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上党区赵村玉皇庙“摊派碑”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2-11-14   |  来源: 上党晚报
 
分享到:

通衢大道边的玉皇庙

玉皇庙全国可见,晋东南地区到处都有,而长治市上党区南宋乡赵村的玉皇庙却别有特色。

赵村玉皇庙于201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年代不详,有专家考证现存梁架为金代遗构,而其他建筑多为明、清、民国重建以及近年新修。此庙只有一进院布局,坐北朝南,现存大殿及东西耳殿、山门和东西妆楼、东西配殿,院子比较宽大。站在此院中,不仅有一种庙的感觉,同时还隐约觉得兼有一些其他功用。院外西南处有一座规模不大的观音殿,二者均位于赵村南街古街一带,且隔街相对。据说赵村玉皇庙是古代潞州城南规模较大的一座,是该村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周边几个村共同管护的一座公共建筑。玉皇庙门前的古街也是古官道,东边还有一个砖砌的高大拱券门,传说这是通过赵村的一个关卡。

图为:玉皇庙临街山门及东西妆楼

赵村玉皇庙让人震撼的是它五间正殿的特殊结构和装饰,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迎面的混搭影壁和屋檐下的斗拱。其斗拱复杂精致,装饰华丽,极富创意,在长治市范围内很少见,极具研究价值。一般来讲,像这样的古寺庙里,殿前檐下或院中都会竖立一些历年的碑碣,或说明创建年代,或记载修缮时间,或镌刻一些规约,可令人奇怪的是,在这座大庙的明显处,却一块也看不到。后来转了一大圈,才发现在大殿东山墙上镶嵌有一块约50厘米见方的石碣,在上东耳殿台阶的侧面墙上砌着一块圆首石碑。隐约辨识出,碣为明代的,碑为清乾隆时期的,保存基本完好。碑高约110厘米,宽约50厘米,像是从别处移过来的,原来应当是立在碑座上的,有自然风化和局部破损。

原来是一块“摊派碑”

回来以后,查找手头现有资料,没有这两块碑碣的记载,更别说录文了。再看其他一些介绍,有说万历三十九年(1611)的那块是功德碣,另一块是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的重修碑,还有说这是一块税碑。出于习惯和好奇,想弄个究竟,就把拍回来的照片在电脑里放大,还好,基本能识读。一番抄校整理下来,却有了新的发现。

图为:砌在台阶侧墙上的“摊派碑”

石碣文13行,满行29字,正书,是有关“赡庙地”的,告诫人们这些土地“止(只)许本庙住持永远耕种,不得变卖”。另有“三十一年三月吉日本庙重修”“三十九年三月二十日栽柏树二棵”之记录,立碑时间是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初一日。此碣明确记载了此庙在明代的一次修缮时间。

有较大发现的是那块圆首石碑。它既不是重修碑,也不是什么税碑,而是一通招待来往朝廷要员需要征用物资的“摊派碑”。碑文20行,满行31字,正书,立碑时间是乾隆四十八年七月。这块碑的意思是说,赵村一直是朝廷大员和各级官吏来往视察驻足的地方,本村以及相邻的南宋、北宋、内王、十八掌等村负责提供一些基本的所需物资和陈设用具,可因为本村“地僻民稀,难以力支”,邻近的这几个村本应当“同心帮办,共抒悃忱”,可他们“或临时逃遁,或托故推委(诿),每致器具缺误,公事沉迟”。对此,村里的几个负责人马继鹏、崔士烈、赵玙、冯烈等,觉得负担太重,独力难撑,于是就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一月某日,把实情禀告给了县衙,通过县太爷宋知县的秉公调停,决定按籍摊派,并定了标准,立了字据,以后若有抚台一类的官员来临,就“按村催办,照策供给”。为防止遗忘或扯皮,还把具体摊派数额刻在了石碑上,这样就可以“吏不烦而事治,有条有理,尽善尽美”。

