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四季轮回,3000多个日日夜夜,李孝堂独自坚守在平顺县龙滤深山,以守山人的身份,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大美太行的磅礴气象,同时也诠释着他对太行山的深厚热爱,享受着太行山给予他的更多馈赠。
图为:李孝堂向游客讲解小西天石碑的红色故事
独居深山古刹
平顺县杏城镇东南12公里处的龙滤山,是南太行山脉的一条支脉,地处山西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沿盘旋在主峰间的道路一路上行,于海拔1672米处的崖壁裂缝间,一处古刹赫然出现在眼前。此处,便是李孝堂守护的小西天。
提及李孝堂与龙滤山以及小西天的缘分,还需追溯到10年前那次美丽的邂逅。
2010年,下岗待业在家的李孝堂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份到一处未开发的山林做“守山人”的志愿工作。之所以说是志愿工作,是因为这份劳动并无报酬。在家赋闲已久,急于走出家门的李孝堂收拾行装,在冰雪尚未消融的那个初春时节,独自租车前往被18个自然村环抱着的龙滤山。一路驱车缓慢行进在龙滤山间,李孝堂欣赏着银装素裹的雄壮伟岸,直到行至玉霞关,前方路上的积雪愈来愈深,以至于无法辨认紧邻悬崖一侧的山路边界,望着面前银装素裹的高山,李孝堂只得悻悻而返。
转眼间又是一个月,等待天气连续晴暖一周后,李孝堂再次动身,从上党区的家中驱车近4个小时,终于登上了龙滤山。停下车,步行在这座尚未开发的青山,青松、灌木、各种中草药葱郁着整座山,松鼠、野兔、野猪快乐地穿梭其间……一路上,李孝堂热情地和他日后可爱的邻居们打招呼。
“我们的太行山太美了!”李孝堂告诉记者,第一次站在龙滤山上,望着远处翻滚着的云海,他感知到太行山的雄浑刚劲。而随着眼前的开阔,李孝堂心中的积闷随着厚厚的云层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阔的心旷神怡。
至此,李孝堂成了身居龙滤深山的“山主”,开始了他与大美太行朝夕相处的人生新阶段。
图为:李孝堂的摄影作品
“山主”和他的守山事业
用脚步丈量龙滤山是李孝堂初来乍到的日常工作,在那段时间里,金灯寺、小西天两处佛家清净地先后走进他的生活,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建筑面积516平方米的金灯寺石窟建于北周。寺内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此前因疏于管理,导致石佛风化严重,许多佛头被盗,见此情景,李孝堂决定将自己的栖身之所选定在金灯寺内,并义务当起了“护宝人”。
没有通信和网络信号,就连电压也十分不稳定,李孝堂仿佛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辨朝夕全看日月、吃水全靠“天公”、生活全仗土地。一转眼9年时光,金灯寺在无数个由李孝堂守护的日夜星辰下,随着道路卫生环境的改善,逐渐走进了许多驴友和香客们的视野,后在口口相传中,再次燃起了香火……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金灯寺如今成为一处著名的佛教文化参观圣地,并被列入风景区规划。功成身退的李孝堂这时又将居所迁移至他如今居住的古刹——藏身崖间的小西天附近,继续守山人事业。
“这也算是太行山给我的馈赠了!”李孝堂笑道。他在独居的院子里开辟了一畦菜地,每年春季至秋季种上一些容易生长和收获的土豆、豆角、西红柿,养了几只火鸡取蛋补充营养,并留储一些作为冬季大雪封山时的生活必需补给品。
龙滤山上有一条宽近1.5米、长近3公里的古栈道,是居住在大山以东的河南人到小西天祈福的必经之路。道路荆棘丛生,破烂不堪。李孝堂来到小西天后,躬身其间,开始了日复一日地清理杂草、捡石头修路任务。两年后的今天,当记者一行来到龙滤山时,能够一边与李孝堂聊天,一边轻松地行走在平坦的栈道之上。
深山里的“草根摄影师”
“站在龙滤山上,太行山波涛般的峰峦隐约在浓淡相间的云海里,如一幅苍远辽阔、气势恢宏的中国画!”提到10年前留住他的太行美景,李孝堂仍是满脸的兴奋和意犹未尽。他打开住所中那台连不上网的电脑,双击一个已经再无储存空间的硬盘,一幅幅层次分明、虚实有度、震撼人心的风景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一张张跃然屏幕,冲击着记者的眼球。
