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重教兴学向未来
发布时间: 2022-09-13   |  来源: 长治日报
 
分享到:

“看我们的操场多漂亮,这绝对是沁县县城最美的地方。在这么好的学校读书,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好好学习。”

9月6日,秋阳高照下的沁县铜川学校操场上,新入学的沁县三中初一年级14班学生栗佳豪正和同学们一起军训。休息间隙,他对记者讲述着入学以来的真实感受。

图为:沁县三中

作为2022年全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获得者,栗佳豪有着不幸的童年,也有着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心智。因此,他对自己能够享受如此优质的教育充满了感恩。

踏进这所刚刚落成的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温馨舒适的宿舍、干净卫生的食堂、宽阔美丽的操场、和蔼可亲的老师,都让从乡下走进县城的栗佳豪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沁县铜川学校建设项目是沁县今年着重推动的重大项目之一。这所占地132亩的学校,总投资达1.3亿元,分两期工程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规划建设两栋教学楼、1栋宿舍楼、1个餐厅、1个高标准操场,可容纳中小学生1680名。如今,沁县三中和明德小学入驻该学校。

在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的沁县,投资上亿元建设一所学校,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该项目自2019年开工建设以来,备受全县百姓关注。一方面,学校建成之后,可以大大缓解沁县县城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带来的道路拥挤、教育资源紧张、城南没有学校等现实问题,使县城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因为资金紧张,项目建设始终处于建建停停的状态,群众对此望眼欲穿。

去年以来,沁县将“强教为先”作为后发赶超的发展战略之一,在强力推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中,将优化教育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重要抓手,“真金白银”强教兴学。铜川学校建设工程得以快速推进。

“从去年8月份开始加速建设,到今年8月份达到入住条件,创造了沁县教育史上的新纪录。”沁县三中校长卫德斌说。

达到入住条件之后,沁县统筹谋划,将沁县三中和明德小学迁入新校址,原本基础设施落后的两个学校,一跃成为沁县教学设施最为完备、先进的学校。

对于教学设施的改善,明德小学校长裴凤萍有着深切感受。她说,原来的明德小学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需求。最为直观的就是厕所问题,建设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明德小学旧址,直到他们搬迁之前依旧使用的是旱厕,不但不卫生,也不安全。搬入新校址之后,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为他们的日常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把孩子送到明德小学来。不但环境好,而且离我们上班的地方也近。县里真的是下了大力气了,我们老百姓都能感受得到。”明德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李珂卉的妈妈张蓉,对孩子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十分满意。

县委的强力推动,家长的鼎力支持,带来的是教师团队的忘我付出。“我们反复征求意见,确定了新的‘一训三风’,校园文化墙等美育德育载体正在加紧布置。相信在新的学校,我们一定能够展示新形象、创造新辉煌。”裴凤萍说。

和裴凤萍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沁县育才小学校长武令军。

始建于1974年的育才小学,和明德小学一样,都位列沁县小学教育第一方阵。然而,这所有着近50年建校史的小学,自建校到现在,基本没有进行过基础设施更新,学校的唯一建筑就是建校之初修建的一栋综合教学楼。

不但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更让育才小学头疼的是,这么多年他们的校园和居民区混杂在一起,学校不但要管理好数百名学生,还要和67户居住在校园内的居民和睦相处。简陋、拥挤,成了育才小学师生挥之不去又解决不了的难题。

去年,在经过深入调研、慎重研究之后,育才小学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沁县结合县情实际,盘活倒闭企业资产,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改造教学楼、功能楼、综合楼总面积达9300多平方米,一所占地15000平方米的新学校,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达到了入住条件。

走进现在的育才小学,宽敞明亮、设施完备,教职员工精神饱满、人心思进,橘红色加白色为主色调的建筑散发着浓郁的文艺气息,成为沁州大街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一年来的改革,在沁县教育史上都是标志性的一笔。”武令军说。

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就要统筹谋划、系统布局。学前教育是保证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基础,沁县在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系统谋划学前教育布局。育才小学搬迁之后,其旧址经过改造成为英杰幼儿园的新校区;明德小学搬迁之后,新建城南幼儿园已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绝不造成资源浪费。在沁县这个拥有耕读传家传统,又经济紧张的县里搞教育,我们既要‘真金白银’投入,更要精打细算过日子。抓教育就是谋未来,这一点我们坚定不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沁县县委书记秦军说。

“一年来的变化,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沁县教育面貌确实焕然一新,新的不仅是教学楼、食堂、操场,还有老师们的面貌和干劲。沁县一中今年高考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群众的赞叹声里,有对成绩的肯定和褒扬,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重教兴学向未来。“强教为先”这一立足沁县县域实际的发展思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沁县教育的格局,同时也汇聚着沁县人民砥砺奋进、后发赶超的智慧和自信。(冯波、秦超