比较有价值的是,碑文详细记载了各村所需派出的人员和物资的名称与数量。人员主要是马夫,物资主要是木槽、干草、椿橙、鸡则、古瓷器、大锡壶、锡烛台等。按照商定,每次抚台下临,但凡在赵村停宿,四个村仅马夫就需要分派53名,古瓷器提供30桌,这还不算地方财政的支出,可见当时朝廷要员巡察时的随员之多,排场之大,费用之高,扰民之甚。

由这块“摊派碑”可以推测,赵村这座玉皇庙在古时候恐怕不仅仅是为当地百姓提供烧香拜神的场所,可能还兼作招待上级官吏大人物的功用。那么,再看看此庙所处的位置以及它的布局和建制,与碑文所记载的事实委实相符。那这块碑虽然与大庙的创建、修缮无关,但却与这座庙的功用有关。有了这块碑文的准确识读,有关赵村玉皇庙的那些传说和猜测也就相吻合了。

“清天宋大老爷”是谁?

碑文中有一句“恩蒙清天(原文如此)宋大老爷秉公调停”之语,那这宋大老爷是谁呢?查清光绪《长治县志》官职表,与碑文所述时间相符的记录是“宋本敬,湘潭解元,大挑一等,四十一年任”,其他方面没有记载。顺着这仅有的一点信息,再查相关资料,一个确确实实的好官就浮现了出来。

宋本敬,字宾门,号静斋,乾隆二十四年(1759)中举。一开始在山西绛州为官,后任职太谷、陵川、宁武,在任时他廉政自律,属吏惧怕他的威严,而民众却非常怀念他的恩德。后来又补阙阳城,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后来宋本敬调任河曲,并于嘉庆五年(1800)升任镇安知府。宋本敬一生为官廉明正直,宽严相济。据说他在阳城十年,曾受派遣外出其他地方,当他归来的时候,男女老少都是肩摩袂接,夹道跪迎,欢声雷动。他离开阳城时,人们又是遮道攀辕,哭泣失声。因为对他的深切怀念,当地的人还建了生祠来祀奉他。

宋本敬与长治有关的事,除了赵村玉皇庙“摊派碑”的记载之外,在他的个人传记中还有一次。从传记的字面意思看,好像此时宋本敬还不在长治任上。起因是乾隆皇帝那一年要西巡五台山,朝廷早早就派遣大官来上党一带筹集物资、分派夫役,为皇上出巡做准备。当时的长治县令或因手段简单、作风粗暴,或因摊派过重、民怨较大,不但任务没有完成,还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导致了激变。面对这种情况,大官便请求宋本敬前来调解。宋本敬来了以后,经过他的疏通大家都解散了。对此,大官很高兴,但却不无担心地对宋本敬说:“这次事变眼下虽然平定了,但等具体任务正式下来后又如何再召集他们呢?”宋本敬说:“作为官员,要先有诚信然后再去劳民,您请暂且耐心等待就是了。”过了三个月,上边下令正式募集民夫。号令一下,原来那些闹事的人都心甘情愿应召,并向宋本敬顿首服罪说:“公,父母也,敢不从命?”他们不但本人来了,而且都还带着兄弟或儿子一块来,这样很轻松地就把事情搞定了。

一小一大两次有关摊派的事,宋本敬都处理得让百姓们心服口服,可见其治理能力之强和威望之高。至于他在长治任上还有没有做过其他更值得人们怀念和赞美的事情,还有待于以后的发现和挖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本敬从粤西镇安府病归回家后,距离在山西做官已经20多年。这年恰好是他的生日,他杜门谢客,不接受任何人的祝贺和礼物,但在湘潭做生意的山西人听说后,有数百人自觉前去祝贺,去了进不了他的府上,就跪在他的大门前为他祝寿,可见他在山西做官时对老百姓是多么好啊!或许这些祝寿的人群里也有长治的老乡呢!(李忠)

原标题:赵村玉皇庙有块“摊派碑”


[编辑:张乐]

