000万元。

为进一步引导各村提高养殖水平,推动养殖业健康发展,在分水岭乡党委的倡议下,党员养牛大户牵头成立了武乡县养牛协会,协会通过提供养殖管理、疫病防控、良种繁育等技术培训,帮助联系饲料采购渠道、销售平台等方式,搭建起了一个技术交流、信息互通的平台,从小牛购进到成牛销售全程提供服务,指导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分水岭乡党委、乡政府聘请当地黄牛养殖“土专家”为养殖顾问,在黄牛喂养、疫病防治等方面,定期对发展黄牛养殖的村集体进行免费技术指导,每年年底对帮扶成效明显、口碑较好的“土专家”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激励他们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对经济发展薄弱的村,分水岭乡建立包联结对机制,由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结对帮扶,指导帮助其制定产业发展项目书,对其产业发展进行持续跟踪帮带,并定期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开展交流座谈,传授经验、答疑解惑,逐步提升干部带富能力、壮大集体经济。

分水岭乡党委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党支部的带动下,一个个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村庄“破茧而出”。全乡11个村有9个村实施了集体经济项目,除黄牛养殖外,泉之头村的淡水鱼养殖、分水岭村的土豆种植、石盘村的蔬菜大棚都已扎实起步,初具雏形。

“村子变美了,人气变旺了,村民的精气神更足了。”分水岭乡党委书记李山红说,分水岭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黄牛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探索推动个体养殖户及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之间形成联动机制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集体长效增收。(赵海鹏

原标题:“跟着支部走,日子有奔头”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武乡县石北乡积极探索“互联共建”发展模式
· 武乡县南沟村“旅游+”让风景变“钱景”
· 武乡县供销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武乡县
武乡:党建引领小村庄“破茧成蝶”

“起来,吃料了!”武乡县分水岭乡松庄村紫金山养殖小区,村民马志清一边大声吆喝,一边沿着饲养员通道由东向西往牛槽中添加饲料。伴随着牛铃的叮当声,看着20多头膘肥体壮的黄牛争先恐后挤向槽前进食,马志清喜笑颜开。

今年59岁的马志清是松庄村脱贫户,有着10多年的养牛经历。“以前养牛可没有这么排场,10多头牛圈在自家院子里,规模扩大不了,还影响卫生。”回忆起自己的养牛经历,马志清唏嘘不已。

图为:村民养殖的黄牛

“说起来还要感谢村党支部。”马志清说,过去因为条件不好,虽然建成了养殖小区,但是村民都不愿意搬入,今年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从如何解决群众身边困难入手,对以前建设的养殖小区进行了道路修缮、水电设施完善,大家现在都乐意集中到小区养殖,存栏量翻了番,收入也跟着翻番,“跟着支部走,日子有奔头嘛。”

松庄村地处武乡西部山区,三面环山,层峦叠嶂。“以前村民多以开荒种地、狩猎为生。”村民苗彩平说,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成立了嵩兴牧业合作社,对包括紫金山养殖小区在内的3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养殖基地+农户”模式,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全村存栏黄牛达到1800头,产值突破700万元,全村406口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其实松庄村的发展模式在分水岭乡并非个例,全乡11个行政村,村村都有黄牛养殖产业。特别是今年以来,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村党支部充分利用集体闲置土地统一规划养殖小区,统一养殖用地备案,建设养殖小区。仅今年已新建大型养殖小区6个,全乡养殖场达到56个,黄牛存栏量达到7200头,年产值超3000万元。

为进一步引导各村提高养殖水平,推动养殖业健康发展,在分水岭乡党委的倡议下,党员养牛大户牵头成立了武乡县养牛协会,协会通过提供养殖管理、疫病防控、良种繁育等技术培训,帮助联系饲料采购渠道、销售平台等方式,搭建起了一个技术交流、信息互通的平台,从小牛购进到成牛销售全程提供服务,指导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分水岭乡党委、乡政府聘请当地黄牛养殖“土专家”为养殖顾问,在黄牛喂养、疫病防治等方面,定期对发展黄牛养殖的村集体进行免费技术指导,每年年底对帮扶成效明显、口碑较好的“土专家”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激励他们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对经济发展薄弱的村,分水岭乡建立包联结对机制,由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结对帮扶,指导帮助其制定产业发展项目书,对其产业发展进行持续跟踪帮带,并定期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开展交流座谈,传授经验、答疑解惑,逐步提升干部带富能力、壮大集体经济。

分水岭乡党委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党支部的带动下,一个个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村庄“破茧而出”。全乡11个村有9个村实施了集体经济项目,除黄牛养殖外,泉之头村的淡水鱼养殖、分水岭村的土豆种植、石盘村的蔬菜大棚都已扎实起步,初具雏形。

“村子变美了,人气变旺了,村民的精气神更足了。”分水岭乡党委书记李山红说,分水岭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黄牛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探索推动个体养殖户及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之间形成联动机制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集体长效增收。(赵海鹏

原标题:“跟着支部走,日子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