原标题:“教育优先”发力 “真金白银”兴学——沁县扎实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沁县: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 沁县南里镇:特色产业带动村富民强
· 沁县册村镇:一“网”到底抓实治理事务
· 沁县漳河神庙有块明代“三绝碑”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沁县
沁县:重教兴学向未来

“看我们的操场多漂亮,这绝对是沁县县城最美的地方。在这么好的学校读书,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好好学习。”

9月6日,秋阳高照下的沁县铜川学校操场上,新入学的沁县三中初一年级14班学生栗佳豪正和同学们一起军训。休息间隙,他对记者讲述着入学以来的真实感受。

图为:沁县三中

作为2022年全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获得者,栗佳豪有着不幸的童年,也有着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心智。因此,他对自己能够享受如此优质的教育充满了感恩。

踏进这所刚刚落成的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温馨舒适的宿舍、干净卫生的食堂、宽阔美丽的操场、和蔼可亲的老师,都让从乡下走进县城的栗佳豪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沁县铜川学校建设项目是沁县今年着重推动的重大项目之一。这所占地132亩的学校,总投资达1.3亿元,分两期工程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规划建设两栋教学楼、1栋宿舍楼、1个餐厅、1个高标准操场,可容纳中小学生1680名。如今,沁县三中和明德小学入驻该学校。

在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的沁县,投资上亿元建设一所学校,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该项目自2019年开工建设以来,备受全县百姓关注。一方面,学校建成之后,可以大大缓解沁县县城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带来的道路拥挤、教育资源紧张、城南没有学校等现实问题,使县城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因为资金紧张,项目建设始终处于建建停停的状态,群众对此望眼欲穿。

去年以来,沁县将“强教为先”作为后发赶超的发展战略之一,在强力推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中,将优化教育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重要抓手,“真金白银”强教兴学。铜川学校建设工程得以快速推进。

“从去年8月份开始加速建设,到今年8月份达到入住条件,创造了沁县教育史上的新纪录。”沁县三中校长卫德斌说。

达到入住条件之后,沁县统筹谋划,将沁县三中和明德小学迁入新校址,原本基础设施落后的两个学校,一跃成为沁县教学设施最为完备、先进的学校。

对于教学设施的改善,明德小学校长裴凤萍有着深切感受。她说,原来的明德小学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需求。最为直观的就是厕所问题,建设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明德小学旧址,直到他们搬迁之前依旧使用的是旱厕,不但不卫生,也不安全。搬入新校址之后,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为他们的日常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把孩子送到明德小学来。不但环境好,而且离我们上班的地方也近。县里真的是下了大力气了,我们老百姓都能感受得到。”明德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李珂卉的妈妈张蓉,对孩子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十分满意。

县委的强力推动,家长的鼎力支持,带来的是教师团队的忘我付出。“我们反复征求意见,确定了新的‘一训三风’,校园文化墙等美育德育载体正在加紧布置。相信在新的学校,我们一定能够展示新形象、创造新辉煌。”裴凤萍说。

和裴凤萍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沁县育才小学校长武令军。

始建于1974年的育才小学,和明德小学一样,都位列沁县小学教育第一方阵。然而,这所有着近50年建校史的小学,自建校到现在,基本没有进行过基础设施更新,学校的唯一建筑就是建校之初修建的一栋综合教学楼。

不但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更让育才小学头疼的是,这么多年他们的校园和居民区混杂在一起,学校不但要管理好数百名学生,还要和67户居住在校园内的居民和睦相处。简陋、拥挤,成了育才小学师生挥之不去又解决不了的难题。

去年,在经过深入调研、慎重研究之后,育才小学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沁县结合县情实际,盘活倒闭企业资产,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改造教学楼、功能楼、综合楼总面积达9300多平方米,一所占地15000平方米的新学校,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达到了入住条件。

走进现在的育才小学,宽敞明亮、设施完备,教职员工精神饱满、人心思进,橘红色加白色为主色调的建筑散发着浓郁的文艺气息,成为沁州大街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一年来的改革,在沁县教育史上都是标志性的一笔。”武令军说。

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就要统筹谋划、系统布局。学前教育是保证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基础,沁县在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系统谋划学前教育布局。育才小学搬迁之后,其旧址经过改造成为英杰幼儿园的新校区;明德小学搬迁之后,新建城南幼儿园已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绝不造成资源浪费。在沁县这个拥有耕读传家传统,又经济紧张的县里搞教育,我们既要‘真金白银’投入,更要精打细算过日子。抓教育就是谋未来,这一点我们坚定不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沁县县委书记秦军说。

“一年来的变化,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沁县教育面貌确实焕然一新,新的不仅是教学楼、食堂、操场,还有老师们的面貌和干劲。沁县一中今年高考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群众的赞叹声里,有对成绩的肯定和褒扬,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重教兴学向未来。“强教为先”这一立足沁县县域实际的发展思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沁县教育的格局,同时也汇聚着沁县人民砥砺奋进、后发赶超的智慧和自信。(冯波、秦超

原标题:“教育优先”发力 “真金白银”兴学——沁县扎实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