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在山巅俯瞰,千年的山峰高耸直立,酣眠的老树木纳地立在古寺一角,一条条青枝在空旷的山谷里哽咽,跌落的叶子匍匐在土里,听探寻者解读古寺曾经的繁华。山坡上的花草一茬茬葱郁,掩盖了岁月的沧桑,古道上的风景描绘着古老故事。
多少人路过此地,探访古寺的秘密,想揭开它神秘面纱,因历史太过久远,以至于后人难以寻找出它的本来面目。沿着山腰慢行,在恬淡、清灵的古庙里省视,领悟天峰寺。古墓、古石残碑、此寺曾有道宣律师传授经书、佛教奇迹……这些待解的谜团,必将在探索者的执着努力下,一一重现,重振古寺雄风。
天峰寺海拔高1297米,据村里长者说,建于隋唐时期。《中国文物地图册·山西分册》载,清康熙五十九年(1671)重建。遗址坐北朝南,两进院子,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40米,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寺里宝殿,楼台,在白云蓝天的映衬下,甚是宏观。古寺经千年修缮,扩充,规模日益庞大,寺周林壑优美,是定湖村一处胜景,也是方圆百里最为辉煌的“身影”。
进入寺内,最为显眼的是屹立在寺院大门两侧的柏树、槐树,树干高5丈余,挺拔粗壮,需5名青年方能合抱。进入寺院要攀登87级台阶,院内几十平方米都是古建方砖,耐用整洁美观。周围用青砖花栏墙围住,古朴的外表下难掩精致的光芒。我们拾阶而上,放眼寺院的精美建筑,诠释着古人的智慧。
如今荒废的天峰寺杂草丛生,文物建筑大面积坍塌,破旧不堪。嗅着丝丝芬芳,悠然而行,东面一堵裸露的墙壁出现在眼前,越墙而入,是前院。南门是正大门,左右为厢房,是厨房和值守和尚居住,正殿是窑套楼,一层有3孔窑洞,住着德诚、心善两代高僧。最后一代僧人名原明(哑巴),是村里南赵良父亲。出家修行就要有菩萨心肠,乐于助人。所以德诚、心善都懂医学,会针灸,他们经常给村里人看病,诠释着中医内涵的博大精深,施舍给穷人财物,因长期从事贫民救济而远近闻名。
五月正是花开的季节,天峰寺满是诗情画意,草木新绿,山间鸟语清脆,梯田小憩,赏田园风光,静修云水禅心。窥见寺庙正门,起身踩着仅有保存完整的条石继续前行,这些条石由于年深日久,风吹雨淋,几经岁月的磨砺,已经没有了棱角。穿过荆棘,沿着底石峭壁间的小路走到尽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草地,这一方神圣的土地上,居然保存着巨型的石碾、石磨,甚觉奇怪。这一人文景观,在向人们展示着它过去的宏伟。石磨、石碾也许是和尚碾粮碾米的主要生活工具;也许是当年天峰寺香火连绵不断,经常有道宣律师在此讲经,为了热情款待,给他们吃精粮吧;也许是慈云禅寺与天峰寺遥相呼应,两座寺院交往频繁,故此地经常有道士出入,不禁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典故。
定湖村还有一大景观——凤凰山,凤的右翅下面是天峰寺。贞观九年(1635)年,道宣律师到此,为大山里自然景观所吸引,顺沟直下,万木葱茏,流水潺潺,风景美如画,进入此地,使人陶醉,顿觉与山谷融为一体,宛如坠入清静无为世界,道宣律师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凤凰双展翅”。站在寺院遗址上,遥望这座巍峨秀丽的大山,沟壑丛生,东西两座山形奇特,回环相抱,何处不是凤凰双展翅。脑海浮想联翩,定湖村因地形奇异,龙凤故事在此流传。古老的巨石依然矗立在大山里,岿然不动,山体的蜿蜒盘旋和伟大的自然神力交相感应。
寺院深深几许,花蝶满径,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欢迎着我们,而我们行走于这个久未开发的荒凉之地,认真地寻找着那些关于历史的断章,清纯的双眸,仔细地辨认脚下那一块块残碑,缺失的字,模糊的字,岁月扫过碑面,仿佛在诉说着几百年来寺院辉煌衰落的历史变迁。一瓶水倒在残碑上,字迹清晰了,大约有100多个名字,因石碑残缺,无法确定其意思。想这碑应该是乡党乐捐名录,这些名字的主人是何人,他们的家谱,以及哪个时代第几代人,石碑、古庙、古墓,都是此行的目的,仍是未解之谜。读着一个个名字,像是在读一段前人的前半生,断笔缺字里面的内容,像是一位诗人在诵读他们久远的故事。
五月,花儿在雨中绽放,五月是一段花香四溢的光阴。五月的天峰寺,山水晶莹,修复心的划痕,沉浸在崛起的梦幻中,重新熠熠生辉。(弓江燕)