在李孝堂奇峰叠影、林涛如海、浩瀚云雾的摄影作品中,太行山的风骨神韵跃然眼前,亦真亦幻。从每一张朝阳初升、斗转星移、冰封大地、雾凇冰挂的精彩画面背后,记者仿佛看到李孝堂手持相机陶醉于美景之中,不停地按动着快门。
“这里面有很多照片都获过奖,他们说我的摄影作品有一种磅礴大气的气质。其实,是太行山的景致成就了我的作品。”独居龙滤深山,爱上光影和成为“草根摄影师”是李孝堂人生的一大收获。沉醉于大美太行的奇、险、雄、峻,2011年,李孝堂拿起了友人赠送的相机,开始记录和分享南太行山的旖旎风光。10年间,从随机按下快门到学习选择角度、再到花心思构图、调节光影效果……李孝堂将对太行山的热爱和情感融入骨血,定格在一幅幅美景当中。而这些以图抒情、以图寄情的作品也为李孝堂带来了未曾有过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自2012年起,李孝堂所拍摄的照片便频繁登上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中国网的在线影展。接踵而至的还有“晋善晋美、诗画平顺”全国风光摄影大赛三等奖、“太行经典·长治久安”旅游摄影大赛一等奖、2019“画意春天”国际摄影擂台赛银奖等荣誉。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李孝堂别出心裁地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走遍了龙滤山,选择了6个拍摄点,以定时定点定角度的要求,每日拍摄8张照片,记录一年四季当中风骨各异的南太行风景。在365个日子里,无论风霜雨雪李孝堂从不间断。
对于这种坚持,李孝堂表示,若是热爱就不难。他说,无论是10载的独守深山,还是每日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穿梭于龙滤山间,都出自于他内心深处最深切的热爱。
采访结束前,目送着即将离开的记者一行,现年60岁的李孝堂表示,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他愿意一直守着龙滤山,初衷不改,继续用光影记录和分享太行美景。(申丽娜、李燎原)
原标题:太行山上“追”风景的人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10个四季轮回,3000多个日日夜夜,李孝堂独自坚守在平顺县龙滤深山,以守山人的身份,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大美太行的磅礴气象,同时也诠释着他对太行山的深厚热爱,享受着太行山给予他的更多馈赠。
图为:李孝堂向游客讲解小西天石碑的红色故事
独居深山古刹
平顺县杏城镇东南12公里处的龙滤山,是南太行山脉的一条支脉,地处山西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沿盘旋在主峰间的道路一路上行,于海拔1672米处的崖壁裂缝间,一处古刹赫然出现在眼前。此处,便是李孝堂守护的小西天。
提及李孝堂与龙滤山以及小西天的缘分,还需追溯到10年前那次美丽的邂逅。
2010年,下岗待业在家的李孝堂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份到一处未开发的山林做“守山人”的志愿工作。之所以说是志愿工作,是因为这份劳动并无报酬。在家赋闲已久,急于走出家门的李孝堂收拾行装,在冰雪尚未消融的那个初春时节,独自租车前往被18个自然村环抱着的龙滤山。一路驱车缓慢行进在龙滤山间,李孝堂欣赏着银装素裹的雄壮伟岸,直到行至玉霞关,前方路上的积雪愈来愈深,以至于无法辨认紧邻悬崖一侧的山路边界,望着面前银装素裹的高山,李孝堂只得悻悻而返。
转眼间又是一个月,等待天气连续晴暖一周后,李孝堂再次动身,从上党区的家中驱车近4个小时,终于登上了龙滤山。停下车,步行在这座尚未开发的青山,青松、灌木、各种中草药葱郁着整座山,松鼠、野兔、野猪快乐地穿梭其间……一路上,李孝堂热情地和他日后可爱的邻居们打招呼。
“我们的太行山太美了!”李孝堂告诉记者,第一次站在龙滤山上,望着远处翻滚着的云海,他感知到太行山的雄浑刚劲。而随着眼前的开阔,李孝堂心中的积闷随着厚厚的云层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阔的心旷神怡。
至此,李孝堂成了身居龙滤深山的“山主”,开始了他与大美太行朝夕相处的人生新阶段。
图为:李孝堂的摄影作品
“山主”和他的守山事业
