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走进红色旅游景点,农业科技送入田间地头,非遗历史文化浸润少儿心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黎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因地制宜优化阵地建设,依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农业科技,倾力打造出55个极具特色的红色教育、文化教育、科技科普文明实践基地。可谓一地一特色,一站一精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时代同频,与群众需求共振,努力探索出文明实践的“黎城”模式。
赓续红色血脉
黎城县有着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如何让红色文物焕发活力、重获新生?黎城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将小寨村冀南银行遗址、黄崖洞兵工厂、壶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等20个红色文旅景点建成集党性教育、红色体验、红色研学、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国防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明实践基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文明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大课堂。
“看着这一幅幅发黄的旧照片,我似乎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坚定着对革命的信仰,令人钦佩。”八月的黎城,骄阳似火。在黎城县小寨村新落成的冀南银行展厅内,大学生小万感慨地对记者说。
“升一次国旗、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听一堂党课、看一次展览、看一场红剧、吃一顿忆苦思甜饭、睡一夜土炕、当一天八路军”。这是壶山温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最受欢迎的“九个一”红色经典体验活动。
壶山温泉地处黄崖洞兵工厂山脚下,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企业发展的使命。2019年,他们推出了以“中国好人”——“太行山背骨人”郭海波为原型自行创编的音乐情景剧《太行魂》,至今已公演200余场次。同时还建设了以地方民众抗日为主题的红色小院、红色记忆展厅、红色大讲堂、学员大食堂和红色体验窑洞,迄今接待社会团体、党政机关及个人共10000余人次。观众们在实践中观有所感、听有所悟、议有所得,收获颇多。
传承历史文脉
“以前,只是跟着父母进影院。今天走进‘文苑’展厅,真正感受到家乡厚重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在黎城县黎侯古城内,10岁的李默和爸爸在今年刚开馆的“文苑”驻足欣赏。
黎城在商周时为黎侯国,隋置黎城县,因此有“千年古县”之称。许由洗耳的传说,“黎民百姓”的成语典故,黎侯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了黎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让人们如何感受黎城的古韵古风?黎城县委高度重视,他们通过统筹整合场地、资金、人员等各类资源,在黎侯古城内打造了“文苑”基地,建成了一个集研究、创作、展示、交流、培训、公众阅读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教育基地。
“文苑”设立自然地理展厅,历史文化展厅与红色文化展厅,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尤其重视对中小学生开展传承教育,通过这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黎城优秀的地方文化。
这个面积达2700平方米的空间,已经慢慢成为黎城人的精神家园,更是黎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地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黎城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采访这天,一群退休的老人在红色文化展厅内游览,另一边的历史文化展厅内一群小朋友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聆听黎侯古国的故事;另一些游客则静静地欣赏着“三晋工匠”张学义的黎侯彩雕。这个空间将展览、阅读、国学、艺术、亲子、文创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百姓日常,呈现出一个兼具多元化、场景化和文化内涵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乔老憨非遗文化教育基地,一群孩子正在认真地看着黎侯虎的缝制过程。黎城县的非遗项目中,黎侯虎最为著名,它在民间具有赐福、生财等美好寓意,1998年成为戊寅年生肖邮票图案。2008年,黎侯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乔老憨家纺棉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成为黎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教育基地,负责人乔艳波说:“在实践中让非遗文化得到传承,是我的责任。”
沐浴文明新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还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黎城县在实践中创新打造“阵地+基地”模式,让群众在农业科技园内沐浴文明新风。
黎城县同安合作社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科技科普示范基地之一,合作社占地500余亩,负责人张同安是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但是他说:“我的事业在黎城,我要把种地的技术教给黎城的百姓。”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不断创新模式,真正服务大众。黎城县为此大力推广各级科技成果,在成熟产业中逐步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科普示范基地,让老百姓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黎城同安合作社科技科普示范基地采取宣讲+实践、专家+自愿的模式,基地现场授课30余场1500人次,有效地为当地果农和种植户解决了各类问题和难题,满足了农民对实用技术的迫切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科技的新风真正吹进了百姓家。(杨亚娟、田雨)