  相关链接
· 上党台地,何以成为“争霸”中心?
· 探秘:潞城“义仓”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历史
揭秘:上党区赵村玉皇庙“摊派碑”背后的故事

通衢大道边的玉皇庙

玉皇庙全国可见,晋东南地区到处都有,而长治市上党区南宋乡赵村的玉皇庙却别有特色。

赵村玉皇庙于201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年代不详,有专家考证现存梁架为金代遗构,而其他建筑多为明、清、民国重建以及近年新修。此庙只有一进院布局,坐北朝南,现存大殿及东西耳殿、山门和东西妆楼、东西配殿,院子比较宽大。站在此院中,不仅有一种庙的感觉,同时还隐约觉得兼有一些其他功用。院外西南处有一座规模不大的观音殿,二者均位于赵村南街古街一带,且隔街相对。据说赵村玉皇庙是古代潞州城南规模较大的一座,是该村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周边几个村共同管护的一座公共建筑。玉皇庙门前的古街也是古官道,东边还有一个砖砌的高大拱券门,传说这是通过赵村的一个关卡。

图为:玉皇庙临街山门及东西妆楼

赵村玉皇庙让人震撼的是它五间正殿的特殊结构和装饰,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迎面的混搭影壁和屋檐下的斗拱。其斗拱复杂精致,装饰华丽,极富创意,在长治市范围内很少见,极具研究价值。一般来讲,像这样的古寺庙里,殿前檐下或院中都会竖立一些历年的碑碣,或说明创建年代,或记载修缮时间,或镌刻一些规约,可令人奇怪的是,在这座大庙的明显处,却一块也看不到。后来转了一大圈,才发现在大殿东山墙上镶嵌有一块约50厘米见方的石碣,在上东耳殿台阶的侧面墙上砌着一块圆首石碑。隐约辨识出,碣为明代的,碑为清乾隆时期的,保存基本完好。碑高约110厘米,宽约50厘米,像是从别处移过来的,原来应当是立在碑座上的,有自然风化和局部破损。

原来是一块“摊派碑”

回来以后,查找手头现有资料,没有这两块碑碣的记载,更别说录文了。再看其他一些介绍,有说万历三十九年(1611)的那块是功德碣,另一块是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的重修碑,还有说这是一块税碑。出于习惯和好奇,想弄个究竟,就把拍回来的照片在电脑里放大,还好,基本能识读。一番抄校整理下来,却有了新的发现。

图为:砌在台阶侧墙上的“摊派碑”

石碣文13行,满行29字,正书,是有关“赡庙地”的,告诫人们这些土地“止(只)许本庙住持永远耕种,不得变卖”。另有“三十一年三月吉日本庙重修”“三十九年三月二十日栽柏树二棵”之记录,立碑时间是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初一日。此碣明确记载了此庙在明代的一次修缮时间。

有较大发现的是那块圆首石碑。它既不是重修碑,也不是什么税碑,而是一通招待来往朝廷要员需要征用物资的“摊派碑”。碑文20行,满行31字,正书,立碑时间是乾隆四十八年七月。这块碑的意思是说,赵村一直是朝廷大员和各级官吏来往视察驻足的地方,本村以及相邻的南宋、北宋、内王、十八掌等村负责提供一些基本的所需物资和陈设用具,可因为本村“地僻民稀,难以力支”,邻近的这几个村本应当“同心帮办,共抒悃忱”,可他们“或临时逃遁,或托故推委(诿),每致器具缺误,公事沉迟”。对此,村里的几个负责人马继鹏、崔士烈、赵玙、冯烈等,觉得负担太重,独力难撑,于是就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一月某日,把实情禀告给了县衙,通过县太爷宋知县的秉公调停,决定按籍摊派,并定了标准,立了字据,以后若有抚台一类的官员来临,就“按村催办,照策供给”。为防止遗忘或扯皮,还把具体摊派数额刻在了石碑上,这样就可以“吏不烦而事治,有条有理,尽善尽美”。