用脚步丈量龙滤山是李孝堂初来乍到的日常工作,在那段时间里,金灯寺、小西天两处佛家清净地先后走进他的生活,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建筑面积516平方米的金灯寺石窟建于北周。寺内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此前因疏于管理,导致石佛风化严重,许多佛头被盗,见此情景,李孝堂决定将自己的栖身之所选定在金灯寺内,并义务当起了“护宝人”。
没有通信和网络信号,就连电压也十分不稳定,李孝堂仿佛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辨朝夕全看日月、吃水全靠“天公”、生活全仗土地。一转眼9年时光,金灯寺在无数个由李孝堂守护的日夜星辰下,随着道路卫生环境的改善,逐渐走进了许多驴友和香客们的视野,后在口口相传中,再次燃起了香火……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金灯寺如今成为一处著名的佛教文化参观圣地,并被列入风景区规划。功成身退的李孝堂这时又将居所迁移至他如今居住的古刹——藏身崖间的小西天附近,继续守山人事业。
“这也算是太行山给我的馈赠了!”李孝堂笑道。他在独居的院子里开辟了一畦菜地,每年春季至秋季种上一些容易生长和收获的土豆、豆角、西红柿,养了几只火鸡取蛋补充营养,并留储一些作为冬季大雪封山时的生活必需补给品。
龙滤山上有一条宽近1.5米、长近3公里的古栈道,是居住在大山以东的河南人到小西天祈福的必经之路。道路荆棘丛生,破烂不堪。李孝堂来到小西天后,躬身其间,开始了日复一日地清理杂草、捡石头修路任务。两年后的今天,当记者一行来到龙滤山时,能够一边与李孝堂聊天,一边轻松地行走在平坦的栈道之上。
深山里的“草根摄影师”
“站在龙滤山上,太行山波涛般的峰峦隐约在浓淡相间的云海里,如一幅苍远辽阔、气势恢宏的中国画!”提到10年前留住他的太行美景,李孝堂仍是满脸的兴奋和意犹未尽。他打开住所中那台连不上网的电脑,双击一个已经再无储存空间的硬盘,一幅幅层次分明、虚实有度、震撼人心的风景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一张张跃然屏幕,冲击着记者的眼球。
在李孝堂奇峰叠影、林涛如海、浩瀚云雾的摄影作品中,太行山的风骨神韵跃然眼前,亦真亦幻。从每一张朝阳初升、斗转星移、冰封大地、雾凇冰挂的精彩画面背后,记者仿佛看到李孝堂手持相机陶醉于美景之中,不停地按动着快门。
“这里面有很多照片都获过奖,他们说我的摄影作品有一种磅礴大气的气质。其实,是太行山的景致成就了我的作品。”独居龙滤深山,爱上光影和成为“草根摄影师”是李孝堂人生的一大收获。沉醉于大美太行的奇、险、雄、峻,2011年,李孝堂拿起了友人赠送的相机,开始记录和分享南太行山的旖旎风光。10年间,从随机按下快门到学习选择角度、再到花心思构图、调节光影效果……李孝堂将对太行山的热爱和情感融入骨血,定格在一幅幅美景当中。而这些以图抒情、以图寄情的作品也为李孝堂带来了未曾有过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自2012年起,李孝堂所拍摄的照片便频繁登上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中国网的在线影展。接踵而至的还有“晋善晋美、诗画平顺”全国风光摄影大赛三等奖、“太行经典·长治久安”旅游摄影大赛一等奖、2019“画意春天”国际摄影擂台赛银奖等荣誉。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李孝堂别出心裁地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走遍了龙滤山,选择了6个拍摄点,以定时定点定角度的要求,每日拍摄8张照片,记录一年四季当中风骨各异的南太行风景。在365个日子里,无论风霜雨雪李孝堂从不间断。
对于这种坚持,李孝堂表示,若是热爱就不难。他说,无论是10载的独守深山,还是每日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穿梭于龙滤山间,都出自于他内心深处最深切的热爱。
采访结束前,目送着即将离开的记者一行,现年60岁的李孝堂表示,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他愿意一直守着龙滤山,初衷不改,继续用光影记录和分享太行美景。(申丽娜、李燎原)
原标题:太行山上“追”风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