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区“夫妻哨”守望森林11年
发布时间: 2022-03-31   |  来源: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分享到: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上党区南宋镇的八仙岭山,树木遮天蔽日,松槐相拥遍布山野。就在这密林深处,有一座高近30米的白色瞭望塔——那是一双守望森林的眼睛。

11年前,年过六旬的李松贵带着老伴毕宽心,背着行李上了山。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上山间,他们已伫立在瞭望塔上,每当人们在深夜安心入眠,他们依然在瞭望塔上驻守。

11年的时光,两人、三餐、四季,“你守护绿,我守护你”,李松贵夫妇终日与群山为伴,与草木为友,只为护佑那里的一草一木……


图为:上党区南宋镇八仙岭山上的瞭望塔


担心丈夫没人照顾,她陪老伴进了山

上党区南宋镇面积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就达47%。众所周知,森林防火容不得丝毫马虎,如何发现起火点,那就离不开瞭望塔上护林员细致地观察了。

2011年,原长治县林业局在南宋村八仙岭山上修建了一座高近30米的瞭望塔。瞭望塔修好后,谁来承担瞭望塔上护林员的职责呢?这可成了当时一大难题。“因为瞭望塔上的护林员必须得24小时坚守岗位,工资报酬也不高,别说年轻人不愿意干,就连附近村里的中年人,只要能出去打工的,都不愿意干。”南宋镇林管站宋振气说。

后来南宋村村委负责人找到了年过六旬的李松贵,问他愿不愿意去山上的瞭望塔坚守。“村大队负责人来找我,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南宋人,知道这里的树木长成今天这样有多不容易,自己上山看守瞭望塔,当护林员巡逻,能为家乡的树木好好生长出一份力,觉得值得。”李松贵说道。

李松贵是满口答应守护瞭望塔了,可回家跟老伴一说,毕宽心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嚷道:“瞭望塔上去就得一直呆在那,一个月才几百块钱,你图啥呢?”“我现在也没啥事,上去还能看着咱们的树……”“你上去家是顾不上了,一天三顿饭怎么弄?”“我自己带个锅做……”毕宽心看李松贵那样执着,担心老伴常年独自在瞭望塔上风餐露宿没人照顾,想着再劝他也无用,便说到“那我跟你上山做个伴吧。”

就这样,2011年6月,李松贵夫妇“乔迁新居”,从山脚下搬到了山顶,小而简陋的瞭望塔成了他们的“新”家,从此,八仙岭瞭望塔也成了“夫妻瞭望塔”,李松贵守护着那片绿,毕宽心守护着李松贵。


图为:李松贵夫妻的生活环境


塔楼里的两人、三餐、四季

11年的瞭望塔生活是非常艰辛的,三层简易的瞭望塔内,一层内两张简易的单人床、一台经常收不到信号的老旧电视机、一架老式的铁炉子以及锅碗瓢盆,这便是李松贵夫妻俩全部的家当。

11年来,李松贵老俩洗菜、做饭、饮用水等生活用水和菜、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都要从山脚下的家里背上山来,“她腿脚不好,之前这些生活必需品主要是我从山底下要么步行背上来,要么用辆自行车推上来。这几年好了,我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类似回家打水这件事来回顶多需要40分钟。”

11年来,李松贵老俩尤其舍不得用水,两个人每天只是做饭、洗碗、洗菜之类用水也得一大塑料桶。采访那天恰逢塔楼里的水用完了,李松贵上午巡山结束后,抽空回家打了3桶水。“现在电动三轮车拉水是方便了,但是还得往塔里搬,上岁数了,加上台阶多,也有点儿搬不动了……”李松贵边从车上卸水边说道。水打回来了,毕宽心也开始准备午饭土豆丝饼,洗菜盆里的水先是洗了一遍削过皮的土豆,然后又洗了几根小葱,最后倒进了一旁的洗手盆,“等等看看还能有什么用吧……”

不仅用水困难,住的条件也简陋。瞭望塔建在四面不遮风的山顶上,而且四周安装的窗户多,夏天蚊子多,冬天冷风多。“特别透风,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刮来,都能听到风声。”毕宽心告诉记者,“尽管冬天一层生个炭火,屋里还是冷得不行,得点个电暖器,盖上两床被子才能睡着呢。”

至于那台阴雨刮风天气时就收不到信号的老旧电视机,老俩主要用来收听天气预报,“天气好时,中央电视台能看到,我们打开电视主要是听听天气预报,看看下不下雨……”盼着下雨、盼着下雪似乎成了这些年李松贵老俩一个常年的愿望……“因为下雨、下雪了,他就能歇歇,不用拿着望远镜爬上爬下地一直去看有没有着火点……”毕宽心略带心疼地说道。

一座塔楼、两人、三餐、四季……巡山护林的这些年,李松贵夫妇与大山为伍,与森林为伴,吃住在瞭望塔里,与家人聚少离多。任由风吹日晒雨淋,夫妻俩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守护着那片青山。


图为:李松贵进山巡逻


把守护山林的日子过成了“诗”与“远方”