原标题:走进定湖村天峰寺 探寻古庙秘密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站立在山巅俯瞰,千年的山峰高耸直立,酣眠的老树木纳地立在古寺一角,一条条青枝在空旷的山谷里哽咽,跌落的叶子匍匐在土里,听探寻者解读古寺曾经的繁华。山坡上的花草一茬茬葱郁,掩盖了岁月的沧桑,古道上的风景描绘着古老故事。
多少人路过此地,探访古寺的秘密,想揭开它神秘面纱,因历史太过久远,以至于后人难以寻找出它的本来面目。沿着山腰慢行,在恬淡、清灵的古庙里省视,领悟天峰寺。古墓、古石残碑、此寺曾有道宣律师传授经书、佛教奇迹……这些待解的谜团,必将在探索者的执着努力下,一一重现,重振古寺雄风。
天峰寺海拔高1297米,据村里长者说,建于隋唐时期。《中国文物地图册·山西分册》载,清康熙五十九年(1671)重建。遗址坐北朝南,两进院子,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40米,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寺里宝殿,楼台,在白云蓝天的映衬下,甚是宏观。古寺经千年修缮,扩充,规模日益庞大,寺周林壑优美,是定湖村一处胜景,也是方圆百里最为辉煌的“身影”。
进入寺内,最为显眼的是屹立在寺院大门两侧的柏树、槐树,树干高5丈余,挺拔粗壮,需5名青年方能合抱。进入寺院要攀登87级台阶,院内几十平方米都是古建方砖,耐用整洁美观。周围用青砖花栏墙围住,古朴的外表下难掩精致的光芒。我们拾阶而上,放眼寺院的精美建筑,诠释着古人的智慧。
如今荒废的天峰寺杂草丛生,文物建筑大面积坍塌,破旧不堪。嗅着丝丝芬芳,悠然而行,东面一堵裸露的墙壁出现在眼前,越墙而入,是前院。南门是正大门,左右为厢房,是厨房和值守和尚居住,正殿是窑套楼,一层有3孔窑洞,住着德诚、心善两代高僧。最后一代僧人名原明(哑巴),是村里南赵良父亲。出家修行就要有菩萨心肠,乐于助人。所以德诚、心善都懂医学,会针灸,他们经常给村里人看病,诠释着中医内涵的博大精深,施舍给穷人财物,因长期从事贫民救济而远近闻名。
五月正是花开的季节,天峰寺满是诗情画意,草木新绿,山间鸟语清脆,梯田小憩,赏田园风光,静修云水禅心。窥见寺庙正门,起身踩着仅有保存完整的条石继续前行,这些条石由于年深日久,风吹雨淋,几经岁月的磨砺,已经没有了棱角。穿过荆棘,沿着底石峭壁间的小路走到尽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草地,这一方神圣的土地上,居然保存着巨型的石碾、石磨,甚觉奇怪。这一人文景观,在向人们展示着它过去的宏伟。石磨、石碾也许是和尚碾粮碾米的主要生活工具;也许是当年天峰寺香火连绵不断,经常有道宣律师在此讲经,为了热情款待,给他们吃精粮吧;也许是慈云禅寺与天峰寺遥相呼应,两座寺院交往频繁,故此地经常有道士出入,不禁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典故。
定湖村还有一大景观——凤凰山,凤的右翅下面是天峰寺。贞观九年(1635)年,道宣律师到此,为大山里自然景观所吸引,顺沟直下,万木葱茏,流水潺潺,风景美如画,进入此地,使人陶醉,顿觉与山谷融为一体,宛如坠入清静无为世界,道宣律师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凤凰双展翅”。站在寺院遗址上,遥望这座巍峨秀丽的大山,沟壑丛生,东西两座山形奇特,回环相抱,何处不是凤凰双展翅。脑海浮想联翩,定湖村因地形奇异,龙凤故事在此流传。古老的巨石依然矗立在大山里,岿然不动,山体的蜿蜒盘旋和伟大的自然神力交相感应。
寺院深深几许,花蝶满径,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欢迎着我们,而我们行走于这个久未开发的荒凉之地,认真地寻找着那些关于历史的断章,清纯的双眸,仔细地辨认脚下那一块块残碑,缺失的字,模糊的字,岁月扫过碑面,仿佛在诉说着几百年来寺院辉煌衰落的历史变迁。一瓶水倒在残碑上,字迹清晰了,大约有100多个名字,因石碑残缺,无法确定其意思。想这碑应该是乡党乐捐名录,这些名字的主人是何人,他们的家谱,以及哪个时代第几代人,石碑、古庙、古墓,都是此行的目的,仍是未解之谜。读着一个个名字,像是在读一段前人的前半生,断笔缺字里面的内容,像是一位诗人在诵读他们久远的故事。
五月,花儿在雨中绽放,五月是一段花香四溢的光阴。五月的天峰寺,山水晶莹,修复心的划痕,沉浸在崛起的梦幻中,重新熠熠生辉。(弓江燕)
原标题:走进定湖村天峰寺 探寻古庙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