原标题:文明实践,与时代同行——聚焦黎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设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党课走进红色旅游景点,农业科技送入田间地头,非遗历史文化浸润少儿心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黎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因地制宜优化阵地建设,依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农业科技,倾力打造出55个极具特色的红色教育、文化教育、科技科普文明实践基地。可谓一地一特色,一站一精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时代同频,与群众需求共振,努力探索出文明实践的“黎城”模式。
赓续红色血脉
黎城县有着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如何让红色文物焕发活力、重获新生?黎城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将小寨村冀南银行遗址、黄崖洞兵工厂、壶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等20个红色文旅景点建成集党性教育、红色体验、红色研学、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国防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明实践基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文明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大课堂。
“看着这一幅幅发黄的旧照片,我似乎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坚定着对革命的信仰,令人钦佩。”八月的黎城,骄阳似火。在黎城县小寨村新落成的冀南银行展厅内,大学生小万感慨地对记者说。
“升一次国旗、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听一堂党课、看一次展览、看一场红剧、吃一顿忆苦思甜饭、睡一夜土炕、当一天八路军”。这是壶山温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最受欢迎的“九个一”红色经典体验活动。
壶山温泉地处黄崖洞兵工厂山脚下,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企业发展的使命。2019年,他们推出了以“中国好人”——“太行山背骨人”郭海波为原型自行创编的音乐情景剧《太行魂》,至今已公演200余场次。同时还建设了以地方民众抗日为主题的红色小院、红色记忆展厅、红色大讲堂、学员大食堂和红色体验窑洞,迄今接待社会团体、党政机关及个人共10000余人次。观众们在实践中观有所感、听有所悟、议有所得,收获颇多。
传承历史文脉
“以前,只是跟着父母进影院。今天走进‘文苑’展厅,真正感受到家乡厚重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在黎城县黎侯古城内,10岁的李默和爸爸在今年刚开馆的“文苑”驻足欣赏。
黎城在商周时为黎侯国,隋置黎城县,因此有“千年古县”之称。许由洗耳的传说,“黎民百姓”的成语典故,黎侯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了黎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让人们如何感受黎城的古韵古风?黎城县委高度重视,他们通过统筹整合场地、资金、人员等各类资源,在黎侯古城内打造了“文苑”基地,建成了一个集研究、创作、展示、交流、培训、公众阅读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教育基地。
“文苑”设立自然地理展厅,历史文化展厅与红色文化展厅,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尤其重视对中小学生开展传承教育,通过这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黎城优秀的地方文化。
这个面积达2700平方米的空间,已经慢慢成为黎城人的精神家园,更是黎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地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黎城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采访这天,一群退休的老人在红色文化展厅内游览,另一边的历史文化展厅内一群小朋友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聆听黎侯古国的故事;另一些游客则静静地欣赏着“三晋工匠”张学义的黎侯彩雕。这个空间将展览、阅读、国学、艺术、亲子、文创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百姓日常,呈现出一个兼具多元化、场景化和文化内涵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乔老憨非遗文化教育基地,一群孩子正在认真地看着黎侯虎的缝制过程。黎城县的非遗项目中,黎侯虎最为著名,它在民间具有赐福、生财等美好寓意,1998年成为戊寅年生肖邮票图案。2008年,黎侯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乔老憨家纺棉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成为黎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教育基地,负责人乔艳波说:“在实践中让非遗文化得到传承,是我的责任。”
沐浴文明新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还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黎城县在实践中创新打造“阵地+基地”模式,让群众在农业科技园内沐浴文明新风。
黎城县同安合作社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科技科普示范基地之一,合作社占地500余亩,负责人张同安是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但是他说:“我的事业在黎城,我要把种地的技术教给黎城的百姓。”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不断创新模式,真正服务大众。黎城县为此大力推广各级科技成果,在成熟产业中逐步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科普示范基地,让老百姓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黎城同安合作社科技科普示范基地采取宣讲+实践、专家+自愿的模式,基地现场授课30余场1500人次,有效地为当地果农和种植户解决了各类问题和难题,满足了农民对实用技术的迫切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科技的新风真正吹进了百姓家。(杨亚娟、田雨)
原标题:文明实践,与时代同行——聚焦黎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