“老李,最近天气干,你弄地时,可不敢烧秸秆啊……”

“富胜,地头的荒草可不敢烧啊……”这是最近李松贵进山巡逻时常喊道的几句话。

一副高倍望远镜、一个日常联络的对讲机,一部老年人手机,一条时刻紧随身后的黑狗,这是李松贵每天出门巡山时必带的“四件套”。“每年的3月底到5月初,是护林防火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老百姓都要收拾耕地,就怕大家烧秸秆、烧荒草,所以只要不下雨我就出来,去地头转一转,嘱咐一下。”李松贵告诉记者。

护林员除了在瞭望塔上做好监测工作,还得走进山林进行巡逻,这不仅需要足够的体力,还要特别细心。冬春防火,进山巡护,重复、机械的工作异常乏味,这全凭一份责任在肩、坚守在心。但李松贵并不觉得这样的工作与生活枯燥无味。

“我很热爱护林员这个工作。现在人老了,觉少了,每天天不亮我就起床进山溜达了,今早我往南走了走,现在正往北边遛遛,今天天气好,肯定有人要上地,我得去嘱咐几句。”李松贵说,“山里空气新鲜,心情特别好,精神也很好,有时候我还想亮一亮嗓子,唱上两句呢。”说话的功夫,毕宽心给李松贵打来了电话,“你走到哪了?”“我往北边山地遛遛,一会儿就回去了……”

中午时分,李松贵回到了塔楼,毕宽心已经在准备午饭。老俩一起去旁边的鸡舍收了几个鸡蛋,然后去菜地里拔了几颗葱。“土豆丝饼里放个鸡蛋,再放点葱,可好吃了……”毕宽心一边搅拌一边说。而忙活了一上午的李松贵,坐在塔楼外面的小板凳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清理一下灭火器具。“咱们八仙岭山周边有好几座煤矿,一到晚上,矿上的灯亮起来,可漂亮了,我和老伴经常坐在外面看,可好看了……”

一块小菜地、一个围着栅栏的鸡舍、一座塔楼、两位老人,他守护着绿,她守护着他。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时光记录着他们相依相靠的身影,四季伴随着他们的脚步轮回。“这些年,大家的防火意识都增强了,身边的树木更绿了。我还会坚守下去,陪着满山绿树,我觉得心里踏实。”李松贵说。(白雪峰、向峥、王康、李广亮)


[编辑:邢璐霞]

  相关链接
· 上党区召开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座谈会
· 上党区:把脉问诊让农机“健康”上岗
· 上党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部署暨培训会召开
· 上党区安委会召开3月份安全工作例会
· 上党区北大掌村走出乡村振兴富路子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3499    投稿邮箱:jz9909 @ 163.com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0069
黄河新闻网 > 长治频道 >  上党区
上党区“夫妻哨”守望森林11年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上党区南宋镇的八仙岭山,树木遮天蔽日,松槐相拥遍布山野。就在这密林深处,有一座高近30米的白色瞭望塔——那是一双守望森林的眼睛。

11年前,年过六旬的李松贵带着老伴毕宽心,背着行李上了山。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上山间,他们已伫立在瞭望塔上,每当人们在深夜安心入眠,他们依然在瞭望塔上驻守。

11年的时光,两人、三餐、四季,“你守护绿,我守护你”,李松贵夫妇终日与群山为伴,与草木为友,只为护佑那里的一草一木……


图为:上党区南宋镇八仙岭山上的瞭望塔


担心丈夫没人照顾,她陪老伴进了山

上党区南宋镇面积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就达47%。众所周知,森林防火容不得丝毫马虎,如何发现起火点,那就离不开瞭望塔上护林员细致地观察了。

2011年,原长治县林业局在南宋村八仙岭山上修建了一座高近30米的瞭望塔。瞭望塔修好后,谁来承担瞭望塔上护林员的职责呢?这可成了当时一大难题。“因为瞭望塔上的护林员必须得24小时坚守岗位,工资报酬也不高,别说年轻人不愿意干,就连附近村里的中年人,只要能出去打工的,都不愿意干。”南宋镇林管站宋振气说。

后来南宋村村委负责人找到了年过六旬的李松贵,问他愿不愿意去山上的瞭望塔坚守。“村大队负责人来找我,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南宋人,知道这里的树木长成今天这样有多不容易,自己上山看守瞭望塔,当护林员巡逻,能为家乡的树木好好生长出一份力,觉得值得。”李松贵说道。

李松贵是满口答应守护瞭望塔了,可回家跟老伴一说,毕宽心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嚷道:“瞭望塔上去就得一直呆在那,一个月才几百块钱,你图啥呢?”“我现在也没啥事,上去还能看着咱们的树……”“你上去家是顾不上了,一天三顿饭怎么弄?”“我自己带个锅做……”毕宽心看李松贵那样执着,担心老伴常年独自在瞭望塔上风餐露宿没人照顾,想着再劝他也无用,便说到“那我跟你上山做个伴吧。”