比较有价值的是,碑文详细记载了各村所需派出的人员和物资的名称与数量。人员主要是马夫,物资主要是木槽、干草、椿橙、鸡则、古瓷器、大锡壶、锡烛台等。按照商定,每次抚台下临,但凡在赵村停宿,四个村仅马夫就需要分派53名,古瓷器提供30桌,这还不算地方财政的支出,可见当时朝廷要员巡察时的随员之多,排场之大,费用之高,扰民之甚。

由这块“摊派碑”可以推测,赵村这座玉皇庙在古时候恐怕不仅仅是为当地百姓提供烧香拜神的场所,可能还兼作招待上级官吏大人物的功用。那么,再看看此庙所处的位置以及它的布局和建制,与碑文所记载的事实委实相符。那这块碑虽然与大庙的创建、修缮无关,但却与这座庙的功用有关。有了这块碑文的准确识读,有关赵村玉皇庙的那些传说和猜测也就相吻合了。

“清天宋大老爷”是谁?

碑文中有一句“恩蒙清天(原文如此)宋大老爷秉公调停”之语,那这宋大老爷是谁呢?查清光绪《长治县志》官职表,与碑文所述时间相符的记录是“宋本敬,湘潭解元,大挑一等,四十一年任”,其他方面没有记载。顺着这仅有的一点信息,再查相关资料,一个确确实实的好官就浮现了出来。

宋本敬,字宾门,号静斋,乾隆二十四年(1759)中举。一开始在山西绛州为官,后任职太谷、陵川、宁武,在任时他廉政自律,属吏惧怕他的威严,而民众却非常怀念他的恩德。后来又补阙阳城,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后来宋本敬调任河曲,并于嘉庆五年(1800)升任镇安知府。宋本敬一生为官廉明正直,宽严相济。据说他在阳城十年,曾受派遣外出其他地方,当他归来的时候,男女老少都是肩摩袂接,夹道跪迎,欢声雷动。他离开阳城时,人们又是遮道攀辕,哭泣失声。因为对他的深切怀念,当地的人还建了生祠来祀奉他。

宋本敬与长治有关的事,除了赵村玉皇庙“摊派碑”的记载之外,在他的个人传记中还有一次。从传记的字面意思看,好像此时宋本敬还不在长治任上。起因是乾隆皇帝那一年要西巡五台山,朝廷早早就派遣大官来上党一带筹集物资、分派夫役,为皇上出巡做准备。当时的长治县令或因手段简单、作风粗暴,或因摊派过重、民怨较大,不但任务没有完成,还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导致了激变。面对这种情况,大官便请求宋本敬前来调解。宋本敬来了以后,经过他的疏通大家都解散了。对此,大官很高兴,但却不无担心地对宋本敬说:“这次事变眼下虽然平定了,但等具体任务正式下来后又如何再召集他们呢?”宋本敬说:“作为官员,要先有诚信然后再去劳民,您请暂且耐心等待就是了。”过了三个月,上边下令正式募集民夫。号令一下,原来那些闹事的人都心甘情愿应召,并向宋本敬顿首服罪说:“公,父母也,敢不从命?”他们不但本人来了,而且都还带着兄弟或儿子一块来,这样很轻松地就把事情搞定了。

一小一大两次有关摊派的事,宋本敬都处理得让百姓们心服口服,可见其治理能力之强和威望之高。至于他在长治任上还有没有做过其他更值得人们怀念和赞美的事情,还有待于以后的发现和挖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本敬从粤西镇安府病归回家后,距离在山西做官已经20多年。这年恰好是他的生日,他杜门谢客,不接受任何人的祝贺和礼物,但在湘潭做生意的山西人听说后,有数百人自觉前去祝贺,去了进不了他的府上,就跪在他的大门前为他祝寿,可见他在山西做官时对老百姓是多么好啊!或许这些祝寿的人群里也有长治的老乡呢!(李忠)

原标题:赵村玉皇庙有块“摊派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