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难题多,如何打通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针对基层治理突出问题,潞州区通过党建引领,统筹凝聚各方力量,围着基层想、围着基层转、围着基层干,基层党组织攥指成拳,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的转变,使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基层治理资源多了、力量足了,群众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及时得到解决,幸福指数一路攀升。
两年多前还是个破旧小区,没有大门,经常丢自行车;楼道堆着杂物,大家走路都得侧着身;外来人员随意出入,车辆乱停乱放;院子里没有灯,经常有老人摔倒。如今,目之所及环境优美,安防设施到位,楼里楼外亮亮堂堂……潞州区太东街道广场东社区路桥小区的变化,让居民感受深刻。
这样的改变,是从成立小区党支部开始的。
太东街道广场东社区地处主城区中心地段,辖区85%的小区是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治理从何下手?广场东社区找到一个有力抓手——成立小区党支部,发挥党员作用,服务小区居民。党支部亮牌子、党员亮身份,自从有了党支部,路桥,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小区有了“主心骨”。
小区大门是守住居民安全和健康的屏障。为让小区管理更方便、居民生活更安心,小区党支部成立后马上着手安装大门。消息传出,居民们欢欣雀跃。
面对资金难题,党支部书记刘枝林挨家挨户走访,40户居民一致同意自筹资金。一个星期后,17000元资金到位,小区从此有了“安全门”。
接着,小区党支部又发动党员带领居民一起装上监控、防盗门、照明灯,又制定了小区居民公约、养宠公约,成立了文明宣传队、治安巡逻队、帮帮团……随着一个个沉疴痼疾的解决,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对小区事务的态度也来了个大转变。“小区议事,大家从‘请不来’到‘不请自来’,亲如一家,和谐温馨。”广场东社区党委书记刘丽丽说。
沿着府西路从南向北走,刚过参府社区,会邂逅一条“红色小巷”。小巷路旁摆满盆栽鲜花,墙上张贴着富有新意的红色宣传标语,上空悬挂着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等内容的红色小旗,微风拂过,轻轻飘舞,别开生面。
这里是潞州区西街街道参府社区的北营二巷。小巷不大,共有25户居民,其中有7名党员。小巷党支部设在居民马小林家中,除了开展日常工作,还设立了“说事议事厅”“小巷管家室”,引导街坊邻居积极参与到小巷治理中来。
“小巷党支部书记陈佳手里有本‘管家账’,记录了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大到婚丧嫁娶,小到换灯泡,都有人管、有人问。”西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陈琳介绍,在不断实践中,党支部探索出“小巷议事五字诀”,即(居民)提、(书记)审、(大家)议、(一起)决、(结果)明,这种通过成立党支部引导居民自治的做法,效果非常好,小巷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多年来,北营二巷一直是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捉马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村民1200户4629人,党员145名。我们建了4个党支部,又划分为16个网格党小组。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在村里日常巡查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全域网格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宪告诉记者。
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捉马村通过实施“党建+网格”,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有效避免了管理服务盲区,真正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筑起网格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捉马村党员们心劲足、干劲大,纷纷争做忠心向党、精心服务、贴心为民的“三心先锋”,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1715万元。“集中供热了,路面修复了,不但逢年过节有大大小小的福利分红,还给我们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600元养老金,考上大学的孩子也有奖励!”正在健身器上锻炼的李大爷说起村里的好,赞不绝口。(史晓萍)
原标题:潞州区:支部有力量 幸福有质量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基层治理难题多,如何打通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针对基层治理突出问题,潞州区通过党建引领,统筹凝聚各方力量,围着基层想、围着基层转、围着基层干,基层党组织攥指成拳,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的转变,使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基层治理资源多了、力量足了,群众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及时得到解决,幸福指数一路攀升。
两年多前还是个破旧小区,没有大门,经常丢自行车;楼道堆着杂物,大家走路都得侧着身;外来人员随意出入,车辆乱停乱放;院子里没有灯,经常有老人摔倒。如今,目之所及环境优美,安防设施到位,楼里楼外亮亮堂堂……潞州区太东街道广场东社区路桥小区的变化,让居民感受深刻。
这样的改变,是从成立小区党支部开始的。
太东街道广场东社区地处主城区中心地段,辖区85%的小区是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治理从何下手?广场东社区找到一个有力抓手——成立小区党支部,发挥党员作用,服务小区居民。党支部亮牌子、党员亮身份,自从有了党支部,路桥,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小区有了“主心骨”。
小区大门是守住居民安全和健康的屏障。为让小区管理更方便、居民生活更安心,小区党支部成立后马上着手安装大门。消息传出,居民们欢欣雀跃。
面对资金难题,党支部书记刘枝林挨家挨户走访,40户居民一致同意自筹资金。一个星期后,17000元资金到位,小区从此有了“安全门”。
接着,小区党支部又发动党员带领居民一起装上监控、防盗门、照明灯,又制定了小区居民公约、养宠公约,成立了文明宣传队、治安巡逻队、帮帮团……随着一个个沉疴痼疾的解决,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对小区事务的态度也来了个大转变。“小区议事,大家从‘请不来’到‘不请自来’,亲如一家,和谐温馨。”广场东社区党委书记刘丽丽说。
沿着府西路从南向北走,刚过参府社区,会邂逅一条“红色小巷”。小巷路旁摆满盆栽鲜花,墙上张贴着富有新意的红色宣传标语,上空悬挂着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等内容的红色小旗,微风拂过,轻轻飘舞,别开生面。
这里是潞州区西街街道参府社区的北营二巷。小巷不大,共有25户居民,其中有7名党员。小巷党支部设在居民马小林家中,除了开展日常工作,还设立了“说事议事厅”“小巷管家室”,引导街坊邻居积极参与到小巷治理中来。
“小巷党支部书记陈佳手里有本‘管家账’,记录了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大到婚丧嫁娶,小到换灯泡,都有人管、有人问。”西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陈琳介绍,在不断实践中,党支部探索出“小巷议事五字诀”,即(居民)提、(书记)审、(大家)议、(一起)决、(结果)明,这种通过成立党支部引导居民自治的做法,效果非常好,小巷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多年来,北营二巷一直是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捉马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村民1200户4629人,党员145名。我们建了4个党支部,又划分为16个网格党小组。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在村里日常巡查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全域网格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宪告诉记者。
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捉马村通过实施“党建+网格”,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有效避免了管理服务盲区,真正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筑起网格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捉马村党员们心劲足、干劲大,纷纷争做忠心向党、精心服务、贴心为民的“三心先锋”,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1715万元。“集中供热了,路面修复了,不但逢年过节有大大小小的福利分红,还给我们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600元养老金,考上大学的孩子也有奖励!”正在健身器上锻炼的李大爷说起村里的好,赞不绝口。(史晓萍)
原标题:潞州区:支部有力量 幸福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