就这样,2011年6月,李松贵夫妇“乔迁新居”,从山脚下搬到了山顶,小而简陋的瞭望塔成了他们的“新”家,从此,八仙岭瞭望塔也成了“夫妻瞭望塔”,李松贵守护着那片绿,毕宽心守护着李松贵。


图为:李松贵夫妻的生活环境


塔楼里的两人、三餐、四季

11年的瞭望塔生活是非常艰辛的,三层简易的瞭望塔内,一层内两张简易的单人床、一台经常收不到信号的老旧电视机、一架老式的铁炉子以及锅碗瓢盆,这便是李松贵夫妻俩全部的家当。

11年来,李松贵老俩洗菜、做饭、饮用水等生活用水和菜、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都要从山脚下的家里背上山来,“她腿脚不好,之前这些生活必需品主要是我从山底下要么步行背上来,要么用辆自行车推上来。这几年好了,我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类似回家打水这件事来回顶多需要40分钟。”

11年来,李松贵老俩尤其舍不得用水,两个人每天只是做饭、洗碗、洗菜之类用水也得一大塑料桶。采访那天恰逢塔楼里的水用完了,李松贵上午巡山结束后,抽空回家打了3桶水。“现在电动三轮车拉水是方便了,但是还得往塔里搬,上岁数了,加上台阶多,也有点儿搬不动了……”李松贵边从车上卸水边说道。水打回来了,毕宽心也开始准备午饭土豆丝饼,洗菜盆里的水先是洗了一遍削过皮的土豆,然后又洗了几根小葱,最后倒进了一旁的洗手盆,“等等看看还能有什么用吧……”

不仅用水困难,住的条件也简陋。瞭望塔建在四面不遮风的山顶上,而且四周安装的窗户多,夏天蚊子多,冬天冷风多。“特别透风,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刮来,都能听到风声。”毕宽心告诉记者,“尽管冬天一层生个炭火,屋里还是冷得不行,得点个电暖器,盖上两床被子才能睡着呢。”

至于那台阴雨刮风天气时就收不到信号的老旧电视机,老俩主要用来收听天气预报,“天气好时,中央电视台能看到,我们打开电视主要是听听天气预报,看看下不下雨……”盼着下雨、盼着下雪似乎成了这些年李松贵老俩一个常年的愿望……“因为下雨、下雪了,他就能歇歇,不用拿着望远镜爬上爬下地一直去看有没有着火点……”毕宽心略带心疼地说道。

一座塔楼、两人、三餐、四季……巡山护林的这些年,李松贵夫妇与大山为伍,与森林为伴,吃住在瞭望塔里,与家人聚少离多。任由风吹日晒雨淋,夫妻俩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守护着那片青山。


图为:李松贵进山巡逻


把守护山林的日子过成了“诗”与“远方”

“老李,最近天气干,你弄地时,可不敢烧秸秆啊……”

“富胜,地头的荒草可不敢烧啊……”这是最近李松贵进山巡逻时常喊道的几句话。

一副高倍望远镜、一个日常联络的对讲机,一部老年人手机,一条时刻紧随身后的黑狗,这是李松贵每天出门巡山时必带的“四件套”。“每年的3月底到5月初,是护林防火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老百姓都要收拾耕地,就怕大家烧秸秆、烧荒草,所以只要不下雨我就出来,去地头转一转,嘱咐一下。”李松贵告诉记者。

护林员除了在瞭望塔上做好监测工作,还得走进山林进行巡逻,这不仅需要足够的体力,还要特别细心。冬春防火,进山巡护,重复、机械的工作异常乏味,这全凭一份责任在肩、坚守在心。但李松贵并不觉得这样的工作与生活枯燥无味。

“我很热爱护林员这个工作。现在人老了,觉少了,每天天不亮我就起床进山溜达了,今早我往南走了走,现在正往北边遛遛,今天天气好,肯定有人要上地,我得去嘱咐几句。”李松贵说,“山里空气新鲜,心情特别好,精神也很好,有时候我还想亮一亮嗓子,唱上两句呢。”说话的功夫,毕宽心给李松贵打来了电话,“你走到哪了?”“我往北边山地遛遛,一会儿就回去了……”

中午时分,李松贵回到了塔楼,毕宽心已经在准备午饭。老俩一起去旁边的鸡舍收了几个鸡蛋,然后去菜地里拔了几颗葱。“土豆丝饼里放个鸡蛋,再放点葱,可好吃了……”毕宽心一边搅拌一边说。而忙活了一上午的李松贵,坐在塔楼外面的小板凳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清理一下灭火器具。“咱们八仙岭山周边有好几座煤矿,一到晚上,矿上的灯亮起来,可漂亮了,我和老伴经常坐在外面看,可好看了……”

一块小菜地、一个围着栅栏的鸡舍、一座塔楼、两位老人,他守护着绿,她守护着他。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时光记录着他们相依相靠的身影,四季伴随着他们的脚步轮回。“这些年,大家的防火意识都增强了,身边的树木更绿了。我还会坚守下去,陪着满山绿树,我觉得心里踏实。”李松贵说。(白雪峰、向峥、王康、李广亮)